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54.74KB ,
资源ID:22613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613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22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中华文化悠久灿烂,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文言文的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文言文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理解文言文大意,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三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

2、片、音乐、故事等。学生准备:练习朗读文言文;搜集与文言文相关的资料。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2.揭题:囊萤夜读。学生齐读课题。3.释题: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4.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及时归纳并板书。(1)谁囊萤夜读?(2)他为什么要夜读?(

3、3)他是怎样夜读的?(4)夜读的结果怎样?(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设计意图:由文言文的特点和地位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释题质疑中梳理学习思路,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2.学生评价。3.教师引导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课件显示课文停顿)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相机指导学生读准“恭”和“焉”。设计意图:书读百

4、遍,其义自见。教学中教师通过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指导学生读通句子。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1.学生按要求自学。(1)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2.汇报交流。(1)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2)其他学生补充。要教给学生理解译文的方法:除了结合注释理解关键词,还可以给关键字扩词理解意思。(3)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屏显: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胤恭勤不倦。(疲倦)家贫不常得油。()学生照样子试填。小结: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屏显译文:晋朝人车胤肃敬

5、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3.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大概意思正确即可)4.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囊萤夜读?(车胤)(2)他为什么要夜读?(家贫不常得油)追问:只是因为家贫不常得油他才夜晚读书吗?引导学生品读“恭勤不倦”。(相机板书:恭勤不倦)(3)他是怎样夜读的?(以夜继日)(相机板书:以夜继日)(4)夜读的结果怎样?(博学多通)(相机板书:博学多通)(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要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读书,刻苦学习。

6、即使家境贫苦,也要创造条件刻苦读书。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我们日后必有成就。)5.欣赏课文插图,你想对车胤说些什么?6.同桌间、小组间进行背诵竞赛。7.小结学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后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质疑解惑中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道理的理解。四、联系生活,拓展阅读1.请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2.拓展阅读。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将课内外的学习有机结合,丰厚学生的积淀。(1)导

7、思:有个成语叫“囊萤映雪”,其中“囊萤”是我们今天学的囊萤夜读。那“映雪”讲的是谁的故事,你知道吗?(2)学生试讲孙康映雪的故事。(3)教师屏显故事,学生自由读文言文,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理解内容,并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好后先和同桌说一说。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学生自由读后尝试理解内容。屏显故事: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消,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

8、屋里要亮多了。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孜孜不倦地读书。正是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使他成为饱学之士。引导学生交流道理,使学生明白孙康和车胤一样是一个勤学苦读的人。(4)导思: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勤学苦读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设计意图:以一篇带多篇,既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进行了迁移,又拓展阅读,厚重了学生的积淀。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囊、萤、恭、勤、博、贫、焉”,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2.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囊”“焉”的书写过程,

9、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萤、恭、勤、博、贫”,先观看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2.布置作业:将文言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搜集体现勤奋好学的文言文并试读理解。3.说一说:你从车胤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示?把你的感想动笔写下来。设计意图:将学习的文言文与家人分享,并且搜集勤奋好学的文言文试读理解,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厚重了学生积淀。第

10、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激趣导学1.听写生字,教师相机强调易错字的写法。2.学生接龙式背诵囊萤夜读。3.导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揭题,学生齐读课题。(相机板书:铁杵成针)5.释题: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6.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及时归纳并板书:(1)铁杵成针讲的是谁的故事?(2)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夯实了基础,在释题质疑中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复习方法,自学课文1.导学: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

11、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3.学生按要求自学,想好后组内交流。(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朗读课文,读出节奏。4.汇报交流:(1)指名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教师相机正音。(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并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三、汇报交流,品文悟理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3)请学生参考注释,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

12、进行及时疏通、点拨。2.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铁杵成针讲的是谁的故事?(李白、老媪)引导学生质疑:到底是老媪还是李白?说明你的理由。预设一:老媪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谈感受。(相机板书:磨铁杵欲作针)指导学生朗读。预设二:李白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和“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谈感受。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弃”的意思。(相机板书:感其意还卒业)(2)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出示铁杵和针的图片。在针的图片下出现老媪的图片。导思:猜猜看,老媪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磨针的?适当引思:每当老媪想要放弃时,她想每当李白想要

13、放弃时,他想(3)指生接龙背诵李白的诗。教师相机补充李白的资料:在恰当的时机补充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4)导学:你想对李白说些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出示谚语,大家诵读。(1)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指名朗读。(3)齐声诵读。4.多种形式朗读。(1)变成诗歌朗

14、读。(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3)娓娓道来,如讲故事。(4)抑扬顿挫,像说评书。(5)教师吟诵,音韵悠悠。(6)总结归纳,提炼方法。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在品词析句、多元朗读中加深感悟,明晰道理,导学促思。四、拓展阅读,明理促行1.导思:你还知道哪些和铁杵成针相近的故事?2.导读:请在组内读读闻鸡起舞和愚公移山的故事,先自己做批注,然后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3.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一篇带多篇,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五、观察指导

15、,练写生字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逢、卒”,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2.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逢”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卒”,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书写指导,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把文言文读给或背给喜欢的人听。2.搜集勤学苦练的文言文或成语,制作手抄报。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加深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内化积淀。板书设计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博学多通铁杵成针

16、勤学苦练教学反思1.多元朗读,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文言文,让学生在多次读文中感知课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2.教给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在学习第一篇文言文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总结方法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第二篇。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积极踊跃,讨论热烈,学习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并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2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形、释义。 2.根据文中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

17、课文,做到发音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人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古人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囊萤夜读)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人们“嗜学”的故事有许许多多,

18、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有的人家境贫寒,却能借助外物的力量学到知识;有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却能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等等。你能讲述一例关于古人“嗜学”的事例与大家分享吗?(学生举手回答)今天,我们学习的两篇文章也是讲古人是如何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的,并且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让我们来领略其中的韵味,学习车胤、李白爱学习的优良品格。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逢”。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囊、萤、卒”等字时,可以用图片学习法;学习“博、逢”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

19、比的方法。形近字对比示例:博(博士)傅(师傅)搏(搏击)薄(厚薄)膊(胳膊)逢(相逢)缝(缝补)峰(山峰)蜂(蜜蜂)锋(锋利)(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萤”上部将下部盖住,下部“虫”勿忘最后一“丶”。“贫”上部撇捺舒展,下部“贝”最后一点下压。“逢”外低内高,平捺一波三折。“卒”字形对称,横画微倾。易错提示:“囊”中部两个“口”大小相同,稍微扁平,下部三横,右部勿忘撇画。“恭”撇捺舒展,右下部两点不能写成一点。“勤”左高右低,左部横画微倾,最后一笔提不可写成横,右部折勾内收。“博”左部横交于竖中上部,右部不可忘记两点。“焉”上部是“正”,下部不可写成“与”,四点书写均匀。(

20、3)重点词语释义。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学习),日夜不停。世传:世世代代相传。成:完成。去:离开。逢:碰上。媪:妇女的统称。方:正在。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欲:想要。感:被感动。还:回去。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卒业:完成学业。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根据注释,尝试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主要讲述了东晋人车胤年幼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因买不起油灯,就用白纱布装下萤火虫,代替油灯勤学苦读的故事。 2.用现代汉语说说课文大意

21、。明确:晋朝人车胤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3朗读指导。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4从第一句话中,可以读出来车胤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车胤是一个勤奋攻读,博览群书,孜孜不倦的人。5年少时车胤的家庭条件是怎样的?明确:家境非常贫寒,经常不能得到灯油;而且白天要耕田,夜晚又因为没有灯油而无法读书。6面对夜晚不能读书的困难,车胤是怎么克服的? 明确:在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

22、纱布做的透明袋子,装下十几只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这就启示人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应该勤奋苦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且要学会利用周边的事物,将困难转变为快乐。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的字词,从整体上理解了第一则文言文的内容,了解了年少时的车胤因家境贫寒,善于利用周边事物克服夜晚不能读书的困难的事,体现了车胤的勤奋好学,以及善于观察的智慧。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铁杵成针)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囊萤恭敬勤奋贫穷铁杵相逢卒业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车胤少时利用周围事物克服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那么,一代大文豪李白少时在学习上遇到了

23、什么困难呢?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根据注释,尝试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主要讲述了李白少时求学,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时,在溪边遇见一位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老婆婆,有所感悟,便回去坚持读书,取得成就的故事。2用现代汉语说说课文大意。明确: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3朗读指导。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

24、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观察字形,说说“曰”字字形的特点。明确:外框是个“口”,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2)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明确:文中称呼李白为“李太白、太白”,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体现了文言文表达更简洁的特点。(3)联系语句,说说“其”“之”在文中指谁?明确:“其”和“之”都指老媪,即文中的老婆婆。4年少时的李白面对学习时是怎样的态度?明确:面对长期的读书,没有坚持下去,便放弃了。5李白经过磨针溪时,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明确:李白遇见了正在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老婆婆,并从老婆婆的话中受到了启发:做一件事情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夫,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否则就会半途而废。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同学们,关于古人勤奋学习的有趣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战国时期刺股的苏秦,东汉时悬梁的孙敬,西汉时凿壁借光的匡衡等。这些孩子长大后都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才,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深深刻烙在我们的心中,作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榜样,伴我们前行。如果你有兴趣,课后可以读一读其他的有趣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