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14KB ,
资源ID:24123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123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蒹葭公开课一等奖.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蒹葭公开课一等奖.docx

1、蒹葭公开课一等奖蒹葭公开课一等奖(经典版)编制人:_审核人:_审批人:_编制学校:_编制时间:_年_月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

2、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

3、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蒹葭公开课一等奖 这是蒹葭公开课一等奖,是

4、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蒹葭公开课一等奖第1篇 1、 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能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 体味本诗优美的意境。 3、 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品味赏析诗歌美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课前准备 1、 了解有关诗经知识。 2、 学生朗读并疏通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 1、导入诗经,复习前课有关诗经知识。 2、导入蒹葭:吟诵三千年华夏优美文字,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璀璨。 二、内容解读 体味意境 (一)静心聆听学生配乐朗读。 (古筝曲很适合本诗的意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情境;身边同学的朗读更容

5、易激发学生投入的愿望) (二)谈谈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整体把握,各抒己见) 填空:这是一首 的诗(朦胧凄美) (二)从诗句的哪些内容感受到的? (学生讨论、交流,幻灯片一一呈现学生讨论的结果:写景句;追寻伊人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1、写景句(每章的第一、二句) (1)景物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给人以清冷之感。 秋水崎岖、蜿蜒、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一汪秋水。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2)这些景物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明确: 凄清、迷离

6、 (3)请你运用散文笔法描绘一下这幅画面。 2、追寻伊人的过程。 在这苍茫凄清的背景下,主人公出现了,他的心情如何?请结合具体语句体会。 (1)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一个 “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坚定 方、湄、涘,地点空间的变化,说明他追寻得坚定而执著 (2)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和坚定、执著 (3)“宛”字,好像仿佛之意 ;央、坻、沚的变化 说明追寻而不得时、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惆怅、凄凉、孤独的心情。 3、那么主人公追寻的伊人到底是谁呢?(对于课本思考与练习一的讨论) 主旨的多义性、模糊性,使诗歌更具一种朦胧美。 总结:无

7、论是从诗的写景、具体事情的铺叙、主旨的不确定性,都使本诗给我们留下了朦胧凄美、委婉有致的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对诗歌的理解应该更深入了,再一次朗读本诗,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化的理解来。 朗读的共同体会:读前两句时语速应该较缓慢;“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连续动作焦急急迫应该语速较急促;“道阻且长”等相同句式应慢以体现险阻重重;“宛在”三句读出怅惘失望之情。 三、技法探究 明确作用 诗经的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另外,重章叠句、叠字、双声、叠韵等,也是诗经表现形式上的突出特点。这首诗反映出以上什么特点?请具体分析。(见课本思考与练习二)(着重于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分析) 1、 起兴手法的运用,使全

8、诗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2、 重章叠句的运用,作用: (1) 从乐调上看,一唱三叹,增加了韵律的和谐回环之美。 (2) 从表达效果上看,反复吟唱,使诗意逐步加深,诗所抒发的感情也越加强烈,加强了感染力量,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3、 “苍苍”“萋萋”“采采”等叠字的运用,使描景状物更细致、更形象,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4、 大多四言一句,隔句用韵,既显得句式齐整,又富有变化,错落有致,读起来很自然。 四、拓展延伸 触类旁通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后面练习。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

9、薄言襭之。 【注释】芣苢(fu yi):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 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 有:采得。 掇(du):拾取。 捋(lu):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袺(ji):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 襭(xi):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1、诗经的手法是赋、比、兴。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歌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咏读,“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述。 (作者:沈红梅,单位:上海市嘉定一中,李春华语文名师工作室学员) 【点评】 蒹葭虽属经典中的名篇,但因其具有篇幅短小、容量不大、章句

10、复沓等诗经篇目固有的特点,使得许多老师在教学时,总有“有劲使不出”之感,对怎样处理课文,怎样深入文本,怎样品味意蕴,难以把握拿捏不准。 而沈红梅老师的这一设计,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可圈可点颇多。 以读促教,涵泳品味。沈老师能紧扣文本特点,以读为抓手,一读再读,以读促教,值得肯定。显然,学生于读中有所感受,在读中逐渐理解,在读中品味涵泳,在读中浸染积淀。这既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做了必要铺垫,更为学生古典素养的形成添砖加瓦,可谓一举多得。 纲举目张,凸显主体。学生读毕,沈老师出示了一个“填空”题,看似随意而为,实则别具匠心。答案“朦胧凄美”四个字,既是本诗“主旨”,又是教学“总纲”

11、。整节课就围绕“追溯”这四字来源做文章。从“景物特点”到“情境氛围”;从“追寻过程”到“主旨探究”,无一不为此展开。其中,学生必定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之中,“不用扬鞭自奋蹄”,老师便成了十足的“领路人”和“旁观者”, “主导”与“主体”的作用自然可得到具体生动地呈现。 问君何能尔?不难发现,奥妙在那个看似平淡无奇的问题(“从诗句的哪些内容感受到的?”)上。可见,教学设计之关键在设计“问题”,关键看能否抓住核心,能否“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点沈老师做到了。 从容舒缓,激发想象。从容舒缓是指教学的各个步骤环节,从“听读”、“赏读”、“议论”、“小结”到“拓展”,不徐不急、缓缓展开,其中又非同一步调

12、,而是张(“议”环节)弛(“读”环节)有度,很有节奏。加之多媒体音、像等手段的介入,使“课如其文”,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也给课堂营造了诗意的氛围。学生的思绪也就像插上了翅膀,飞翔在朦胧凄美的意境之中,从而使有限的文字幻化出无限的空间,使教学收到了“尺水兴波”、“尺幅万里”之效。 当然,本文教学设计,有些地方还稍欠翔实,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教者对相关环节的设想或意图应做必要交代,以便人们一目了然,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蒹葭公开课一等奖第2篇 教学目标 1采用听读、朗读、品读的方法理解内容,用审美的眼光阅读审视诗歌。 2理解诗经中“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3从文中提取精美的内容

13、,品评出这些内容的精妙之处,以达到深刻领会课文的阅读目的。 4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教法与学法 1重视学生用情感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表达的勇气和习惯。 3运用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 4教师的引导与点拨。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初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懂意思。深读在读中生疑,读中释疑,读中释义,读中品味,从而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古诗文的方法。其中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提问、解说等活动一起进行的

14、,朗读带动讲解,讲解促进朗读。从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对诗歌意象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古典文学的兴趣。 4重点难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诗歌意境及抒情主人公形象。 2体会诗歌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行式。 3理解诗歌主题的多重性和主要的思想情感。 5教学过程 5.1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导课: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导入新课。 请欣赏一首歌曲,注意歌词。 这首舒缓优美的歌曲是由台湾当代作家琼瑶做的词,请问:她的创作灵感从哪里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蒹葭,蒹葭是一首对后世极有影响力的爱情诗。蒹葭选自?谁来介绍诗经。 诗经是诗歌文学的开山鼻祖,是四书五经之一,被俸为儒家经典,是我国最

15、早的诗歌。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305篇诗歌,又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让我们走近文本,揭开这首诗的神秘面纱。 一、声情并茂读蒹葭 1、请同学们先倾听这首爱情恋曲,咱们来个合作,老师朗读第一章,同学们来读第二三章。 下面的精彩由同学们续写(老师配乐朗读)。 2、检查预习: 下面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字音:溯洄s hu 晞x 湄mi 跻j 坻ch 涘s 沚zh 生上台标注需要积累的词语并解说. 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诗中流淌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理。 忧

16、愁、悲愁、愁苦、哀愁,伤感、无奈。 3、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4、师:非常有感觉,投入了情感,声情并茂,请观察一下这三节诗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生:诗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结构上重复叠句。全诗共三章,句式相同, 字数相等,只是在少数地方换用了近义词。 师:也就是说三章句式相同,你很敏锐地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 这是诗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我们一起来读,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美。 蒹葭公开课一等奖第3篇 一、课前预习任务(教师要明确具体任务,切忌太过概括。) 1、查阅资料,了解诗经这部诗歌总集的形

17、成过程、内容、以及与以前学过的诗歌相比的不同的特点(包括诗歌内容、诗歌风格、写作手法)。 2、借助注释、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整体感知诗歌。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如形成原因,诗歌内容,诗歌特点,写作手法等。)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3、理解诗经的写作手法赋、比、兴及重章复唱,双声叠韵,并体会其作用(手法太多可分散在两首诗中来讲。) 4、体味诗歌中美好感情及优美意境。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教学重点1) 2、体味诗歌中美好感情及优美意境。(教学重点1) 3、理解诗经的写作手法赋、比、兴及重章复唱,双声叠韵,并体会其作用。(教学难点

18、) 四、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老师提问:蒹葭是什么?有谁见过蒹葭?给我们讲讲吧! 请同学讲讲。 老师播放蒹葭图片,师生交流蒹葭留给我们的感觉。 我们了解到的蒹葭随风飘荡,柔美可爱给人宁静的感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古诗就以蒹葭命名,它会写些什么?会不会如蒹葭一样美呢?一起来看看吧! 2)学生交流自己预习所查的关于诗经的信息。 (二)蒹葭教学过程 1、读:整体感知(约7分钟) (1)齐声朗读:教师点评并给与朗读指导(约2分钟) (2)教师配乐范读或名家范读,学生听读(约2分钟) (3)学生赛读:通过赛读读准节奏字音(约3分钟) 2、练:落实重点字

19、词(约5分钟) A.找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几组词 明确:第一组:苍苍,萋萋,采采(茂盛、众多的样子) 第二组:(道阻且)长,跻,右(道路漫长,险阻,弯曲形容难以到达) 第三组:(在水之)湄,涘(水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第四组:(宛在水中)中央,中坻,中沚(水中的高地或陆地) 此处有小小的区别要明确 第五组:(白露未)晞,已(干,完溯) B.找出方向相反的一组词:洄,溯游 3、品:品味诗歌内容及情感(约20分钟) 第一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问:这是一个怎样的时间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联想,体会诗歌意境) 明确:A.深秋的早晨,晨雾氤氲,雪白的

20、霜结在在蒹葭叶片上,慢慢地融化为晶莹的露珠。蒹葭随晨风中轻轻地摇摆,露珠轻轻地滑落,摔碎在丛草间,溅落一地的清脆。 B.霜晞已:从秋霜到露水变化看出时间的变化。 第二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1)问:展开想象“伊人”是谁?她是个怎样的那还? 明确:“伊人”是男主人公心仪的女孩子,美丽善良,委婉害羞,但是她十分朦胧,看不真切。 (2)问:(在水)一方湄涘:“伊人”的位置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朦胧,漂浮不定,难以追寻。 第三组: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1、。 (1)问:此组诗歌讲述了什么故事? 明确:男子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寻找“伊人”。道路漫长而崎岖,可见追寻“伊人”的路途十分艰难。(可引导学生想象男子怎样跋涉,怎样达到穿过艰难险阻,用了些什么方法到达上游) (2)问:男子找到心中的她了吗? 明确:没有找到,从三个“宛在”可知女子仍然和他有着一河之隔。若隐若现,如梦似幻。 4、议:诗歌的结构特点及写作特色(15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诗歌结构有什么特点,写作有何特色? 明确:赋、比、兴及重章复唱手法的讲解(兴的手法在此诗中没有使用所以只提一下) (2)诗中表现了男主人公什么样的品格? (3)诗中“伊人”确实存在还是男子想象的? (4

22、)展开想象和联想“伊人”除了可以指男子爱慕的女孩还可以指喻什么? 5、练:(5分钟也可课后作业) 把诗歌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合理想象给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 要求:感情基调,文字风格要与诗歌一致。 蒹葭公开课一等奖第4篇 一、引入课题:(播放幻灯片2) 诗经蒹葭教案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作品,是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

23、葭。(播放幻灯片3) 二、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一)感受音韵美(播放幻灯片3) 1. 全班齐读诗歌,要求学生结合上一课时介绍的关于诗经的艺术特点,体会蒹葭的音韵美。 2. 听学生朗读后,教师正音,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 3. 教师明确:蒹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2) 作品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 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 (3) 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统一内容的反复

24、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4. 请男女生交错进行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音韵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二)(播放幻灯片4)感知内容 1. 联系旧知识:我们知道诗歌有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等类型,那么蒹葭属于哪一类的作品呢?(抒情诗。)抒什么情?(爱情)是不是这样?我们来看看原文吧。 2. 请学生结合注解,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品第一章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对比第二、三章的内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复?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三章所写的内容是相同的,表现了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不得的伤感。 三、(播放幻灯片5)听读诗文:现象诗歌的画意美。 1. 引导: 唐代的王维,不仅是有名的

25、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语赞誉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诗情画意”这四个字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蒹葭正是这样一幅精美的图画。下面,请先听老师配乐诵读,大家边听边想象,看看脑海中会有怎样的画面? 2.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自由想象。 3. 小组自由讨论、沟通、交流 4. 个学习小组选派一位同学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教师明确描绘时应达到的要求: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他们的衣着打扮?各自的活动?而且发言时应该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 5. 审美提升: 刚才大家精彩的描绘,再一次证明了“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咱们所想象的“伊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情趣,并

26、不统一。之所以能让大家产生这么丰富的联想,应该归功于谁?应归功于作品本身!因为它给我们读者留下了适当的艺术空白:“所谓伊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清晰过她的面容,从来都没有正对过读者;她似乎就在眼前,忽而又远在天边;她似乎无影无踪,又忽然出现在水中的小洲。这简直像镜中花、水中月,她如梦似幻,若隐若现。 这就是整首诗所表现的朦胧美、神秘美、含蓄美, 而诗又贵在含蓄,将最浓烈的爱恋用最不抢眼的色调、最不华丽的辞章表现出来,得确是诗中的精品呵! 四、(播放幻灯片6)赏读:体味诗歌的情感美。 1. 请男女生各一人完成朗读,同学们一起体味作品流露的各种情感,说说这些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深深爱恋白

27、露为霜、未晞、未已痴痴守望 执著追寻道阻、长、跻、右,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不畏险阻 失意伤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及 4. 审美提升: 男子用情很深,深秋时节,静物是萧瑟的,色彩是暗淡的;深秋时节,秋水是寒冷的,清晨是彻骨的。那滴滴打在芦苇从中的寒露,也是痴情男子对心爱的“伊人”求之不得而之后落下的伤心的眼泪吧? 那么,除了追求美好的爱情时会出现这样的情感体验,对哪一些事物的追求也有相同的感受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可贵的亲情、纯真的友情、美好的理想、心爱的事业等。 5. 全班再读诗歌,表现情感美,配乐。 五、(播放幻灯片7,点击超级链接)品读:欣赏flash歌曲在水一方,邓丽君演唱。要求学生将画面中的情境与刚才自己所想象的情境对照,全身心的体味诗歌各个角度的美。 六、(播放幻灯片8)创读:播放背景音乐,鼓励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读出自己的个性美!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读比赛。 附板书设计: 蒹 葭 四字句 二二拍 诗 情 画 意 ang韵 整齐 恋 寻 伤 押韵 i韵 景物? 人物? i韵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道阻长跻右 水中央坻沚 想象 音韵美 叠词:苍苍 痴痴守望 不畏险阻 可望而不可及 萋萋 采采 一唱三叹 朦胧美 爱情 神秘美 理想 事业 友情 亲情 重章:反复吟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