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118.68KB ,
资源ID:31189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1189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一个人按照别人的节奏奔跑,别人做什么你做什么,别人不做什么你不做什么,生存压力反而少些;而若选择特立独行,按照自己的节奏奔跑,那些批评、指责你的声音突然像苍蝇一样冒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有勇气坚持自己,你要相信自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是经得风吹雨打阳光暴晒的,你要继续自己计划实施的行程,将没有跑完的路程一段段跑完。如此做了,你的世界才会与众不同,生活也才会最终给你最美的微笑。 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论点是: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B.第段举曾国藩的例子,并将他的结局与吴三桂进行对比,具体突出地论证

2、了“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得有足够的智慧”的观点。C.在作者看来,一个人在文坛也好,官场、商场也好,不能追求“快节奏”, 不然这样的奔跑是一定会出事的。D.第段的论证思路是:首先列举一个奇怪的现象按别人的节奏跑压力小,按自己的节奏跑被批评指责,接着交代如何做到按自己的节奏跑,最后展望按自己节奏跑的美好结果。(2)下面选项中不是朋友故事的作用的是(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事实论据,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证明朋友锻炼方式的智慧。(3)作者说:“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 【答案】(1)C(2)D(3)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按

3、照自己的实际需要去调整自己的人生步伐,比如在背诵这件小事上,有的人适合睡前背,有的人适合清晨背,各人的习惯和身体状况不同,不能依样画葫芦,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解析】【分析】(1)C项与原文“在我看来,一个人在文坛也好,官场、商场也好,完全不思进取当然是不好的,但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快节奏”,以至让肉体跑在灵魂前面,这样的奔跑是一定会出事的。”不符。(2)朋友锻炼方式的智慧,是为了引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锻炼方式”,进而证明论点“按自己的节奏奔跑(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3)开放性试题,围绕论点“按自己的节奏奔跑(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

4、己的内心生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语句通顺即可。故答案为:【点评】(1)此题考查的议论文的知识点,主要是阅读过程中能否找到中心论点与论证方法。(2)此题考查的是议论文中引用的作用,引用也是为论点服务的。(3)这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要围绕文本的中心去谈感想,不要忘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相关联的事例,语句通顺即可。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话糙理会糙 有句话叫“话糙理不糙”,意思是,有些话即使听起来不怎么中听、雅观,但是道理却很正确,很耐人寻味。这句话乍一听起来颇有些“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事实上是这样吗? 古人云:“言为心声”。“口者,心之门户也。”口与心,就好比是苗

5、与根的关系,苗全坏了,根又能好到哪里? 佛经上说:“嘴巴不好的人,心再好也不能算作是一个好人。”意思是嘴上不留口德,内心或许也丧失了道德。庄子人间世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可见,惟有自己多留口德,才会播种美德。惟有我们心存善念,好言淙淙如温泉,若是要嘴尖皮厚,霜刀雪剑势必伤人颜面。让别人颜面扫地,别人轻则把你扫地出门,重则把你忌恨在心,这样的忌恨就如同一个小炸弹,终究有一天会炸伤彼此的心灵。 有位富家子弟终日烦恼,因为自己没有信仰,就去拜见一位禅师,禅师在静修,小徒弟就把富家子弟拦在了外面。富家子弟悻悻地说:“我每月供奉给你们庙里这么多香火钱,你们的衣食住行都靠我

6、来养,见见你们师傅却这么难!”听到外面的争吵声,禅师让小徒弟放行了。富家子弟进了禅师的门就直抒胸臆:“我不快乐,我不知道自己的信仰在何方?”禅师笑曰:“不要再找信仰了,先找找你口中的修养再说吧。等你口中有修养了,信仰自然也就回来了” 小时候,常听老年人念起这样的顺口溜:“嘴巴不好,良心长草;嘴巴嚼舌,居心叵测;嘴巴不饶,误解如牢;嘴巴刻薄,心地瘫瘸。”仔细想想,这些话虽然来自乡间,却蕴含着朴素的哲学。 话锋如笔锋,谈笑间,都记录在别人心灵的纸张上,譬如同样是拒绝人,若是你话锋太过尖锐,就有可能戳破别人的心灵,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甚至会伤害你的形象。若是你从容幽默,谈吐优雅,则可能让人如沐春

7、风。 不要光顾着自己嘴上说得欢,要小心别人气得心头冒青烟;不要光顾着自己口无遮拦,要防止别人早已怨气泛滥;不要老想着自己的嘴巴是出于“好”的出发点,殊不知别人的忍耐力早已到了终点站;不能老想着自己一吐为快,不想着别人心里早已“反酸”。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一句好听的话,就可能有一千句甚至更多的良言跟进,世间的事很多就如此,你以良言予他人,他人会以真心来报你。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需要一千句甚至更多句的好话去圆,但世间的很多事,如同一面镜子,一旦摔破了,就再也难以复原。所以,切莫口无遮拦,弄不好就会丢份砸碗,切莫言语潦草,弄不好你会惹来一身烦恼。 奉劝诸君,口蜜心也蜜,切莫逞一时口舌

8、之快,因为这可能让你背负一辈子言语之祸的债。话糙理会糙,各位要记牢。(作者:李丹崖。有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从第段中任选一种论证方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作用。(3)请简要分析段的论证思路。(4)下面的材料放在第几段后面最合适?请说明理由。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曾这样婉拒过一位想拜见他的美国记者:“如果你吃了一个好鸡蛋,你会一定要见见那只下了这只鸡蛋的母鸡吗?” (1)话糙理会糙。(2)示例一:对比论证。用说一句好听的话和说一句不好听的话的后果作对比,突出论证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观点。示例二:比喻论证。把世间很多事比作摔破后难以复原的镜子,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恶语伤

9、人六月寒的观点。(3)第段提出言为心声的观点,阐述了口与言的关系;第段从道理上论证了上述观点;第段则举例论证了上述观点。(4)第段。因为材料写的是钱钟书婉拒记者采访的事,与第段阐述的观点“同样是拒绝人,若是你从容幽默,谈吐优雅,则可能让人如沐春风”相一致。(1)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

10、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如:(3)学生了解议论文中论据的类型以及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分析时,结合具体语境来阐述论据所起的具体作用。 答题方法::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这里第段提出言为心声的观点,阐述了口与言的关系;(4)学生所举事例或道理必须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这是补充论据的三个特点。能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

11、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明确论据类型;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材料放在第段,论证了从容幽默,谈吐优雅,则可能让人如沐春风。【点评】本题考查选取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最好具有新颖性。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 ,能证明论点即可。选用的理论论据要注意: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但是不能选取小说中的比如保尔之类的。要

12、精确,不能篡改、歪曲。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或分论点的。仔细阅读题干中材料,讲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用智慧的语言婉拒美国记者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拒绝人时,若是你从容幽默,谈吐优雅,则可能让人如沐春风”。这与文中第段的观点一致,所以应放在第段。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 过去几天,温州11岁男孩黄某的“失踪”,一直牵动着大众关注的目光。12月5日,许多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警方找到了孩子,并且确认平安无事。不过,整起事件只是孩子母亲为测试丈夫是否在意自己和孩子,蓄意策划制造的虚假警情。目前,孩子母亲已被刑拘。 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当看到失联信息时,

13、大部分人都会格外关注,媒体也会及时介入,在各类平台上发布消息,动员网友扩散信息、参与寻找。这一点,从许多媒体平台的数据中可以得到证明。许多网友的朋友圈都被诸如温州11岁男孩失联4天,翻遍全城的爸爸几近崩溃第五天了!温州11岁男孩至今没有回家,家人重金50万苦求线索的文章刷屏了。还有成百上千的当地志愿者投入到实际搜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 大众的关爱不难想象,真正想不到的是事件本身的虚假。这竟是孩子母亲自编自演的一场闹剧。5天的全城搜寻、5天的牵肠挂肚,等来的却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事实的真相被揭穿,始作俑者向公众道歉,但事件的严重性绝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消解的。从法律

14、上看,报假警消耗了大量公共资源,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从道德上看,对公众情感造成了伤害,对社会诚信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说,道德层面的危害更大,“狼来了”透支的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既为防患未然,也是以儆效尤,这起颇为荒诞也颇为典型的事件,最好能成为一堂公开的道德法治课,让“狼来了”的故事不再上演。 难能可贵的是,不少网友没有因为被欺骗而指责谩骂孩子母亲,也没有后悔自己的一片善心付之东流。这样的宽容弥足珍贵,这样的善良更值得呵护。必须承认,人性也有善恶两面,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别人的伪善所蒙蔽,也很有可能被“狼来了”的故事所愚弄。只有更多人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

15、这个社会才可能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有温暖。如果再次看到“失踪”求助消息,相信绝大多数人依然会转发,依然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会因为一次“狼来了”就失去了对善良的那份坚守。 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既不能让“狼来了”透支社会信任,也不能因“狼来了”变得冷漠麻木。人性的美好,就是如此简单。(选自201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怎样阐释的?(3)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答案】 (1)第一段开篇简明概述事件及其起因与后果,引出后文的议论。第一段所述内容是后文议论的基础,后文内容

16、是对第一段所述事件意义的揭示和引发的深层思考。第一段内容又是一个事实论据,证明了作者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2)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先以“媒体的及时介入”“网友的信息扩散”“志愿者的实际搜寻”等事实,说明公众和社会对孩子失踪格外关注来进行阐释,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这句话进一步肯定和强调这一观点。(3)首先要将“狼来了”一类事件作为公开的道德法制课,以儆效尤,让其不再上演。其次要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不因一次“狼来了”就失去对善良的坚守。三是都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做到防患未然。(1)文章第一段概述“温州11岁男孩黄某的失踪”的事件,引

17、出后文的人们的评述和议论(论题),引发人们对问题的深层思考;同时,又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证明了作者所提出“人要保持善良”的观点。 (2)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观点;接着以“媒体的及时介入”“网友的信息扩散”“志愿者的实际搜寻”等事实,阐述了公众和社会对孩子失踪格外关注;最后,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这句话强调这一观点。据此理解作答。 (3)本题可依据“既为防患未然,也是以儆效尤,这起颇为荒诞也颇为典型的事件,最好能成为一堂公开的道德法治课,让狼来了的故事不再上演”“只有更多人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这个社会才可能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有温暖。不会因为

18、一次狼来了就失去了对善良的那份坚守”“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既不能让狼来了透支社会信任,也不能因狼来了变得冷漠麻木”这些语句概括作答。第一段开篇简明概述事件及其起因与后果,引出后文的议论。 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 首先要将“狼来了”一类事件作为公开的道德法制课,以儆效尤,让其不再上演。【点评】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的,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文段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段,找准关键语句,即中心句,分析段落层次,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

19、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尽量用文中的语言进行回答。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不求甚解邓拓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

20、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

21、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述思路。(2)阅读第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3)第段

22、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答案】 (1)首先提出本段的论点: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然后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述好读书的益处;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2)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虚心的读书态度);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了解大意的读书方法)。(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或有力地证明读书不求甚解照样能取得成功)。(4)赞同。一下子想要读懂所有的书,

23、特别是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读书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并认真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1)读第三段可知,本段是提出观点,进行论证的过程。首先提出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的观点,然后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2)读四段内容,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不求甚解”的意思在于告诫,第二部分指出“不求甚解”指出了读书的方法。理解了语段内容,答案自然就明确了。(3)读第五段可知,列举了诸葛亮和徐庶等人读书的例子,并把他们的不同读书方法进行了对比,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照样能取得成功。此观点根据语段的第一句即可知道。(4)这是开放性题目,赞成或不赞成取决于对词语的理

24、解角度。因此,要大胆拟答,不管赞同还是不赞同,都要有充足的理由,如赞同,可从读书应该前后贯通的角度回答。如不赞同,可从不深入理解,便不能读懂读透的角度写理由。首先提出本段的论点: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虚心的读书态度);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赞同。【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如何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特别要指出此文的总分总的结构。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

25、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评述观点。对观点的评述要做到言之成理,紧扣住文章中论证观点的有关论据,结合自己的理解,正确评述,不可言辞过激。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你的手,我的眼许闲 二月,春寒料峭,两个残疾人互相搀扶着走向他们的“战场”。 无臂男子用肩膀艰难地顶着失明的男子爬上了一棵杨树。失明男子爬上树后,按照无臂男子的指示,摸索着砍下树枝,然后小心翼翼、慢慢地溜下了树。接着,他又按照无臂男子的指示,捡起地上的树枝放到无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