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130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22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中华文化悠久灿烂,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文言文的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文言文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理解文言文大意,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三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故事等。

学生准备:

练习朗读文言文;搜集与文言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导入: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2.揭题:

囊萤夜读。

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囊:

用口袋装。

萤:

萤火虫。

4.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及时归纳并板书。

(1)谁囊萤夜读?

(2)他为什么要夜读?

(3)他是怎样夜读的?

(4)夜读的结果怎样?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

由文言文的特点和地位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释题质疑中梳理学习思路,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

(最好能背诵)

2.学生评价。

3.教师引导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

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课件显示课文停顿)

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

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相机指导学生读准“恭”和“焉”。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学中教师通过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1.学生按要求自学。

(1)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2)其他学生补充。

       要教给学生理解译文的方法:

除了结合注释

    

 理解关键词,还可以给关键字扩词理解意思。

(3)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①屏显:

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胤恭勤不倦。

(疲倦)

家贫不常得油。

(  )

 

②学生照样子试填。

③小结:

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④屏显译文:

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3.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4.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囊萤夜读?

(车胤)

(2)他为什么要夜读?

(家贫不常得油)

追问:

只是因为家贫不常得油他才夜晚读书吗?

引导学生品读“恭勤不倦”。

(相机板书:

恭勤不倦)

(3)他是怎样夜读的?

(以夜继日)(相机板书:

以夜继日)

(4)夜读的结果怎样?

(博学多通)(相机板书:

博学多通)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要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读书,刻苦学习。

即使家境贫苦,也要创造条件刻苦读书。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

这样,我们日后必有成就。

5.欣赏课文插图,你想对车胤说些什么?

6.同桌间、小组间进行背诵竞赛。

7.小结学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后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在质疑解惑中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道理的理解。

四、联系生活,拓展阅读

1.请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2.拓展阅读。

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将

        课内外的学习有机结合,丰厚学生的积淀。

(1)导思:

有个成语叫“囊萤映雪”,其中“囊萤”是我们今天学的《囊萤夜读》。

那“映雪”讲的是谁的故事,你知道吗?

(2)学生试讲《孙康映雪》的故事。

(3)教师屏显故事,学生自由读文言文,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理解内容,并想一想: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想好后先和同桌说一说。

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①学生自由读后尝试理解内容。

②屏显故事:

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消,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孜孜不倦地读书。

正是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使他成为饱学之士。

③引导学生交流道理,使学生明白孙康和车胤一样是一个勤学苦读的人。

(4)导思: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勤学苦读的故事?

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

以一篇带多篇,既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进行了迁移,又拓展阅读,厚重了学生的积淀。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囊、萤、恭、勤、博、贫、焉”,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囊”“焉”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萤、恭、勤、博、贫”,先观看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

将文言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搜集体现勤奋好学的文言文并试读理解。

3.说一说:

你从车胤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示?

把你的感想动笔写下来。

设计意图:

将学习的文言文与家人分享,并且搜集勤奋好学的文言文试读理解,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厚重了学生积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趣导学

1.听写生字,教师相机强调易错字的写法。

2.学生接龙式背诵《囊萤夜读》。

3.导思: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揭题,学生齐读课题。

(相机板书:

铁杵成针)

5.释题:

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

那么“铁杵”呢?

6.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及时归纳并板书:

(1)铁杵成针讲的是谁的故事?

(2)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夯实了基础,在释题质疑中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复习方法,自学课文

1.导学:

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

3.学生按要求自学,想好后组内交流。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4.汇报交流:

(1)指名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

教师相机正音。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

引导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并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品文悟理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及时疏通、点拨。

2.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铁杵成针》讲的是谁的故事?

(李白、老媪)

①引导学生质疑:

到底是老媪还是李白?

说明你的理由。

②预设一:

老媪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谈感受。

(相机板书:

磨铁杵 欲作针)

指导学生朗读。

③预设二:

李白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和“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谈感受。

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弃”的意思。

(相机板书:

感其意 还卒业)

(2)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出示铁杵和针的图片。

②在针的图片下出现老媪的图片。

③导思:

猜猜看,老媪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磨针的?

适当引思:

每当老媪想要放弃时,她想——

每当李白想要放弃时,他想——

(3)指生接龙背诵李白的诗。

教师相机补充李白的资料:

在恰当的时机补充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4)导学:

你想对李白说些什么?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1)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指名朗读。

(3)齐声诵读。

4.多种形式朗读。

(1)变成诗歌朗读。

(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3)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4)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5)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6)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设计意图: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在品词析句、多元朗读中加深感悟,明晰道理,导学促思。

四、拓展阅读,明理促行

1.导思:

你还知道哪些和铁杵成针相近的故事?

2.导读:

请在组内读读《闻鸡起舞》和《愚公移山》的故事,先自己做批注,然后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阅读,一篇带多篇,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逢、卒”,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逢”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卒”,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书写指导,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把文言文读给或背给喜欢的人听。

2.搜集勤学苦练的文言文或成语,制作手抄报。

设计意图:

通过分享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加深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内化积淀。

板书设计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博学多通

铁杵成针

勤学苦练

教学反思

1.多元朗读,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文言文,让学生在多次读文中感知课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教给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在学习第一篇文言文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总结方法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第二篇。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

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积极踊跃,讨论热烈,学习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并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2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做到正确识音、辨形、释义。

2.根据文中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发音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人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囊萤夜读》)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人们“嗜学”的故事有许许多多,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

有的人家境贫寒,却能借助外物的力量学到知识;有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却能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等等。

你能讲述一例关于古人“嗜学”的事例与大家分享吗?

(学生举手回答)今天,我们学习的两篇文章也是讲古人是如何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的,并且是以文言文的形式。

让我们来领略其中的韵味,学习车胤、李白爱学习的优良品格。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逢”。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囊、萤、卒”等字时,可以用图片学习法;学习“博、逢”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对比示例:

博(博士)—傅(师傅)—搏(搏击)—薄(厚薄)—膊(胳膊)

逢(相逢)—缝(缝补)—峰(山峰)—蜂(蜜蜂)—锋(锋利)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萤”上部将下部盖住,下部“虫”勿忘最后一“丶”。

“贫”上部撇捺舒展,下部“贝”最后一点下压。

“逢”外低内高,平捺一波三折。

“卒”字形对称,横画微倾。

易错提示:

“囊”中部两个“口”大小相同,稍微扁平,下部三横,右部勿忘撇画。

“恭”撇捺舒展,右下部两点不能写成一点。

“勤”左高右低,左部横画微倾,最后一笔提不可写成横,右部折勾内收。

“博”左部横交于竖中上部,右部不可忘记两点。

“焉”上部是“正”,下部不可写成“与”,四点书写均匀。

(3)重点词语释义。

囊萤:

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用口袋装。

萤,萤火虫。

恭:

谦逊有礼。

通:

通晓,明白。

练囊: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以夜继日:

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学习),日夜不停。

世传:

世世代代相传。

成:

完成。

去:

离开。

逢:

碰上。

媪:

妇女的统称。

方:

正在。

铁杵:

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欲:

想要。

感:

被……感动。

还:

回去。

之:

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

完成学业。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根据注释,尝试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

主要讲述了东晋人车胤年幼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因买不起油灯,就用白纱布装下萤火虫,代替油灯勤学苦读的故事。

2.用现代汉语说说课文大意。

明确:

晋朝人车胤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3.朗读指导。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4.从第一句话中,可以读出来车胤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车胤是一个勤奋攻读,博览群书,孜孜不倦的人。

5.年少时车胤的家庭条件是怎样的?

明确:

家境非常贫寒,经常不能得到灯油;而且白天要耕田,夜晚又因为没有灯油而无法读书。

6.面对夜晚不能读书的困难,车胤是怎么克服的?

明确:

在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纱布做的透明袋子,装下十几只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

这就启示人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应该勤奋苦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且要学会利用周边的事物,将困难转变为快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的字词,从整体上理解了第一则文言文的内容,了解了年少时的车胤因家境贫寒,善于利用周边事物克服夜晚不能读书的困难的事,体现了车胤的勤奋好学,以及善于观察的智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铁杵成针》)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囊萤 恭敬 勤奋 贫穷 铁杵 相逢 卒业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车胤少时利用周围事物克服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那么,一代大文豪李白少时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根据注释,尝试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

主要讲述了李白少时求学,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时,在溪边遇见一位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老婆婆,有所感悟,便回去坚持读书,取得成就的故事。

2.用现代汉语说说课文大意。

明确:

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

“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3.朗读指导。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观察字形,说说“曰”字字形的特点。

明确:

外框是个“口”,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2)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

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明确:

文中称呼李白为“李太白、太白”,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体现了文言文表达更简洁的特点。

(3)联系语句,说说“其”“之”在文中指谁?

明确:

“其”和“之”都指老媪,即文中的老婆婆。

4.年少时的李白面对学习时是怎样的态度?

明确:

面对长期的读书,没有坚持下去,便放弃了。

5.李白经过磨针溪时,遇见了谁?

发生了什么事?

明确:

李白遇见了正在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老婆婆,并从老婆婆的话中受到了启发:

做一件事情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夫,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否则就会半途而废。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同学们,关于古人勤奋学习的有趣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战国时期刺股的苏秦,东汉时悬梁的孙敬,西汉时凿壁借光的匡衡等。

这些孩子长大后都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才,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深深刻烙在我们的心中,作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榜样,伴我们前行。

如果你有兴趣,课后可以读一读其他的有趣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