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9 ,大小:59.20KB ,
资源ID:213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13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无锡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经典压轴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无锡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经典压轴题.docx

1、无锡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经典压轴题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1)恐前后受其敌。(狼)(_)(2)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3)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_)(4)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_)(5)但微颔之。(卖油翁)(_)【答案】(1)攻击,进攻 (2)同“弼”,辅佐,辅弼 (3)靠近,挨近 (4)使听闻 (5)只,仅,只是 【解析】【详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敌:攻击,进攻。但:只,仅。通假字词,同

2、“弼”,辅佐,辅弼。词类活用词,使听闻。2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点的司珸。(1)潭中鱼可

3、百许头(_)(2)佁然不动(_)(3)俶尔远逝(_)(4)以其境过清(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第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

4、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链接材料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一遇和景,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注仆:对自己的谦称。已:过一会儿。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因禁在圆形围墙之中。和景:温暖的日光。【答案】1 可:大约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忽然 清:凄清 2(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交错不齐,看不出溪

5、水的源头在哪里。3D4(1)被贬谪的境遇,让柳宗元时时感到如同被囚禁在“圆土”中无法解脱;(2)面对小石潭的美景,作者也只能有片刻的欢愉,最终还是会泛起“凄神寒骨”的伤感。【解析】1考查对文言文词汇的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可:大约。“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清:凄清、冷清。2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

6、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重点词语:犬牙:像狗的牙齿。3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和写作手法。D. “斗折蛇行”,是采用比喻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所以选D。4考查主题思想探究。分析这道题需要结合柳宗元被贬的背景。小石潭记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

7、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链接材料 “警如囚居圆土”“然终不得出”等句表现出对统治者的不满,表达了对统治者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点睛】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

8、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

9、个叫做奉壹。3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卒于家。(注)至行:高尚的德行。嘿:同“默”,闭口不说话。征辟(b):征召、推举做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为蒲亭长(_) (2)枳棘非鸾凤所集(_)2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3翻译句子。(1)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_(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_(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则)_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_【答案】1 (1)担任 (2)栖息,停留 2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3 (1)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3)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1)不偏听偏信,善

11、于说服别人(2)亲民(3)不慕名利(4)讲究仪容仪表【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为”翻译成:担当,“集”翻译成:栖息,停留。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以及句意进行做答。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翻译为: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据此断句为: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1)句难度不大,奉:俸禄;以:用,译文: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12、学习;(2)句中的鄙翻译为边,边界,需要注意它的反问语气,译文: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3)句是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文中“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卒于家。”等句子可以归纳出仇香的“至行”,即品德高尚、不慕名利、善于说服别人、讲究礼仪。【点睛】译文: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年龄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有

13、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仇香吃惊地说:“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

14、服整齐。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4 杜祁公衍,越州人,父早卒,遗腹生公,其祖爱之。幼时,祖父脱帽,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挟以自泛。公一手扶竿,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前母有二子,不孝悌,其母改适河阳钱氏。祖父卒,公年十五六,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就公索之,不得,引剑斫之,伤脑。走投其姑,姑匿之重橑上,出血数升,仅而得免。乃诣河阳,归其母。继父不之容,往来孟、洛间,贫甚,佣书以自资。尝至济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举进士,殿试第四。及贵,其长兄犹存,待遇甚有恩礼。二兄及钱氏、姑氏

15、子孙,受公荫补官者数人,仍皆为之婚嫁。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注释)杜祁公衍:杜行,別称祁公,北宋名臣。适:女子出嫁。重橑(lo):房屋重叠处的夹层。佣书:受雇抄写书札。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早卒,遗腹生公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B.会山水暴至闻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C.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D.尝至济源 尝贻余核舟2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则批注,评价杜行。3能否认为本文是杜行的传记?请运用传记的知识阐释。【答案】1D2示例1:杜衍命运多舛,是遗腹子,又遭遇母改嫁、祖父卒、二兄索财追杀等悲惨之事。但与生俱来的刚强、坚忍,帮助他渡过劫难,赢得贵人相助,

16、获取功名。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杜衍这段渡尽劫难修成正果的经历,实在是人间一段佳话。示例2:杜衍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幼年时,他在洪水中漂流很久得救,手中的帽子竟不被打湿;十五六岁,被二兄用剑伤脑,出血数升,却能幸免于难;无依无靠,佣书自资:富贵后还能以德报怨,帮助曾经伤害他的人。这一系列传奇的经历,既是他天性纯良、仁义的体现,也是命运之神的垂怜。杜衍超越常人之举,令人感佩。3示例1:能。传记强调真实性,杜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杜衍人生的重要经历。传记用事实说话,作者将情感隐藏在叙述中,不加评论。传记表现人物言行,本文杜衍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因此,可以把本文作为杜衍

17、的传记。(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不能。真实是传记最基本的要求,虽然本文的形式、内容及写法和传记这种文体很接近,但文中所写之事的时间不具体。本文的出处一涑水记闻没有证据表明记录的是真实信息,也不能据此判定本文所写之事是真实的。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本文就是杜衍的传记。(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A死/最终;B遇到/聚集;C认为/把当作;D均为“曾经”的意思。故选D。2考查学生写批注的能力。首先明确批注是表达自己意见、见解和感悟的词语,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表达的情感。本文写了杜衍的一生,虽然经历了艰难,但最终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据此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即可。3考

18、查对传记问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是,先表明的自己的态度,“同意”或者“不同意”,然后从传记的基本要求作答,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表述,本文所写的人物-杜衍是历史上出现的人物,所以由真实可考查;但是根据具体时间去考究,这个时间又是不真实的,所以也可以认为不是传记;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分析,结合传记的要求和文章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

19、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点睛】参考译文:杜祁公衍,越州人,父亲去世早,是个遗腹子,他的祖父很喜爱他。小时候,祖父摘下帽子,让他拿着,恰逢山洪暴发,家里人四散逃跑,他的姑姑投入一竿给他,让他夹持着在洪水中漂流。他一手扶持竿,一只手拿着帽子,漂流了很久,得到救助才幸免于难,而帽子竟一点没有沾湿。他的前母(继室所生的子女对父亲前妻的称呼)有两个儿子,不孝顺友爱,他的母亲改嫁到河阳钱氏。祖父去世时,他十五六岁时,他的两个哥哥认为母亲藏匿自己的财产来满足他,就公然

20、向他索要,没有得到,就用剑砍他,伤到了他的头部。(后来)去投奔他的姑姑,姑姑让他隐匿到房屋重叠的夹层处,流了很多血,才免于一死。于是到河阳,回到他的母亲身边。继父不怎么待见他,只好在孟、洛等地流浪,过得很穷苦,靠给人抄书来养活自己。曾经到达济源,富民相里氏对他感到很惊奇,就把女儿嫁给他,因此经济上才宽裕一些。后来考中进士,殿试第四。等到他显贵后,他的大哥哥还活着,他待大哥哥很有礼节。两兄弟和钱氏、姑氏的子孙,受他恩荫而被补授官职的有好几个人,并且都为他们操办婚姻大事。5文言文阅读。(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21、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

22、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注)颠踬:被东西绊倒。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寝:停止。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筑 径 通 之 设 栏 护 之 又 何 忧 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固不可彻_(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3)鲁公治国_(4)公犹夷不能决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23、是( )A惧其不已也 其真无马邪B汝心之固 公善之C以残年余力 以君为长者D而山不加增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移山的目的是“_”。(用原文回答)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答案】1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 (1)改变 (2)穷尽 (3)修建 (4)决断或决定 3D4(1)(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2)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5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

24、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6启示: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围绕“目标”“毅力”“不怕困难”等关键词语回答)【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及翻译进行做答。这句话翻译为“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据此可断句为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难度不大,彻:改变;匮:穷尽;治:修理。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A、代词,他/表疑问语

25、气,难道;B、用于主谓间,无实义/代词,这件事;C、凭借/把;D项中的“而”都表示转折,但是。故选D。4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1)句难度不大,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译文: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2)句中的下房翻译为下人住的房子,译文: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愚公移山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

26、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而鲁公修理菜园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修园失败。可以根据以上内容写出启示。【点睛】译文:【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

27、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

28、,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乙】鲁公修理菜园,想挖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摔断脚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

29、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放下来了.6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30、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