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09.76KB ,
资源ID:32842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2842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宁德福鼎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宁德福鼎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1、这表明( )A传说侧面反映了真实历史 B考古工作否定了传说故事C传说与真实历史没有区别 D传说与真实历史没有关系7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C周朝 D秦朝8下列是小李同学做的关于我国早期国家更替顺序的课堂笔记,其中正确的是()A夏商西周 B商夏西周C夏西周商 D西周商夏9图3内容所反映的制度是()图3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选举制10“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B分割诸侯的兵力 C保证国家的兵源 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2、11图4所示是保存于国家博物馆的某文物照片,下列关于该文物说法正确的是()A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B出土于湖南宁乡 C为研究夏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图4D是贵族用的乐器12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的载体是( ) A鹿皮和虎皮 B书皮C龟甲和兽骨 D青铜器1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懂得使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耕作,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A马车的出现 B铁器的使用C牛耕的使用 D青铜器的使用14“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引文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越王勾践15史记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

3、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中的诸侯国中最先称霸的是()A秦 B齐 C楚 D晋16唐朝诗人胡曾的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1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连年混战,下列战役发生在这个时期的是()A涿鹿战争 B牧野之战 C阪泉之战 D长平之战18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此事件发生于()A公元2世纪20年代 B公元3世纪30年代 C公元前3世纪20年代 D公元前2世纪30年代19王充在论衡中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A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B商鞅变法成效巨大C春秋时期诸侯称

4、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20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史实、历史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北京人学会使用自然火 B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周 C秦朝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学说21图5所示书法的内容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图5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22秦朝的中央机构中负责行政事务的官员是()A县长 B御史大夫 C太尉 D丞相23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图624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将战国时期各国在北方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条“万里长城”。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A咸阳-河套 B咸阳-辽东 C陇西-长平 D临洮-辽东2

5、5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6题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26(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料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1)根据材料,指出李斯建议始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制度。(2分)(2)材料中始皇帝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6、,以有侯王”。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27(1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君列传材料二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君变法研究材料三 商君治奏,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明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商君”是谁?他的变法主张体现哪家学派思想?(4分)(2)根据材

7、料二,概括“商君”变法的改革措施。(6分,不得搬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法的历史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场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启示。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材料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材料三 儒学的传播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纷纷建立孔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了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也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孔子研究院国学课

8、堂系列全集(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治国理念。他的哪一举措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2)根据材料二,归纳老子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播轨迹的影响。结合孔子学院分布表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现实意义。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那时还没有发明火药,也没有更多的先进工具。要把大山劈开,就只能依靠钢钎和石锤旷日持久地凿打。李冰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方法。决定对岩石使用火烧水浇的方式。公元前256年,历时十四年之后,世界水利史上的“惊世之作”建成竣工。开始了它对四川平原持续至今的影响水

9、通过宝瓶口持续稳定地流入成都平原,灌溉的便利使辽阔的乡村五谷丰登。人们在栽种粮食的同时,还利用多余的水来蓄塘养鱼。水又作为动力带动水轮水磨和水碾用来加工各种农产品。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解说词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惊世之作”是哪项水利工程?(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任选以下一个观点【在你所选择的观点里面打】,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观点一: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观点二: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试题123456789101

10、112131415答案BDAC16171819202122232425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1)郡县制;(2)同意;(2分) 理由:西周后期分封制弊端日益凸显,导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分)而秦朝郡县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社会安定。(1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1)商鞅;(2分)法家;(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县制。(6分,三点不得搬抄原文)(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2分,任答一点言之有理

11、均可得分。)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1)“仁”;(2分)以德治国;(2分)创办私学;(2)道法自然或“无为而治”;(2分)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说明:儒学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分,任答一点)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都江堰;(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从材料内容中归纳,符合题意即可。示例观点1: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论述:战国时期,在没有发明火药和更多先进工具的情况下,秦国李冰想出一个奇妙的办法,通过对岩石使用火烧水浇的方式,历时14年建成都江堰。都江堰成为世界

12、水利史上的惊世之作,它使四川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作用。这充分说明创新的重要,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选用粗布、麻头作为造纸的原料,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使纸这样的书写材料得到广泛的传播,推动了中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青年学生应努力培育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示例观点2:都江堰的修建,充分利用了蜀地的地势和河道,变害为利,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是我国先人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个典范。两千多年以来,都江堰一直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8分)都江堰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分)。评分标准:一等(8-10分):围绕主题,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8分)。二等(4-7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3-6分)。三等(0-3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3分)。第四层次(0-2分):观点不明确,史实不清,史论有结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