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5 ,大小:43.94KB ,
资源ID:25325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5325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动控制原理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动控制原理分析.docx

1、自动控制原理分析1 c ( )是测量被控量,并转换成与输入相同的量反馈到输入端 比较元件 校正元件 测量反馈元件 放大元件2 D在控制过程中,要求按一定规律变化的量称为( )输入量 给定值 设定值 被控量3 a 将水槽中的液位高度控制在一个恒定值,这样的系统是一个( ) 恒值控制系统 随动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离散控制系统4难b 电压记录仪和电流记录仪都是( ) 恒值控制系统 随动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离散控制系统5a下列哪个人与其它三个不属于同一研究领域( ) 魏格纳 奈奎斯特 伯德 庞特里亚金 6 b 人工控制液位高度为一个恒定值与自动控制实现相比较,大脑对实际水位高低作出判断可用(

2、)代替 传感器 控制器 调节器 干扰器7 1.0 a 人工控制液位高度为一个恒定值与自动控制实现相比较,用眼睛观察也为高度可用( )代替 传感器 控制器 调节器 干扰器8 c 自动控制系统是根据( )的大小和( )进行控制的 输入,偏差 输入,正负 偏差,正负 偏差,干扰9 d 输出量又叫( ) 输入量 设定值 给定值 被控量10 a 与输入量含义不同的是( ) 被控量 给定值 期望值 设定值11 b 输入信号为常数的控制系统称为( ) 线性控制系统 恒值控制系统 离散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12 25 c 输入信号不是常数,但按预先设定的规律变化的系统是( ) 随动控制系统 稳定控制系统 程序

3、控制系统 连续控制系统13 系统中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这样的系统称为( ) 离散控制系统 连续控制系统 稳定控制系统 定常控制系统14 a 过渡过程越短,说明( )越好 快速性 稳定性 准确性 鲁棒性15 c 稳态误差越小,说明( )越好 快速性 稳定性 准确性 鲁棒性16 d ( )是从系统的输出端取出,并反向送回系统输入端的信号 输入信号 输出信号 干扰信号 反馈信号17 a 能够比较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得到偏差信号的元件是( ) 比较元件 测量反馈元件 放大元件 校正元件18 a 一个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是( ) 稳定性 快速性 准确性 无差性19 易 a 由传递函数表达式G(

4、s)=A(s)/B(s)可知输出为( ) A(s) B(s) s 都不是20 c G(s)=(s+2)/(s2+2s+1)的特征多项式是( ) s+2 s+20 s2+2s+1 s2+2s+1021 d G(s)=(s+2)/(s2+2s+1)的特征方程是( ) s+2 s+20 s2+2s+1 s2+2s+1022 c G(s)=(s+2)/(s2+2s+1)的特征根是( ) -2 -1 -1,-1 -1,-223 1.0 d G(s)=exp(-Ts)是( )环节 惯性 积分 微分 延迟24 a 已知一个三阶系统的两个极点为-1j,则另一个极点是( ) -1 1+j 1-j -1-j25

5、c 已知对于同一个系统,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G1(s)=R(s)*A(s)/B(s),干扰信号作用下的输出G2(s)=D(s)*M(s)/N(s),则两个表达式中一定相同的量是( ) G1(s)和G2(s) A(s)和M(s) B(s)和N(s) 没有26 a 若两个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则它们的( )一定相同 微分方程 动态结构图 实际组成 无相同点27 中 1.0s)G2(s)/(1+G1(s)H(s),则偏差传递函数可能为( ) G1(s) G1(s)G2(s) G1(s)/(1+G1(s)H(s) G1(s)G2(s)/(1-G1(s)H(s)28 a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G(s),则

6、闭环特征多项式为( ) 1+G(s) 1+G(s)0 1-G(s) 1-G(s)029 d 微分方程是描述系统动态性能的一种( )模型 z域 频域 复数域 时域30c 传递函数是描述系统动态性能的一种( )模型 z域 频域 复数域 时域31 b已知-j是系统的一个极点,则这个系统的阶次至少为( )阶 1 2 3 不确定32 a已知-1是系统的一个极点,则这个系统的阶次至少是( )阶 1 2 3 不确定33 a 已知某负反馈系统,输入信号为R(s),输出信号为C(s),偏差信号为E(s),反馈信号为B(s),则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 ) B(s)/C(s) C(s)/R(s) E(s)/R(s)

7、C(s)/E(s)34 b 已知某负反馈系统,输入信号为R(s),输出信号为C(s),偏差信号为E(s),反馈信号为B(s),则闭环传递函数为( ) B(s)/C(s) C(s)/R(s) E(s)/R(s) C(s)/E(s)35 c 已知某负反馈系统,输入信号为R(s),输出信号为C(s),偏差信号为E(s),反馈信号为B(s),则偏差传递函数为( ) B(s)/C(s) C(s)/R(s) E(s)/R(s) C(s)/E(s)36b 一个实际物理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分母阶次( )分子阶次 任意37 c G(s)=(2s+5)/(3s+6),增益是( ) 2 3 2/3 5/638 d G(

8、s)=(2s+5)/(3s+6),传递系数是( ) 2 3 2/3 5/639 a G(s)=(s5+2s3+1)/(s2+3s+2)是一个( )阶系统 2 3 5 740 c 已知某系统的极点为0、j、-10.5j,零点为12j,这是一个( )系统 2 3 5 741 c已知二阶系统的一个极点是-1-2j,则另一个极点是( ) 1-2j 1+2j -1+2j 不确定42 a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积分环节( ) 1/(Ts) 1/(Ts+1) Ts Ts+143 c 当输入信号和干扰信号共同作用于同一个线性系统时,设各自产生的输出分别为G1(s)和G2(s),则总的输出为( ) G1(s)*G2

9、(s) G1(s)/G2(s) G1(s)+G2(s) 不确定44 a 评价系统的暂态性能时,在时域分析中,通常以系统对( )输入信号的暂态响应为依据 单位阶跃 单位脉冲 单位斜坡 正弦45 c 若某二阶系统闭环极点为1j,则这个系统( ) 稳定 临界稳定 不稳定 不确定稳定与否46 若一个三阶系统的两个闭环极点为-1j,则另一个可能是( ) 0 j -j 1+j47 b 已知劳斯表第1列为2、-1、3、2、1,则这是( )阶系统 3 4 5 648 b 已知劳斯表第1列为2、-1、3、2、1,则这个系统( ) 稳定 不稳定 临界稳定 不确定稳定与否49 c 已知劳斯表第1列为2、-1、3、2

10、、1,则这个系统的根的情况是( ) 全是稳定的根 全是不稳定的根 有两个在s平面右半面的根 不确定50 b 单位阶跃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 1 1/s 1/s2 1/s351 a 单位脉冲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 1 1/s 1/s2 1/s352 c 单位斜坡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 1 1/s 1/s2 1/s353 d 单位加速度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 1 1/s 1/s2 1/s354 b 临界稳定是( ) 稳定的 不稳定的 时而稳定,时而不稳定 稳定情况根据输入而定55 b 若在计算劳斯表过程中出现全零行,则说明该系统( ) 稳定 临界稳定 临界不稳定 不确定56 下列指标中哪一个反映系

11、统的稳定性( ) 上升时间 调节时间 峰值时间 最大超调量57 稳态值的误差带通常取稳态值附近( )的范围 5或2 5或2 5或10 +5或-258 b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峰值时间反映了系统的( ) 稳定性 快速性 准确性 无差性59 d 一阶系统1/(Ts+1)的单位阶跃响应的时域表达式为( ) c(t)=1+exp(-t/T) c(t)=exp(-t/T) c(t)=-exp(-t/T) c(t)=1-exp(-t/T)60c 已知某系统的闭环极点为-50.1j、-83j、-0.54j,则闭环主导极点是( ) -50.1j -83j -0.54j 都不是61 d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5/(s

12、2+2s+3),则闭环特征方程为( ) s2+2s+3 s2+2s+30 s2+2s+8 s2+2s+8062 d 系统是否稳定取决于( )在复平面上的位置 开环零点 开环极点 闭环零点 闭环极点63 b 信号r(t)=3*t2的拉氏变换为( ) 3/s3 6/s3 3/s2 6/s264 a 对于一个线性定常系统,输入和干扰共同作用下的稳态误差满足( ) 叠加定理 采样定理 相消原理 不变性原理65d 超调量的计算公式是( ) exp(-/sqrt(1-2) exp(sqrt(1-2)*100 exp(-/(1-2)*100 exp(-/sqrt(1-2)*10066b 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

13、不含常数项,则该系统( ) 一定稳定 一定不稳定 可能稳定 可能不稳定67b 某一阶系统G(s)=10/(2*s+1),则在t=2s时,输出为( ) 0.632 6.32 63.2 268 060930603004600 可用 中 1.0 c 已知某系统单位阶跃响应c(t)=2*t2,则单位脉冲响应为( ) 2*t t2 4*t 469 a 以下状态不稳定的是( ) 零阻尼 欠阻尼 临界阻尼 过阻尼70 b 某一阶系统G(s)=10/(2*s+1),则上升时间为( )秒 2 4.4 6 871d 某一阶系统G(s)=10/(2*s+1),则调节时间为( )秒 2 4 4.4 672 a 单位斜

14、坡信号的二阶导数为( ) 单位脉冲 单位阶跃 单位加速 正弦73 a 单位阶跃信号的一阶导数为( ) 单位脉冲 单位斜坡 单位加速 正弦74 b 二阶系统的阻尼比01,称( ) 零阻尼 欠阻尼 临界阻尼 过阻尼77 a 二阶系统的阻尼比0,称( ) 零阻尼 欠阻尼 临界阻尼 过阻尼78 d 已知G(s)=64/(s2+4*s+64),则阻尼系数( ) 2 1 0.5 0.2579 c 已知G(s)=64/(s2+4*s+64),则振荡频率Wn=( )128rad/s 32rad/s 8rad/s 4rad/s80 b 已知G(s)=64/(s2+4*s+64),则调节时间ts=( )秒 4 2

15、 1 0.581 b 已知输入r(t)=2sint,则输出可能为( ) c(t)=sin(2t+/2) c(t)=sin(t+/4) c(t)=cos2t c(t)=0.5sin(-2t+/4)82 d 已知输入r(t)=2sint,A(w)=sqrt(4+w2),(w)=arctanw,则输出为( ) c(t)=sqrt(4+w2)*sin(arctanw) c(t)=sqrt(4+w2)*sin(t+arctanw) c(t)=2*sin(t+arctanw)+sqrt(4+w2) c(t)=2*sqrt(4+w2)*sin(t+arctanw)83d 半对数坐标的特点是( ) 横坐标均匀

16、,纵坐标均匀 横坐标均匀,纵坐标不均匀 横坐标不均匀,纵坐标不均匀 横坐标不均匀,纵坐标均匀841.0 a 设在半对数坐标系的横轴上有两点w1、w2,且w1w2,则两点间距离为( ) lgw2-lgw1 lgw2/lgw1 w2-w1 lg(w2-w1)851.0 c 设在半对数坐标系的纵轴上有两点w1、w2,且w1w2,则两点间距离为( ) lgw2-lgw1 lgw2/lgw1 w2-w1 lg(w2-w1)86 d 下列式子中哪一个是高通环节( ) 1/s 1/(Ts+1) 1/(s2+s+2) Ts+187b 频率特性的实质是用( )特性分析( )性能 闭环,闭环 开环,闭环 开环,开

17、环 闭环,开环881.0 c 频率特性法是一种( )法 解析 分析 图解 计算89d 频率特性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 )输入作用下,系统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复数比 单位阶跃 单位脉冲 单位斜坡 正弦901.0 a G(jw)=(2-jw)/(-w*(1+2jw)的幅频特性为( ) A(w)=sqrt(4+w2)/(w*sqrt(1+4*w2) A(w)=(4+w2)/(w*(1+4*w2) A(w)=sqrt(4+w2)/sqrt(1+4*w2) A(w)=sqrt(4+w2)/(-w*sqrt(1+4*w2)91 b G(jw)=(2-jw)/(-w*(1+2jw)的相频特性为( ) (w)=

18、-arctan(w/2)-arctan(2*w) (w)=-arctan(w/2)-arctan(2*w)+ (w)=arctan(w/2)+arctan(2*w)+ (w)=-arctan(w/2)-arctan(2*w)+292 c 与系统频率特性无关的是( )系统结构 系统参数 输入幅值 输入频率93 a 频率特性包括幅频特性和( )特性 相频 幅相 相位 幅值94 c 已知G(s)=s2,则G(jw)=( ) jw w2 -w2 -jw295d 与arctanw+/2终边相同的角是( )arctanw -arctanw arctanw+ arctanw-3*/296c采样开关每隔T闭合

19、一次,每次闭合时间为t,则应满足()tT tT tW2 W12W2 W12W2107 d 经过零阶保持器作用后的采样值会变成( )信号 单位阶跃 单位脉冲 单位加速度 阶梯108d 单位阶跃函数的z变换为( ) 1 z 1/z z/(z-1)109c 系统中有一处或多处的信号是离散的脉冲序列,这样的系统称为( ) 时变控制系统 连续控制系统 采样控制系统 非线性控制系统110b 下列概念中不用于采样控制系统的是( ) 差分方程 微分方程 脉冲传递函数 z变换111 b 若状态变量图中有三个积分环节,则系统的阶次为( ) 2 3 4 不确定112d 若积分环节的输出为x,则该积分环节的输入为(

20、) 单位阶跃 单位脉冲 x x113 b n阶系统有( )个状态变量 1 n n+1 任意114d X(t)=AX(t)+Bu(t)中,A称为( )前馈矩阵 输出矩阵 控制矩阵 系统矩阵115c X(t)=AX(t)+Bu(t)中,B 称为( ) 前馈矩阵 输出矩阵 控制矩阵 系统矩阵116b y(t)=CX(t)+Du(t)中,C 称为( )前馈矩阵 输出矩阵 控制矩阵 系统矩阵117a y(t)=CX(t)+Du(t)中,D 称为( )前馈矩阵 输出矩阵 控制矩阵 系统矩阵118 a X(t)=AX(t)+Bu(t)称为( )状态方程 输出方程 状态空间表达式 微分方程119 b y(t)

21、=CX(t)+Du(t)称为( )状态方程 输出方程 状态空间表达式 微分方程120 a 无零极点对消情况下的传递函数的实现称为( )最小实现 最简实现 最佳实现 最优实现单选判断题120道新题库121 衡量系统准确性的是(d )A、上升时间 B、调节时间 C、超调量 D、稳态误差122 衡量系统稳定性的是( c)A、上升时间 B、调节时间 C、超调量 D、 稳态误差123 给定输入一经设定就维持不变,希望输出维持在某一特定值的系统是(a)系统A、恒值控制 B、随机控制 C、程序控制 D、其它124 给定信号按事先预定规律变化的系统是(c)系统A、恒值控制 B、随机控制 C、程序控制 D、其它

22、125 用于军事上的自动炮火系统属于(b)系统。A、恒值控制 B、随动控制 C、程序控制 D、 其它126 用于航天、航海的自动导航系统属于(b)系统。A、恒值控制 B、随动控制 C、程序控制 D、其它127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abd )A、稳定性 B、快速性 C、准确性 D、抗干扰性128 在一个控制系统中,输入量又叫( acd)A、期望值 B、被控量 C、设定值 D、给定值129 按照给定值的变化规律,可将控制系统分为( bcd)A、离散控制系统 B、恒值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程序控制系统130 按照系统的结构形式,可将控制系统分为(ab )A、开环控制系统 B、闭环控制系统

23、 C、连续系统 D、离散系统131 按照系统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将控制系统分为(cd )A、连续系统 B、离散系统 C、定常系统 D、时变系统132 按照系统中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将控制系统分为(ab )A、连续系统 B、离散系统 C、定常系统 D、时变系统133 自动控制理论涉及到的领域有(abcd )A、航空 B、化工 C、经济 D、军事134 下列哪个式子是非线性的(ab )A、y(t)=x2(t) B、y2(t)=x(t) C、y(t)=x(t) D、y(t)=x(t)135 下列哪个式子是线性的( cd)A、y(t)=x2(t) B、y2(t)=x(t) C、y(t)=x(t

24、) D、y(t)=x(t)136 为控制管道中天然气流量恒定,以节流式流量计做检测元件构成控制系统,则这是一个( bd)A、随动控制系统 B、恒值控制系统 C、线性系统 D、非线性系统137 为控制加热炉的温度每分钟匀速上升20,以铂热电阻做检测元件,其它环节无非线性元件,则这是一个(ac )A、程序控制系统 B、恒值控制系统 C、线性系统 D、非线性系统138为控制加热炉的温度恒定为500,以铂热电阻做检测元件,其它环节无非线性元件,则这是一个(bc )A、程序控制系统 B、恒值控制系统 C、线性系统 D、非线性系统141下列理论中属于自动控制理论范畴的是(abcd )A、预测控制理论 B、

25、非线性控制理论 C、最优化理论 D、仿真与建模144 对于一个整理好的微分方程,等号左边是(c )A、根据情况而定 B、 输入 C、输出 D、任意145 对于一个整理好的微分方程,等号右边是(b )A、根据情况而定 B、 输入 C、输出 D、任意146 微分方程整理时,应按(b )顺序排列A、导数升次 B、导数降次 C、系数大小 D、无要求147 相似系统的特点是(d )A、有相同的物理结构 B、有相同的输入 C、有相同的输出 D、有相同的数学模型148 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不同物理系统称为(a )A、相似系统 B、相近系统 C、不同系统 D、相同系统149 若两个系统的微分方程相同,则一定相同

26、的是(c )A、输入 B、输出 C、传递函数 D、动态结构图150由传递函数表达式G(s)=A(s)/B(s)可知,输入为( b)A、A(s) B、 B(s) C、 s D、不确定151从时域转化为复数域的方法是,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 b)变换A、傅立叶 B、 拉普拉斯 C、欧拉 D、 Z 152一个实际物理系统分母的阶次(b )分子阶次A、 B、 C、 D、153已知某传递函数分子的阶次为3,分母的阶次为2,则这个系统(b )A、能实现 B、不能实现 C、实现与否根据输出而定 D、实现与否根据输入而定154传递函数(b )反映系统内部中间变量的关系A、能 B、不能 C、有时可以 D、不确定能

27、不能155传递函数适用于描述(a )系统A、单入单出 B、单入多出 C、多入单出 D、多入多出156微分方程与(b )一一对应A、动态结构图 B、传递函数 C、状态空间表达式 D、状态向量图159 分子的时间常数是( b)A、1 B、2 C、3 D、0.5160 分母的时间常数是(d )A、1 B、2 C、3 D、1/3161 传递函数的阶次取决于( b)A、分子的阶次 B、分母的阶次 C、分子、分母阶次的差 D、分子、分母阶次的和162 一个传递函数能否实现,取决于(c )A、分子的阶次 B、分母的阶次 C、分子、分母阶次的差 D、分子、分母阶次的和187 若要用传递函数近似描述非线性系统,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一定不能实现B、将非线性系统近似为线性系统后可以实现 C、不需处理,可以直接描述 D、此方法尚未研究出来188 K是(a)的传递函数。 A、比例环节 B、惯性环节 C、积分环节 D、微分环节189 TS是(d)的传递函数。 A、比例环节 B、惯性环节 C、积分环节 D、微分环节190 是(c)的传递函数。 A、比例环节 B、惯性环节 C、积分环节 D、微分环节191 (a)是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A、微分方程 B、差分方程 C、脉冲传递函数 D、Z变换192 动态结构图变换所遵循的原则是变换前后的变量关系保持(b)。 A、串联 B、等效 C、并联 D、反馈 193

29、单位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是(c)。 A、TS B、S C、1 D、 194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英文缩写是(b)。 A、SISO B、MIMO C、SIMO D、其它195 单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英文缩写是(c)。 A、SISO B、MIMO C、SIMO D、其它196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a)。 A、K B、 C、TS D、 197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是(b)。 A、K B、 C、TS D、 198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是(d)。 A、K B、 C、TS D、 199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是(c)。 A、K B、 C、TS D、 200 是(b)的传递函数。 A、比例环节 B、惯性环节 C、积分环节 D、微分环节201 延迟环节的传递函数是(d)。A、TS B、 C、 D、 202 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