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61.12KB ,
资源ID:30955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0955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数学 认识负数教案 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数学 认识负数教案 人教版.docx

1、六年级数学 认识负数教案 人教版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 认识负数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

2、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向上看(向下看)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二、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

3、的温度。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

4、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

5、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

6、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

7、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2、学生交流、讨论。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

8、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

9、(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2、3题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

10、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学目的: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6 +0.9 - + 0 -82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二、新授:(一)教学例3: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2、出示例3:(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

11、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6)引导学生观察: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

12、应如何运动?(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二)教学例4: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3、实践题记录小

13、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四、全课总结(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 量的计量(1)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教学步骤一、直接导入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

14、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二、归纳整理(一)启发学生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教师板书:长度 质量 时间面积体积(容积)(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1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

15、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3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4练习(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一张课桌宽52(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一

16、间教师的面积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三)复习质量单位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2练习10麻袋大米约1( )l个鸡蛋约6.5( )1棵白菜约2.5( )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 )(四)复习时间单位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名称世纪年月日时分秒进率( )年( )月31日(各月)30日(各月)29日( 年

17、二月)28日( 年二月)( )时( )分( )秒 2教师强调: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不像前两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那么有规律,要记牢、用准“小时”的单位名称按规定应记作“时”3思考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21世纪从什么时间开始?4练习(1)一年有( )个月,分成( )个季度(2)一个月分成( )旬、( )旬和( )旬一月的下旬是( )天,平年二月的下旬是( )天(3)采用24时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 )时,夜里12时就是( )时,也就是第二天的()时 (五)名数的改写1出示5米(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2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3填写例1(1)3时20分( )分(2) ( )吨( )千克(3

18、)3080克( )千克( )克(4)5分40秒( )分4练习3千克50克( )克 3千克50克( )千克3050米( )千米( )米 3050米( )千米2.4时( )时( )分 2.4时( )分2时40分( )时 2元4分( )分三、全课小结本节课整理和复习了哪些知识?在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时应注意什么?四、课堂练习1填空(1)1米( )厘米(2)1公顷( )平方米(3)1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4)1升( )毫升(5)1吨( )千克(6)平年的第一季度天数是( )天2判断(1)2000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 )(2)1992年是闰年( )(3)数学课本长18分米,宽13分米( )(4)钟表上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的 ( )五、布置作业1测量两件家具,记录各边的长度,算出表面积和体积2称出两件炊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3调查父母的出生年、月、日,算一算平年还是闰年?4记录自己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六、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