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11.33KB ,
资源ID:38665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8665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个人精心总结的.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个人精心总结的.docx

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个人精心总结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65表示5个3.6的和是多少或者3.6的5倍是多少。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2.60.4就是求2.4的十分之四是多少。8.53.4就是求8.5的3.4倍是多少。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也就是末位要对齐),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

2、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6、小数点向右移: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

3、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1、 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2)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先要变整数,按照“三步走” 一看二移三再算。一看:除数有几位小数;二移小数点: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

4、(一看几位就移几位);当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三再算: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3、取近似数的方法:(1)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 去尾法(2)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3)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5、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

5、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 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0.354, 3.7312.6、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1、用字母表运算定律:(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 加法结合律:三个

6、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减。 (ab)cacbc( 乘法分配律: (a b)cac bc )

7、(1) 25 7.1 0.4 (2) 12.5 32 (3) 13.1 101 = (25 0.4 ) 7.1 = 12.5 (4 8) = 13.1 (100+1) = 10 7.1 = (12.58) 4 = 13.1100+13.11 = 71 = 1004 = 131+13.1 = 400 =144.1(4)13.1 10113.1 (5)13.1 9.9 (6)17.99.217.99.21 = 13.1 (1011) = 13.1 (100.1) = 9.21 (17.97.9) = 13.1 100 = 13.1 1013.1 0.1 = 9.21 10 = 1310 = 131

8、1.31 = 92.1 = 129.69(7)3.9 8.5 + 6.1 8.5 (8)0.125 (10+0.8) (9) 132 12.5 0.8 = (3.9 + 6.1) 8.5 = 0.12510+ 0.1250.8 = 132 (12.50.8) = 10 8.5 = 1.25 + 0.1 = 132 10 = 85 = 1.35 = 13.22、 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也可以省略不写,但是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如 ab = ab , 3a = 3a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 2( a + b )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 =

9、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 = 4a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 = 4、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如: 2a表示:两个a相加,或者是2乘a。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6、常用的数量关系:(1)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 速度(2 )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 单价(3) 总产量单产量 数量 单产量 总产量 数量 数量 总产量 单价 (4)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5) 大数小数 = 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 = 小数 小数 相差数 =

10、大数(6)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 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7)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8)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9)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10) 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7、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 表示;(2) 分析并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 解出方程(方程中,得数后面不用写单位); (4) 检验答案,写“答”。通常设要求的量为 x ,但是如果要求

11、的问题有两个, 如 和分别(各有)多少? 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一般会出现: 是的倍 , 看清楚: “是谁的几倍”,就假设谁为 x 。例如:果园里一个有苹果树和梨树180课,苹果树的棵树是梨树的2倍。苹果树和梨树分别有多少棵?解:设梨树有x 棵,那么苹果树有2x 棵。 x + 2x = 180(1+2)x = 180 运用:乘法分配律 3 x = 180 x = 180 3 x = 60 苹果树: 2x=260=120 答:苹果树有120棵,梨树有60棵。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知识点1、 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 S = ab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 2(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12、字母公式:C= 4a 或者C= a43、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S= ah 4、 三角形面积=底 高2 字母公式:S= ah25、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 (ab) h 26、 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 27、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8、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把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再求这些简单图形面积的和或差。例1: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底是多

13、少厘米?思路分析: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解:设它的底是x 厘米。 5x 2 = 20 5x = 20 2 5x = 40 x = 40 5 x = 8答:它的底是8厘米。例2: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2厘米,下底是18厘米,它的面积是135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厘米?思路分析:以梯形的面积公式为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解:设这个梯形的高是x厘米。 (12+18)x 2 = 135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1、平均数 = 总数量总份数2、中位数的含义:将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叫做中位数。求中位数的方法:(1)数据为单数个:把数据按从

14、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的那个数是中位数。 (2)数据为双数个: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中位数的优点: 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1) 邮政编码: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2)身份证号码:1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 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第

15、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区派出所的代码;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单数 表示 “男性”;双数 表示 “女性”。 (也就是倒数第二位数字)第18位数字是校验码。(1)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积单位换算:1升=1000毫升 (4)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

16、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6)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 = 12月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2月29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例题: 0.2小时=(12)分钟 1小时=60分, 0.260 = 12 5300平方米=(0.53 )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530010000=0.53 5.2升=( 5200 )毫升 1升=1000毫升 , 5.2 1000 = 5200 20平方分米=( 0.2 )平方

17、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20 100 =0.2 1、“0”不能做除数;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

18、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

19、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小数除法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9、小数除

20、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21、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第三单元观察物体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17、aa可以写

22、作aa或a ,a 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20、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

23、。=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23、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 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

24、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知道就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25、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第七单元数学广角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0 5 4 0 0 1 前3位表示邮区 前4位表示县(市) 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码:18位 1 3 0 5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河北省 邢台市 邢台县 出生日期 顺序码 校验码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