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5.86KB ,
资源ID:3209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209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知识整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知识整合.docx

1、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知识整合教学课件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下面将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考查的要点归纳如下:考点设置实词虚词句式、翻

2、译理解、概括考查方向古今异义、活用、解释判断2017年和2018年均未单独设题句式放在翻译中考查,采用主观题形式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第一节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指的是在文言文中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二是一词多义,三是词性的活用。一、 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

3、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示例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古义:_。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中原地区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_。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答案:母亲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_。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答案:父母兄弟等亲属2词义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4、。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示例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义。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今义:山东省。 答案:崤山以东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答案:妻子儿女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_。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答案:因此写作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答案:求学的人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另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

5、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示例练习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等。答案:外交使者颜色不少变古义:_。今义:色彩。 答案:容颜、脸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_。今义:秋季。 答案:秋日的天空上初即位,富于春秋古义:_。今义:春天和秋天。 答案:年岁、年龄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现在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示例练习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_。今义:限制

6、。 答案:盟约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_。今义:抬起。 答案:攻克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古义:_。今义:行走。 答案:跑吾羞,不忍为之下古义:_。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答案:羞愧,感到耻辱5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现在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现在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示例练习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今义:品德低下。答案:地位低,见识短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义:_,今义:为正义牺牲的人。答案:刚直仗义之人(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

7、之。”古义:_,今义:宣告,声明。答案:扬言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_,今义: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答案:指给人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今义:表示走投无路之时。答案:与外界隔绝之地6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示例练习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古义:_,今义:是令人怜悯之意,

8、多含贬义。答案:可爱之意,褒义词牺牲玉帛,弗敢专也古义:_,今义: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答案: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天下云集响应古义:_,今义: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答案: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7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示例练习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古义:_,今义:臀部、屁股。 答案:大腿愿为市鞍马古义:_,今义:指城镇、集市。 答案:买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_,今义:

9、用于指感谢。答案:告诫,告诉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常见的一词多义(一)1爱楚人爱_其子,虽爱_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_菊,众人爱_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_而不见。答案:宠爱吝惜喜爱爱慕隐藏2被屈原忠而被_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_发被_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_衣,身被_十余创,尤不为苦也。答案:表被动披散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

10、上覆盖遭受3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_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_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_。今人常以此相诟病_。答案:担心疾病缺点责备4朝邹忌旦日朝_服衣冠,于朝_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_,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_谋臣所景仰。答案:早晨朝廷朝见朝代5诚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_,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_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_如此。答案:诚意确实果真6从樊哙从_军,从_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_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_来,欲杀之,樊哙不顾

11、。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_良坐。答案:参加跟随听从由,自挨着7得临川人张奇游学得_一书,乃安石所著。曰:“吾得_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_,以为安石所言得_之。答案:获得应该心得得当8非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非_有兵家之能而灭秦。少者非_之,曰:此言非_也,陈涉胜于民心也。答案:没反对错误9负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_强以城十五求之。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之。以负_秦曲。赵王召相如负_和氏璧往之。相如临行曰:“必不负_赵。”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_约,令从怀璧归赵。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_不易量。答案:倚仗使承担背着辜负

12、背弃失败10盖姚鼐游泰山,路有树,枝枝相覆盖_,其叶如盖_。登之愈难,忆项羽气盖_世,又登之。见一古物,其文如新无损,盖_古人遗之。答案:遮盖伞超过大概(二)11故项伯与张良有故_,遇项王欲杀刘邦,故_前往告良。良初见,问之:“公何故_至此?”伯具言所闻。良听之,急以告。邦故_嫌良告之迟,良细述原委,刘邦颜色少解。答案:交情所以原因仍旧12国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_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_。筑堤浚池,于国_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_,亦足尽心耳也矣。答案:国都地方国家国事13患古时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捕虎之法。其徒学之,不几日便以为得法,自诩于人前。其师患_其未得要领。一日,以其徒上

13、山捕虎,令其以法试之,未得。归之,训曰:“人之患_在自诩,此或终为患_也。”答案:担心毛病灾难14疾蔡人有足疾_,不能疾_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_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_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吾疾_天下如此者也。”答案:疾病快痛苦嫉妒痛恨15既苏轼于七月既望,与友乘舟游赤壁。既_而,浪生船摇,友欲归之,轼曰:“既_来之,则安之。”待波既_平,友方安。答案:不久既然已经16解庖丁为文惠君解_牛。牛怒且吼,王惧,庖丁以刀刺之,牛毙。王见其技甚高,疑之,甩丁解_其惑也。文惠君方解_其理,色少解_。文惠君后以之治国,终解_内忧外患。答案:解剖解释理解缓解

14、免除17克齐将率众与魏战于桂陵,既克_,威震天下。齐兵战后日益骄纵,未能克_己,以致民怨四起,皆以为身处富强之国而不克_蒙其泽。答案:战胜约束能够18怜陌上有丽人,可怜_体无比,而家无亲人怜_之。逢战火,随众流浪,一路艰辛,众皆怜_之。祸后归家,可怜_焦土一片。答案:可爱爱惜怜悯可惜19奇魏人见一舟,约七分有奇_,甚奇_之,叹曰:“天下奇_才多矣!”答案:余引以为奇奇异的20去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_乡千里,见江水东_去,回首去_日苦难,感慨颇多。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为去_晦气,捉小鸟留军营。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_。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答案:距离向东过去的除去离开(三)2

15、1劝韩愈学识渊博,常劝_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之。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_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终遭贬。答案:勉励劝说22识苏轼至临安,与黄庭坚相识_,二人同游花山,见一碑石,其上文字犹可识_,览后,苏轼曰:“吾辈当识_之。”答案:认识识别记住23是敌国入侵,皇上令百姓参战。是_时,木兰之父年老,不能战。木兰欲替父从军,故女扮男装赴战场,入战场,方知今是_而昨非。十年之战,得胜归来,人皆赞。答案:指示代词,此对的24书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书_于市肆。逢战事,常以书_适家,书_忆家之念。答案:书籍书信书写25孰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曰:“汝之美甚,孰_及君也。”邹忌孰_视

16、之,自谓其言不实。答案:谁 通“熟”,仔细26说柳宗元为官,人常讥其说_。后贬于永州,见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说_心中之事。少年说_。柳宗元说_少年弃捕蛇之事,而少年不从。答案:说法,主张陈述通“悦”,高兴,喜悦 劝说27私李白与高力士有隙,唐玄宗之妃杨玉环私_力士,力士请玉环害李白。李白之友闻之,私_见白于夜并告之以事。白曰:“无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_仇也。”答案:偏爱私下私人,个人28汤商汤_时期,滥施酷刑,对犯者施以汤_镬之刑,未死,则家人以汤_药治之。答案:专有名词,商朝第一个君王热水,开水汤剂85亡楚欲亡_齐,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汝当亡_去。”晏子不从

17、,与楚王辩,曰:“齐亡_于楚无益。”楚王亡_以应,遂存齐。答案:使灭亡逃跑 灭亡通“无”,没有29王王_姓大臣进谏曰:“王_欲王_天下,必以仁治乃可。”答案:姓氏大王称王30悉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未曾输,值赛事悉_获冠军,欲书棋艺一书,又患无才,恐书不能悉_意,终弃之。答案:全都完全表达(四)31相韩愈,少时聪颖,爱助人,乡人相_其貌,以为福禄之相_。后赴京城赶考,途遇一人叙其无所依靠,愈乃将其所带之财赠之。其人曰:“汝好心,定当富贵。发达之日莫相_忘。”韩愈赴京考中,以力相_君王。答案:观察形貌,状貌用在动词前,表动作偏指一方辅佐,帮助32谢暮春时节,春花谢_。一日,杜牧游山中,遇山民。

18、山民邀其至家,牧谢_之。山民执意邀,牧怪之。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好意,遂谢_。后至其家,山民礼遇之,牧谢_其款待。旦日牧谢_山民而出,且叹曰:“多谢_世人,善者多矣。”答案:凋落拒绝道歉感谢辞别告诫33兴刘邦兴_兵伐秦,后刘邦王,大汉兴_。政通人和,兴_教育,人才兴_焉。答案:发动兴盛兴办兴起34行苏武因行_正范高,行_古道,帝令其出使胡地,行前,帝设宴属托。途中遇强盗随行_,见强盗犹如行_伍之人,魁格有形。苏武感化之。答案:品行践行行走古代军制单位35阳暮,斜阳_横照,大雁长飞,声断衡阳之浦,衡阳以其乃衡水之阳_名之也。答案:太阳,阳光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36遗赵国因遗_策,揽人才,闻廉颇虽

19、老而欲效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使者回报一餐间三遗_矢。赵王厚遗_廉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大遗_。答案:遗留,留下排泄(大小便)给予,馈赠遗弃37易赵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_璧,蔺相如曰:“秦城不予,璧不可易_得。”秦王怒,左右欲刃相如,然相如面不易_色,应对自如,令秦王不易_相如。后完璧归赵。答案:换,交换容易,轻易变,改变轻视38再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_,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_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答案:两次第二次39知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_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_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_明而

20、无过。”答案:知道主持,管理智慧40卒韩信拜大将军,率士卒_与项王战,卒_起不意。项王难于应付,节节败退后卒_于乌江。而卒_成万世威名。答案:士兵通“猝”,仓促,突然死最终三、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它的基本用法,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和句子成分,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一般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一般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表动作的特征状态赢粮而景从_ 表动作的对待方式人皆得以隶使之_表动作的凭借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表动作的时间一夫夜呼,乱者四应_表动作的处所卒廷见相如_答案:像影子一样像对待奴隶那样用船前往在夜里在朝廷上2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宾语驴不胜怒

21、,蹄之_名词介宾结构沛公军(于)霸上_副词(能愿动词、名词)名词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史记秦本纪)_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_“而”“ 则”前后的名词客逾庖而宴_出则车舆,入则扶持_ 答案:踢驻扎统一下大雨吃饭乘坐车舆(二)形容词的一般活用 1活用为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素善留侯张良_答案:偏爱跟交好2活用为名词 积善成德_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_ 亦以明死生之大_四美具,二难并_不能容于远近_答案:善行深度重大作用美好的事物远近的人(三)动词的一般活用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_则其至又加少矣_答案:出产的东西来到这里的人(四)数词的活用 1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六王毕,四海一_答案:统一2活用为形容词作定语或谓语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二三其德 (主谓倒装)_答案:全、满不专一,不忠诚3活用为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_答案:一只狼 特殊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_会盟而谋弱秦_谨拜表以闻_答案:使长肉使减弱使知道(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_成以其小,劣之_答案:以为老师认为猥劣(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_答案:自己为自己的诗歌作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