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02.76KB ,
资源ID:37073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7073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讲还是不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讲还是不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朴实,简单,自然,似一股清新的风徐徐吹来。“还有不同意见吗?”“请你再表述一下。”“你们交流交流。”“有这种可能吧!”“大家同意吗?”“可以吗?”“你们接受这个想法吗?”这是王春易上课与学生交流时最常用的语言,她讲话语气很轻,语速有点快,思路异常清晰、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第一次走进了王春易老师的生物课堂。那是怎样的一节课啊,精致的图片、诱人的知识,她口吐莲花般娓娓道来,使人百听不厌、浑然忘我,仿佛花香鸟语萦绕身边,陶醉其中,回味无穷。她就这样引领我们进入了生物的世界。”2008届毕业生张少微回忆起了生物课的情景,至今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无可挑剔的老师!”我因为您更喜欢生物了!”“您是最

2、棒的!”每一个学期的评教评学,学生对她的满意率都在百分之百。“高中的那段日子,我们二百多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白天给我们教诲,傍晚为我们答疑,凌晨还在翻阅着我们幼稚的字迹。三年的高中生活,因为有了王妈妈而变得鲜活美好,永远地印在我们记忆深处最美的地方。”“或许有一日,您传授给我们的知识会在我们脑海中渐渐淡去,可永远不忘的,是您对事业的投入与奉献,是您目光中的执著与坚韧,是您对我们无尽的爱”。一头长发高高卷起,上身穿一件束腰的白衬衫,下身着一袭淡绿色碎花长裙,走起路来裙摆飘飘,这是她留给学生的深刻记忆。也许,在这条铺满鲜花的路上,这位美丽的女教师可以平坦地一直走下去。但是,生活中却没有那么多

3、的也许。2010年,学校提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课堂不是教师展示的地方。”对这句话,王春易心里一直很不舒服。凭什么不是我展示的地方呀!我所有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一精彩的表现吗?我为什么要改呀?历史的时针走到了2008年,对于王春易来说,这是个特别的年份。这一年,学校提出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并将这一年定为“课堂成长年”。2009年,学校各个年级都在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2010年,高中楼率先建立学科功能教室。王春易忽然发现,学校里每一种变化都在加快,强劲的变革之风正以难以想象的方式改变着学校。当时,学校提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课堂不是教师展示的地方。学生那么喜欢,同行那么肯定,我为什么要改

4、呀?王春易一遍一遍地问自己,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那些日子,王春易仍然按部就班地备课、上课,表面上看似轻松,其实她的内心经历着刻骨铭心的心灵煎熬,曾经的内心冲突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一次,王春易外出去听一位年轻教师的课,这位教师曾经是王春易多年前教过的学生。讲授的内容是细胞分裂,让王老师感到十分惊讶的是,她的教学过程、结构、内容完全是当年自己讲课时的东西,尤其是板书竟然一字不差。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王春易在全国生物教学领域就小有名气了,崇拜她、欣赏她、模仿她的人越来越多,她经常出去听课,几乎每一次听的课,她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些师范大学的教法课上,学生基本是按照她的笔记讲课。年复一年

5、,日复一日,教育竟是如此的重复、模仿,这让王春易心里很不舒服,她不想再重复自己,她也不希望别人重复自己。为什么毕业多年的学生当了教师,居然还用我当年的板书?为什么一些优秀的学生升入大学后很久难以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我们难道就这样一直讲下去吗?王春易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教育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她忽然意识到,我需要停下来聆听自己的声音。也许,我们真的需要一场革命,对课堂教学永恒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对习以为常的教学进行彻底反思。她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两周的实验已经把老师搞得筋疲力尽,再这样实验下去怎么得了?这时,校长李希贵鼓励老师:“一定要坚持。可以再大胆一点。2010年8月28

6、日,十一学校建设学科功能教室的战役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搬家开始了。在仪器室里沉睡了多少年的仪器被搬了出来,掉去厚厚的灰尘,走进了生物功能教室。仪器!设备!一张张报告递上去,一份份清单列出来,“我们还有什么?”“我们还缺什么?”“我们急需什么?”所有的人都在忙活。一连几天,王春易脑子里想的全是生物功能教室的建设。这天,临出门时,她从家里拿了一个小花瓶,插上一束花,准备摆在教室里。她一脸的兴奋。将什么样的内容展现在教室呢?需要哪些文字呢?配哪些图呢?终于有了好的设想,要将生物教室变成一个学科博物馆。不能把学习只局限在书本上,更不能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老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教室里还应该

7、有盛水的瓶子、装着泥土的箱子,要让学生能够同时看见、观察和动手,实现教师、学生与资源的紧密结合。这是能浮载思考的大船的深水。王春易带着生物组几位教师欣喜地布置起来。教室四周的墙上挂满了生物学科名言警句,花花绿绿的生物模型、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消化系统概观、神经元的模式图、人脑结构、肾脏结构等,使生物学科功能教室充满了生物学科的“味道”。悠悠300余年,人类对生物学研究的累累硕果,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在学生面前舒展开来。书柜里还配置了音像、图书资料、外文教材,方便学生借阅使用。100多个大大小小的瓶子, 40多种绿色植物,实验器材、标本全部搬进教室。王春易还腾出了教室两边的矮柜,准备陈列学生的作品。

8、楼道也利用起来了,展板上面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史,下面是近10年来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和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浩瀚的生物发展史,展现科学家的科学品质、科学精神,激励和感染学生,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期待着将来从生物教室里走出这样的科学大家。几位老师一直忙到半夜。夜深了,生物教室完全变了样,看着自己的杰作,老师们高兴得不得了,王爱丽老师掏出相机忍不住拍照,照了一张又一张,想象着明天学生到教室后会是怎样的兴奋,她们的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下来。离开教室的时候,王爱丽老师说“我们不坐电梯,我们走下去吧。”她们不愿意分开,不愿意从这种氛围中出来。就这样,她们一点也不感觉累,慢慢地,沿着一级一级台阶从三楼

9、走下来。穿过教学楼,穿过大操场,三位老师手拉着手,走在朦胧月色下的校园里,婆娑的树影,斑驳的月光,几分朦胧,几分神秘,整个北京都睡了,而她们却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在校园里放声大笑,发自内心的大笑,为终于有了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突破。用她们的话说:“那一夜,我们乐疯了,大家都疯了。2010年9月1日开学,学生们走进生物教室时,全都张口结舌地惊呆了,感觉犹如走进了生物世界一般。他们喜欢这里,他们愿意置身于这个舒适、惬意、能够激活热情与灵感的学习园地,更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件事,王春易突然发现,其实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让教育变得更加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令还在兴奋中的王春易没想到的是,麻烦很快就

10、来了。过去,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还能有借口,而如今,资源就在身边,你不用学生便会质疑“为什么要到这个教室上课?”没办法,第一个单元王春易增加了实验。没想到,学生特别兴奋,下课了追着问老师“下节课是不是还能做实验?”这样一来,她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两周的实验已经把老师搞得筋疲力尽,再这样实验下去怎么得了?这时,校长李希贵鼓励老师“一定要坚持。”王春易和同年级组的老师又有了信心,“那我们就改吧。她将变革的方案发给了学生,并与学生郑重地打了招呼“从下周开始,生物课要变了。”这位向来以讲得精彩而著称的“大师”突然不讲了,“不讲”的王春易到底怎么上课?怎么改呢?如何既能完成教学任务,

11、又能满足学生做实验的要求。经过一番苦苦思索,王春易发现只有重新整合知识,进行单元教学,才能省出时间做实验。可是,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思路,完全没有办法进行设计。资源丰富的学科功能教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了可能,学生要实验,要探究,要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她隐隐感觉到,恐怕要变的不是一点点,必须有新的思路重新考虑教学设计。她突然意识到,一场更大的变革将要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接下来,她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清零”,昨日的辉煌会成为今天的羁绊,这一举动在她的一生中有重大意义。终于,她用了旁人无法想象的勇气,做出了这辈子最大胆的决定:“放弃这个讲”。她要勇敢地挑战自己,

12、颠覆自己。在别人眼里,她简直是疯了。她的荣誉令多少人羡慕不已,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她却要舍弃这些别人也许一辈子也无法收获的成功感觉,突然从巅峰走下来,满含热泪,步履蹒跚。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充满了无数的未知、变数,也充满了无尽的苦闷与彷徨。看来,王春易是把自己豁出去了,她要为中国高中生物教学趟出一条路来。2010年9月22日,是王春易终生难忘的日子。她将变革的方案发给了学生,并与学生郑重地打了招呼:“从下周开始,生物课要变了。”从老师那不寻常的表情中,学生预感到生物学科将要有一次大地震,学生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她又一遍一遍地对周围的人说:“我们可真的变了呀,如果人家再来听我的课,那流畅的

13、设计、巧妙的导人、精美的板书,哎呀!令人欣赏的东西再也看不到了。”语气里是心疼和不舍。在她的带领下,生物组开始了高中课堂教学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他们成为学校高中课改进入深水区的先头部队。这位向来以讲得精彩而著称的“大师”突然不讲了,“不讲”的王春易让她的众多追随者瞠目结舌。“不讲”的王春易到底怎么上课?不讲,还是王春易吗?第一个单元,王春易对教室做了精心布置,教室里挂满了细胞模型、挂图,学生一进教室就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细胞。教学的流程也在发生改变,第一课时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第二课时带着问题小组交流;第三课时实验探究,进一步解决问题;第四课时交流实验报告中的问题;第五课时师生交流,总结归纳

14、,学生梳理概念图。老师只讲半节课,讲什么呢?备课发生了变化,不再为导入、过渡费心思,而是在引导学生学习上倾注大量的精力。怎么指导学生阅读,设计什么样的问题使学生感兴趣呢?王春易尝试着给学生设计了学习规划书,告诉学生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评价检测指标等。看着反复修改了N遍的学习规划书,王春易似乎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以前,教师费了很大的心思,引导学生巧妙地进入自己的教学设计,而这个教学设计,仍然是教学生知识的教学设计,而不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它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感受的过程。而学习规划书则是引导学生自学自研,她隐隐地感觉到已经找到了心中向往的东西,感觉到已经有所获得,虽然微

15、小,但毕竟找到了。学生渐入佳境。学生每天都有新问题,每天都有新想法,老师也每天都处在兴奋之中,这个单元学得非常顺利。最后,王春易试着让学生制作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模型,学生有用橡皮泥做的,有用纸做的,有用水果做的,形态多样的细胞结构被一个个呈现了出来。学生还嫌不过瘾,还在上面留下感言。动手操作给同学们带来了久违的快乐,他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我教了十几遍细胞的知识,从来没有让学生做过细胞模型,这次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学生太有创意了,学生怎么会有这么丰富的想象,教室简直成了一个美丽的细胞世界。更出乎意料的是,王春易惊喜地发现,学生对细胞的整体感知非常到位,成绩并没有下滑。“过去是5课时,现在还是

16、5课时,但是,此5课时不是彼5课时也,它们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呀!”王春易兴奋得泪盈于睫。这次成功的尝试给了王春易新的启示,她看到实验操作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这些甚至比分数、名次更重要。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尊重学科的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唤醒了学生内在的学习能力。这一变革,使滔滔不绝的讲解、填鸭式的灌输、机械重复的训练彻底告别了生物讲堂。随后,奇迹降临了。那天之后,王春易发现学生出现了一些变化,课堂活跃了许多,整节课好像都在动。下课了,学生总是这翻翻,那看看,围着瓶瓶罐罐不停地摆弄,这让她兴奋不已。那天,她走出高中教学楼,忽然觉得云淡风轻,绿草萋萋,人轻盈得几乎要飞起来。家长会上,王

17、春易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有的家长质疑“为什么要这样变革?”一些家长不理解,质问一位年轻教师“不能拿我们的孩子当实验品!”王老师连忙过去解围“我们可不是不负责任的老师,我们绝不会以牺牲学生成绩为代价做实验的,我们比你们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我们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关心他们未来的发展呀!改变的日子特别折磨人,既要升学率,又要学生发展,鱼和熊掌都不能丢,这是一条不曾走过的路、一条充满风险的路。开始,一些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担心成绩会下降,越是好孩子越有这种想法。王春易遭到质疑,“让我们自主学习,要你老师干嘛呢?”“我们就是冲你这特级教师来的,结果你不讲了。”个别学生的情绪让王春易心里沉甸甸

18、的。越到后面,内容越难,课时越紧,老师们不知不觉讲得又多了。没想到,有的学生不干了,不断地给老师递小条“老师,你后面讲得有点多了,没有坚持前面的做法。”“我们已经会阅读教材了,希望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让我们自己学习。”这给王春易带来的震动可想而知,她突然意识到,卒子过了河退不回去了。可是究竟怎样才能又要知识,又要能力呢?困惑,还是困惑。王春易的心如同掉进深井里一般,什么东西也抓不住,空落落,悬乎乎,又惊又怕又难以忍受。2011年了月,眼看这个学期要结束了,王春易心里真的没底,到底这样教行不行呀?下学期是否还坚持这样改呢?她忐忑不安,在学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下班了,她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翻看着学生的

19、问卷,有担心的,有质疑的,还有言辞激烈的她的心一点一点往下沉。突然,她看到了一句话,一个学生写的“我们理解这种变革”。她惊呆了,这一发现让王春易看到了幽深隧道那头的光,这让她兴奋不已。王春易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哗”地一下子流了出来,浑身觉得无比的温暖。再普通不过的语言,此时却变得意味深长。再往下看,更让她感到欣慰,对有效率的评价非常高,达到80 %以上。“王老师,我觉得讨论真是有用!我们讨论的效率越来越高了!”“王老师,我觉得我比以前会看书了!”“王老师,我们心目中生物功能教室就是咱们现在这样的”她把学生的反馈表紧紧贴在胸前,就像幼儿园的孩子得了小红花一样快乐,心中仿佛有鲜花在盛开。孩子们太

20、可爱了,学生的理解和支持给了她巨大的鼓舞,她决定下个学期步子迈得再大一点,加大小组讨论的力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晚上10点半,王老师看完了学生所有的问卷,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有太多的话要对学生说,于是“噼里啪啦”在键盘上敲出了长长的一段话:“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能够接受学校自主学习的做法,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并坚持着,已经是莫大的胜利。自己学习比听老师讲难得多,最初自学的效率肯定会低于听老师讲解,但不要担心,要坚持。当能力提高了,后劲会很大,很快会超过老师。”针对一些学生心里虽然认可这种方法,但看到学习效率那么低,着急了。王春易安慰学生,“要把心静下来,阅读是一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要有持

21、之以恒的思想准备。变革对我们师生都是新的挑战,让我们勇敢地接受挑战。写完这番话已是凌晨两点,王老师将电子版发给文印室。第二天早上8点,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写给学生的反馈送到了400多位同学手中。他们默默地读着,体会着,感动着。那亲切的话语、中肯的鼓励、适时的点拨,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一股暖流在他们中间涌动着。师与生在这场大变革面前,手挽着手,心贴着心,相互激励,相互鼓舞,彼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靠得这么近。高二10班的薛柳君看完了反馈,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她情不自禁地将反馈贴在心口说:“王老师真好。”高二2班的班会上,班长鲍新宇动情地说“我希望大家经常把王老师写的反馈拿出来看一看。这个学期终于过来了

22、,生物组几乎每天都加班,干到夜晚11点是常态,没有一个人抱怨。有人不理解,你们至于吗?你们干嘛呢?王春易一脸的得意:“没有人要求我们,没办法,总有好主意冒出来。”一个学案大概改了10遍,老师们见面就是这句话“我又变了。”“我又有想法了。”每改一次,就往前推进了一步,每天都高兴得不得了。期末总结会上,王春易疲惫的脸上稍稍有了一点微笑,她十分动情地对大家说:“终于度过了这一段难熬的日子,最大的收获与进步就是终于动摇了老师们头脑中的偏见,由于偏见来自于日常生活和一般常识,所以一般人总认为它不可逾越。其实,真正挡住我们脚步的是我们自身的习惯、每个人内心深处多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

23、,它们几乎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人愿意否定它,改变它。而今天,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我们摸爬滚打,跌跌撞撞,满身泥泞,一点也不完美”,王春易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同组的夏静老师用力地握紧拳头,接了一句十分给力的话“我们上路了!那一刻,记者发现,许多老师眼圈都红了,教室里安静极了。这节看似平淡、无常的课,怎么会出现这样热烈的课堂气氛?从来没见过这样师生互动的场景,学生怎么这么自信,这么有想法?更让听课者不解的是,一节课怎么会生成出这么多的问题?那么多课堂上所讨论的每一个问题,没有一个是老师提出来的,全部来自学生。不知不觉,严冬过去了,校园里的玉兰花开了,紫丁香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个春意

24、盎然、万木复苏的时节,王春易好像找到了感觉,心中的“枷锁”也一层层退去,心里好像轻松了许多。2011年4月6日,刚刚过完清明节,王春易给海淀区青年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用她的话说,“这节课极具颠覆性。”这节课让她有了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也让她经历了从未经历过的极为复杂的心情。在这之前,所有的公开课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上,轻车熟路,每一次上完课人们都会赞不绝口,“这节课真完美!”“那么自然的过渡。”“那么精美的板书!”从教20年,无数次的公开课,海洋般的鲜花与掌声,让她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而这一次,这样的赞美再也听不到了,今后也绝对不可能了。王春易平静地站在讲台前,没有精彩的导人,也没有板书。她的手

25、里端着一盆花,说了一句开场白:“通常,人们遇到强光刺激时,会下意识地眯起眼睛,那植物对光刺激有没有反应呢?植物体是怎样进行生命调节的呢?”在课前,学生做了探究生长素调节剂对扦插生根影响的实验,所以,还没等老师引出植物的激素调节,学生就突然提出问题,“枝条拿了以后,对叶子怎么处理?”“那芽还要不要?”学生激烈地争论起来,“应该把叶子去掉,要不然根还没有出来,过度的蒸腾就使叶子萎蔫了。”“还应该保留芽,它是新生的一个起点。”但是,紧接着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有的学生说:“芽跟它下面生根有什么关系?”还有的说:“你要留三四个芽,为什么不是芽越多越好,为什么要去掉一部分?”还有的同学说:“上面的芽跟下面生

26、根又有什么关系?”学生的问题让王春易心中窃喜,因为这些问题已经接近这个单元的核心内容。芽里头有一种化学物质叫“生长素”,它能促进生根,但生长素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反而会抑制生长,而且它会从上面往下面进行极性运输。没想到,下面的问题真的让王老师有点瞠目结舌了。一个学生提出:“芽能产生生长素,能向下运输,能促进生根。”另一个同学马上提出:“我可以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处理枝条的上端,倒插这个枝条。”“那它的上面是不是会生根呢?”问题一个接一个被抛出来,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直指生根的生理机制了,是在大学教材里才会详尽阐述的内容,王老师心里特别欣慰。这时,有一组同学马上站起来说:“太好了,我们组不小心就把枝

27、条插倒了,那我们就用实验来检测吧,看看它上面究竟能不能生根。”这时,王老师心里咯噔一下:“真是个好想法。”她突然意识到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意识居然比老师还要强。下课的时候,王春易的脑海里还充满着学生的问题,特别是对倒插枝条将来会长出什么东西来,她也非常期待,因为她也从来没做过这样的实验。一节课下来,所有的人都傻了。“王老师也没讲出什么呀!”“黑板上只写了几个简单的生物试剂的名称,既没有精彩的导人、完整的板书、流畅的过渡,也没有巧妙的难点突破。”“大名鼎鼎的特级教师的课怎么一点也不出彩儿?”“更要命的是,王老师根本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没有掌声,没有喝彩,面对人们一脸的茫然,王春易脸上异常平

28、静,她的内心是踏实的。因为,她看到了学生的发展。这节令人膛目结舌的公开课,几乎颠覆了她以往所有的形象。而王春易心里却异常兴奋,因为自己终于跳出了自己,告别了昔日辉煌的讲台,彻底颠覆了用了20多年的教学套路。这节备受争议的课也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思索,看似平淡、无常的课,怎么会出现这样热烈的课堂气氛?从来没见过这样师生互动的场面,学生怎么这么自信,这么有想怯?更让他们不解的是,一节课怎么会生成出这么多的问题?而且课堂上所讨论的每一个问题,没有一个是老师提出来的,全部来自学生。一个问题讨论结束了,又生出了新的问题。下课了,学生仍然不肯离去,有的学生在讲解,有的在改他们的实验设计思路图,王老师跟前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还有的同学挤不上,就跟王老师约定中午接着谈。一直到了下午,王老师的桌子上还有不断放过来的实验设计方案。这节课让王春易明白了,不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不是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而是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师都要改,特别是那些爱讲、会讲的老师更要改。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