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55.96KB ,
资源ID:30254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0254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要点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要点Word格式.docx

1、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 3、感人因素 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 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 4、细节描写 炮火:11次 (反复描写) 蜡烛:7次 黑围巾:5次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2、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性格: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胸怀博大。3、本文所用的修辞:反语。作用:有讽刺意味,极其尖锐、辛辣。 总评:“世界奇迹”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2、4、圆明园 分说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充满赞美之情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要和平,不要战争。2、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理解、尊重 日本作家:自私的狡辩鄙弃、孤立 3、(一)来到纪念地(二)看纪念演出(三)参加座谈会(四)参观纪念馆 第一单元综合学习 1、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战争名言: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 1、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2、阿长的形象:(1)阿长是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2)没有文化,不识字,粗俗、

3、好事 (3)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善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3、 对阿长称呼的由来(地位低,很不幸) 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描写声音和动作) 摆成“大”字的睡相(比喻) 叙事 元旦吃福橘的“仪式”(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写阿长一肚子烦琐的道理 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伟大的胜利,调侃的意味) 谋害“我”的隐鼠 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称赞的意义) 4、“我”的感情变化:讨厌 空前的敬意 憎恶 新的敬意 5、写法:(一)(第4、8小节)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二)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6、铺垫蓄势:1922小节:买山海经之前不写买山海经的过程;2329小节:买山海经之后。称赞烘托:写

4、“我”震悚、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的心情。7、为什么在文中不称阿长为“长妈妈”?答:符合作者年龄文章前半部分大都写他如何“讨厌”、“憎恶”阿长。8、为什么要写远房叔祖?说明“我”渴慕得到山海经的原因。9、倒数2小节:突出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和同情和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第七课:背影 回忆性散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学者、诗人。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一)(1)思念父亲,惦记背影(开篇设疑) (23)别时家境,祸不单行,家境惨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二)(26)回忆往事 3、结构 (45)细心关照(铺垫背影) (6)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三)(

5、7)别后的思念,再现背影 4、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外貌描写。写衣帽,呼应开头,表现家境惨淡,与“我”的紫毛大衣对比,突出深切的父爱。 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细致地描写父亲爬月台时艰难的动作,突出深切的父爱。 用自己的情感反应来烘托背影,被深切的父爱感动落泪。所描写的背影是全部情节的重中之重,最能体现深切的父爱。5、关键性语句: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第八课:台阶 小说。2、父亲的形象:非常要强,有志气,渴望提高地位,获得尊重,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老实厚道,谦卑。第九课:老王

6、 1、线索:“我”和老王的交往。 谋生手段艰难 命苦 生理上有缺陷 2、老 居住条件恶劣 王 为作者送冰 心善 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 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送香油和鸡蛋 作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者 (2)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3、的 (3)老王送香油鸡蛋,我坚持给钱 善 (4)关心老王,询问他能否维持生活 良 (5)女儿送鱼肝油 4、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选自杨绛散文,著有干校六记、将饮茶,译有唐吉诃德。5、本文作者的丈夫钱钟书,字默存,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和管锥编。6、第1316小节:体现老王朴实、善良的品质。知恩图报、心地善良。7、“

7、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作为幸运者,有责任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关注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第十课:信客 1、选自秋雨散文。余秋雨,上海人。著有文化苦旅。 老 说明信客职业特点艰苦、诚信 2、 信 年轻信客接班 客 用自己丰富的经历,指点年轻信客;用自己惨痛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一、二单元:记叙类文体(小说、散文) 人物(同上) 散文 写法:先抑后扬,有详有略,前有铺垫、后有烘托。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 1、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8、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2、 (12)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3)我国石拱桥特点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地理位置 历史悠久 结 (45)介绍赵州桥 修建时间 结构坚固 构 结构特征 (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 历史悠久 (68)介绍卢沟桥 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形式多样 (9)我国的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由主要到次要) (10)写石拱桥在解放后的发展 3、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形式多样。从概括到具体: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地理位置 修建时间 结构特征 从整体到局部 从主要到次要 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

9、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说明方法:举例子(不是打比方) 表达方式:描写 修辞方法:排比、拟人 第十二课:桥之美 1、 芦苇丛上的石桥 疏朗开阔之美 江南乡间的石桥 阴柔阳刚之美 桥 水天间的长桥 丰富想象之美 山区的风雨桥 安闲自在之美 索桥高山峡谷具有生命力 第十三课:苏州园林 1、本文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剧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说明顺序: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逻辑顺序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

10、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4、说明方法:(1)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条理清楚地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苏州园林

11、的特点。(2)引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3)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通过数据准确说明门窗的图案美。(4)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注意每个角落的构图美。(5)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

12、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杜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6)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生动形象地说明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7)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

13、是没法说出来。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5、说明语言:准确严密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明确:标本在这里是典范和样本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据说”表明不是作者亲身考察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14、美的图画。“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5)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切” 、“ 绝不”语气肯定,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7)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使表达更准确。(8)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9)苏州园

15、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明确:“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10)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6、说明中心: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7、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总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第二部分(3-9)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分类具体说明苏 花墙廊子的层次

16、美。 分州园林的艺术美。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第二部分(216):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 b紫禁城正门内外。天安门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 2、 太 外形 和 内景 前 殿 位置 用途 朝 中和殿 概貌 用途 保和殿 用途 “前朝”“内廷”分界地带 2、本文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第十五课:说“屏” 1、屏的定义 主 屏的作用 体 屏的种类 屏的设置 逻辑顺序 3、课文引用古诗词

17、的好处: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增添情趣,留有余味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1、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说明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队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13)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描写(主要)、说明 (610) 由大到小 说明顺序 由主到次 由空间到时间 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 1、本文是按逻辑顺序来写的。2、举例子和四个小标题让这篇文章更易懂,深入浅出。第十八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本文两篇短文说明顺序: 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得出结论 第十九课:生物入侵者 1、本文

18、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好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第二十课:落日的幻觉 本文的说明顺序:(由现象到原因) 三、四单元:说明文体 事物说明文:11、13、14、15、19课 事理说明文:12、16、17、18、20课 第四单元:科普文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两种说明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分总)事物说明;递进式 事理说明 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 下定义:对某样事物的定义; 举例子: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说明什么对象的什么特点; 作比较:更突出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比

19、喻):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分类别:层次分明;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引用 画图表 说明文中“”能否换成“”或“”能否去掉的回答方法:(1)肯定或否定;(2)先解释这个词的意思;(3)这个词在是什么意思;(4)这个词不在是什么意思;(5)下结论(所以“能”或“不能”去掉)。(6)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第二十一课:桃花源记 1、本文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被喻为“田园诗人”。选自陶渊明集。2、以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3、世外桃源:指与外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世界,也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环境优美、宁静 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劳动

20、4、桃源 生活安乐幸福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没有战争,没有剥削 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 写法:托物言志 陋室铭 1、第一层:提出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景:环境清幽、宁静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第二层:具体描写陋室 人:往来人物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事:室内生活情趣高雅 陋室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志:主人胸襟超尘绝俗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第三层:以古代贤者自喻表明自己高雅的情趣。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2、表达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操。爱莲说 3、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4、菊:正面衬托。隐逸者:孤傲清高,避世退

21、隐。牡丹:反面衬托。富贵者:追名逐利。莲:君子。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谦虚、正直。5、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第二十三课:核舟记 1、说明文:说明对象核舟。 体积上:小 2、特征 (奇巧) 构思上:巧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内容多) 3、 总 (1)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分(25)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 总(6)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第二十四课:大道之行也 1、本文选自礼记礼运。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2、大道:古代

22、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特征:天下为公。大同:指理想社会。3、全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第23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圣;杜甫的诗诗史。望岳 1、 一、远望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用齐鲁广大的平原烘托泰山的高大雄伟) 二、近望神奇秀丽,遮天蔽日(虚写、实写) 三、细望高大深远 (由景生情:胸怀激荡、眼界开阔) 四、抒发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春望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所见 忧国伤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23、心。 所感 (对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珍贵,对家人的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感叹自己苍老,念家悲己。石壕吏 主题:赞美了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也含蓄地揭露了差吏的残暴 一、致词的由来 二、对比(差吏凶残、老妇悲苦) 三、主体 写老妇致词 四、尾声 暗示老妇被抓 第二十六课:三峡 1、写法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大笔点染的手法 动静结合 2、 一、先写山 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二、再写水 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奔放美(江水上涨、水流湍急) 春冬:清悠美(素、绿、清、影) 秋:凄婉美(寒、素、凄、哀) 3、引用渔歌: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

24、特点。反衬三峡秋季凄凉萧瑟的气氛。4、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选自水经注。第二十七课:答谢中书书 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被称为“山中宰相”。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第一层(开始至“相与步于中庭”),叙月夜至承天寺与友人散步。 第二层(庭中如积水空明盖竹相影也),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从实感而来,令人宛然若见。 第三层(何夜无月吾

25、两人耳),以慨叹两人闲置的处境作结。本文表达了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闲人:有闲情雅致的人;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第二十八课:观潮 1、 (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结构:总分总 顺序:由远而近 方面:形状、颜色、声音、声势。 修辞:比喻、夸张、引用 (2)写水军演戏的精彩场面(动静相衬) (3)弄潮儿的英姿(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4)写观潮人多侧面描写,突出潮水的雄伟壮观,也突出了表演的精彩。2、以潮为线索 船只多 第 阵势大 3、二 个人作战技艺高 节 战斗激烈 迅速撤退 第二十九课:湖心亭看雪 1、回忆性山水小品文。2、本文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本文选自陶庵梦忆。3、中心:对故国往事的怀恋和淡淡的愁绪。4、“独”往湖心亭看雪: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俗流、清高自赏、孤寂的心情。5、“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痴迷于对故国往事的留恋。6、白描:描绘了一幅山水画。悠远脱俗的意境。 全景:景物浑然一体,7、雪景 天地苍茫、天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