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795.84KB ,
资源ID:19459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9459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市县“多规合一”技术导引.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市县“多规合一”技术导引.docx

1、河北省市县“多规合一”技术导引(试行)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河北省农业厅2016 年 12 月- 33 -前言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全省市县“多规合一”工作,规范“多规合一”成果,在调查研究、总结借鉴国内“多规合一”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引。本导引共分 6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工作流程与内容、技术方法、管理建议及附录。本导引由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河北省农业厅联合组织编制,并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管理。本导

2、引由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和腾城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河北省建设信息中心、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河北省国土资源利用规划院、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起草,并负责相关技术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有关单位结合实践,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石家庄市槐中路 234 号,邮编:050021),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目录1 总则12 术语33 工作流程与内容53.1 工作框架53.2 前期工作53.3 明确发展目标63.4 制定一张蓝图73.5 建立信息联动平台93.6 提出实施措施94 技术方法114.1

3、基础数据标准114.2 “多规合一”用地分类标准114.3 “多规合一”差异协调144.4 “多规合一”控制线划定185 管理建议205.1 制定控制线管理细则205.2 建立联动工作机制215.3 建立监督保障机制236附录25附录 1“多规合一”控制线空间关系图25附录 2工作框架图26附录 3法定规划与“多规合一”控制线协调联动流程图271总则1.0.1 . 1为指导全省市县“多规合一”工作,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本导引。1.0.2 . 2本导引适用于全省各市县“多规合一”技术工作。1.0.3 . 3“多规合一”工作应当落实京津冀协

4、同发展规划纲要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河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 年)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等规划的相关要求,按照“保底线,促发展”的思路,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环保、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各类空间性规划,划定各类用地控制边界,建立“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城乡空间实施有效管制。2020 年重点协调各类空间规划,理顺“多规”差异,划定各类控制线,优化城乡发展空间,2030 年重点推进全域空间管控,形成城乡一体化空间格局。1.0.4 . 4“多规合一”工作应当遵循下列

5、原则:1 城乡一体、全域管控、部门协作;2 生态优先,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水源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等底线要求。3 优化空间形态,统筹规划各类城乡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合理确定城乡居民点布局总体框架,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4 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5、统筹城乡、区域间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规划信息联动平台,促进各类现状及规划数据叠加、融合,提升城乡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等行政管理效能。1.0.5 . 5本导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2术语2.0.1 . 1多规合一

6、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的统筹协调,确保各类规划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保障依法实现各规划的规划目标,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2.0.2 . 2两规城市(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3 . 3“多规合一”控制线为统筹协调各类规划的空间边界,各部门协商建立统一的控制线体系,作为规划共同遵守和执行的底线,包括生态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等 5 条线,各控制线空间关系参见附录 1。1 生态控制线:规划划定的生态用地的控制界线。2 建设用地

7、增长边界控制线:规划划定的建设用地及其开发边界的控制界线,包括建设用地和有条件建设区。3 基本农田控制线: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控制界线。4 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规划划定的城镇开发控制界线,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和有条件建设区。5 产业区块控制线:规划划定的产业区块的控制界线。2.0.4 . 4建设用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中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等。2.0

8、.5 . 5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农村区域已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市、镇、乡、村庄等用地。2.0.6 . 6生态用地为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将水源涵养区、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海洋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敏感区、土地沙化敏感区、石漠化敏感区、海洋生态敏感区/脆弱区、自然保护区等划为生态用地。2.0.7 . 7有条件建设区规划中确定的,原则上不允许作为建设用地利用,满足特定条件后可以开展城乡建设的空间区域。2.0.8 . 8其他用地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规划期内不利用,保留原有性质的土地。3工作流程与内容3.1工作框架3 . 1

9、 . 1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应建立以各市、县(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多规合一”工作领导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按照开展前期工作、制定发展目标、规划一张蓝图、建立信息联动平台、制定实施保障措施等程序, 扎实开展工作。工作框架参见附录 2。3.2前期工作3.2.1 . 1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多规合一”工作方案,明确“多规合一”工作内容、组织架构、职责分工、进度安排、协调机制、经费保障等内容。3.2.2 . 2开展部门调研,摸清本地区相关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现状,重点对规划、发改、国土、环保、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各部门管理职能及其空间规

10、划、空间管制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审批流程。3.2.3 . 3系统收集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和各类规划资料。1 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包括全市、县(市)域地形图、卫星遥感图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2 规划资料包括约束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基本农田布局、水资源和湿地保护规划、林业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发展类规划(城市(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等)和产业类规划等三大类基础资料。现状数据统一为 2015 年,各类发展指标应包括 2020年和 2030 年。3.2.4 . 4对各类规划进行资料信息化、空间化处理、格式转换、坐标转换

11、、规划要素合并等处理,建立基础数据库。将各类纸质基础资料进行信息化,统一为栅格或者文本格式,将坐标系统统一到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将各类空间数据文件统一到 SHP 格式。3.3明确发展目标3.3.1 . 1结合国家、省、市、县(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在深入研究自身基础条件、发展优势、发展机遇和存在问题的 基础上,对各类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进行对照分析,研 究对比各类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差异,制定人口、用地、生态、产业及基础设施等方面 2020 年和 2030 年的发展目标。3.3.2 . 2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前提,结合各规划提出的人口发展目标,确定 2020 年和 2030 年人口

12、总规模,并将总人口合理分布到各级城镇及乡村地区。3.3.3 . 3 2020 年建设用地指标原则上采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确定的用地指标,2030 年建设用地指标原则上采用城市(乡)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指标。3.3.4 . 4依据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 2020 年和 2030 年生态发展与保护目标。3.3.5 . 5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 2020 年和 2030 年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3.3.6 . 6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经济发展趋势,确定 2020 年和 2030 年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3.3.7 . 7 依据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等专项规划

13、,确定 2020 年和 2030 年各项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及用地需求。3.4制定一张蓝图3.4.1 . 1“多规”差异分析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 从规划目标、发展规模、空间管制、空间布局等方面对“多规”中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各规划之间差异。2 重点分析“两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一致区域及差异区域的规模、位置和图斑;分析重点发展区域、产业园区和重点建设项目与“两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差异;分析重点生态用地与“两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差异。3.4.2 . 2差异图斑协调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在“多规”差异分析基础上,按照优先保护生态用地、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等原则,对空间布局差异图斑进行分析,制

14、定差异协调原则和协调策略,提出差异处理建议。3.4.3 . 32030 年规划期,划定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等 5 条控制线,构建全域空间布局统一蓝图,实现全域空间管控。2020 年规划期,在“多规”差异协调的基础上,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的用地需求,划定建设用地区范围、有条件建设区范围、非建设用地区范围。3.4.4 . 4法定规划编制应当考虑下列建议:1 根据 2020 年“多规合一”规划布局,提出城市(乡)总体规划编制修改建议。对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

15、划提出编制或修改建议,明确近期建设规划的建设用地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需修改调整的建设用地及新增编制范围。将2030 年全域空间规划划定的控制线与城乡规划进行对照分析,对城市(乡)总体规划相关规划指标提出调整建议,对城乡规划建设用地及非建设用地调整提出建议。2 根据 2020 年“多规合一”规划布局,将建设用地区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对照分析,提出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建议,可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落实, 包括建设用地图斑调入调出情况、有条件建设区范围修改情况等。对 2030 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编制建议,其建设用地布局、有条件建设区、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应与 2030 年全域空间规划

16、划定的控制线一致。3 根据“多规合一”成果,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建议,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与园区安排、建设项目安排等内容。4 根据“多规合一”成果,对接环境保护规划,确定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林、大型自然公园等生态用地的空间范围及管控要求。5 根据“多规合一”成果,对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各级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提出编制和修改建议。3.5建立信息联动平台3.5.1 . 1依托市、县(市)政务网络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整合规划、国土、发改、环保、农业等部门资源,在“多规合一” 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建设市县“多规合一

17、”信息联动平台。3.5.2 . 2 通过信息联动平台,将控制线管控要求植入到部门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业务办理流程中,调用信息联动平台的管控数据和检测功能进行控制线管控,并通过各部门各自的工作库向信息联动平台提供本部门的规划数据和审批数据,实现部门信息联动。3.5.3 . 3 信息联动平台通过相关数据的展示、分析、应用,实现其它专项规划数据的加载、信息查询、控制线检测与审查、控制线修改和更新、辅助决策等功能。3.5.4 . 4 通过信息联动平台提供行政审批信息共享, 进行建设项目用地决策安排,落实部门联动审批需求,实现“ 多规合一”成果信息共享。3.6提出实施措施3.6.1 . 1 从土地管理、城

18、市管理和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6.2 . 2 从城市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等方面提出“多规” 差异图斑处理的政策建议,保障“多规合一”工作的顺利推进。3.6.3 . 3 按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梳理“多规”运行机制,查找存在问题和矛盾点,理顺项目审批机制,提出建立“多规”部门间长效协调工作机制的政策建议。4技术方法4.1基础数据标准4.1.1 . 1城乡规划数据在采用经法定程序审批实施的城市(乡)总体规划基础上,纳入已经上级或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实施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形成城市(乡)总体规划拼合图,对于未经批准的各类规划可作为参考。4.1.2 . 2

1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应采用经法定程序审批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市县域范围内明确划定基本农田和城乡建设用地。4.1.3 .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数据应采用经批准和公布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对建设项目进行梳理,明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4.1.4 . 4 环境保护规划数据应采用经法定程序审批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市、县(市)域范围内明确环境质量目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1.5 . 5其他规划数据应采用经法定程序审批实施的规划。4.2“多规合一”用地分类标准4.2.1 . 1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

20、137-20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标准采用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为实施同一空间平台城市(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比较分析,需将两类规划在用地分类标准上有效衔接,分类衔接参见表 4.2.1。表 4.2.1“两规”用地分类对照表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地类代码地类名称地类名称地类名称地类名称农用地耕地水田E2农林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设施农用地、田坎、农村道路等用地)水浇地旱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设施农

21、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E13坑塘沟渠农田水利用地田坎E2农林用地(田坎)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镇用地R居住用地A33中小学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G绿地与广场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除区域交通用地 H2 外)H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与广场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H12镇建设用地H13乡建设用地H14村庄建设用地采矿用地H5采矿用地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其他独立建设用地M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U2环境设施用

22、地交通水利用地铁路用地H21铁路用地公路用地H22公路用地民用机场用地H24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H23港口用地管道运输用地H25管道运输用地水库水面用地E12水库水工建筑用地U32防洪用地其他建设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B14旅馆用地A7文物古迹用地特殊用地H41军事用地A8外事用地H42安保用地A6社会福利用地A9宗教用地H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盐田H5采矿用地其他土地水域河流水面E11自然水域湖泊水面滩涂自然保留地E9其它非建设用地4.2.2 . 2“多规合一”将用地分为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两大类,其中建设用地又分为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及其它建设用地两中类,相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用地分类

23、与“多规合一”用地分类标准衔接参见表 4.2.2。表 4.2.2“多规合一”用地分类标准及衔接对照表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多规合一”用地分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地类代码地类名称衔接地类代码衔接地类名称地类代码地类名称H11城市建设用地cx城乡建设用地2110城镇用地2120农村居民点用地2130采矿用地H14村庄建设用地2140其它独立建设用地H5采矿用地H2区域交通设施用地fc交通水利及其它建设用地2200交通水利用地H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4特殊用地2300其它建设用地H9其他建设用地E1水域fj非建设用地1100耕地1200园地1300林地1400牧草地1500其它农用地3100水域E2农

24、林用地3200自然保留地E9其他非建设用地注:1、考虑到国土部门用地报批要求,本衔接表格主要以土地分类差异进行归类,而不进行空间判断;2、在本地类衔接表衔接基础上,应增加对公共绿地的人工衔接判断。4.3“多规合一”差异协调4.3.1 . 1“多规”差异分析内容如下:1 分析“多规”确定的各项城市发展目标的差异情况, 在城市发展战略指引下,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城市发展目标。2 分析“多规”关于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的差异情况,在城市发展战略指引下,确定规划期内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3 分析“多规”确定的不同管制区划的内涵、边界及管控要求,为划定生态控制线奠定基础。4 分析“多规”有关城市空间结

25、构的差异,在城市发展战略指引下,明确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拓展方向,确定重点发展空间和战略储备空间,为划定建设用地及有条件建设区范围奠定基础。5 通过“两规”建设用地的空间叠加分析,明确“两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一致区域和差异区域的规模、位置和图斑, 并对差异图斑进行分类,提出相关处理建议。6 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梳理建设项目,明确至 2020 年的建设项目数量和布局。结合发改部门中长期发展计划的编制, 提出中长期建设项目建议,建立重点项目信息库。4.3.2 . 2“多规”差异用地分类如下:1 发展类规划与约束类规划存在的矛盾冲突;2

26、发展类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3 约束类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4.3.3 . 3发展类规划与约束类规划存在的矛盾按照以下原则处理:在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内的,应在符合各类保护区域法定保护要求前提下,以发展类规划为主进行调整;在生态控制线和基本农田控制线内的,应服从于约束类规划,并最大限度的调出建设用地指标,向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内进行调整。4.3.4 . 4发展类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按照以下原则处理:优先保障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涉及民生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给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建

27、设用地指标;涉及重点发展地区和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根据实际需求分期建设、分期供地。4.3.5 . 5约束类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约束类规划内部存在的矛盾主要是林地与基本农田重叠,应尊重现状,根据国土二调数据和最新的卫片信息,现状为耕地、草地、园地的认定为基本农田,现状为林地的认定为林地。基本农田与林地缺口部分,从规划耕地和规划林地外的地块中补充。4.3.6 . 6“两规”建设用地差异按表 4.3.4 进行分类。表 4.3.4“两规”建设用地差异分类表规模差异分析差异分类差异特征空间差异城市(乡)总体规划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非建设用地城市(乡)总体规划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建设用地,城市(乡)总体规划为非建设用地的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超城市(乡)总体规划空间一致“两规”均为非建设用地城市(乡)总体规划为非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为非建设用地;“两规”均为建设用地城市(乡)总体规划为建设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为建设用地。4.3.7 . 7城市(乡)总体规划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非建设用地面积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1 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条件建设区的,原则按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处理;2 占用基本农田的,应结合建设项目重要程度确定,属城市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且迫切需要实施的,原则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为建设用地,项目不确定的,原则调整城市

29、(乡)总体规划,避让基本农田;3 属于城市(乡)总体规划预留控制用地(包括重点片区、道路网、市政设施等)的,原则按远期弹性建设用地处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议调整为建设用地或有条件建设区;4 由于城市公园及防护绿地的认定不同的,原则按纳入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处理;5 属于单位内部连片附属绿地,原则按建设用地处理;6 因河流水系、地块范围等边界的不同,中心城区及各乡镇镇区原则按城市(乡)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边界落实,村庄原则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7 其他差异,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落实。4.3.8 .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建设用地,城市(乡)总体规划为非建设用地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1 城市(乡)总体规划空间布局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