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80.65KB ,
资源ID:25950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5950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集锦.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集锦.docx

1、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集锦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第1课 我们的生长发育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2、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3、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4、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5、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

2、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6、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四、五、六年级每年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数据,有什么发现?答:通过平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四年级以前,也就是10岁以前,男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略大于女同学,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也就是从10岁开始到12岁,女同学在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方面都超过男同学。7、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答: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第2课 地 球、世

3、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年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5、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你知道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答:带有桅杆的船在海面上远远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而离去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麦哲伦探险从西班牙出发往西行,最后船只顺利回

4、到西班牙。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上地球是球体。日食时,太阳遮住的边缘是弧形的。6、古希腊人提出海平面不是平的,而是弧形的观点。请你设计模拟实验研究证明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实验材料:硬纸板、有桅杆的小纸船试验方法:1、把小纸船放在水平的硬纸板上,观察发现:不论什么时候都能看到纸船的全身。 2、把硬纸板折成弧形,让小船在上面行驶,观察发现,船在远处时只能看到桅杆的顶部,行驶到近处才能看到全身。实验结论:纸板呈弧形看到的现象和生活实际相符,说明海平面是弧形的。7、说说古人对地球的认识是怎样发生改变的?答:古时候, 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后来古希腊人在观察到船行驶时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联想到海平面是

5、弧形的,进而联想到整个地球是弧形的。8、假如有一群外星人要来地球旅行,请你当导游,你会如何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地球呢?请把你的导游词写在下面。答:远方的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地球。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是人类居住的星球,有人说地球像一个倒放的鸭梨,而从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它更像一个标准的圆球,地球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1%。所以说,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9、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6、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第3课 地球仪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2、地球仪都是由( 底座)、( 固定支架)、( 球体)、( 地轴)四部分构成的。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7、。(地轴)与( 地面)相交的两点,是( 南极)和( 北极)。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 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指示( 东西)方向;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6、请你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1)制作材料:乒乓球、彩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2)制作方法:1、在乒乓球上确定相对应的南北两极,然后在两极处钻出小 孔。 2、根据两极在乒乓球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若干经线和纬线。 3、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陆地和海洋。4、安装地轴和支架,并适当倾斜(与桌面

8、约呈66角)摆放。第4课 地 图1、地图是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与地里有关的各种信息,正确的反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疆界等的分布状况,如实的表达地理特征的图。2、看地图的三要素是:(看比例尺),(判断方向),(了解图例);其中最重要的是( 了解图例 );图例一般在图的(左下)方。3、知道课本第14页各种标志的作用。4、读课本中的地图,说一说,你了解到关于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的那些信息。答:青藏高原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河,北源楚玛尔河。长江从西到东,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

9、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第5课 建立地球档案1、2、1970年4月22日为世界上的首次“地球日”活动。1990年4月22日,联合国将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3、整理有关地球的材料,为地球建一个“档案”形状:球体,像一个皮球。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2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48亿平方千米结构: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自转方式:自西向东绕地球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地球上的自然事件:地球上有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还有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地球的邻居: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是月球,离地球最近的恒

10、星是太阳。4、关于地球的现在,你知道些什么?答:1、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如:冰川地貌、丹霞地貌.2、地球上有各种繁多的动植物。3、地球环境受到了污染,如:山体污染、河流污染。4、人类越来越重视保护地球了。5、查阅资料,了解父辈们30年前生活的环境状况,与我们现在相比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怎么造成的?为了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请提出你的建议。答:以前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可以直接从河里提水饮用,房子周围树木成林,空气清新,而现在河水大多被污染了,时常有死鱼漂上来,周围的树木也变少了,这都是工厂增多,人们乱砍树木造成的。建议:1、多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2、不乱扔垃圾。 3、工厂的废水废气要净化处理后排

11、放。 4、农业生产中要尽量少用化肥、农药。6、昼夜交替、“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小时,昼夜交替一次也约为(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3、“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答:“昼夜交替”的现象是地球在绕地轴自传的过程中产生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在自传过程中,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4、为什么说天体运行论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论著?答:因为自天体运行论问世后,它宣告太阳中心“学说”在科学论证的基

12、础上诞生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能更好的解释人们观察到的天体现象。否定了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推翻了长期统治地位的,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5、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内容是什么?答:(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沿圆形轨道绕太阳运动。(2)地球有自传和公转。(3)月亮是绕地球运动的。6、昼夜交替的假设有哪几种?用乒乓球当做地球,燃着的蜡烛当做太阳,请你设计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不自转)3、地球自转。(但不公转)4、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等等。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昼夜交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的假设

13、:昼夜交替的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实验材料:乒乓球、燃着的蜡烛、大头针实验过程与现象:把大头针插在乒乓球的某个位置,让蜡烛的光照在大头针上,然后让乒乓球自西往东自传,当蜡烛的光再次照在大头针上时正好是24小时。实验结论:昼夜交替的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7、谁先看到日出1、全球可以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 1 )个小时,越是( 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2、为什么北京比巴黎先迎来黎明? 答:因为北京在巴黎的东方而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北京比巴黎先迎来黎明。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说出你的理由。答: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为我国的东部先看到日出,西部后看到

14、日出,因此可以推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的。4、用地球仪研究地球自转方向。(1)把武汉、杭州、拉萨、上海、成都等城市,按从西向东的顺序写在下面。答:拉萨成都武汉杭州上海(2)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按不同方向转动地球仪,上面各城市的人们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各城市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自西向东转地球仪上海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自东向西转地球仪拉萨成都武汉杭州上海(3)根据下表各城市9月23日实际日出时间,写出各城市看到日出的实际先后顺序。城市名称杭州成都武汉拉萨上海日出时间(北京时间5时45分6时49分6时07分7时41分5时35分日出先后顺序上海杭州武汉成都拉萨(4)从上面研究活动和资料中

15、,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答:我发现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的时候应该先看见上海,和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一致的。8、昼夜温度的变化1、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时)左右。2、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点下午点(由低到高),下午点早晨点(由高到低)。3、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4、昼夜温度的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答:昼夜温度的变化可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5、昼夜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答:通过观察我发现:早晨6:00钟温度最低,从6:00以后温度开始上升,一直到14:00达到最高,从1

16、4:00以后温度开始下降,14:0018:00之间温度下降最快。6、设计实验研究一天中昼夜温度的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实验材料:温度计、黑色纸袋,白炽灯、时钟、记录表、支撑温度计的课本。实验过程:见教科书第28页,操作步骤。实验说明:实验中的白炽灯相当于太阳。温度计与桌面垂直,相当于一天中的(早晨或傍晚)时间太阳照射;温度计在桌面上水平放置,相当于一天中的(中午)时间太阳照射;温度计与桌面成45角,相当于一天中的(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左右)时间太阳照射;温度计放在桌面下面,相当于一天中的( 夜晚)时间太阳照射;实验结论:昼夜温度的变化可能与太阳照射的角度有关。太阳直射大地温度很高,太阳斜

17、射大地,温度较低。7、昼夜温度的变化与太阳的照射有什么关系?答:昼夜温度变化与太阳照射的角度、距离、面积等有关。太阳直射大地温度很高,太阳斜射大地,温度较低。9、一天中的动植物1、人类一般是白天(工作),夜晚(休息),猫头鹰则是白天(休息),夜晚(工作)。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2、白天开花的植物:牵牛花、牡丹、荷花、睡莲、郁金香 夜间开花的植物:昙花、夜来香、月光花、丝瓜花、蒲公英、3、昼出夜伏的动物(白天活动):鸡、鸭、鹅、牛、羊、鸽子昼伏夜出的动物(晚上活动):老鼠、萤火虫、猫头鹰、蝙蝠、飞蛾4、根据你调查动物、植物、和人一天中的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填下表。

18、人和动植物名称 变 化 情 况 昼(白天) 夜 学生 上学 休息 夜合欢 开花 花朵合拢 老鼠 躲在洞里 活动觅食夜来香 花朵合拢开花5、依据上述动植物的昼夜行为,说一说:它们的昼夜行为受到了昼夜变化的影响吗答:动物和植物各有自己的生物钟,它们的昼夜行为会受到昼夜变化的影响。植物会在不同的时刻开花,而动物有的昼伏夜出,有的昼出夜伏。10、卵石的形成1、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答:上游的石头很大,棱角分明;中游的石头比上游的小一些;下游的石头光滑圆溜。2、请设计实验证明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实验材料: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实验过程与现象:用燃烧钳夹起一块岩石放在酒精灯上

19、燃烧,当岩石烧到发红以后立即放到冷水中侵湿。这样反复几次,发现石块上有裂痕,出现剥落现象。实验结论: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3、河流下游河滩上的卵石又是怎么来的?你怎样做实验研究的?答:河滩上的卵石是上游石块在流水长期搬运和磨圆作用下形成的,我把一些小砖块装在广口瓶中,并装入半瓶水,盖上盖子用力摇晃,瓶中的水带着小砖块一起转动起来,过一会儿停止摇晃,小砖块沉到瓶底,砖块上的棱角消失了,说明流水具有搬运和磨圆的作用。4、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答: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在重力和其它外力的作用下来到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到达下游

20、的岩石就变成光滑圆溜的卵石。11、溶洞一、填空1、溶洞是奇特的(自然)景观,是地下(洞穴)。溶洞内有(石笋、石柱、石花、钟乳石)等。悬垂在溶洞顶部的(钟乳石),从地下往上“生长”的(石笋),有钟乳石和石笋连接起来的(石柱),还有由池水沉淀而成的(石花)2、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带有酸性的雨水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溶洞的形成与带有(酸性的水)的长期浸蚀有关。3、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4、雨水在下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而带有酸性。这些带有酸性的雨水渗透到地下石灰岩的裂缝时,会对石灰岩产生(腐蚀作用),天长日久,由石灰岩构成的岩层

21、,会形成许多(溶洞)。二、问题1、溶洞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石灰岩地貌,、有含酸性的水流过)2、溶洞是怎样形成的?答:自然界的雨水和地下水常带有酸性,当它流经石灰岩或沿裂缝透到岩石中去时,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天长日久,石灰岩就会在这种酸性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下形成很多洞穴,而且相互连通,不断扩大,一旦地下水退却,在石灰岩构成的山中,就形成了奇妙无比的溶洞。3、做一做课本第页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用嘴通过管子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这个实验中出现了哪些现象?答:用嘴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会变浑浊,如果继续吹气,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清了,把变清的石灰水放置一段时间,杯底就会出现乳白色沉淀物。

22、根据实验研究和你获取的信息资料,推想钟乳石形成的过程。答:在溶洞中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上往下滴时,由于温度的变化,生成的水份蒸发,二氧化碳逸出,而使水中的物质又沉淀出来,并且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形成钟乳石。【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进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原因:形成了沉淀物继续往浑浊的石灰水里面吹二氧化碳,水又慢慢的变清了分析原因:沉淀物吸收了二氧化碳后溶解了。将这种澄清的石灰水加热,使水份蒸发。发生现象:看到白色沉淀物出现。说明:这种白色沉淀物就是形成钟乳石的物质。】4、想一想,溶洞中的石笋和石柱是怎样形成的?答: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或钟乳石上滴落到洞底时,由于水分的蒸发和二

23、氧化碳的逸出,使石灰物质沉淀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洞底的石笋和洞顶的钟乳石不断增大,刚好连接在一起形成顶天立地的形状,就这样形成的石柱。第12课 升高的河床一、填空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二)长河。2、水土大量流失,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3、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米以上,是因为(大量泥沙沉积),使河床不断(抬高)。4、(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5、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的泥沙主要是从(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向下游的(途中)带来的。6、黄河两岸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造成的。二、问

24、答题1、黄河下游河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答:黄河下游河床会发生升高的变化。因为黄河向下游流的途中,带走了大量泥沙,长期淤积,所以会升高。2、为什么黄河的水是浑黄的?答:黄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土质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3.根据44页的实验,说说黄河下游河床的升高与那些因素有关?答:第一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第二河水的冲刷,第三黄河水带着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泥沙,流向下游,第四泥沙在水流中慢慢沉淀,导致了黄河底部日益升高,慢慢的抬高了河床。4、升高的河床会有什么危害?答:黄河下游的河床已经远远高出两岸民居的房顶。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上悬

25、河。一旦遇上大雨,黄河泛滥,大堤决口,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自然灾害。例如:田地淹没,房毁人亡等。5、观察下图,分析: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是怎样形成的?答: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由于地势高,落差大,裹挟大量的泥沙倾泻而下,到下游后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水流变得缓慢,泥沙慢慢沉积,使河道抬高,人类为了防洪加高大堤,常年逐渐加高,使河面高于地平面数米形成一条地上河。6、怎样治理黄河,让河水变清?请谈谈你的想法?答:在黄河两岸植树造林。将开垦的农田还原成草地森林。有计划的开展畜牧业,不过度放牧。7、人类的活动给黄河带来了哪些影响?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么做?答:工业不断发达

26、,过度开发利用土地,导致土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地球环境越来越坏,人类居住环境越来越差。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水土会不断流失,河床会越来越高,迫使黄河改道,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会遭受巨大的灾难,我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优化美化人类的居住环境。8、我们想研究的问题:水土流失与土壤有无植被有关系吗?我们的猜想:有关系实验方法:用喷壶向斜坡上匀速喷相等的水量,观察水槽中的水和泥。实验现象:我发现有植被的斜坡下水槽中水比较清,而没有植被的斜坡下水浑浊。实验结论:说明被植被覆盖的土壤中水土不容易流失。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斜坡的坡度、长度、冲刷的时间、水量、水

27、下落的高度。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一个斜坡没有植被,一个斜坡有植被。第13课 沙尘暴一、填空1、沙尘天气分为:(浮沉 扬沙 沙尘暴 强沙尘暴 )四类。2、沙尘暴形成至少需要的两个条件是:(强风 )(沙尘源 )。3、沙尘暴多发于(沙漠) (沙地)( 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4、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空中沙尘飞扬)(空气浑浊),(能见度差)5、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恶劣天气。6、在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的基本条件中,(人为破坏植被),(开垦作耕地)等人类活动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有关。7、产生沙尘暴的原因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二、问答1、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

28、哪些现象?为什么有这种现象?答:风将地面的沙尘吹起,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沙子,空气很浑浊,车上、建筑物上、人的身上都是沙子,天气灰暗,看不见阳光,人们行走很困难。因为它处在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其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当出现了长时间的大风天气时,就容易将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并被强风吹到其他地方,形成沙尘暴天气。2、沙尘暴天气有哪些危害?答:1、沙尘暴天气使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 2、沙尘暴天气使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能见度低,使人心情沉

29、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还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3、沙尘暴天气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4、沙尘暴天气使交通安全受到威胁。如飞机、汽车等的交通事故。 3、根据课本46页的曲线变化,我们有什么发现?答: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土地沙化的面积也在不断上升。4、为什么会出现沙程暴天气不断上升的情况?答:土地沙化面积不断上升,扩展来了沙源,使气候变得恶劣,导致沙尘暴天气的增加。5、如何防止沙尘暴的发生?答:1、大量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2、建立防护林,阻

30、止土壤、沙尘的运动。3、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增大绿化面积。4、科学放牧,保护草场。第14课 唐山地震一、填空1、唐山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震级(7.8)级。2、唐山地震发生时出现(建筑物倒塌),地面出现大量(裂缝带),以及(喷水冒沙)、(井喷)、(滚石)、(崩塌)、(地基沉陷)等现象,造成严重灾害。3、地震前的征兆有:(地下水突然升降、变色、变味)、(动物惊恐不安)、(气候反常)等。二、问答1、地震发生后有哪些现象?答:地震发生后有房屋、道路、桥梁、水渠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裂缝带,以及喷水、泥沙、滚石、崩塌,地基沉陷等现象。2、在研究前,你推测地震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是怎样做实验研究的?答:地震可能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巨大的压力造成的。我用一叠纸平放在桌上,两手从两边慢慢的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逐渐向上弯曲,再用一块硬薄塑料做实验,挤压,塑料片折断。说明岩石层受到外力作用挤压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弯曲,甚至断裂、错动而形成地震。3、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震是怎样产生的?)(P49)答:地表以下有许多岩石层,而地壳内部物质是不停运动的。当坚硬的岩石层受到一种巨大力量的推动,并且承受不住时,岩石层就会发生弯曲,有时甚至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面后,就会发生地震。4、如何应对地震?(P50)答:当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