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0.16KB ,
资源ID:27377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377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诗律教程.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诗律教程.docx

1、诗律教程诗律教程作者:谢桃坊第一讲 诗律的形成 诗歌属于韵文,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一般依据语音的自然节奏和口语的韵律而形成某种音乐性的效果。当诗歌发展到高级阶段时,人们总结了语音与诗歌形成相结合的经验,形成了格律。这种诗歌,我们称它为古典格律诗体。中国古典格律诗应包括唐代的近体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我们现在所讲的诗律是专指自唐代以来的格律诗的声韵规则。凡是按照语音自然声律而随意作的诗,我们称为古体诗,有以下几体: (一)四言:例如古代诗经的绝大部分作品,三国时曹操的碣石篇,唐代韩愈的 元和圣德诗; (二)五言:如杜甫的佳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及唐诗三百首所收的五言古诗; (三)七言:如李白的醉

2、时歌、杜甫的丹青引及唐诗三百首所收的七言古诗; (四)杂言: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蜀道难、战城南; (五)歌行: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 以上几种古体诗,它们除了押韵韵亦是较自由的,此外并无什么通行的规则了。唐代初年新兴了一种格律诗,人们为了将它与古体诗相区别而称为近体诗,它有以下几体: (一)五律、七律、五绝、七绝; (二)六言律调诗:如康骈广谪仙怨,唐人作此体者甚少; (三)长律(排律):八句以上者,如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四)试律(试帖):唐人此体为五言六韵,如苏颋御箭连中双兔。 以上诸体中,以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为主体,其余的可视为变

3、体。我们在讲律诗时也是只讲主体,其余的变体暂可不必考虑。中国的诗体到唐代已臻于完备。唐人之所以称格律诗为“近体”,这表明他们认为这种诗体起源于“近世”,而并非“古代”。近体诗的渊源可追溯到唐代建国(618)百年前的“永明体”。 南齐武帝萧赜年号永明(483-493),在位十一年。这时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三百余年,南朝帝王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因而许多外国僧侣纷纷来到了中国。永明元年武帝在华林园设八关斋戒,很尊崇佛教。佛经的东传带来了印度的音韵学,在中国传入了音素知识,于是中国兴起了音韵学,而且将它运用于诗歌的创作。永明时代,南朝的文学繁荣。当时的著名文人沈约著有四声谱,周颙著有四声切韵,它们都

4、是早期的音韵学著作。此外还有诗人王融和谢朓等,他们能辩识声韵,以汉语的平、上、去、入为四声,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声韵的规律,有“四声八病”之说,一时成为风尚。人们称这种新变的讲究声韵的诗体为“永明体”。兹试举两例: 题故人别业 张谓 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濆。 落花开户人,啼鸟隔窗闻。 地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 昼游仍不倦,乘月夜寻君。 舟中望月 庚信 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 灰飞重晕阙,萱花独轮斜。 在以上两诗里已经运用了音韵的抑与扬、轻与重的关系,即平声与仄声的对应,严守韵部,注意对偶。它们已具格律诗的雏形了。 中国格律诗发展为严密的规律是在

5、唐代初年。诗人元稹谈到唐诗的发展过程说:“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沈宋即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律诗近体诗是到他们才定体的。例如: 杂 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戌,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题大庚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唐人律诗是有规律可循的,概括起来,其格律包括三个要素,即有平起有仄起两式,字声分平仄,韵用平声韵。格律诗与音韵学知识有密切的关系。凡是要学习格律的读者,必须具备基本的音韵学常识,否则是学不会诗律的。我们

6、在此将特别强调诗律的声韵标准。 第二讲 诗律的声韵标准 我们要确定诗律的声韵标准,必须了解中国音韵的分期。中国音韵分为三期: (一)上古音:从先秦到汉魏时期,此时韵文使用汉语的自然韵律,并无韵书。人们对汉语的声韵尚无自觉的知识。关于此期的声母和韵母及韵部等的归纳分析,语言学家们是依据中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为准的,因而诗经成为上古音系统的代表。 (二)中古音:从晋到南宋时期,此期产生了韵书,而且唐宋时期制订了官方韵书,建立了音韵学。北宋颁布的广韵为中古音系统的代表。 (三)近古音:从元代到清代末年,此期的语音发生重大的变化,即中古的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入声消失而分化到平声、上声和去声之中,适应通

7、俗文艺的俗韵出现。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体现了此期音韵特点,成为近代音系统的代表。在近代语音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以北京语音为准的现代音系统。 中国的律诗产生于中古音时期的唐代,当时凡讲四声、平仄和韵,一律依据当时的音韵,而且以政府公布的官方韵书为准。官韵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 晋代吕静编有韵集五卷,分为五篇,每一篇中将同音字排列一起,尚未分韵部。六朝的韵书有十余种,如周研的声韵四十一卷、阳休之韵略一卷、沈约四声一卷、夏侯咏四声韵略十三卷。这些古韵书皆早已散佚了。隋代初年(581-589)学者陆法言在家里邀请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等八位朋友,讨论中国音韵问题,评论各

8、种韵书得失,分韵辩音,准备编制一部通行的标准韵书。隋代仁寿元年(601),陆法言根据当时讨论的提纲,著成了划时代的切韵。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孙愐在切韵的基础上加以增补订正著成唐韵,作为国家公布的用韵标准。北宋景德四年(1007)崇文馆陈彭年等向朝廷呈上校定的切韵五卷,次年大中祥符元年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由朝廷颁布实施。稍后,丁度等奉朝廷之命修订广韵为简本,作为礼部科举考试时考官和士子的使用范本,此简本称为礼部韵略。此本经宋代历朝增修,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刘渊奉命编定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刘渊为平水(山西临汾)人,故此韵被称为平水韵。礼部韵略自北宋以来成为官方韵书的正

9、统,此后元代的诗韵、明清两代的官方韵书皆属一个系统。清代康熙五十年(1711)张玉书等奉命编纂佩文诗韵为作诗准则;乾隆时礼部尚书周兆基作佩文诗韵释要极为简明适用,通行于世。 从切韵、唐韵到广韵,在音韵方面是属于一个系统。广韵五卷,上平声为一卷,下平声一卷,上声一卷,去声一卷,入声一卷。“上平声”与“下平声“并无声调的区别,皆是平声,因平声字最多,故分上下两卷。凡同声调同韵的字汇为一部,平声五七部,上声五五部,去声六十部,入声三四部,共为二六部。在广韵韵部下原注有“独用”或“同用”。凡独用的韵部,在人们作诗用韵时若选此部韵,便不准使用邻近的韵部;凡同用的韵部,注有与某部同用,如“冬”部注“钟,同

10、用”,则此两部韵可以合用;又如“支”部下注“脂、之”同用,则“支”、“脂”、“之”三部韵可以合并使用。因此刘渊编礼部韵略时按广韵可同用的韵部进行合并,并为一七部;元代阴时夫编韵府群玉改为一六部,自此成为传统诗韵韵部。本教程所附诗韵常用字表,即是依据佩文诗韵释要整理的,它是切韵广韵以来律诗通行的诗韵,属于广韵代表的中古音系统。 诗律的声韵标准即是广韵音系。我们学习诗律,辨别平仄、四声、韵部,皆依广韵音系为准,不容许变通,必须严格遵守。 因此,我们要学会诗律必须与上古音、近代音和现代音划清界限,尤其切忌以现代普通话语音去比附。广韵各韵部的音值,语言学家们只能推测和试拟。我们现在谈格律诗的四声是以广

11、韵所列的四声,例如其平声韵各部所收的平声字为平声,上、去、入三声所收之字为仄声;我们作诗用韵,依广韵音系简化的一六部韵。这是规定,不容讨论。第三讲 四声与平仄 声音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多的,其音高,颤动次数少的,其音低。乐律学称此种现象为“音高”,音韵学则称之为“声调”。汉语由声调的高低抑扬的差别而构成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关于四声的辨别,南朝时梁武帝问周舍说:“何谓平上去入?”周舍回答说:“天子圣哲是也。”周舍一时难以说清,只得举“天子圣哲”四字为例,这四字恰代表四个声调。明代释真空玉钥匙歌诀云:“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清代张成孙说文谐声谱说

12、:“平声长言,上声短言,去声重言,入声急言。”我们这所讲的四声,是中古音。现在中古音的四声调值即实际读音,我们不易发声准确了,只有依据广韵音系本教程所附诗韵中所列的四声为准。因此读者切勿将中古的四声与现代普通话的四声混淆或比附。兹将广韵音系四声摘要,请读者反复念读,领略其调值: 东董送屋 钟肿用烛 江讲绛觉 真轸震质 广吻问物 元阮愿月 寒旱翰曷 桓缓换末 删潸谏黠 先铣霰屑 阳养漾药 唐荡宕铎 耕耿诤麦 庚梗映陌 清静劲昔 青迥径锡 蒸拯证职 侵寝沁缉 覃感勘合 盐琰艳叶 严槛鉴业 凡范梵乏 清代学者王鉴的四声纂句仿“天子圣哲”纂辑四声成语,可供读者练习: 风洒露沐 民喜岁熟 为善最乐 乡里

13、叹伏 欹满器覆 诒子燕翼 文武是式 先本后末 河海静谧 泾以渭浊 情好甚笃 杯酒自适 兄弟既翕 情感意浃 兰浆桂楫 轻艇坐盍 以上字例,请读者熟读多遍,有助于辩识四声。 在第二讲里,我们曾介绍了广韵二六韵部,其中入声韵部只有三十四部,比其他三声少了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有必要简要介绍入声的形成。在广韵二六韵中,支、脂、之、微、鱼、虞、模、齐、祭、泰、佳、皆、夬、灰、咍、废、萧、宵、肴、豪、歌、戈、麻、尤、幽等二十六部是以元音收尾的或没有韵尾的,它们是阴声韵;东、冬、钟、江、阳、唐、庚、耕、清、青、蒸、登(以上的韵尾为N),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以上收n),

14、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以上收m)等三十五部是以鼻音收尾的,它们是阳声韵。阴声韵没有相应的入声,只有阳声韵才有相应的入声。例如:东董送屋,真轸震持,侵寝沁缉。广韵阳声三十五部,其中“痕”字的入声字太少,归入邻部,所以入声为三十四部。阳声韵中收舌根鼻音的,其入声则收舌根塞音K;收舌尖鼻音n的,其入声则收舌尖塞音t;收双唇鼻音m的,其入声则收双唇塞音P。因为入声的韵尾是辅音,极短促,不易发音,遂在近代和现代语音中消失而转化为平、上、去三声了。总之,入声在中古音里是单独的调声,在诗律中它属仄声,在词韵中它却是单独的一个调类。 诗律只讲平仄,读者既然已能辨识四声若不能准确辩四声,则依本教程

15、所附诗韵所列四声韵字为准就易分平仄了。平声字以外的上、去、入三声皆属仄韵。格律诗是一律用平声韵的,只要熟悉平声各部韵字,凡非平声字即是仄声字。 第四讲 韵 部 广韵韵部经过合并后尚有一六韵。读者翻检一下我们所附的诗韵,可能产生两个疑问:第一,我们现在看来是同韵母的,中古音为什么要分为若干韵部?第二,我们现在看来中古音有些韵部所收韵字是不同韵母的,为什么要收在一个韵部内?兹作简要说明: 广韵分部很细,但都有音韵学的依据。它们之间在我们以现代汉语音韵的观点来看是同韵的,但实际上有区别,例如,“东”与“冬”,前者的韵母为ung,后者为ong;“鱼”与“虞”,前者韵母为yC,后者为yo;“萧”Zu、“

16、肴”u、“豪”au;“删”en、“寒”an、“咸”em、“衔”am;“侵”yem、覃ang、“真”yen。这些韵部之间有韵头、韵腹、韵尾的差异,所以不能相混。“咸”和“侵”韵尾为双唇鼻韵m,发此音时闭口,故称闭口韵,现在此韵尾在普通话里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消失了。这些音理是很复杂的,读者只须明白中古音韵部之分不是随意的,皆有音韵学的依据,我们必须严守其部。 在同一韵部之中有些韵字,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同韵的,但在中古却是同韵的。例如四支收有“为”、“垂”、“吹”、“悲”等字,当时它们与“支”是同韵母的;十灰中收有“才”、“来”、“台”、“开”等字,又收有“回”、“梅”、“雷”、“杯”等字,当时它们的韵

17、母同是ai;六麻中收有“车”、“遮”、“奢”、“爷”,当时它们的韵母同“麻”一样,都是a。这种现象我们知道是由于声韵变化造成的,学习诗律必须以中古音为准,因而作诗用韵仍应遵照广韵音系的韵部。我们读唐诗时,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目前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是依现代汉语语音读,一是押韵处依中古音音值读。我赞成第二种意见。罗常培先生在汉语音韵学导论里附有“唐诗拟音举例”,如: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用十灰韵。罗先生于“回”、“来”皆注韵为ai。读者可仿此例读古代格律诗。总之,当时在一首诗里,其韵是相同的。 律诗近体诗是用平声韵的,不能用仄

18、声韵。韵部有宽与窄之分。韵部所收韵字多者如四支、七虞、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等为宽韵;韵部所收韵字很少者如二冬、三江、十五删、九青、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等为窄韵。读者初学作诗,最好选择宽韵,以便有较多的韵字供选用。 律诗是不换韵的,每首诗只能在某一平声韵部里选用韵字,不得与邻近的韵部如“东”与“冬”、“鱼”与“虞”、“真”与“文”、“寒”与“删”相混。如果诗中所用韵字,选用了邻近韵部的韵字,属严重违律,这叫做“失韵”或“出韵”,在古代科举考试时考官将弃置此试卷。第五讲 诗 律 学习律诗必须首先学会五言律诗,它的格律是唐代近体诗的基本形式。读者学习作格律诗也必须先学会五言律诗,此后再

19、学七律和绝句则极容易了。近体诗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平起式,一是仄起式。我们以白圈标注平声,以黑圈标注仄声。现在且看下面两首杜甫的诗: 早 花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客鬓催。 猿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艰难人不免,隐见尔如知。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早花第一句的一二三字是平声,是为平起式;猿第一句的一二字是仄声,是为仄起式。我们再看下面两首唐诗: 闲 游 李商隐 危亭题竹粉,曲沼嗅荷花。 数日同携酒,平明不在家。 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 强下西楼去,西楼倚暮霞。 洛中寄诸妹 元淳 旧国经

20、年别,关河万里思。 题书凭雁翼,望月想峨嵋。 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 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 第一首是平起式,第二首是仄起式。五律只有此两式,其余的七律、七绝、五绝也只有此两式。读者一定应在观念上明确:诗律的基本形式是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现在概括为: 平起式 仄起式 我们且先说平起式。在此式里,读者不难发现其平仄是有对称与重复规律的。对称的规律表现在上句与下句的平仄完全相反,如第一句为平平平仄仄,第二句为仄仄仄平平;第三句仄仄平平仄,第四句为平平仄仄平。重复的规律表现在,我们将八句分为前四句为第一组,后四句为第二组,读者即可发现第二组的平仄是第一组的重复。我们掌握了此规律,便可知道上句的平

21、仄,即能默写出下句;知道了第一组的平仄,即能默写出第二组。五律既是由平仄相同的两组组成的。两组的平仄全同,那么我们剖析一组的结构,便可懂得诗律的奥秘了。在这一组: 它们又分两小组:第一、二句是平起的为一组,第三、四句是仄起的一组。这两组四句,便是律诗的基本句式。我们按照诗律的对称规律,只要记住上句的平仄,便可推知下句;这样便可将诗律的四个基本句式概括为两个基本句式: 平起式:平平平仄仄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 现在请读者回头看看我们举的四首唐诗的例子,辩识平起式和仄起式,必然会发现:平起式的首句是平平平仄仄,仄起式的首句是仄仄平平仄。这样律诗的首句是平起或仄起完全决定于首句了。现在请读者背熟律诗四

22、个基本句式,按照平起式和仄起式默写出这两式的格律来。如果尚不清楚,请反复阅读此讲,进行练习。 诗律的两种基本形式包含了古典美学对称、变化、统一、回环的原理,体现出汉语声韵的和谐与优美。律诗的上下句是平仄对称的,第三、四句体现音律节奏的变化,第二组的重复造成回环的效应,整首诗的声律归于和谐统一,具有严整的特点。它是古代诗人和音韵学家关于中国古典格律诗的经验总结。 此讲是学习律诗的关键,请读者牢固掌握诗律的平起与仄起的两种基本形式。第六讲 律诗和绝句 律诗的两种:一是五言律诗,一是七言律诗。七言律诗亦分平起式与仄起式。这是在五言律诗的每句前加两个平声字或两个仄声字而成的,兹图示如下: 平起式 这是

23、在五律仄起式每句前加相反的两个声字,首句原起两字为仄声,加两个平声字,遂为平起七律。 仄起式 这是在五律平起式每句前加两个相反的声字,首句原起两字为平声,加两个仄声字,遂为仄起七律。 绝句即是截取律诗的一组(四句)而成。五言绝句的平起式和仄起式,是从五言律诗两式中截取的: 平起式 仄起式 七言绝句的平起式和仄起式,则是七律两式中截取的: 平起式 仄起式 以上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每体各两式,共八式,每式的组合不容变动,否则便不成为律诗。例如五律平起式,不能将第二句换为第一句,若改为这样,则违反律诗押平声韵的规定。又如将五律的组合进行改组,将第一、第二两句重复四次,同样是入律的八句,但这样改组后

24、,声律便单调而无变化了。 诗律是严格的,但在个别之处容许有变通,而且若要从唐诗中找出一首诗每字都完全合格式者是甚为困难的。我在上一讲所举杜诗两例,是由唐诗研究专家刘开扬先生翻检杜诗后抄录以示的;李商隐和元谆的诗是我从大量唐诗五律中找出的。现在我再抄录五绝和七绝各一个标本: 听 筝 李 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从 军 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首七律首句按律本为,因首句入韵,第七字与第五字平仄对换,故此诗为合律的标本。从王昌龄此诗我们可知,七律一般首句是入韵的,为此首句第七字须与第五字平仄对换。当然七绝也有

25、首句不入韵的,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诸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首句句脚“客”,不入韵。七言律诗一般是首句入韵的,也就是将第七字与第五字平仄对换,如杜甫咏怀古迹的首句: 群山万壑赴荆门 五律首句一般不用韵,五绝首句也一般不用韵,若用韵则将第五字与第三字平仄对换,例如卢纶的五绝塞下曲首句入韵: 月黑雁飞高 杜甫的五律月夜忆舍弟首句入韵: 戍鼓断人行 此外,我们曾经讲过格律诗一律用平声韵,但读者会发现唐人绝句里有用仄声韵的,例如: 杂 咏 王 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歌 岑 参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夏昼偶作 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