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1 ,大小:48.99KB ,
资源ID:18415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415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儿推拿教材.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儿推拿教材.docx

1、小儿推拿教材下篇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小儿另一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猛

2、,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需要迫切,因而常见“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治疗及时易趋康复。由于小儿脏腑功能柔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易为六淫侵袭,见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若调治不当,易生他变,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所害,在患病之后,

3、若能调治及时,则好转也快,容易痊愈。 小儿推拿临床辨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将临床所获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新生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儿科又有“哑科”之称。在临床上问诊大多是通过患儿家属间接进行的。闻诊虽然反映一定的病情,但也不够全面。小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只有望诊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热,因而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虚实夹杂次之,纯虚证较少。临诊时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仔细观察、辨证分析,才能

4、做出正确的诊断。由于小儿的肌肤娇嫩,故在治疗操作时,一般要借助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这些介质不仅有润滑皮肤、防止擦破皮肤,还有助于提高疗效的作用。临床选用介质时也宜辨证应用。 小儿推拿手法应用着重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年稍长的可参照成人推拿手法的要求。小儿推拿治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强调手法的补泻,常用的补泻方法有手法轻重补泻、快慢补泻、方向补泻、经络补泻(又称为迎随补泻法或顺逆补泻)、次数补泻及平补平泻法等。临证时要根据病证选择应用、以达功专力宏,方能体现补泻。小儿推拿穴位大多数为小儿所特有,称之谓小儿特定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且以手掌手背居多,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在小儿

5、推拿穴位上,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则能使疾病尽快痊愈。若次数、时间、力度太过,则可损伤皮肤或加重病情;若不及则无济于事。故在临床上可根据患儿病症的虚实、年龄的大小等,酌情增减、灵活掌握。由于小儿发病方面的特点,临床上以外感、饮食内伤、热性病居多,故在治疗上多采用解表、清热、消导等方法。对于治疗大寒、大热的穴位及泻法、重刺激手法等,要中病即止,以免损伤小儿正气。另外,小儿患病,传变迅速,易生他变,临诊时必须谨慎果断,不可贻误病情。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一章 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手法有所不同,有的手法相似,有的手法虽然在名称上和成人手法一样,但具体操作要求上却完全

6、不同(如推法、捏法等)。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而不用于成人,如运法(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运内八卦)等。因此要很好的进行手法的练习。手法的练习方法较多,但小儿推拿手法练习以进行人体操作为主,学龄前期以上及部分肥胖患儿可参考成人推拿的手法练习。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来说以推法、揉法、运法次数为多,而按法、捣法次数宜少,摩法时间较长,掐法则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按法和揉法也常配合应用。在临床应用上,小儿推拿手法经常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的,例如补脾经、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清脾经、清肺经(向指尖方向直推),揉一窝风(用揉法于一窝风穴),掐人中(用掐法于人中穴)等等。捏脊法等刺激性较强的

7、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刺激过强,使患儿哭闹,影响操作治疗。第一节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少,清张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中首次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列为小儿推拿八法。随着小儿推拿的发展,许多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中来,成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本节主要介绍推、摩、按、揉、掐、捏、运、捣法等8种常用手法。一、推法推法包括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合推法四种。1直推法用拇指桡侧边缘,或食、中指末节罗纹面,附着在穴位上作单方向直线推动,称直推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宜作直线推动,不宜歪斜,同时配用适量介质;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200-300次分钟;用力均匀,始终如

8、一。【临床应用】本法主用于线穴、面穴等小儿特定穴的操作,如推三关、推大肠、推脾经、推肺经、退六腑等。有调阴阳、和脏腑、理脾胃等作用。在某些穴位上推动的方向与补泻有关,应根据不同部位和穴位而定。2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两手食、中、无名、小指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称分推法。【动作要领】作分向推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一致,用力勿忽大忽小;根据患儿病证的寒热虚实,调节两手用力的大小。操作的频率200-300次分钟。【临床应用】本法多用于面穴、线穴及平面部位穴位的操作,如分推膻中、分推腹阴阳、分推大横纹、推坎宫、分推肩胛骨等。具有调阴阳、和脾胃、宣肺理气、止咳化痰、解表

9、等作用。3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推动。【动作要领】操作速度较运法快,用力较指揉法轻。【临床应用】主用于手指罗纹面等部位的穴位。如旋推肺经、旋推肝经等。4合推法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合拢推动,称合推法。【动作要领】此法操作方向与分推法相反,用力要均匀,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不宜使皮肤向中间起皱。每分钟200-300次。【临床应用】主用于大横纹的治疗,有行痰散结等作用。二、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称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动作要领】本法操作时手法要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

10、适当,频率大约每分钟120-160次。【临床应用】摩法多用于头面部、胸腹部的“面”状及“点”状穴,如摩囟门、摩中脘、摩腹、摩脐以治疗肠胃疾患,对急性扭挫伤,可用摩法消肿。本法具有理气活血,消肿退热,消积导滞等作用。在某些穴位上摩法的方向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穴位而定,如顺时针摩、揉腹部有消食和胃通便之作用,逆时针摩、揉腹部有温中健脾止泻的作用。三、按法以指、掌等节律性地按压施术部位,称按法。按法一般以指按与掌按两种按法应用较多,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动作要领】1指按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作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逐渐向下按压。当按压力达到所需的力量后,要稍

11、停片刻,即所谓的“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性。2掌按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垂直逐渐向下按压。施力原则同指按法。按法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肌体组织的深部。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手法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不可突施暴力。【临床作用】按法同摩法一样,具有刺激强而舒适的特点,易于被接受,可补虚泻实。指按法接触面积小,刺激较强,常在按后施以揉法,有“按一揉三”之说。一般多用于面部,亦可用于肢体穴位;掌按法面积较大,沉实有力,舒缓自然,多用于背腰部、下肢后侧、胸部及上肢部。四、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鱼

12、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揉法。亦可分别称之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根揉法、鱼际揉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压力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每分钟大约200-300次。【临床作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祛风散热,理气消积等作用。指揉法常用于“点”状穴及经穴,根据病情需要,亦可二指并揉或三指同揉,如揉二扇门以发汗解表,揉天枢、揉肚脐以调理大肠等。鱼际揉和掌揉法适用于“面”状穴。五、掐法用指甲重刺穴位称掐法。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掐时要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故

13、临床上常与揉法配合应用,称掐揉法。【临床作用】本法适用于头面部、手足部点状穴位,以救治小儿急性惊症,如掐人中,掐十王等。具有定惊醒神,通关开窍的作用。六、捏法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动作要领】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提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作直线前进,不可歪斜。【临床作用】本法主要用于脊柱“线”状穴的操作,用于治疗疳积,故称为“捏脊(积)”。操作时,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捏三提一法

14、”。本法具有调阴阳,和脏腑,培元气,强身体,健脾胃,通经络,行气血等作用。主治先、后天不足的一切虚弱病症,治疗小儿积滞、疳证、厌食、腹泻、腹痛、呕吐、便秘、惊风、夜啼等症。七、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动作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120次为宜。【临床作用】运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轻的一种,常用于线状穴、面状穴及点状穴等小儿头面及手部特定穴的操作,如运内八卦、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水底捞明月、运太阳、运板门等。具有寛胸理气,调理脾胃、止咳化痰、清热安神等作用。八、捣法用中指指端,或食、中

15、指屈曲的指间关节,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称捣法。【动作要领】操作时指间关节要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屈伸为主动,捣击时位置要准确,用力时腕部要富有弹性,捣后指端立即抬起。【临床作用】本法常用于点状穴,如捣小天心等。具有镇惊安神、宁志明目及利尿清热等作用。对小儿夜啼、惊骇恐惧、惊风、斜视、癃闭、口舌生疮等病症具有一定疗效。第二章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穴位主要应用特定穴,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这些穴位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小儿推拿特定穴临床应用时有以下特点:一是穴位与手法往往合起来称呼,如推三关、揉板门、掐老龙等;二是手法操作时间往往是以“次数”为计算

16、。穴位中标示的“次数”仅作为6个月1周岁患儿临床应用时参考,临诊时还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身体强弱,病情轻重等情况而有所增减;三是小儿推拿操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或患儿体位而定先后顺序,年龄较大患儿可配合经穴使用。四是上肢特定穴位,习惯于推左手,一般不分男女。第一节 头面部穴位1天门(攒竹)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又称推攒竹。30-50次。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应用: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发热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清肝经、捣小天心、掐揉五指

17、节、揉百会等合用。2坎宫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推眉弓。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应用: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揉肾纹、清天河水等合用。3太阳定位:眉后凹陷处。操作: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该穴,称揉太阳或运太阳。30-50次。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应用:推、揉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若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若外感表虚、内伤头痛用补法。主治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4山根定位:两目内眦之中。操

18、作:拇指甲掐,称掐山根。3-5次。作用:开窍,醒目定神。应用:掐山根主用于治疗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人中、掐老龙等合用。5牙关定位: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中。操作:拇指按或中指揉,名曰按牙关或揉牙关。5-10次。作用:开关窍。应用:临床对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多与按颊车、承浆、人中等合用。6囟门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操作:两手扶儿头,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拇指端轻揉本穴称揉囟门。推或揉均50-100次。作用:镇惊安神通窍、止头痛头晕。应用:推、揉囟门多用于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症。正常前囟在生后12-18个月之间才闭

19、合,故临床操作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7耳后高骨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应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亦可治神昏烦躁等症。8天柱骨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向下刮。推100-500次。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应用:主要治疗呕吐、恶心和外感发热、项强等症。治疗呕恶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治疗外感发热、颈项强痛等症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同用。第二节 躯干部穴位1乳根定位:乳下2分。操作:中指端揉,称揉乳根

20、。20-50次。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应用:见乳旁穴。2乳旁定位:乳外旁开2分。操作:中指端揉,称揉乳旁。20-50次。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应用:主要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临床上多两穴配用,以食、中两指同时操作。3胁肋定位: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操作:以两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处,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50-100次。作用: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应用:本穴性开而降,多用于小儿由于食积、痰壅、气逆所致的胸闷、腹胀等有效。若肝脾肿大,则需久久搓摩,非一日之功,但对中气下陷,肾不纳气者宜慎用。4腹定位:腹部。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掌或

21、四指摩称摩腹。分推100-200次;摩5分钟。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应用:对于小儿腹泻、呕吐、恶心、便秘、腹胀、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5脐 定位:肚脐。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揉100-300次;摩5分钟。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应用:揉脐、摩脐多用于腹泻、便秘、腹痛、食积、肠鸣、疳积等症。临床上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常配合应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6丹田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操作:或揉或摩,称揉丹田或摩

22、丹田。揉50-100次;摩5分钟。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应用: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疝气、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揉丹田对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临床上常与推箕门、清小肠等合用。7肚角定位: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操作:用拇、食、中三指作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3-5次。作用:止腹痛。应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是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好。为防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诸手法推毕,再拿此穴。8脊柱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脊一般捏3-5遍,每

23、捏三下再将背脊皮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推100-300次,捏3-5次。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应用:捏脊法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临床上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应用,治疗先、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症。本法单用名捏脊疗法,不仅常用于小儿疳积、腹泻等病症,还可应用于成人失眠、肠胃病、月经不调等病症。推脊柱穴从上至下,能清热,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等合用。9七节骨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作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100-300次。作用:温阳止泻、泻热通便。

24、应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症。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10龟尾定位:尾椎骨端。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理大肠。应用:本穴即督脉经之长强穴,揉之能通调督脉之经气。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推七节骨配合应用,以治腹泻、便秘等症。第三节 四肢部穴位1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际处,或拇指末节罗纹面。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1

25、00-500次。作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则清热利湿,化痰止呕。应用:补脾经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清脾经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2肝经定位: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自指尖向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肝经;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100-500次。作用: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应用:清肝经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3心经定位: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自指尖向中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

26、推为补,称补心经。自中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100-500次。作用:清心经可清心泻火;补心经可养心安神。应用: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清心经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4肺经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自指尖向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100-500次。作用:补肺经可补益肺气;清肺经可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应用:补肺经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证。清肺经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

27、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5肾经定位:小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为推肾经。100-500次。作用:补肾经可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可清利下焦湿热。应用:补肾经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清肾经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6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100-300次。作用:补大肠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可清利肠府,除湿

28、热,导积滞。应用:补大肠多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清大肠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症。7小肠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操作: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反之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100-300次。作用:清热利尿。应用:清小肠可泌清别浊,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证。若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以本法配合清天河水,能加强清热利尿的作用。若属下焦虚寒,多尿、遗尿则宜用补小肠。8肾顶定位:小指顶端。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100-500次。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应用:揉肾顶对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均有一

29、定的疗效。9肾纹定位: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纹。100-500次。作用:祛风明目,散瘀结。应用:揉肾纹主要用于目赤肿痛或热毒内陷,瘀结不散所致的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10四横纹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掐各5次;推100-300次。作用: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应用:临床上多用于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症。常与补脾经、揉中脘等合用。也可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本穴出血以治疗疳积,效果也好。11小横纹定位:掌面食、中

30、、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操作: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掐各5次;推100-300次。作用:退热,消胀,散结。应用:推掐本穴主要用于脾胃热结、口唇破烂及腹胀等症。临床上用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啰音,有一定疗效。12掌小横纹定位: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掌小横纹。100-500次。作用: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应用:主要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临床上用揉掌小横纹治疗肺部湿性啰音,有一定的疗效。13胃经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或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操作:自拇指根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胃经;反之为清,称清胃经。

31、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100-500次。作用:清胃经可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补胃经可健脾胃,助运化。应用:清胃经多与清脾经、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治疗脾胃湿热,或胃气不和所引起的上逆呕恶等症;若胃肠实热、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多与清大肠、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等合用。补胃经多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腹胀等症。14板门定位:手掌鱼际平面。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100-300次。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泄,止呕。应用:揉板门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15内劳宫定位: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内劳宫;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称运内劳宫(水底捞明月)。揉100-300次;运10-30次。作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