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9.21KB ,
资源ID:2475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75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通史冲关中国古代文明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史冲关中国古代文明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B“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反映的是王位传承是以血缘为特征,体现的是宗法观念,故B项正确。5.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力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A.君权神授 B.以民为本 C.天命有常 D.天人感应B主张“君权神授”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孟子,故A项错误;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B项正确;“天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故D项错误。6.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2、。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地区性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政府开始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儒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D.用树皮、麻头等为原料制成了蔡侯纸C三个历史特征表明是战国时期。A、B两项出现于春秋时期,C项出现于战国时期,D项出现于东汉,故选C项。7.(2019浙江衢州期末)战国时,赵豹警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理由是“秦以牛田不可与战”。材料反映了()A.秦赵应世代交好永不交战B.牛耕在战国时已普遍使用C.先进生产力促进了国力的强盛D.赵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理念C由“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可知主要

3、是惧其实力,而不是要修好,故A项错误;根据“秦以牛田不可与战”可知牛耕在战国时期是非常领先的技术,远没达到普及的程度,故B项错误;牛耕在战国时期是先进的耕作技术,促进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实力强大,故C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赵豹是因为惧怕秦国的实力,而不是爱好和平,故D项错误。8.(2019浙江温州高一期中)早期史书把河渠书沟洫志列为专篇,后代治理黄河的文献汗牛充栋;地方史志大多将当地水源、河流、湖泊及其治理和利用的情况详加记载。上述史实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A.农业经营环境的恶劣 B.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C.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D.精耕细作的农耕方式C材料反映的史书、地方史志等对水源、河流、湖泊

4、及其治理和利用的情况进行记载,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故选C。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水利状况,恰恰反映了农业经营环境的改善,故A错误。小农经济指一家一户为单位经营农业,材料没有体现,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具体的耕作方式,所以D错误。9.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B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可知,文景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出现日益松弛而非强化的迹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

5、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可知,商业的兴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有关政府财政收入的阐述,故C项错误;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奠基时期,故D项错误。10.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而接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里的“儒术”指()A.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B.糅合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儒学C.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D.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思想的儒学A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故A项正确。11.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撰一种簿状谱牒,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同时详列士族家族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考之簿世然后授任”,甚至“有司

6、选举必稽谱籍”。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A.宗法关系是划分政治权力的依据B.全凭家世做官体现了政治的黑暗C.士族专权剥夺了中央选官的权力D.士族在社会政治上有强大的影响D依据材料“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可知是按照门第排列,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出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故B项错误;中央利用九品中正制选官,士族没有剥夺中央选官的权力,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考之簿世然后授任”“有司选举必稽谱籍”可知,士族在社会政治上有强大的影响力,故D项正确。12.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记载用植物黄檗染纸不仅可抗菌防蛀,而且还便于改写,因为染过的纸如遇笔误,用黄色矿物雌黄涂抹后色泽变化不大。由此,发展出了“信口雌

7、黄”这一成语。这说明()A.纸的应用促进文化与技术发展B.造纸工艺改进降低社会诚信度C.对审美的追求引发印刷术改进D.科学与技术结合促进生产发展A“用植物黄檗染纸不仅可抗菌防蛀,而且还便于改写,因为染过的纸如遇笔误,用黄色矿物雌黄涂抹后色泽变化不大”属于古代科技的范畴,因造纸的运用而被发现,故A项正确;古代科技的发明发现与社会诚信没有关联,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印刷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故D项错误。13.唐朝开元年间的一些政务文书显示,中书省官员署名之后,门下省官员写上“奉敕如右,牒到奉行”,注明时间并署名。这表明中书、门下两省()A.有分工无牵制 B.行使宰相职权C

8、.共掌军政大权 D.地位髙低不同B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尚书省的职权划分,实现了唐王朝中枢权力的一分为三,三省之间相互分工和牵制,故A项错误;在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只不过将相权一分为三而已,故B项正确;三省所分掌的只是行政大权还没有军事大权,故C项错误;三省无论是各自的衙署还是长官地位,都没有地位和职权上的高低,故D项错误。14.古代中国的农耕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D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耕作工具的发展,反映了古代农耕由以人

9、力为主到以畜力为主、从石器到铁器的演变,故D项正确。A、B两项不能由图片反映出;C项不能反映全部图片的内容。15.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布、釉下彩绘瓷器。据此可推测该墓最有可能为()A.商周时期墓葬 B.秦汉时期墓葬C.南北朝时期墓葬 D.唐五代时期墓葬D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出土文物“釉下彩绘瓷器”,结合所学,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故选D。16.(2019浙江宁波选考模拟)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

10、草书D本题考查书法的发展。据材料关键信息“如闻神鬼惊”“只见龙蛇走”等判断是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的草书,故选择D。小篆笔画圆匀,不符合题意,A错误。隶书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不符合题意,排除B。行书工整清晰,不符合题意,C错误。17.杜甫是唐代历尽沧桑的“苦难诗人”和时代歌手,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如果以杜甫的诗歌作为研究唐代历史的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杜甫的诗作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杜甫的诗歌是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可以拿来直接证实历史诗歌体现了杜甫的主观情志,不具有客观性在引用杜诗证史之前,要甄别研究,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A. B. C. D.C杜甫的诗作

11、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故正确;杜甫的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不能说杜甫的诗歌是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不可以拿来直接证实历史,故错误;杜甫的诗作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故错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要甄别研究,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18.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C秦、汉初以军功选官,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12、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与材料所述现象相对应,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唐宋时期,一改魏晋以来以门第取士的方式,实行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明清承袭隋唐以来的科举制,故D项错误。19.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摩肩擦背,有些饮食店 “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这说明()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商业经营不受限制C.坊市制度开始打破 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材料说的是南宋临安夜市的

13、繁荣,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南宋临安的商业经营不受限制,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开始打破是在北宋时期,故C项错误;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0.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C儒家讲求个人道德修养,与材料中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不符,故A项错误;在程朱理学家看来,天理指的是儒家的道德伦

14、理,人欲指的是人的自然欲求,故B项错误;据材料从孔子“克己复礼”到中庸及大学,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得出朱熹强调儒家一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正确;发明本心是心学的主张,故D项错误。21.史载:“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三司,各设使、副,分案办事。又设三司使、副以总之号为计相。”这一制度变革最有可能发生在()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D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增设三司,分割了相权,依据所学,三司设置始于宋朝,故D正确。22.(2019浙江稽阳联考)陆游诗云:“千钱买轻舟,不复从人借。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

15、”该诗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封闭性 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打破C.草市具有完备的服务功能 D.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D从“樵苏晨入市”,可知体现的不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描述草市的具体功能,故C项错误;从“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可知农民在农业生产的同时进行商业活动,故D项正确。23.(2019浙江台州期末)“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鲁提辖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人们读到这一名著中所

16、描述的情境最早可能是在()A.清朝 B.唐末宋初 C.元末明初 D.明末清初C首先判断该名著是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因此选择C。24.清代画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款题图画始自苏(轼)、米(芾),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为滥觞。”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款题图画应属于文人画 B.苏轼被尊为文人画的鼻祖C.题字体现画家的文化素养 D.款题图画对后世影响很大B根据材料“款题图画”指的是融合绘画、文学、书法、篆刻于一体,借物抒情,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人画起源较早,唐代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诗画一体,是文人画

17、的鼻祖而不是苏轼,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题字反映了书法和文学,体现了画家的文化素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款题图画对于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兴盛产生了很大影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5.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是() 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受制于司礼监太监,矛盾深刻A.唐朝尚书省 B.元朝中书省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C唐朝尚书省、元朝中书省均是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与材料“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符,故A、B两项错误;明太祖设

18、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形成时间较长,且与六部、司礼监等矛盾重重,故C项正确;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特有的建置,故D项错误。26.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C该思想家以“求诸心而得”,而非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董仲舒以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故A项错误;朱熹仍然以儒家经典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故B项错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向内心求理”,即“求诸心而得”,故C项正确;李贽主张人人都有判断是非的标准,与“求诸心而得”无关,故D项

19、错误。27.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当时有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对外交往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国”的国号苏州在当时据说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D表中“会馆”是明清时出现的,故A、B两项错误;第一次在对外交往中使用“中国”的国号是在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苏州在清朝乾隆时期据说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故C项错误,D项正确。28.材料一:“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材料二:“雍正年间,用

20、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内廷”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可以获悉材料所述两个对应机构()A.最初均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B.起初都是中央临时的派出机构C.后来皆为中央常设行政机构D.都有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的特点A从材料一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可知,行省最初为中央派出“任军民之事”的机构,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后名军机处”可知军机处最初是因为西北军务而设,故A项正确;行省起初是中书省的临时派出机构,但是军机处不是,故B项错误;行省后来是地方行政机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行省有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的特点,

21、军机处有这个特点,故D项错误。29.下图是某人物传记的目录。以下思想有可能被该著作重点阐述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下为主,君为客”C.“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D.“循天下之公”C从目录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信息可知,该人物是顾炎武。“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故A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观点,故B项错误;“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的主张,故C项正确;“循天下之公”是王夫之的主张,故D项错误。30.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辉煌。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C水排出现在东汉,司母戊大方鼎出现在商朝,粉彩瓷器出现在明

22、清时期,素纱衤单衣出现在西汉,因此这些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2019浙江嘉兴期末)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量是非”。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材料二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6分)(2)根据材料二,概

23、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4分)本题考查古代丞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可知丞相制度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由“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得出,参议政事;由“出则监察而量是非”得出,监察百官。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六部)“直接由皇帝指挥”,可见朱元璋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第二小问,一方面彻底解决君相矛盾,带来皇权高度集中;同时没有丞相的辅助,也使得皇帝政务繁杂。答案:(1)时期:战国时期。(2分)职权:参议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2)变化:罢

24、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影响: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政务繁杂。32.因时而变是儒家思想演变的一大特点。材料一武帝在策问中提出:“今子大夫待诏百有余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之不同将所繇异术,所闻殊方与?” 刘蔚华、赵宗正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材料二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力戒“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之弊,易主观玄想为客观考察,改空谈为征实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以“实事求是”为治学圭臬,注意考镜源流,不拘泥于旧注古训。尚斌等中国儒学发展史(1)材料一中,针对汉武帝的策问,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对策?采纳这一对策后,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2)依据材料二,用一个字概括明清之际儒学思潮的特征。有人认为

25、,“针砭时弊”是这一思潮时代精神的表现。黄宗羲的哪些思想主张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第(1)问第一小问,武帝问“将所繇异术,所闻殊方与”,根据所学董仲舒的对策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用人、教育、文化等角度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实事求是”直接归纳为一个字“实”。第二小问,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直接作答。(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统一思想”等亦可)。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2)实。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呼吁限制君权;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33.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成熟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宋会要辑稿职

26、官材料二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信息:1.以越南占城稻为代表的外来物种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以孩儿枕为代表的瓷器大量出口,深受市场的喜爱,进一步促进五大名窑繁荣。(1)材料一中的“贰宰相”指的是哪一职位?结合所学评价宋代中央官制。(2)孩儿枕创制于哪一名窑?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地区,并分析两宋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宋代的中央官制,结合教材内容直接回答;第二小问,对北宋中央官制的评价要全面、一分为二,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答。第(2)问第一、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三小问要充分结合材料,从占城稻的传入可知推动中国农业

27、的发展;从孩儿枕大量出口,进一步促进五大名窑繁荣得出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及材料中孩儿枕深受市场喜爱可以分析出海外贸易繁荣,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1)参知政事。(1分)评价:(利)各机构互相牵制,加强了皇权;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弊)官僚机构臃肿;降低了行政效率。(4分,答出4点即可)(2)名窑:河北定窑。地区:东欧、北非等地。高产、适应性强的农作物传入,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34.清政府为稳定和巩固边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材料一(云贵总督)鄂尔泰曰:“改流之土民宜(应当)从

28、国制。”由于改流百姓仍听土目管辖,生活习俗依然如故,鄂尔泰建议应允许改流之民自愿效仿满族剃头,不得强迫;改流之地的把目、火头应改名为保甲制度中的里长、甲首,且无恶迹的土目也不必迁至内地。应继续令土目管理当地夷民。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再探材料二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新疆全境,向称水草丰饶,牲畜充牣者区区愚忱,实因地不可弃,兵不可停,而饷事匮绝,计非速复腴疆无从着手。至省费节劳,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奏稿(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土归流的“含义”,并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治理“改流之土民”的具体措施。(5分) (2)根据材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