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8 ,大小:114.64KB ,
资源ID:32101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2101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文九论十八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文九论十八谈.docx

1、一文九论十八谈十八谈之安阳篇:用好文化软实力 彰 德(一)“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翻开华夏史册,处处可见安阳源头文明的踪迹。甲骨文在安阳发现、颛顼帝喾二帝生活并葬于安阳、周易诞生于安阳,安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字之根、人祖之根、文化之根。自殷商始,七朝在安阳建都,政治、文化、经济大融合,使安阳文化具有开放兼收、雍容大气、融会贯通、与时俱进的独特魅力。“铁骨铸胆色,劈裂太行山”。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安阳的红旗渠精神,为安阳文化增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等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厚重的历史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涌动出

2、无穷的文化力量,构成安阳独特的文化软实力。(二)中原经济区建设靠的是大智慧,写的是大文章。安阳明确提出了自身定位:中原崛起示范城市;中原经济区综合实力领先城市;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围绕上述定位,安阳还要努力打造“两个支点”、“两个区”:“两个支点”:中原经济区北部重要的战略支撑点;晋冀鲁豫周边地区辐射、合作、交流、开放的制高点。“两个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中原经济区及全国“低空经济”发展试验区。实现目标,不辱使命,安阳必须传承优秀文化,用文化软实力打造经济发展硬实力,做到主动融入、乘势而上、创新有为!(三)安阳以文化而名,却未因文化而盛。回眸改革开放30多年,安阳经济社会有了

3、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总的来看,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不优不强,在竞争中时有落后,在发展中不乏忧患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可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安阳旅游收入仅占全市GDP的5.0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5个百分点。坐拥丰富的文化资源,却没有产生应有的综合效益。安阳“纵向比”有发展,生产总值在全省曾排在第三位、第四位,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下滑,排到了第八位,人均生产总值更是排到第十位。与周边城市相比,生产总值比邻市邯郸差将近一半,比聊城差200多亿元,从全国看,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像安钢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为安阳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与此同时,

4、“安钢一咳嗽,安阳就感冒”,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无论是甲骨文、后母戊鼎、周易,还是“人工天河”红旗渠,每个奇迹的诞生都是革新创造的结晶,可是,新时期以来优秀传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弘扬与彰显,惰性和保守常常阻碍我们的创新,封闭和自满往往禁锢我们的突破。硬实力不够强,难以带动软实力的发展;软实力不突出,则难以推动硬实力的提升。只有软实力、硬实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极大地提升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四)破解难题,需要解放思想;实现科学发展,需要转变方式。“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精辟论断,为安阳市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加快转变,安阳须把文

5、化力的开发与利用作为转变方式的重要内容去破解,以文化为引领,以文化为支撑,释放文化的凝聚力、推动力、创新力、提升力,实现思想观念的解放、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模式的突破,达到打造经济发展硬实力的目的。 (五)用足文化凝聚力。文化决定思维,文化凝聚力量,文化砥砺行动。“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侠肝义胆、不畏艰险,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是对河南人形象的生动概括。安阳文化博大而深刻,厚重又常新,这些品格在安阳人身上有着鲜明体现。古有商王武丁中兴、奴隶傅说升相、妇好女将军挂帅、文王演周易、武王伐纣、西门豹治邺、项羽破釜沉舟、岳飞精忠报国;今有李官奇精于发明、许东仓心系群众、周国允诚实守信

6、、王生英扎根山区、谢延信至孝至爱、吴新芬大爱无言无数的英雄和楷模,用行动诠释着安阳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强大动力。新的历史阶段,安阳继承发扬优良文化传统,就必须持续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让优秀的文化魅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化为文明品格、价值取向,外化为自觉行动、发展实践,把文化创新落实在创先争优上,把思想观念扭转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当前,关键是要引导干部群众消除封闭保守、小富即安、等靠要等思想观念,牢筑以人为本理念,强化发展为民意识,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求实求效,用文化软实力凝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促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六)用实文化推动力。文化对安阳

7、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是内在、持久、不可替代和难以模仿的,是地域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不用这种推动力,文化资源只是潜实力;运用这种推动力,就能转换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牵动这种转换的“牛鼻子”,是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省五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之一,安阳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今年5月初,安阳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助力这种转换的“推手”,是文化资源整合。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汉代民居博物馆相继开馆,中国考古博物馆主体工程竣工,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破土动工,4个“国”字号文化大项目浓墨重彩。全市去年确定的47项重点文化项目已有42项完成或取得重大进展,

8、今年又确定了56项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引导和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滑县安绣、内黄县麦秆画和农民画、曲沟抬阁、吕村战鼓等文化企业和专业村风生水起。用“山水安阳、文化安阳、历史安阳”文化旅游发展大战略破解难题,把像珍珠般散落在各地的资源整合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被国家旅游局誉为“安阳思路”。(七)用活文化创新力。想创新、敢创新、善创新,是安阳文化的深刻内涵。创新,要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怎么转?变什么?调整经济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是主攻方向。安阳立足区位、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扭住工业、抓好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9、着力强化产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软实力四大支撑。2010年,全市工业总值增长13.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安阳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林州汽配制造、安阳县冶金建材、内黄县高档陶瓷、滑县牛仔服装、汤阴县食品医药、殷都区钢铁精深加工、高新区电子信息与新能源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去年完成投资310亿元,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40亿元。周易曰:“刚柔相济,变在其中。”安阳人创造条件搞发展,靠亲商、爱商、富商来招商引资,中原瓷都建设硬是创出“无中生有”的发展模式来,成为全市、全省一个生动范例。(八)用好文化提升力。发展之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绿色、低碳,是

10、发展的趋势,是新兴的文明。安阳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把文化生产力的提升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向蓝天要资源、要效益。安阳有国家体育总局航校,有机场和4420平方公里、3000米以下低空开放空域;有“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抓住国家逐步开放低空领域的机遇,创建中国航空运动之都和低空经济发展试验区。如今,中国(安阳)国际航空运动旅游节已升格为富有竞争优势的“国家级”品牌。安阳立足自身具有发展光伏产业和生物柴油、地热、秸秆发电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如今,沿林州市、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滑县一线,坐落着一大批以生产新能源材料为主的骨干企业,绵延百余公里,新能源谷已具

11、雏形。安阳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中心(安阳)光伏产业化与技术研发基地也落户安阳。预计到2015年,安阳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将占全市限上工业比重的30。(九)“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激越澎湃。安阳人抱定“倍加珍惜机遇、积极创造机遇、努力用好机遇”的信念,着力用文化软实力打造经济发展硬实力。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画卷正在描绘。评论文化是力何 平河南是有影响的文化大省,安阳是典型的文化大市之一。“彰德”谈“文”,让人耳目一新,令人为之一振。“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已成为全省上下新的共识。文化是软实力。甲骨文的开启鸿蒙是“

12、文”,周易的博大精深是“文”,“有容乃大”的宽阔胸襟是“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文”“文”,是历史遗产,又是时代风尚;“文”,是思想理念,又是价值取向;“文”,是创造发明,又是发展支撑。“用足文化凝聚力”、“用实文化推动力”、“用活文化创新力”、“用好文化提升力”,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力量。文化是力,首在凝心。文化的因子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民族的精魂浓缩在文化的传承中。中原文化,穿越时空,联起无数炎黄子孙,同心助力崛起大业。文化是力,要在提神。传承优良传统,弘扬“三平”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倡导开放包容,奋力开拓进取,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文化是力,贵在聚气。中原

13、崛起,“文”以化之;河南振兴,“文”以铸之。顺民意,汇人气,振士气,扬名气,齐心协力共创美好明天。文化是力,重在兴业。以文兴产业,以文促发展,提升软实力,增强硬实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开创河南跨越的新局面。思想智慧在文化中积累凝结,民族精神在文化中薪火相传,道德情操在文化中陶冶提高,时代车轮在文化中滚滚向前文化河南,魅力无限!十八谈之鹤壁篇:统筹促转变和 同(一)鹤壁,这片生生不息的沃土,孕育了灿烂的殷商文明,也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才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作出新贡献,鹤壁人冷静地审视着自己:长期以来,以煤电为主的产业支撑着鹤壁的经济,30%左右的

14、经济总量和60%的财政税收来源于此,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鹤壁决策者对这种结构的缺陷看得更清:2008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当年9月份的25.2%陡降到11月份的-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降至当年底的不足50%;2009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更是落到了全省后几位。鹤壁中心城区因采煤沉陷三次搬迁,新区在加快建设的同时,有大量基础设施和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亟待完善;历史形成的老区大面积棚户区条件很差,“屋里小半间,睡觉肩挨肩,冬天雪花飘,夏天雨水灌”鹤壁作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生产怎么搞,才能为全省粮食生产作贡献?土地如何平衡,才能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保障?城乡二元结构又怎样消除?

15、现有产业结构对鹤壁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提出了严峻考验,如何使生态环境不仅不受损害,还要越来越好,特别是让鹤壁的母亲河淇河更洁净;如何在利益调整增多的情况下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一个个尖锐矛盾,一项项重大课题,像条条鸿沟横亘在前。路在何方?壮士断腕,对产业和城乡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才是唯一出路。(二)调结构、转方式,既要做深做精“煤”的文章,又要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既要提升扩张新区,又要改造发展老区;既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又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抓经济,又要保环境、促和谐这不是普通的调、简单的转,而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战略性的,必须统筹谋划、统筹部署、统筹推进。省委希望鹤壁建设科学发

16、展示范区,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上探索路子,也要求做到统筹。统筹才能协调,协调才能持续。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四个重在”实践要领,“重在统筹”是关键。(三)文章之一:统筹产业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结构、转方式,必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最具决定性。区域竞争是比较优势的竞争,必须从比较优势出发谋划推进产业发展。根据煤电水丰富且距离较近的优势,继续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全力服务推进中石化河南煤化总投资170亿元的鹤壁煤化一体化项目,力争“十二五”系列项目的投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500亿元、1000亿元和150亿元,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在推动华晨集团

17、一期10万辆汽车上半年投产的基础上,朝着30万辆的目标迈进。加快中科院光分路器芯片、深圳航盛汽车电子、青岛地恩地镁深加工、广东以纯高档服装、江苏黑牡丹高档面料等龙头项目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在发展中调整、转变,紧抓项目建设主抓手、招商主渠道。每月召开一次市战略支撑项目联席协调会,加快推进26个总投资578.5亿元的大项目。工业发展了,粮食怎么保?坚持以工促农,丝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在1万亩、3万亩小麦玉米亩产首创全国同面积高产纪录的基础上,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要求,做大做强做优“永优”浚单系列玉米品种,规划建设国家级现代玉米种子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在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0%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稳妥推

18、进,加快发展有机农业。推进高产创建,力争今年浚县实现亩产吨粮,3年内扩至全市。(四)文章之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调结构、转方式,还必须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推进城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按照城乡统筹、全域覆盖的原则,构建以新区为中心,老区和县城共同组成的城镇人口超百万的组合型城市。化农业化农村化农民,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必须以就业方式转变为前提、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住房为突破口、农村转移人口享受市民待遇为基本条件、农民就地市民化为方向。为此,鹤壁加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让各县区在由劳务输出县转为劳务输入县的基础上吸纳更多劳动者;建设社区,一方面对失地农民在自愿前提下实行宅

19、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在2009年化简26个村的基础上,去年又启动涉及80个村的57个社区建设,另一方面在近年开工2.6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基础上,今年再开工3.7万套,全方位向农民工开放;农民工转市民,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就业就医就学等待遇;依托中鹤集团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市民化,目前涉及18个村7400户2.8万农民的一期工程正加快推进。去年,鹤壁城镇化率达到51.8%,提高2个百分点,是近10年发展最快的一年。(五)文章之三:统筹新老区协调发展,走共生共荣道路。统一思想,牢固树立“新老区共生共荣”的指导思想,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毫不放松老区发展,让老区逐步跟上全市步伐,这

20、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除个别大型、特殊设施外,对基本设施做到新区有什么老区有什么、新区什么标准老区什么标准,老区之间也要统筹,以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如今,鹤壁正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区,在建成区达35平方公里、人口30万的基础上,规划建设150平方公里的复合型大新区。根据改造进度,今年将老区由棚户区改造为主,转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推进,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全面提升的新阶段。老区改造资金哪里来?坚持政府规划引导、上级支持帮助、市场运作为主,于是有了江苏王房、中国太平洋、深商投(香港)等一批企业参与,80%以上的项目实现市场开发。(六)文章

21、之四:统筹经济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道路。保护生态重在治本,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严格节能减排,实现能耗最小化、排放最低化。工农业循环经济共同发展,被国家发改委称为“鹤壁模式”并向全国推介。淇河不仅要保持不受工业污染,还要解决面源污染。为此,我们加快建设35平方公里的淇河生态区,加快建设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系列园林。稳定是环境,必须高度自觉、积极主动把稳定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我们坚持重在建设方针,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基础,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辜负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的荣誉。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统筹各方力量、凝聚各方智慧、上下团结和谐,

22、是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发展为了什么?以人为本,为民惠民。必须把发展与为民作为治市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切实把群众所思所需所盼的事情办好。城市棚户区改造是鹤壁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在拆迁150多万平方米、开工总投资27亿元的35个棚改小区、1万多户居民喜迁新居的基础上,力争3年时间基本完成。现在,老城区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由不足10平方米增加到24平方米,楼房均价比市场价低30%以上、让利于民10多亿元。此外,坚持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今年群众幸福指数全国第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和提升。(七)头脑清醒至关重要。鹤壁正处于负重爬坡、不进则退、务求突破的攻坚期:落地项目见到效益尚

23、需时日、老区实现既定目标还需更大努力、浚县农区工业化仍未破题、生态建设需要大量投入、持续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任务艰巨、部分干部作风有待改进,等等。调结构、转方式,不是一事一时,不是一地一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何时抓、多大力度抓,都要清楚明了。抓晚了贻误战机,抓早了拔苗助长,大事抓小了无法突破,小事抓大了本末倒置。统筹得好,才能兼顾各方关系、兼顾当下长远、兼顾效率公平,发展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筹是方法,更是责任、使命和追求。必须坚持既定思路目标举措不变调、不争论、不折腾、不懈怠,切实把已经展开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落到实处,造福鹤壁人民市委、市政府的表态掷地有声。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伟大的实

24、践中,一张统筹协调、全面繁荣的巨幅画卷正在鹤壁大地迅速展开评论重在统筹何 平新区老城共生共荣,工业农业交相辉映,煤城鹤壁紧扣统筹做文章,在统筹中谋划,在统筹中调整,在统筹中创新,在统筹中增效,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也越走越顺畅。统筹,蕴含了在不平衡中寻求相对平衡的哲学道理,包含了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提纲挈领、游刃有余的科学方法。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统筹全局、统筹兼顾、统筹协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统筹体现了胸怀大局的气度;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统筹彰显了和而不同的智慧;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统筹展现了驾驭全局的能力。统

25、筹犹如乐队演奏,指挥高超才能旋律动人、和谐优美。在发展中我们也要做到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把握好、协调好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等重大关系。统筹好似制作木桶,找准短板才会重点突出、水平提升。发展不足是我们的短板,大而不强是最直接的表现,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科学发展,加快转变,走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发展路子。统筹就像龙舟竞赛,上下同心方可把握节奏、形成合力。放眼全国,发展如百舸争流,中原经济区这艘大船要奋勇争先,全省十八个市就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江海汇流之势,共筑蒸蒸日上之局。“和同”的文章,说统筹,话转变,拓思路,破难题,点明了一个道理:统筹则顺利,统筹则和谐,统筹则兴旺。十八谈之

26、济源篇:干出新天地济 帆(一)愚公移山,代代传承,让一个“干”字深深植根于济源大地。从封闭落后、鲜为人知的边陲小县,到“十八罗汉闹中原”、由县向县级市、省辖市的体制跨越;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三;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系列殊荣靠一个“干”字,老愚公的后代干出了“济源模式”,干出了“济源速度”,干出了“济源现象”。干,是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也是济源人创造奇迹、铸就辉煌的“法宝”。“十二五”大幕拉开,中原经济区建设号角吹响。落实省委书记卢展工“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的要求,济源还得靠干,在干中出新招、在干中闯新路,干

27、出一片新天地。(二)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当口,济源人没有为曾经的辉煌而陶醉,思考更多的是发展的压力和“成长的烦恼”:地域小、人口少,总量先天不足,发展空间受限,回旋余地不大,持续快速增长需要更新的动力;发展方式粗放,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加剧,一场金融危机,就让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出现大幅下滑,有的甚至落到全省末位;兄弟市持续发力,扩权县(市)态势逼人,“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赶越近”,稍有放松懈怠,就可能落于人后,济源人着急得“上火”。省直辖15年后的今天,习惯了体制优越感的济源人,还有没有当初那种“跑拼争抢”的锐气?还有没有那股先行先试的闯劲?还有没有那股百折不挠的韧劲

28、,济源人在冷静中警醒,在“阵痛”中反思突破瓶颈、破解难题,关键在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千难万难、干就不难,只有持续地干、科学地干、创新地干、提升地干,才能转得有力、转得有效。(三)瞄准定位持续地干。中原经济区建设,让济源一下子由“边缘”变成“前沿”,由“交界”变成“交会”,由“地区”变成“区域”,发展机遇千载难逢。瞄准“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这个战略定位,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济源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挺立潮头。充满“活力”,就要始终保持创新创业的激情,只要是看准了的事,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先行先试、寻求突破。实现“新兴

29、”,就要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在提升中增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战略,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协调的发展新路子。成为“中心”,就要不断强化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和服务带动,延伸辐射半径、增强吸附能力,聚拢“人气”、聚汇“财气” 、聚集“商气”、叫响“名气”。瞄准“活力”、“新兴”、“中心”这三个关键词来定位、持续地干,小市完全可以有大作为。(四)发挥优势科学地干。市情不同、特色不同、优缺点不同,决定了生搬硬套一种发展模式根本行不通。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才是科学发展之道。济源的优势在哪里?不妨掰着

30、指头数一数: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达到78.96,居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9:1;工业基础较好,拥有钢铁、铅锌、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区位优势明显,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也是豫西北、晋东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处中原经济区沿黄生态涵养带和太行生态区,是中原经济区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市管镇(街道)“一竿子插到底”的特殊体制,减少了中间环节,便于工作的落实立足这些特色和优势,济源提出了打造中原经济区“四区三基地”的目标:强化“市域济源”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的层次和水平,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坚持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打造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

31、加强与山西晋城、运城和焦作等周边省市的交流合作,构建“洛(阳)三(门峡)济(源)”经济隆起带,打造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打造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创新,打造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四区三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项工作都可以细化分解为一个个具体项目,围绕项目来做,才能形成合力,让工作真正落实、取得实效。就好比打台球,一个项目就是一枚“目标球”,只有集中精力去谋划、去运作,才能把“目标球”一个个准确地打进“袋口”。必须用好项目建设这个总抓手,认真谋划、明确责任、狠抓落实,靠项目来带动发展、彰显优势、实现跨越,这也是领导方式的转变。(五)大胆探索创新地干。“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合理地发挥出去”,发展的活力就会持续迸发。思想观念要创新。持续开展了五年的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让创新的激情在济源人的血液中涌动,但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