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52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最新修正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按文字方向贴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论语》有多少种读法

“《论语》热”是近年来学术界与文化界一种值得分析的现象。

《于丹〈论语〉心得》、《丧家狗:

我读〈论语〉》等书的面市,再次引起人们对《论语》这部儒学原典的关注。

同时,作者的理解与诠释方式也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

如何评价于丹等人对《论语》的读解,坊间已多有议论,兹不具议。

但由此联想到的一个问题是:

《论语》有多少种读法?

换言之,经典诠释的空间有多大?

路径有多少?

按照哲学诠释学的观点,经典作为一种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或“本文”,属于“历史流传物”的范畴。

经典产生于特定的“视域”,体现了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

同样,后世的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离不开一定的“视域”,即读者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

由于时间距离的存在,这两种“视域”之间是有区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处于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相反,二者总是通过习俗、传统等相互联系,统一于历史这个贯通古今的“大视域”中。

而所谓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读者从自身所处的“视域”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

经典诠释的空间,也就是历史这个“大视域”。

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经典总是面向历史开放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本文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所有这些,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

“后人比前人更能理解前人,读者比作者更能理解作者,”哲学诠释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

作为在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所谓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所产生的儒家经典,《论语》在成书后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

就此而论,《论语》的价值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经学传统虽然在后来发生过某种程度的断裂,但《论语》的价值光芒并未因此而黯淡。

经典的开放性、经典诠释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经典诠释就是一种天马行空、率性而为的行为。

相反,人们常常是在两种相对固定的路径中来理解和诠释经典的:

一种是考古学的路径,即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一种是历史哲学的路径,即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

从对《论语》等儒家经典的诠释来看,这两种路径可以分别从汉学和宋学中找到根据。

前者注重“实事求是”,强调“六经皆史”;后者注重“义理”,强调“借经以通乎理耳,理得,则无俟乎经。

”这也构成了中国经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分歧。

两种诠释路径的特点,借用王国维先生的话说,前者“可信”但不一定“可爱”,后者“可爱”却不一定“可信”。

依笔者所见,二者之间并不是彼此相斥的关系,也不是或此或彼、不可得兼。

可取的态度应当是,“可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

因为离开了“可信”,“可爱”就会演变为“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离开了“可爱”,“可信”也就解答不了“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的价值追问。

如何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今天理解与诠释《论语》等经典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结合文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属于“历史传物”的范畴的作品,是经典。

B.“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是因为侧重了考古学的路径。

C.后世读者从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就是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

D.经典产生的特定的“视域”是指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

2.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两条路径,泾渭分明,不能互相融合,也不能彼此兼得。

B.在理解和诠释《论语》等经典时应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使“可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

C.读经典应强调“以经为史”,注重“实事求是”,决不能从读者自身的价值观出发。

D.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经典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因而经典诠释的空间也会不断扩大,路径也会越来越多。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论语》的价值内涵极为丰富,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无论怎样读,它的价值光芒都不会暗淡。

B.《论语》在成书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学者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

C.从考古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

D.从历史哲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

“何如?

”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①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

①檥(yǐ倚):

整船靠岸。

②面之:

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军壁垓下壁:

壁垒

B.田父绐曰:

“左。

”绐:

欺骗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

遭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

悬赏

5.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B.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

“江表英雄,咸归附之。

”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C.《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为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130篇,50余万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

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

名和字是有关联的:

如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名与字为同义词,互作解释;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名与字则为反义词,从反面作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5分)

译文:

_

_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5分)

译文:

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虞美人〔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

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8.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

9.“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

(6分)

答:

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刺秦王》)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

(《沁园春•长沙》)

(3)大行不顾细谨,_。

(《鸿门宴》)

(4)真的猛士,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

(《记念刘和珍君》)

(6)满载一船星辉,_。

(《再别康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

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

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

和珍!

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

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

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

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

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

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

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

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

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

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

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

他们说:

“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

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

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

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

噩梦!

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

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

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B.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

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6分)

答:

_

_

(3)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

她是怎样写自己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_

_

(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而本文写道: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试就刘和珍事件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8分)

答:

_

_

_

第II卷表达题(9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选出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3分)

A.商开十校联考举措给各校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增进了学校之间伯埙仲篪般的兄弟单位情谊,为进一步提高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堂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实现了资源共享、共谋发展、共同进步发展目标。

B.今年8月8日发生的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灾害使2017年四川省政府通过的《国家开发工作重点县(九寨沟县)“十三五”规划》变成了纸上谈兵。

C.我们要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就要见贤思齐,认真了解那些教育家们的教育经历,虚心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

D.随着双方暗中博弈的日趋激烈,9曰14日贾跃亭方面图穷匕见,发表了《不可撤销的生前信托》草稿文书,公开自己的严正声明,准备与顾颖琼博士背水一战。

1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能否解决腐败问题,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社会安定和经济平稳增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B.因现金比较紧张,如果不能早点拿到贷款,程先生可能会放弃购车甚至延后提车时间。

C.梁实秋先生认识梁任公先生的时候,他正当四十多岁的年纪,年富力强,风神潇洒。

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

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正是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代伟人。

②这看上去很普通,但实际上每一点都不容易做到。

③以学习为例,孔子就是一个十分刻苦的人,他说: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④孔子对自己有过这样一个评价: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⑤他还自信地说: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A.⑤③①④②B.⑤③①②④C.④②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15.改写下面句子。

(5分)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1.主语是_________,谓语是________,宾语是________。

(3分)

2.用“证明”作谓语中心语,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写下面句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运用想象,联系生活,按要求设计两句人生箴言。

(6分)

两个朋友一同去参观动物园。

动物园非常大,他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动物都能观赏到。

他们便约定:

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路口,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进。

第一个路口出现在眼前,路标上写着一侧通往狮子园,一侧通往老虎山。

他们选择了狮子园,因为狮子是“草原之王”。

又到了一处路口,分别通向熊猫馆和孔雀馆。

他们选择了熊猫馆,熊猫是“国宝”嘛!

……

他们就这样一边选择,一边观赏,在有限的时间里,观赏到了最想观赏的动物。

(1)简明、富有鼓动性的人生箴言。

(20字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蓄、富有意蕴的人生箴言。

(20字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之一,比如初中课本学习的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诫子书》,如今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习了这篇家训,请结合文章写一篇作文,你对诸葛亮作为父母的长者之意有何感触与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

1.B

(“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是一种率性而为的、不负责的诠释和解读。

2.B

(A、两条路径可以相互融合,也可以是彼此得兼;C、作者的观点是既要尊重经典本身,又要注重“借经以通理”,支持“返本开新”的宗旨。

D、“路径也会越来越多”不符合作者的观点。

3.A

(读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读,它的价值光芒都不会暗淡。

”不合文意)4.A筑壁垒

5.C纪传体通史

6.A主客体颠倒

7.

(1)即使长江以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

(“纵”、“江东”“怜”“王”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共5分。

(2)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闻”“购”“邑”“若”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共5分。

(注意:

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扎营驻守,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

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

“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

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

”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

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羽)一直骑着。

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

“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

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

”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

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

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

“向左边走。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

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

“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

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

项王对骑兵们说:

“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

”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

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

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

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

项王问骑兵们道:

“怎么样?

”骑兵们都敬服地说:

“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

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

“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

希望大王快快渡江。

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项王笑了笑说: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

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又对亭长说:

“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