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058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市四小李青宁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

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

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

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

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早就将数学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在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

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

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数学、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

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

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

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

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案例分析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市四小李青宁

教学内容:

书P30-3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争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1.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理解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1.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先算乘法的理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

仔细观察下列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第

(1)组                  第

(2)组

57+43-30                   60×5÷2

57-43+30                   60÷5×2

小结:

一道算式中只含加减,或只含乘除,就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像上面的每道算式中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叫混合运算。

二.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

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

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  合你的购物经验,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

小军说:

“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绝大部分学生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

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3.提问:

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

5×3+20

 4.(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

20又表示什么?

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

得数是多少?

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

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

这一步可以这样写:

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

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5×3+20

=15+20

提问:

接下来算什么?

得数是多少?

该怎么写?

 指出:

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5×3+20

= 15+20

=35(元)

 5.提问:

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

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

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

得数是多少?

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20+5×3    ②20+5×3③20+5×3  ④20+5×3

=15+20       =25×3=15 =20+15

=35(元)        =75(元)  =35(元)=35(元)

 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

   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7.比较5×3+20和20+5×3

 =15+20    =20+15

=35(元)     =35(元)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

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

(同时课件出示:

小晴说:

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谁先说说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

为什么?

谈话:

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

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应该怎样计算?

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18×2    ②50-18×2

= 50-36        =32×2

=14(元)         =64(元)

③50-18×2    ④50-18×2

=36           =36-50

=14(元)        =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对比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提问性小结:

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

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用横线画出计算的第一步,再进行计算。

比较每组中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进行脱式计算。

投影展示答案,共同订正再次比较:

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

哪些不同?

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3.谈话:

“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第一次游戏:

呈现三张扑克牌:

2、4、10。

待学生列出:

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

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

为什么?

小结: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

再呈现三张扑克牌:

4、4、7。

提问:

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

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是用什么方式学到运算顺序的?

哪位同学最值得你学习?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只含加减或乘除,按从左到右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3×5=15(元)                 3×5+20         

(2)50-18×2

15+20=35(元)    =15+20          = 50—36

                =35(元     =14(元)

         答:

应付35元。

答:

应找回14元。

 

 

案例分析及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市四小李青宁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

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

四是应用拓展。

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气球吗?

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

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

(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

(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学问题1

(1):

(1)师:

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

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

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

(生说)

师:

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怎样列算式?

(2)探索口算方法

1师:

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

(或问:

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生:

(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

(个位是0)

师:

这是一个什么数?

(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

生:

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

生:

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2师:

80除以20怎样算呢?

(或问:

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3师: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4反馈讨论结果:

师:

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80÷20=41想:

8÷2=480÷20=4

想:

8个+÷2个+=480÷20=4

想:

(4)×20=8080÷20=4

2、教学例题1

(2):

(1)创设情景列出问题:

师:

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

瞧,学校还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问: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

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

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

怎样列式?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120÷30

1问:

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呢?

(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从刚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知道这题得多少吗?

齐说得数。

你们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2反馈结果:

3、揭示课题:

师:

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除法式题呢?

师述:

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象这类除法式题的口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口算除法。

(出示课题:

口算除法)

三、巩固练习:

1、P79做一做(上、下两组题)

(1)师:

现在你们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吗?

师:

请翻开书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问:

做之前,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来口算这些题?

为什么?

生:

一组一组的来算。

(先做上面的题,再做下面的题)(或问:

哪几题为一组)

  生:

因为,做估算时,把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运用了口算的方法来算。

  师:

说得真好,看来估算与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2、P79做一做,下面的题。

  师:

这题你准备按什么顺序算?

下面独立完成。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练习:

  师: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拓展题,考考同学们思维。

  出示:

12016030408020

  师:

根据这6个数,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数。

  4、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买来一些书准备赠给希望小学。

学校共买来240本书,我们把这些书捆好饱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

我们把你的来选择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

  总结:

好,同学们的想法不错,比较符合实际,遇到具体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

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

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

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一是可以激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

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何课堂高效。

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二是明理。

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

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

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

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案例分析及反思

《认识垂直》教学案例分析

市四小李青宁

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垂直》这一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引新:

  判断下面每组中两条直线,那几组是平行线在学生判断的基础上,追问:

什么是平行线?

平行线表示的是一种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

二、在现实情景中感知并认识垂直。

 1、出示教材中的两幅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两幅照片中的两条相交的直线,

  3、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

 三、揭示概念。

教师结合图指出: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四、判断下面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吗?

 五、寻找生活中的垂线。

问:

你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及时修正学生回答中一些不正确的表达。

 六、探讨垂线作法。

 1、折一折指导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观察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问:

下面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追问:

判断是否互相垂直,关键要看什么?

 3、画一画。

(1)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

(2)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尝试。

集体交流方法。

有的学生利用方格纸画,有的学生用量角器画,让学生上来边演示边介绍方法,同时让其他学生对介绍的方法作出评价。

(3)过直线上的一点画垂线。

让学生尝试操作。

交流方法,教师小结掌握正确的步骤。

(4)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

    学生自主探讨操作,再集体评价。

 (分析:

学生抓住作垂线要有直尺这一关键,利用身边的材料,尝试、体验、寻求作垂线的方法。

用方格纸、用三角尺、量角器等多种方法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更多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对于三角尺和直尺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作了较细致的教学处理,以帮助学生掌握作图方法。

 七、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八、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3。

分析:

1、联系生活,建构概念。

   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学习内容,在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后,及时地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并引导学生用获得的初步认识找出更多的实例来丰富认识。

2、动态操作,理解概念。

   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反复体验,逐步获得对垂直的清晰认识,要求学生想办法作出一组垂线,启发他们用纸折,在方格纸上画等,还让学生用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了他们的思维

教学反思

“认识垂直”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认识垂直》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相交与平行的基础上安排的,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

教材以生活场景为素材,抽象出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认识互相垂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情境,体验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通过自主操作与合作交流,学会用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垂直现象,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一、在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事物出发,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一开始给学生呈现生活化的校园照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通过画面欣赏、分类辨析、勾画特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找一找身边的垂线,生活中的垂线,感受到自己在学习有用的数学,在学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做中学数学

“做中学”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思考、做中质疑、做中学习、做中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想办法创造出一组垂线,让学生在摆垂线、折垂线、画垂线时经历创造垂线的过程,同时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垂线的特点,加深对垂线的认识,使亲身体验创造过程,在做中学会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三、在交流探索中学数学

在本节课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学数学,而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答案,在引导学生画垂线时,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画法,而是先让他们自学课本,然后在探索与交流中掌握垂线的画法,在交流于探索中体会垂线的意义、掌握画垂线应注意的问题等,从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