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9.77KB ,
资源ID:37175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7175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语十二章 优质课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语十二章 优质课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

1、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六章【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跨越千年,走近孔子,聆听圣者的教诲,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检查预习1、字音字形人不知而不愠(yn) 不亦说(yu)乎 三省(xng)吾身 传(chun)不习乎 罔(wng) 殆(di) 箪:(dn)2、作家、作品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

2、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

3、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三、初读课文,听圣者之音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并随时在课本上标注等。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齐读。四、再读课文,解圣者之意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时:按时; 说: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发怒、生气;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4、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3.朗读、背诵。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帮; 谋考虑事情;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讨论思想品德修养。4.朗读、背诵。第三章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5、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有:同“又”。(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详解 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

6、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

7、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故:学过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做。译文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

8、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译文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1)箪:音,古代盛饭用的竹器。(3)乐:乐于学。“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

9、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五、悟经典,与圣者同行1、想一想,今天我们所学的这六章论语,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谈求知态度的?哪些是谈修身做人的?你说怎样理解的?哪些方面对你有启发?你该怎样做?重点分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毛泽东认为,读书是学习,工作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学习视乎偏重于对知识的复习,这对

10、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加强实践性学习。启发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启示我,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总结自己的得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做一个轻轻的人。还启示我,替人谋划事情要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要讲求诚信;还启示我们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要经常温习,才能较好的加以运用。我原来,上课听讲,老师讲完课就完了,课下也不去复习巩固,现在发现这是不对的,今后要加以改正。子曰:启示我们: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

11、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学与思考合起来。我原来学习成绩差,原因只是机械的去死记硬背,对于一些知识没有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由于不思考对知识的掌握,也存在片面的情况只一味的去思考,而不立足于实际,那是空想,也是不可取的。通过读论语,我深切地感悟到这一点,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系统的掌握知识。 这是孔子对颜回的称

12、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依然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很多人不愿意吃苦了,也有很多人只一味的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最后导致了一事无成。今天,我们跨越了千年时空,重温了经典,仿佛又回到了杏坛,聆听着孔子的教诲。他的话语依然掷地有声。虽然,过去了两千五百多年,但他的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就让我们好好学习,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的祖国建设贡献我们的智慧。【作业布置】 1.学习、背诵第七至第十二则 2.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教学后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