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12KB ,
资源ID:23705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3705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市四小 李青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

2、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数学课程标准早就将数学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

3、人文性的统一,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在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数学、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

4、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

5、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案例分析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市四小 李青宁教学内容:书 P30-3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

6、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争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1.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2.理解掌握运算顺序。教学难点1.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2.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先算乘法的理由。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仔细观察下列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1)组第(2)组57+43-30605257-43+306052小结:一道算式中只含加减,或只含乘除,就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像上面的每道算式中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叫混合运算。二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

7、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你的购物经验,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课件出示: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绝大部分学生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

8、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4(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这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5320=15+20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指

9、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5320=15+20=35(元)5提问: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20532053 2053 2053=1520=253 =15 =2015=35(元)=75(元) =35(元) =35(元)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

10、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7比较5320和2053 =1520=2015=35(元)=35(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谁先说说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谈话: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

11、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5018250182=5036=322=14(元)=64(元)5018250182=36=3650=14(元)=14元)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3对比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

12、样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用横线画出计算的第一步,再进行计算。比较每组中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脱式计算。投影展示答案,共同订正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3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

13、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式学到运算顺序的?哪位同学最值得你学习?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只含加减或乘除,按从左到右分步列式综合算式35=15(元)35+20 (2)50182 15+20=35(元) =15+20 =5036 =35(元=14(元) 答:应付35元。答:应找回14元。案例分析及反思口算除法教学案例及反思市四小 李青宁教学设计说明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

14、问题意识。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四是应用拓展。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二、探索新知1、教学问题1(1):(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

15、题?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2)探索口算方法1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或问: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生:(个位是0)师:这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生: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生:整十数除以整十数。2师:80除以20怎样算呢?(或问: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3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4反馈讨论结果:师: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板书:(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8020=4 1想:82=4 8020=4想:8个+2个+

16、=4 8020=4想:(4)20=80 8020=42、教学例题1(2):(1)创设情景列出问题: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瞧,学校还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可以分给几个班?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120301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呢?(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从刚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知道这题得多少吗?齐说得数。你们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是怎样算的?2反馈结果:3、揭示课题:师: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除法式题呢?师述: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

17、探讨了象这类除法式题的口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口算除法。(出示课题:口算除法)三、巩固练习:1、P79做一做(上、下两组题)(1)师:现在你们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吗?师:请翻开书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问:做之前,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来口算这些题?为什么?生:一组一组的来算。(先做上面的题,再做下面的题)(或问:哪几题为一组)生:因为,做估算时,把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运用了口算的方法来算。师:说得真好,看来估算与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2、P79做一做,下面的题。师:这题你准备按什么顺序算?下面独立完成。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练习:师:下面我

18、们来看一道拓展题,考考同学们思维。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师:根据这6个数,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数。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买来一些书准备赠给希望小学。学校共买来240本书,我们把这些书捆好饱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们把你的来选择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总结:好,同学们的想法不错,比较符合实际,遇到具体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反思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

19、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一是可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何课堂高效。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二是明理

20、。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2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案例分析及反思认识垂直教学案例分析市四小 李青宁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垂直这一课的教学过程如下:一、复习引新:判断下面每组中两条直线,那几组是平行线 在学生判断的基础上,追问:什么是平行线?平行线表示的是一种什么关系?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二

22、、在现实情景中感知并认识垂直。1、出示教材中的两幅照片,2、让学生观察两幅照片中的两条相交的直线,3、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4、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三、揭示概念。教师结合图指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四、判断下面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吗?五、寻找生活中的垂线。问:你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及时修正学生回答中一些不正确的表达。六、探讨垂线作法。1、折一折指导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观察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2、完成“

23、想想做做”第2题。问:下面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追问:判断是否互相垂直,关键要看什么?3、画一画。(1)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2) 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尝试。 集体交流方法。有的学生利用方格纸画,有的学生用量角器画,让学生上来边演示边介绍方法,同时让其他学生对介绍的方法作出评价。(3) 过直线上的一点画垂线。让学生尝试操作。交流方法,教师小结掌握正确的步骤。(4) 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 学生自主探讨操作,再集体评价。 (分析:学生抓住作垂线要有直尺这一关键,利用身边的材料,尝试、体验、寻求作垂线的方法。用方格纸、用三角尺、量角器等多种方

24、法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更多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对于三角尺和直尺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作了较细致的教学处理,以帮助学生掌握作图方法。)七、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八、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3 。分析:1、联系生活,建构概念。 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学习内容,在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后,及时地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并引导学生用获得的初步认识找出更多的实例来丰富认识。2、动态操作,理解概念。 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反复体验,逐步获得对垂直的清晰认识,要求学生想办法作出一组垂线,启发他们用纸折,在方格纸上画等,还让学生用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画已知直

25、线的垂线,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教学反思 “认识垂直”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认识垂直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相交与平行的基础上安排的,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教材以生活场景为素材,抽象出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认识互相垂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情境,体验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通过自主操作与合作交流,学会用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垂直现象,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一、 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来源于生

26、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事物出发,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一开始给学生呈现生活化的校园照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通过画面欣赏、分类辨析、勾画特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找一找身边的垂线,生活中的垂线,感受到自己在学习有用的数学,在学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在做中学数学“做中学”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思考、做中质疑、做中学习、做中得到发展。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想办法创造出一组垂线,让学生在摆垂线、折垂线、画垂线时经历创造垂线的过程,同时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垂线的特点,加深对垂线的认识,使亲身体验创造过程,在做中学会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三、在交流探索中学数学在本节课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学数学,而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答案,在引导学生画垂线时,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画法,而是先让他们自学课本,然后在探索与交流中掌握垂线的画法,在交流于探索中体会垂线的意义、掌握画垂线应注意的问题等,从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