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237.38KB ,
资源ID:257191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571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

1、(Park and Outdoor Recreation)内容索引:绪 论*游憩项目游憩场地游憩设备都市游憩*乡村游憩*风景游憩规划设计*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景观游憩学概论一、什么是游憩?来源于拉丁语recreation,意思是恢复更新,英文为“recreation”,原意是to refresh”, 含有“休养”和“娱乐”两层意思。基本含义:游览与休息。游憩的现代意义和特征(吴承照):非强制性;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 有一定的道德标准;是一种状态、过程和体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需要借助一定的外 在载体进行;多元共融性。几个概念辨析一一闲暇、休闲、游憩、旅游、观光、度假、娱乐1)闲暇时间的

2、概念。主要指工作、学习、睡眠、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之余的空隙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通 常活动是做(家务)、逛街、散步等,一般就几个小时以内。2)休闲-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在闲暇时按照个人偏好,自由选择参与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精 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如:钓鱼、踏青、居所内朋友间闲 聊等。休闲=闲暇时间内从事的个人偏好,自由选择的活动。休闲的特征: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认为:第一:休闲是一种精神的态度,它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第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

3、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礼物”。3)游憩-是游憩者自主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以满足人们的休息、消遣、文化需 要为主要目的的旅行和停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非竞技性的运动、娱乐、 户外散步、游览、游戏等等。游憩行为包括旅游行为和单纯意义的精神消费的游玩行为。游 憩=闲暇时间内+室外的休闲活动。4)旅游观光,综合概念(内涵丰富),性质经济化,目的性最强。指一种往复的行程, 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旅游活动可以发生在闲暇时间也可以是公务时间,例如商务旅游,公务考察出游等。旅 游=闲暇时间内或公务时间等+异地非盈利性活动。5)观光一是旅

4、游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内容。如观赏异国异地的风景名胜、人文古迹、城市美景及其风土人情等。旅游者通过观光游 览可达到改变常居环境、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性情、鉴赏大自然造化之美、享受现代 化城市生活的情趣以及满足异地购物等多方面的需求和目的。这种基本的旅游方式,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6)度假 就是指过假日。度假旅游是利用假日外出以度假和休闲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进行令精神和身体放松的 康体休闲方式。早期欧美发达国家的度假旅游是先开发海滨和温泉旅游度假活动,往往带有保健和治疗 的目的,最后才发展成社会交友、康体休闲和游憩的地方。由此可知,度假旅游即是以度假(消磨闲暇、健身康体、)为主

5、要目的,具有明确的目 的地(良好的度假环境)的旅游活动。度假=假日+异地+休闲活动。7)娱乐一快乐有趣的活动。无论是否在闲暇时间都可以发生的,是最宽泛的概念。娱乐= 任何。二、什么是游憩学?是以人的游憩行为、游憩方式、游憩需求、游憩观念、游憩心理、游憩动机等为研究对 象,探索游憩与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以及游憩与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游憩学的研究对象:广义一游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狭义一游憩与风景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揭示游憩与风景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自然生 态系统在游憩作用下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环境特征对游憩体验的影响机理。三、什么是风景游憩学?通常也称为景观游憩学。研究游憩与景观环境相

6、互关系的学科。对景观的观赏、鉴析等,从而对景观设计、施工、保护的建议;景观对游憩效应的影响,如对游憩者心理心态、知识情趣等的影响。户外游憩活动!第二节景观游憩的意义一、景观游憩的意义(一)基础理论:人文景观形成与发展的依据(来源)、机理。(二)应用理论:旅游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三)社会生产实践1、国家公园规划设计与管理2、旅游区规划设计3、城市公园规划设计4、公共休闲地规划设计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6、国民健康工程与国家战略二、景观游憩与日常生活1、生活结构与丰富多彩的生活、枯燥单调的生活2、生活空间与建筑、城市、景观、原野闲暇生活3、游憩活动与游憩空间:丰富多彩的户外生活、户外活动与户外空

7、间4、专门化空间与户外空间:从邻里公园到国家公园,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三、景观游憩的社会意义1、个人方面(1)增进身心健康(2)培养创造力与毅力(3)增长人际关(4)拓展生活 领域(5)养成良好习惯2、家庭社会方面(1)促进家人交流,增加亲情与友爱(2)促进社会团结,提高社会意 识(3)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游憩中学习生活准则、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等,建构健康、 合理的人性,提高生活品质,强化高品位人生。第三节游憩发展的基础一、不同历史时期的闲暇状况人类早期-渔猎社会原始艺术、舞蹈、音乐、神话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劳动时间是社会的“轴心”时间阶级分化:时间的权力分离、地位分离闲暇特权阶层:古希腊、

8、罗马、中国1、原始社会存在休闲,但没有休闲的意识,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有快乐和享乐的效果,具有恢复功能休闲没有形成独立的社会形态2、古希腊时期的休闲自由人的人生基础;特权阶层休闲是自由时间里的享受,政府承担给每个人提供休闲机会和设施盛行借助公共设施的公共休闲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的休闲活动主要有:政治、哲学、教养活动、学问、美术、趣 味活动、宗教文化仪式、竞技大会、奥林匹克运动会休闲观:维持自己和环境协调,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生活、自我修炼、学问等3、古罗马时期的休闲出现了可以享受休闲的有闲阶级和富裕阶层,1/3休闲时间成型消费型休闲,把休闲作为政治工具加以利用,成为古罗马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开

9、发的休闲设施大部分是公共设施:澡堂、室外剧场、运动竞技场、公园、游园,大 众浴池是社交活动场所休闲观:休闲即消费、享乐浴场在古罗马并不单为沐浴之用,而是一种综合社交、文娱和健身等活动的场所。卡拉卡拉浴场(近2000人)戴克利先浴场(近3000人)“浴池、醇酒和美人腐化了我们的躯体,但这些又何尝不是生命的一部分呢?”4、中世纪的休闲休闲的黑暗期(darkage)天主教会控制大部分休闲活动,与宗教秩序相一致的休闲主要有:宗教仪式、周日 活动、在教会广场、村落公用广场等地举行的仪式以土地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出现了封建领主与骑士集团等有闲阶层,主要活动: 骑马竞技、剑术、枪术、跑步、投石“宗教一个人

10、”中心型休闲形式,劳动是神圣的休闲是世俗的,导致了人类的本性从 玩转变为工作的后果5、文艺复兴时期的休闲玩乐的黄金时代把人类的情感从充满金钱欲的中世纪解放出来,把人类的理性从宗教的戒律中解放出 来,构筑了数世纪以后产业革命的伦理基础,形成了近代欧洲上流社会社交活动和休闲享受 的风气。6、近现代休闲产业革命,劳动时间爆炸性增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区分 明显,标准工作日制度形成。休闲时间短,休闲制度化。大众休闲文化时代开始,1900年以后,电视电影等影像媒体的出现,形成了大众娱 乐,阶级主导型的开始淡化 20世纪90年代,西欧1/3弹性工作制,英国51.8%,欧盟15国半工者1

11、5%,荷兰34.8%, 丹麦24.1%7、现代休闲具有目的性和产业化倾向政府部门参与休闲开发过程;为了国家和国民的休闲福利,制订长期休闲设施建设计 划。现代休闲与消费有直接联系,具有消费革命特点。休闲产业成为具有独立形态的独立 产业。从“休闲为了劳动”的观念转变为“劳动为了休闲”的观念。需要制定国家的甚至国际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政策。8、未来休闲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闲暇社会;弹性工作制代替刚性工作制最短缺的资源是时间社交活动与场所是交流信息、获得新知、产生创意的源地,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闲暇是个人“生产”社会资源(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文化资源(掌握社会所必修 的知识和信息)和经济资源(产生创

12、意和商务活动)的时间模糊时间结构,“休闲越来越向工作,工作越来越向休闲”因特网时间:即时性、互换性,符合个性的作息制度;电脑打开了一个社会彻底重组 的大门,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从严密组织的工作中脱离出来,迈向个人自由。二、中国社会的闲暇现状1、闲暇时间超过工作时间哈尔滨、天津、上海三城市居民平均每周一天工作时间261.43分,闲暇时间336.99 分,差75.56分。在一周中闲暇时间比工作时间多528.92分,约9个小时年闲暇时间比工作时间多550小时双休日、10个法定假期合计114个休假日,多部门带薪休假日工业社会特征:刚性为主,弹性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少,休闲方式更多依赖电视等大众媒 体。三城市

13、居民平均每天媒体消费时间占休闲时间的48.6%,各种音响电器、专业演艺人员、 休闲娱乐场所等时尚。2、城市、郊区、乡村呈现三级梯度差异乡村休闲模式:非商业、源于实际生活,传统,但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的新型乡 村休闲模式城市休闲模式:商业、源于文化、时尚性3、城乡居民对闲暇生活满意度普遍偏低据中国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报道:我国有效工时仅占制度工时的40-60%,实际工时 也仅占制度工时的84.7%。每周平均投入的有效工时仅19.2-28.8 小时。“干不像干样,玩不像玩样”,休闲与工作混淆不 清。4、游憩活动、空间日益多样化、层次化、大众化三、闲暇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1、发展游憩产业,创造闲暇文明,

14、引导社会积极健康发展,防止闲暇时间内社会衰退。在旅游市场结构中,休闲旅游占主导地位,3个特点:a与闲暇有关;b最能体现国民 经济水平与国民素质;c反映社会发展态势,最具开发潜力,供需矛盾突出,全民健身计划 是社区游憩计划的重要内容。2、东西方文化与经济水平差异导致闲暇价值观的差异,建立城乡居民闲暇需求调查体 系,吸取西方闲暇理论,建立中国特色的闲暇科学理论,知道游憩产业的发展3、发展多样化、网络化、体系化的城市游憩系统;风景园林仅是游憩场所的一种类型, 要系统开发城市游憩资源。4、大力促进户外运动社会的发展。第二章景观游憩活动第一节景观游憩的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的多样性1)从游憩发生的场所:室

15、内与室外2)从参与人数的多少:个人与群体3)从游憩活动的性质:运动性、娱乐性、文化性、自然性4)从游憩活动的状态:静态与动态5)从年龄的大小:儿童、青少年、老人6)从消费水平的高低:高消费与低消费7)从发生的时间:日常、周末、短期、长期8)从依托的自然环境:水、山、草地、平原等9)从依托的文化环境:水乡古镇、乡村、城市10)从原创的角度:国产的、引进的11)从历史的角度:时尚的、传统的游赏项目类别表游赏类别游赏项目野外游憩休闲散步、郊游野游、垂钓、登山攀岩、骑驭审美欣赏揽胜、摄影、写生、寻幽、访古、寄情、鉴赏、品评、写作、创作科技教育考察、探胜探险、观测研究、科普教育、采集、寻根回归、文博展览

16、、 纪念、宣传娱乐体育游戏娱乐、健身、演艺、体育、水上水下运动、冰雪活动、沙草场活 动、其他体智技能运动修养保健避暑避寒、野营露营、休养、疗养、 海水浴、泥沙浴、日光浴、空气浴、森林浴其他民俗节庆、社交聚会、宗教礼仪、购物商贸、劳作体验二、景观游憩活动的性质1)有序化、条理化、清晰化2)多维性3)时尚性与传统性4)元素性与系统性三、户外游憩的分类空域:如滑翔、直升机、热气球等水域:如游泳、划船、帆船、游船、游艇、冲浪、滑水、潜水、垂钓等陆域:如野营、野餐、远足、健行、马道、车道、攀沿、探险等景观游憩活动分类系统陆域水域空域运动挑战类赛车、越野、赛马、滑雪冲浪、潜水、帆板滑翔、跳伞、溜索、 荡索

17、文化体验类宗教、节庆、风味小吃、劳 作体验水乡风情生态游憩类野营、野会、垂钓、森林浴、寻幽游泳、划船、海水浴、泥沙浴娱乐休闲类音乐、电影、戏剧、茶馆、 表演水上表演审美观赏类自然揽胜、摄影、文化揽胜水上、水面、水下观赏空中观赏研究教育类观测研究、科普、教育、标本采集、写生、品评、协作、创作几个概念:1、密度:各种游憩活动每天每公顷面积的适宜的游客人数。以自然为基础的游憩活 动分为四种类型。密度每公顷使用人效非常低少于5接近自然低550较大空间中等40-300不拥挤到拥挤高1000-5000非常拥挤2、用地需求:游憩活动对场地大小的要求。一个高尔夫练习者常规练习所需要的面 积是网球练习所需面积的

18、40倍,是室内游泳者所需面积的500倍。3、成本需求(cost requirements):游憩活动对成本的要求。个人承担与政府承担对于规划目的来说,在对游憩项目决策之前,综合考虑游人 数和相对收入;地方政府要考虑需求弹性和产品的可替代性,力求用最小的花费满足居民对 游憩和运动的需求。第二节游憩活动的相关因素一、游憩活动与游憩需求之间关系1、游憩需求游憩需求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活动需求、环境需求、体验需求、收获需求和满意 需求五个方面,满意是终极目标。游憩活动一一“快乐原则”一一游憩需求2、游憩活动与游憩需求之间关系一般游憩需求分8类:(1)回归自然;(2)休息放松;(3)增进与亲友的关系;

19、(4)远离人群,受孤独;(5)强身键体;(6)获得新知识;(7)体验新经验;(8)购 物。这些需求可以通过参加某些游憩活动来实现。二、游憩活动之间的关系同一游憩地可以开展各种游憩活动,各项活动之间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类:1)连锁关系:一项活动的发生会带动其他活动的发生,如海滨游泳对太阳浴、沙浴 的连锁性。2)冲突关系:两项活动在同一空间发生相互冲突,如钓鱼与划船、狩猎与攀沿。同一游憩地可以开展各种游憩活动,各项活动之间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类:3)观赏关系:一项活动成为被观赏的对象引发出另一项活动,如滑雪与风景观赏。4)相互无关:两项活动可以在同一空间发生,互为影响,如钓鱼与散步。注意:相互冲突

20、的游憩活动不得规划于同一空间,具有连锁关系、观赏关系的游憩活动在 规划中应充分利用其空间上的关联性,互相借景,合理布局。在游憩地规划中首先就要根据其功能定位,列出各项游憩活动,分析各项活动之间 相互关系。三、游憩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游憩活动发生的空间基础,游憩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地系统中的关系之 一,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动植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等都影响游憩活动的选择和 开展。游憩容量是调节两者关系的重要指标,从节约投资与保护环境两方面出发,游憩 适地性是游憩规划的原则之一,不同的地形坡度、环境条件开展不同的游憩活动。四、游憩活动、设施与环境的综合关系设施是游憩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媒介,根

21、据环境特征增加一些设施就可以引导一些游 憩活动的开展。活动、设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中类型:一是对应关系;二是对多关系。1、对应关系如山岳风景景观与登山、攀沿活动的关系,高尔夫球场专供打高尔夫球之用.2、对多关系如广阔的水域,可以开展游泳、钓鱼、泛舟、帆船等各项活动。 有些游憩活动需要依赖特殊的自然环境,如海水浴、潜水等活动需要和缓的沙滩、 洁净清澈的海水,有些活动不需特殊的自然环境,但需大量资本的投入,如高尔夫 球场,其他如保龄球馆、网球场、机械游乐园等都是人为地建设各种设施导入各种 游憩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设施越少,自然度越高,设施越多,现代化程度越高。五、游憩活动的地域组合与配置游憩活

22、动可分为类型与系列两个方面,每一类游憩活动从消费水平角度可分为高、 中、抵挡系列,任何一个游憩地都是由几个不同类型游憩活动及其每一类活动中的某一系列 组成。类型与系列的组合可以分为4种模式:1、单系列多类型组合模式:这一类模式以城市公园为代表,比较普遍,作为大众化的休 闲空间,日常各类休闲活动收费低,参与人数多。2、多系列单类型组合模式:这类模式以专门化的游憩场所为代表,如高尔夫球场、康 复疗养度假胜地等,结构、功能不尽同但功能相同或相近。3、多系列多类型选择组合模式:这类模式一般以大型旅游区或度假区为代表,有多种 (个)游憩活动体系,各体系中包括多项游憩活动,旅游者可以有选择地参与。4、多系

23、列类型组合模式:这类模式是一种理想状态,全面满足各种类型游客的各种需 求,实际上一个旅游地是很难做到的。模式的选择:在具体规划中,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取决于游憩地功能定位以及游憩活动组 合的结构效益。地域配置:在游憩地功能定位与活动组合策划基础上,根据活动、设施的要求与环境特点进行 空间布局一一地域配置,配置模式主要有点状、线状和块状三种,其它更复杂的模式如网状 可以简化分解为这三种模式:点状模式、线状模式、块状模式。第三章景观游憩资源第一节景观游憩资源类型第二节游憩地与游憩区一、游憩地类型(一)游憩地体系森林 国家公园低强度用地 自然公园-区域公园自然保护区一、游憩资源的内涵凡是能对人类产生正面

24、价值的物质,无论是有形或无形的都可称之为“资源”。凡是能对提供休闲游憩活动,使游客达到休闲游憩目的者,皆称之为游憩资源。二、游憩资源的分类现代游憩资源类型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景观资源游乐资源永久性资源可再生性资源非再生性资源潜在性资源三、游憩资源的特征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动态特征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的改变,在过去被忽视的地区会出现新的游憩资源潜能。如:澳大利亚海滨冲浪沙滩,半个世纪前只是用来公共沐浴、土著居民的食物来源 地,但现在却是世纪著名的旅游胜地。(二)游憩地类型1、海滨型:海滩、海岛、游艇2、山地型:滑雪、滑草3、乡村型:第二住宅、乡野公园4、温泉型:疗养地、康复中心5、游乐型:水上乐

25、园、机械游乐园6、郊野型:主体园、休闲公园、运动公园7、自然型:国家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动物避难所8、城市型:城市公园、文化区、广场户外基地:全年户外教育基地户外中心(地):季节性游憩环境城市环境系列自然环境系列二、郊野公园-Suburban Parks郊野公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园,以郊区基本农田、生态片林、水系湿地、自然 村落、历史风貌等现有生态人文资源为基础建设的公园体系,目的是进一步优化郊区农村生 活、生产、生态格局,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大都市游憩空间环境。郊野公园规划遵循“坚持生态优先、彰显自然特色、适应游憩活动、体现地域特 点”的原则,以生态保育为前提,注重环境效应,促进

26、自然生态修复和环境优化,整合农田、 湿地、林地、水网等要素,体现自然野趣,集游憩、休闲、健身、科普等多样化户外活动于 一体。郊野公园类型郊野游憩公园郊野休闲公园郊野自然公园乡村度假区1、郊野游憩公园-Suburban Recreation Parks位于郊区适宜的场地:地形起伏、风景如画的景观。有满足游客需求的游憩活动。特定的设施:野餐和游戏草地、儿童游戏场、一日游营地、水景特色、返航与 划船、餐饮服务、游径网络(健身游径、步行道、自行车道、骑马道等)、其他吸引物(放 养动物、生态博物馆、植物园、树木游径)游憩公园利用率依赖于很多指标:需求压力、与城区相对位置、场地质量、提 供的设施、使用密度

27、一一平均密度没有意义,大面积地区(如森林)可能只能容纳少数游客, 而有限的空间可能接待大量的游客,如游泳池周边。2、郊野休闲公园Suburban Recreation and Leisure Parks规模:20-100公顷使用密度:25-100人/公顷/天特征:平坦、宁静、美景、安全不一定要有较多的游憩活动。满足所有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吸引物组团布局甜点效应”设施:餐馆/咖啡/设备出租/俱乐部设施/表演/体育娱乐等。教育项目:水族馆/农场动物/生态中心/体验园标准化运动场与大众化游憩兴趣结合起来3、郊野自然公园Suburban Recreation and Nature Parks自然导向型;

28、风景怡人的山岭、丛林、水塘和海滨地带等。 30-1000 公顷离城市50公里或更远周末游憩:花海4、乡村度假区-Resorts in the Countryside乡村游憩与旅游开发更多地与其附近的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有关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周末住宅的发展第二阶段:社会度假村模式(与海滨或山地度假区相比消费更低)第三阶段:乡村度假村和假日公园(与休假制度有关,享受第二或第三个年假 的比例在增加)(1)乡村度假区:第二住宅(Second residence)周末需求,与城市生活环境恶化相联系,城镇越大,有别墅的居民所占比例越 高典型的城市与第二住宅的距离A)100KM以内,对应小城镇居民B)150

29、-200KM,对应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居民私人第二住宅的发展过程对被遗弃的乡村建筑进行整修翻新在最有吸引力的地点征用土地建造别墅、木屋,为地方经济带来正面效益(土 地买卖、创造就业机会)消极影响逐渐显现:地方政府支出高额的基础设施成本,当地利益最小化(多 数时间闲置不用) 土地价格逐步上涨破坏了农村经济结构,并导致了日益明显的城市化过程。控制第二住宅在环境敏感地带的发展A在建筑密度接近临界密度(如5座别墅/平方千米)地方禁止修建更多的别 墅。B划定具体的农业用地、绿化带、游憩用地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色保护区。C带状或块状组团布局(独立外观和更大程度的私密性,促进儿童共同游戏)O 可提供的活动A充

30、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湖泊、池塘、河流或森林)B创造独特的富有魅力的地方形象C开展骑马、水上活动、垂钓、高尔夫等活动,集中组团布局D乡村俱乐部(可在旧建筑物(农场、庄园主住宅、庙宇)的基础上构造)(2)乡村度假区:社会度假村(Social Holiday Villages)社会旅游:工薪阶层、平民阶层、社会弱势群体 1960至1970年代欧洲盛行,简易住宿设施主要类型:青年旅馆、度假村、帐篷村、改建的村舍与农庄发展趋势:设施用途多样化,为低收入家庭、各种团体、成人教育、老年人、 儿童聚会、周末旅游等不同社会成员提供假日服务(包括为游客安排专门的滑雪索道)。在许多欧洲国家社会度假村客房率日益下降(目的地竞争、拖车营地与露营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