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5719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景观游憩学复习总结资料.docx

(ParkandOutdoorRecreation)

内容索引:

绪论*

游憩项目

游憩场地

游憩设备

都市游憩*

乡村游憩*

风景游憩规划设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景观游憩学概论

一、什么是游憩?

来源于拉丁语recreation,意思是恢复更新,英文为“recreation”,原意是"torefresh”,含有“休养”和“娱乐”两层意思。

基本含义:

游览与休息。

游憩的现代意义和特征(吴承照):

①非强制性;②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③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④是一种状态、过程和体验;⑤活动形式的多样性;⑥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载体进行;⑦多元共融性。

几个概念辨析一一闲暇、休闲、游憩、旅游、观光、度假、娱乐

1) 闲暇…时间的概念。

主要指工作、学习、睡眠、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之余的空隙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通常活动是做(家务)、逛街、散步等,一般就几个小时以内。

2) 休闲---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们在闲暇时按照个人偏好,自由选择参与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如:

钓鱼、踏青、居所内朋友间闲聊等。

休闲=闲暇时间内从事的个人偏好,自由选择的活动。

休闲的特征:

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认为:

第一:

休闲是一种精神的态度,它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

第二:

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

第三:

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礼物”。

3) 游憩---是游憩者自主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以满足人们的休息、消遣、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行和停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非竞技性的运动、娱乐、户外散步、游览、游戏等等。

游憩行为包括旅游行为和单纯意义的精神消费的游玩行为。

游憩=闲暇时间内+室外的休闲活动。

4) 旅游…观光,综合概念(内涵丰富),性质经济化,目的性最强。

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

旅游活动可以发生在闲暇时间也可以是公务时间,例如商务旅游,公务考察出游等。

旅游=闲暇时间内或公务时间等+异地非盈利性活动。

5) 观光一是旅游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内容。

如观赏异国异地的风景名胜、人文古迹、城市美景及其风土人情等。

旅游者通过观光游览可达到改变常居环境、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性情、鉴赏大自然造化之美、享受现代化城市生活的情趣以及满足异地购物等多方面的需求和目的。

这种基本的旅游方式,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

6) 度假就是指过假日。

度假旅游是利用假日外出以度假和休闲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进行令精神和身体放松的康体休闲方式。

早期欧美发达国家的度假旅游是先开发海滨和温泉旅游度假活动,往往带有保健和治疗的目的,最后才发展成社会交友、康体休闲和游憩的地方。

由此可知,度假旅游即是以度假(消磨闲暇、健身康体、…)为主要目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地(良好的度假环境)的旅游活动。

度假=假日+异地+休闲活动。

7) 娱乐一快乐有趣的活动。

无论是否在闲暇时间都可以发生的,是最宽泛的概念。

娱乐=任何。

二、 什么是游憩学?

是以人的游憩行为、游憩方式、游憩需求、游憩观念、游憩心理、游憩动机等为研究对象,探索游憩与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以及游憩与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游憩学的研究对象:

广义一游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狭义一游憩与风景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揭示游憩与风景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自然生态系统在游憩作用下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环境特征对游憩体验的影响机理。

三、 什么是风景游憩学?

通常也称为景观游憩学。

研究游憩与景观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对景观的观赏、鉴析等,从而对景观设计、施工、保护的建议;

•景观对游憩效应的影响,如对游憩者心理心态、知识情趣等的影响。

户外游憩活动!

第二节景观游憩的意义

一、 景观游憩的意义

(一) 基础理论:

人文景观形成与发展的依据(来源)、机理。

(二) 应用理论:

旅游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三) 社会生产实践1、国家公园规划设计与管理

2、 旅游区规划设计

3、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4、 公共休闲地规划设计

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 国民健康工程与国家战略

二、 景观游憩与日常生活

1、 生活结构与丰富多彩的生活、枯燥单调的生活

2、 生活空间与建筑、城市、景观、原野闲暇生活

3、 游憩活动与游憩空间:

丰富多彩的户外生活、户外活动与户外空间

4、 专门化空间与户外空间:

从邻里公园到国家公园,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

三、 景观游憩的社会意义

1、 个人方面

(1)增进身心健康

(2)培养创造力与毅力(3)增长人际关(4)拓展生活领域(5)养成良好习惯

2、 家庭社会方面

(1)促进家人交流,增加亲情与友爱

(2)促进社会团结,提高社会意识(3)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游憩中学习生活准则、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等,建构健康、合理的人性,提高生活品质,强化高品位人生。

第三节游憩发展的基础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闲暇状况

人类早期-…渔猎社会原始艺术、舞蹈、音乐、神话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劳动时间是社会的“轴心”时间

阶级分化:

时间的权力分离、地位分离

闲暇特权阶层:

古希腊、罗马、中国

1、 原始社会

•存在休闲,但没有休闲的意识,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具有快乐和享乐的效果,具有恢复功能

•休闲没有形成独立的社会形态

2、 古希腊时期的休闲

•自由人的人生基础;特权阶层

•休闲是自由时间里的享受,政府承担给每个人提供休闲机会和设施

•盛行借助公共设施的公共休闲

•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的休闲活动主要有:

政治、哲学、教养活动、学问、美术、趣味活动、宗教文化仪式、竞技大会、奥林匹克运动会

•休闲观:

维持自己和环境协调,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生活、自我修炼、学问等

3、 古罗马时期的休闲

•出现了可以享受休闲的有闲阶级和富裕阶层,1/3休闲时间

•成型消费型休闲,把休闲作为政治工具加以利用,成为古罗马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开发的休闲设施大部分是公共设施:

澡堂、室外剧场、运动竞技场、公园、游园,大众浴池是社交活动场所

•休闲观:

休闲即消费、享乐

浴场在古罗马并不单为沐浴之用,而是一种综合社交、文娱和健身等活动的场所。

卡拉卡拉浴场(近2000人)

戴克利先浴场(近3000人)

“浴池、醇酒和美人腐化了我们的躯体,但这些又何尝不是生命的一部分呢?

4、 中世纪的休闲

•休闲的黑暗期(darkage)

•天主教会控制大部分休闲活动,与宗教秩序相一致的休闲主要有:

宗教仪式、周日活动、在教会广场、村落公用广场等地举行的仪式

•以土地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出现了封建领主与骑士集团等有闲阶层,主要活动:

骑马竞技、剑术、枪术、跑步、投石

・“宗教一个人”中心型休闲形式,劳动是神圣的休闲是世俗的,导致了人类的本性从玩转变为工作的后果

5、 文艺复兴时期的休闲

•玩乐的黄金时代

•把人类的情感从充满金钱欲的中世纪解放出来,把人类的理性从宗教的戒律中解放出来,构筑了数世纪以后产业革命的伦理基础,形成了近代欧洲上流社会社交活动和休闲享受的风气。

6、 近现代休闲

•产业革命,劳动时间爆炸性增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区分明显,标准工作日制度形成。

•休闲时间短,休闲制度化。

・大众休闲文化时代开始,1900年以后,电视电影等影像媒体的出现,形成了大众娱乐,阶级主导型的开始淡化

•20世纪90年代,西欧1/3弹性工作制,英国51.8%,欧盟15国半工者15%,荷兰34.8%,丹麦24.1%

7、 现代休闲

•具有目的性和产业化倾向

•政府部门参与休闲开发过程;为了国家和国民的休闲福利,制订长期休闲设施建设计划。

•现代休闲与消费有直接联系,具有消费革命特点。

休闲产业成为具有独立形态的独立产业。

•从“休闲为了劳动”的观念转变为“劳动为了休闲”的观念。

•需要制定国家的甚至国际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政策。

8、 未来休闲

•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闲暇社会;弹性工作制代替刚性工作制

•最短缺的资源是时间

•社交活动与场所是交流信息、获得新知、产生创意的源地,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闲暇是个人“生产”社会资源(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文化资源(掌握社会所必修的知识和信息)和经济资源(产生创意和商务活动)的时间

•模糊时间结构,“休闲越来越向工作,工作越来越向休闲”

•因特网时间:

即时性、互换性,符合个性的作息制度;电脑打开了一个社会彻底重组的大门,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从严密组织的工作中脱离出来,迈向个人自由。

二、 中国社会的闲暇现状

1、闲暇时间超过工作时间

•哈尔滨、天津、上海三城市居民平均每周一天工作时间261.43分,闲暇时间336.99分,差75.56分。

在一周中闲暇时间比工作时间多528.92分,约9个小时

・年闲暇时间比工作时间多550小时

・双休日、10个法定假期合计114个休假日,多部门带薪休假日

工业社会特征:

刚性为主,弹性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少,休闲方式更多依赖电视等大众媒体。

三城市居民平均每天媒体消费时间占休闲时间的48.6%,各种音响电器、专业演艺人员、休闲娱乐场所等时尚。

2、城市、郊区、乡村呈现三级梯度差异

•乡村休闲模式:

非商业、源于实际生活,传统,但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的新型乡村休闲模式

•城市休闲模式:

商业、源于文化、时尚性

3、 城乡居民对闲暇生活满意度普遍偏低

据中国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报道:

我国有效工时仅占制度工时的40-60%,实际工时也仅占制度工时的84.7%。

每周平均投入的有效工时仅19.2-28.8小时。

“干不像干样,玩不像玩样”,休闲与工作混淆不清。

4、 游憩活动、空间日益多样化、层次化、大众化

三、 闲暇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

1、 发展游憩产业,创造闲暇文明,引导社会积极健康发展,防止闲暇时间内社会衰退。

在旅游市场结构中,休闲旅游占主导地位,3个特点:

a与闲暇有关;b最能体现国民经济水平与国民素质;c反映社会发展态势,最具开发潜力,供需矛盾突出,全民健身计划是社区游憩计划的重要内容。

2、 东西方文化与经济水平差异导致闲暇价值观的差异,建立城乡居民闲暇需求调查体系,吸取西方闲暇理论,建立中国特色的闲暇科学理论,知道游憩产业的发展

3、 发展多样化、网络化、体系化的城市游憩系统;风景园林仅是游憩场所的一种类型,要系统开发城市游憩资源。

4、 大力促进户外运动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景观游憩活动

第一节景观游憩的分类方法

一、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1) 从游憩发生的场所:

室内与室外

2) 从参与人数的多少:

个人与群体

3) 从游憩活动的性质:

运动性、娱乐性、文化性、自然性

4) 从游憩活动的状态:

静态与动态

5) 从年龄的大小:

儿童、青少年、老人

6) 从消费水平的高低:

高消费与低消费

7) 从发生的时间:

日常、周末、短期、长期

8) 从依托的自然环境:

水、山、草地、平原等

9) 从依托的文化环境:

水乡古镇、乡村、城市

10) 从原创的角度:

国产的、引进的

11) 从历史的角度:

时尚的、传统的

游赏项目类别表

游赏类别

游赏项目

野外游憩

休闲散步、郊游野游、垂钓、登山攀岩、骑驭

审美欣赏

揽胜、摄影、写生、寻幽、访古、寄情、鉴赏、品评、写作、创作

科技教育

考察、探胜探险、观测研究、科普教育、采集、寻根回归、文博展览、纪念、宣传

娱乐体育

游戏娱乐、健身、演艺、体育、水上水下运动、冰雪活动、沙草场活动、其他体智技能运动

修养保健

避暑避寒、野营露营、休养、疗养、海水浴、泥沙浴、日光浴、空气浴、森林浴

其他

民俗节庆、社交聚会、宗教礼仪、购物商贸、劳作体验

二、 景观游憩活动的性质

1) 有序化、条理化、清晰化

2) 多维性

3) 时尚性与传统性

4) 元素性与系统性

三、 户外游憩的分类

•空域:

如滑翔、直升机、热气球等

•水域:

如游泳、划船、帆船、游船、游艇、冲浪、滑水、潜水、垂钓等

•陆域:

如野营、野餐、远足、健行、马道、车道、攀沿、探险等

景观游憩活动分类系统

陆域

水域

空域

运动挑战类

赛车、越野、赛马、滑雪

冲浪、潜水、帆板

滑翔、跳伞、溜索、荡索

文化体验类

宗教、节庆、风味小吃、劳作体验

水乡风情

生态游憩类

野营、野会、垂钓、森林浴、

寻幽

游泳、划船、海水浴、泥沙浴

娱乐休闲类

音乐、电影、戏剧、茶馆、表演

水上表演

审美观赏类

自然揽胜、摄影、文化揽胜

水上、水面、水下观赏

空中观赏

研究教育类 观测研究、科普、教育、标本采集、写生、品评、协作、创作

几个概念:

1、密度:

各种游憩活动每天每公顷面积的适宜的游客人数。

以自然为基础的游憩活动分为四种类型。

密度

每公顷使用人效

非常低

少于5

接近自然

5—50

较大空间

中等

40-300

不拥挤到拥挤

1000-5000

非常拥挤

2、用地需求:

游憩活动对场地大小的要求。

一个高尔夫练习者常规练习所需要的面积是网球练习所需面积的40倍,是室内游泳者所需面积的500倍。

3、成本需求(costrequirements):

游憩活动对成本的要求。

个人承担与政府承担对于规划目的来说,在对游憩项目决策之前,综合考虑游人数和相对收入;地方政府要考虑需求弹性和产品的可替代性,力求用最小的花费满足居民对游憩和运动的需求。

第二节游憩活动的相关因素

一、 游憩活动与游憩需求之间关系

1、 游憩需求

游憩需求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活动需求、环境需求、体验需求、收获需求和满意需求五个方面,满意是终极目标。

游憩活动一一“快乐原则”一一游憩需求

2、 游憩活动与游憩需求之间关系

一般游憩需求分8类:

(1)回归自然;

(2)休息放松;(3)增进与亲友的关系;(4)远离人群,受孤独;(5)强身键体;(6)获得新知识;(7)体验新经验;(8)购物。

这些需求可以通过参加某些游憩活动来实现。

二、 游憩活动之间的关系

同一游憩地可以开展各种游憩活动,各项活动之间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类:

1) 连锁关系:

一项活动的发生会带动其他活动的发生,如海滨游泳对太阳浴、沙浴的连锁性。

2) 冲突关系:

两项活动在同一空间发生相互冲突,如钓鱼与划船、狩猎与攀沿。

同一游憩地可以开展各种游憩活动,各项活动之间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类:

3) 观赏关系:

一项活动成为被观赏的对象引发出另一项活动,如滑雪与风景观赏。

4) 相互无关:

两项活动可以在同一空间发生,互为影响,如钓鱼与散步。

注意:

相互冲突的游憩活动不得规划于同一空间,具有连锁关系、观赏关系的游憩活动在规划中应充分利用其空间上的关联性,互相借景,合理布局。

在游憩地规划中首先就要根据其功能定位,列出各项游憩活动,分析各项活动之间相互关系。

三、 游憩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是游憩活动发生的空间基础,游憩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地系统中的关系之一,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动植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等都影响游憩活动的选择和开展。

•游憩容量是调节两者关系的重要指标,从节约投资与保护环境两方面出发,游憩适地性是游憩规划的原则之一,不同的地形坡度、环境条件开展不同的游憩活动。

四、 游憩活动、设施与环境的综合关系

设施是游憩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媒介,根据环境特征增加一些设施就可以引导一些游憩活动的开展。

活动、设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中类型:

一是对应关系;二是对多关系。

1、 对应关系

如山岳风景景观与登山、攀沿活动的关系,高尔夫球场专供打高尔夫球之用.

2、 对多关系

如广阔的水域,可以开展游泳、钓鱼、泛舟、帆船等各项活动。

>有些游憩活动需要依赖特殊的自然环境,如海水浴、潜水等活动需要和缓的沙滩、洁净清澈的海水,有些活动不需特殊的自然环境,但需大量资本的投入,如高尔夫球场,其他如保龄球馆、网球场、机械游乐园等都是人为地建设各种设施导入各种游憩活动。

在自然环境中设施越少,自然度越高,设施越多,现代化程度越高。

五、游憩活动的地域组合与配置

游憩活动可分为类型与系列两个方面,每一类游憩活动从消费水平角度可分为高、中、抵挡系列,任何一个游憩地都是由几个不同类型游憩活动及其每一类活动中的某一系列组成。

类型与系列的组合可以分为4种模式:

1、 单系列多类型组合模式:

这一类模式以城市公园为代表,比较普遍,作为大众化的休闲空间,日常各类休闲活动收费低,参与人数多。

2、 多系列单类型组合模式:

这类模式以专门化的游憩场所为代表,如高尔夫球场、康复疗养度假胜地等,结构、功能不尽同但功能相同或相近。

3、 多系列多类型选择组合模式:

这类模式一般以大型旅游区或度假区为代表,有多种(个)游憩活动体系,各体系中包括多项游憩活动,旅游者可以有选择地参与。

4、 多系列类型组合模式:

这类模式是一种理想状态,全面满足各种类型游客的各种需求,实际上一个旅游地是很难做到的。

模式的选择:

在具体规划中,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取决于游憩地功能定位以及游憩活动组合的结构效益。

地域配置:

在游憩地功能定位与活动组合策划基础上,根据活动、设施的要求与环境特点进行空间布局一一地域配置,配置模式主要有点状、线状和块状三种,其它更复杂的模式如网状可以简化分解为这三种模式:

点状模式、线状模式、块状模式。

第三章景观游憩资源

第一节景观游憩资源类型

第二节游憩地与游憩区

一、游憩地类型

(一)游憩地体系

森林国家公园

低强度用地…自然公园-区域公园

自然保护区

一、 游憩资源的内涵

凡是能对人类产生正面价值的物质,无论是有形或无形的都可称之为“资源”。

凡是能对提供休闲游憩活动,使游客达到休闲游憩目的者,皆称之为游憩资源。

二、 游憩资源的分类

现代游憩资源类型

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

景观资源 游乐资源

永久性资源 可再生性资源

非再生性资源 潜在性资源

三、 游憩资源的特征

——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动态特征

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的改变,在过去被忽视的地区会出现新的游憩资源潜能。

如:

澳大利亚海滨冲浪沙滩,半个世纪前只是用来公共沐浴、土著居民的食物来源地,但现在却是世纪著名的旅游胜地。

(二)游憩地类型

1、 海滨型:

海滩、海岛、游艇

2、 山地型:

滑雪、滑草

3、 乡村型:

第二住宅、乡野公园

4、 温泉型:

疗养地、康复中心

5、 游乐型:

水上乐园、机械游乐园

6、 郊野型:

主体园、休闲公园、运动公园

7、 自然型:

国家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动物避难所

8、 城市型:

城市公园、文化区、广场

•户外基地:

全年户外教育基地

•户外中心(地):

季节性游憩环境

•城市环境系列

•自然环境系列

二、郊野公园---SuburbanParks

•郊野公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园,以郊区基本农田、生态片林、水系湿地、自然村落、历史风貌等现有生态人文资源为基础建设的公园体系,目的是进一步优化郊区农村生活、生产、生态格局,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大都市游憩空间环境。

•郊野公园规划遵循“坚持生态优先、彰显自然特色、适应游憩活动、体现地域特点”的原则,以生态保育为前提,注重环境效应,促进自然生态修复和环境优化,整合农田、湿地、林地、水网等要素,体现自然野趣,集游憩、休闲、健身、科普等多样化户外活动于一体。

•郊野公园类型

郊野游憩公园

郊野休闲公园

郊野自然公园

乡村度假区

1、 郊野游憩公园---SuburbanRecreationParks

•位于郊区

•适宜的场地:

地形起伏、风景如画的景观。

•有满足游客需求的游憩活动。

・特定的设施:

野餐和游戏草地、儿童游戏场、一日游营地、水景特色、返航与划船、餐饮服务、游径网络(健身游径、步行道、自行车道、骑马道等)、其他吸引物(放养动物、生态博物馆、植物园、树木游径)

•游憩公园利用率依赖于很多指标:

需求压力、与城区相对位置、场地质量、提供的设施、使用密度一一平均密度没有意义,大面积地区(如森林)可能只能容纳少数游客,而有限的空间可能接待大量的游客,如游泳池周边。

2、 郊野休闲公园 SuburbanRecreationandLeisureParks

・规模:

20-100公顷

•使用密度:

25-100人/公顷/天

•特征:

平坦、宁静、美景、安全

不一定要有较多的游憩活动。

・满足所有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吸引物组团布局甜点效应”

•设施:

餐馆/咖啡/设备出租/俱乐部设施/表演/体育娱乐等。

・教育项目:

水族馆/农场动物/生态中心/体验园

•标准化运动场与大众化游憩兴趣结合起来

3、 郊野自然公园 SuburbanRecreationandNatureParks

・自然导向型;风景怡人的山岭、丛林、水塘和海滨地带等。

•30-1000公顷

•离城市50公里或更远

•周末游憩:

花海

4、 乡村度假区---ResortsintheCountryside

•乡村游憩与旅游开发更多地与其附近的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有关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周末住宅的发展

第二阶段:

社会度假村模式(与海滨或山地度假区相比消费更低)

第三阶段:

乡村度假村和假日公园(与休假制度有关,享受第二或第三个年假的比例在增加)

(1)乡村度假区:

第二住宅(Secondresidence)

・周末需求,与城市生活环境恶化相联系,城镇越大,有别墅的居民所占比例越高

•典型的城市与第二住宅的距离

A) 100KM以内,对应小城镇居民

B) 150-200KM,对应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

城市居民

・私人第二住宅的发展过程

・对被遗弃的乡村建筑进行整修翻新

・在最有吸引力的地点征用土地建造别墅、木屋,为地方经济带来正面效益(土地买卖、创造就业机会)

・消极影响逐渐显现:

地方政府支出高额的基础设施成本,当地利益最小化(多数时间闲置不用)

•土地价格逐步上涨破坏了农村经济结构,并导致了日益明显的城市化过程。

・控制第二住宅在环境敏感地带的发展

A在建筑密度接近临界密度(如5座别墅/平方千米)地方禁止修建更多的别墅。

B划定具体的农业用地、绿化带、游憩用地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色保护区。

C带状或块状组团布局(独立外观和更大程度的私密性,促进儿童共同游戏)O•可提供的活动

A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湖泊、池塘、河流或森林)

B创造独特的富有魅力的地方形象

C开展骑马、水上活动、垂钓、高尔夫等活动,集中组团布局

D乡村俱乐部(可在旧建筑物(农场、庄园主住宅、庙宇)的基础上构造)

(2)乡村度假区:

社会度假村(SocialHolidayVillages)

•社会旅游:

工薪阶层、平民阶层、社会弱势群体

•1960至1970年代欧洲盛行,简易住宿设施

•主要类型:

青年旅馆、度假村、帐篷村、改建的村舍与农庄

・发展趋势:

设施用途多样化,为低收入家庭、各种团体、成人教育、老年人、儿童聚会、周末旅游等不同社会成员提供假日服务(包括为游客安排专门的滑雪索道)。

在许多欧洲国家社会度假村客房率日益下降(目的地竞争、拖车营地与露营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