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52KB ,
资源ID:1975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975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

1、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按文字方向贴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论语有多少种读法“论语热”是近年来学术界与文化界一种值得分析的现象。于丹论语心得、丧家狗:我读论语等书的面市,再次引起人们对论语这部儒学原典的关注。同时,作者的理解与诠释方式也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如何评价于丹等人对论语的读解,坊间已多有议论,兹不具议。但由此联想到的一

2、个问题是:论语有多少种读法?换言之,经典诠释的空间有多大?路径有多少?按照哲学诠释学的观点,经典作为一种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 值的作品或“本文”,属于“历史流传物”的范畴。经典产生于特定的“视域”,体现了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同样,后世的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离不开一定的“视域”,即读者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由于时间距离的存在,这两种“视域”之间是有区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处于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相反,二者总是通过习俗、传统等相互联系,统一于历史这个贯通古今的“大视域”中。而所谓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读者从自身

3、所处的“视域”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经典诠释的空间,也就是历史这个“大视域”。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经典总是面向历史开放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本文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所有这些,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后人比前人更能理解前人,读者比作者更能理解作者,”哲学诠释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作为在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所谓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所产生的儒家经典,论语在成书后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相继对其进行

4、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就此而论,论语的价值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经学传统虽然在后来发生过某种程度的断裂,但论语的价值光芒并未因此而黯淡。经典的开放性、经典诠释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经典诠释就是一种天马行空、率性而为的行为。相反,人们常常是在两种相对固定的路径中来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一种是考古学的路径,即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一种是历史哲学的路径,即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从对论语等儒家经典的诠释来看,这两种路径可以分别从汉学和宋学中找到根据。

5、前者注重“实事求是”,强调“六经皆史”;后者注重“义理”,强调“借经 以通乎理耳,理得,则无俟乎经。” 这也构成了中国经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分歧。两种诠释路径的特点,借用王国维先生的话说,前者“可信”但不一定“可爱”,后者“可爱”却不一定“可信”。依笔者所见,二者之间并不是彼此相斥的关系,也不是或此或彼、不可得兼。可取的态度应当是,“可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因为离开了“可信”,“可爱”就会演变为“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离开了“可爱”,“可信”也就解答不了“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的价值追问。如何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今天理解与诠释论语等经典需要着力解

6、决的问题。1 结合文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属于“历史传物”的范畴的作品,是经典。B“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 块垒”是因为侧重了考古学的路径。C后世读者从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就是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D经典产生的特定的“视域”是指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2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A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两条路径,泾渭分明,不能互相融合,也不能彼此兼得。B在理解和诠释论语等经典时应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使“可

7、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C读经典应强调“以经为史”,注重“实事求是”,决不能从读者自身的价值观出发。D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经典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 ,因而经典诠释的空间也会不 断扩大,路径也会越来越多。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论语的价值内涵极为丰富,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无论怎样读,它的价值光芒都不会暗淡。B论语在成书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学者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C从考古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D从历史哲

8、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

9、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

10、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

11、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檥(y倚):整船靠岸。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王军壁垓下 壁:壁垒B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悬赏5.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B

12、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C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为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130篇,50余万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名与字为同义词,互作解释;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名与字则为反义词,从反面作解。6.下列对

13、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5分)译文: _ _(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5分) 译文: 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虞美人 宋蒋捷

14、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8.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 _9. “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6分)答: 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_,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刺秦王)(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_。 (沁园春长沙)(3)大行

15、不顾细谨, _。(鸿门宴)(4)真的猛士, 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_。(记念刘和珍君)(6)满载一船星辉, _。(再别康桥)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痛哭和珍石评梅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

16、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 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

17、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

18、,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

19、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B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在作者的

20、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6分)答: _ _(3)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 _ _ (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就刘和珍事件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8分)答: _ _ _第II卷 表达题(9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选出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3分)A.商开十校联考举措给各校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增进了学校之间伯埙仲篪般的兄弟单位情谊,为进一步提高各校教

21、育教学质量和课堂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实现了资源共享、共谋发展、共同进步发展目标。B.今年8月8日发生的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灾害使2017年四川省政府通过的国家开发工作重点县(九寨沟县)“十三五”规划变成了纸上谈兵。C.我们要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就要见贤思齐,认真了解那些教育家们的教育经历,虚心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D.随着双方暗中博弈的日趋激烈,9曰14日贾跃亭方面图穷匕见,发表了不可撤销的生前信托草稿文书,公开自己的严正声明,准备与顾颖琼博士背水一战。 1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A.能否解决腐败问题,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社会安定和经济平稳增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

22、要保证。B.因现金比较紧张,如果不能早点拿到贷款,程先生可能会放弃购车甚至延后提车时间。C.梁实秋先生认识梁任公先生的时候,他正当四十多岁的年纪,年富力强,风神潇洒。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正是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代伟人。这看上去很普通,但实际上每一点都不容易做到。以学习为例,孔子就是一个十分刻苦的人,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孔子对自己有过这样一个评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他还自信

23、地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A B CD15.改写下面句子。(5分)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1主语是 _,谓语是 _,宾语是_。(3分)2.用“证明”作谓语中心语,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写下面句子。(2分)_16.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运用想象,联系生活,按要求设计两句人生箴言。(6分)两个朋友一同去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非常大,他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动物都能观赏到。他们便约定: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路口,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进。第一个路口出现在眼前,路标上写着一

24、侧通往狮子园,一侧通往老虎山。他们选择了狮子园,因为狮子是“草原之王”。又到了一处路口,分别通向熊猫馆和孔雀馆。他们选择了熊猫馆,熊猫是“国宝”嘛!他们就这样一边选择,一边观赏,在有限的时间里,观赏到了最想观赏的动物。 (1)简明、富有鼓动性的人生箴言。(20字内)(3分)_(2)含蓄、富有意蕴的人生箴言。(20字内)(3分)_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

25、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之一,比如初中课本学习的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诫子书,如今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习了这篇家训,请结合文章写一篇作文,你对诸葛亮作为父母的长者之意有何感触与思考?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1B(“借古人杯酒,浇自

26、家心中块垒”是一种率性而为的、不负责的诠释和解读。)2B(A、两条路径可以相互融合,也可以是彼此得兼;C、作者的观点是既要尊重经典本身,又要注重“借经以通理”,支持“返本开新”的宗旨。D、“路径也会越来越多”不符合作者的观点。)3A(读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读,它的价值光芒都不会暗淡。”不合文意 )4.A 筑壁垒5.C 纪传体通史6.A 主客体颠倒7.(1)即使长江以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纵”、“江东”“怜”“王”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5分。)(2)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闻”“购”“邑”“若”各1分

27、,句子大意1分。共5分。)(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扎营驻守,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

28、 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

29、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

30、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 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