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3 ,大小:104.93KB ,
资源ID:38862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8862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总复习知识点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总复习知识点Word下载.docx

1、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 1、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 、地幔、地壳。2、地壳圈层的特点:厚薄不均(平均厚度17千米,大洋壳约6千米,大陆壳约33千米) 硅铝层分布不连续,硅镁层分布连续3、地幔圈层的特点: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质组成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4、地核圈层的特点:主要由高温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 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横波不能传播),内核为固态 外核物质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5、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6、地球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7、大气圈的特点:是地球存在生命物

2、质的基础条件之一 垂直空间分三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高;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天气晴朗,适宜飞行);高层大气(电离层能保障无线电短波通信)20003000千米为大气圈的上界第二讲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自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自转(一)、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2) 周期: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角速度:每小时15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3) 速度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二)、昼夜

3、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地方时 (1)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较早 (2)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3)换算:经度每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换算原则:东加西减 2、区时(1)时区的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区时换算: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4)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线 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5)北京时间=东8区时=东经120地方时(三)、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偏转原因: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使地表水平

4、运动物体方向发生 偏转规律 赤道:不偏转偏转 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 举例: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二、地球公转(一)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方向:阿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2)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1度/天,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3)速度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线速度:30千米/秒 关系:地球运动是公转和自转的叠加,即地球在公转的同时绕地轴自转。(4)自转和 黄赤交角:即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黄道面的 公转 交角,目前为23度26分。的关系 地理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下图) 夏至 北回归线 春分

5、秋分 赤道 春分 冬至 南回归线(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理意义: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不断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2.昼夜长短变化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 递减规律:直射点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向两侧依次递减3.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上太 变化 阳高度最大,并向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达

6、到一年中最大 季节变化: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最大,并向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 依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季节4.四季的更替 时间分布 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季节 春秋季:属于过渡季节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地区递减。 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5五带的划分 热带:有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 各带特点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和极夜现象(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寒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南北极圈以内)三、.本节的知识联系自转 昼夜长短季节变化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

7、四季的回归运动 更替公转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第三节 大气环境主要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环流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知识扫描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2、大气的组成: 氮:含量最多(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洁 氧:含量第二(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空气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

8、温作用。组成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遭伤害,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固体杂质 地球变暖的原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3、垂直分层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层次特 点原 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对流动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平流层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

9、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自下而上分三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逃逸层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高度/Km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

10、差。例1、比较同纬度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空海拔均为5000米的A、B两点气温TA、TB的大小。(TATB)(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二、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层越厚,反射太阳光最多。地面性质与反射:新雪最强。散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天空呈灰白色是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

11、,削弱得少。 (2)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温度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实例:1、多云的夜晚,气温变化小。(大气逆辐射强) 2、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3、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 4、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没有大气逆辐射,没有保温作用)(3)全球的热量平衡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气温稳定。 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

12、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及人类减缓地球变暖的措施:冰川融化(特别是南极大陆),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受影响的国家。三、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表受热不均,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带来大气的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所以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1、 概念: 2、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

13、环流A BC D 高 低 高等压面(线)低 高 低受热 冷却3、现实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城市热岛因为城市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及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而形成“城市热岛”。在大气环流较弱时,出现气流在城市上升,郊区下沉,再由郊区回流到城市的热力环流,为“城郊环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工厂选址、卫星城选址等都要考虑其不利影响,尽可能位于城郊环流的外围。(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在城市规划时,要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一方面将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城市风下沉的距离之外,以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工业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城市雨岛”。山谷风因白天山

14、顶比山谷升温快,导致山顶温度高而气压低,山谷气温低而气压高,使得气流从山谷吹向山顶,称为谷风;夜晚山顶比山谷放热快,导致山顶气温低而气压高,山谷气温高而气低,使得气流从山顶吹向山谷,称为山风。山谷或盆地地区多夜雨。海陆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昼陆地比海洋升温快,导致陆地气温高而气压低,海洋气温低而气压高,使得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夜晚陆地比海洋放热快,导致陆地气温低而气压高,海洋气温高而气压低,使得气流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冬夏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比海洋升温快,导致陆地气温高而气压低,海洋气温低而气压高,使得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温暖湿润;冬季陆地比海洋放热快,导致陆

15、地气温低而气压高,海洋气温高而气压低,使得气流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等压线的疏密: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五、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2、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低 纬 东 风 带低高极地高压带 赤 道 低 压 带3、影响因素:高低纬冷

16、热不均十地转偏向力4、形成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称为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极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与之相应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又被称为热低压和冷高压。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运动(向北、向南)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成偏西气流并在南北纬300上空聚积、下沉,地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的两股冷暖不同的性质的气流,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

17、地低气压带。显然,副热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当地冷热状况无直接关系。这样的气压变化称为动力原因。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带(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请特别注意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对风向的影响。说明南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异。事实上,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着季节而变化(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很大(例如对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的降水年变化影响)。5、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18、,中间为风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相邻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风带。近地面风向北撇南捺,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风向与高空风向一般相反,但中纬环流圈中高层为西风6、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致春秋分日 气压带中心位置通常分别在0、30、60、90纬线上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幅度:约510个纬度结果: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热带季风气候。应用:判定季节,气压带和风带确定,纬度分析,天气分析,气流性质,分析气候类型及特征六、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

19、响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中心夏季 陆地比海洋吸热快 陆地气温高,气压低 形成陆地热低压冬季 陆地比海洋放热快 陆地气温低,气压高 形成陆地冷高压2、南北半球气压带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切割,断裂成块状分布 夏季30N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 夏季陆地热低压 切断带状 被陆地上气压中心 成块 冬季60N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 冬季陆地冷高压 状季节与气压带 大西洋 亚欧大陆 太平洋 纬度夏季副高带 亚速尔高亚 亚洲低亚(印度低亚) 夏威夷高压 30N附近冬季副极低带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高压) 阿留申低压 60夏季:冬季:3、西太

20、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夏季,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对我国夏季降水及雨带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五月,副高势力开始增强,其西部的偏南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形成的锋面和雨带常位于华面。夏初(6月)副高西伸北进,形成长江中下游直到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七、八月),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九月,副高高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副高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一般来说副高势力强,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涝南旱,反之则可能出现南涝北旱。另一方面,副高位置一方面有规律的移动也决定了我国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这一基本气候特征七、季风环流1、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

21、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2、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中心的季节 亚洲高压 60N变化,使得风向也随之发生季节变化。 东 西北季风如东亚: 北冬季亚洲受强大的亚洲高压影响,东亚处在 季 阿留申低压高压的东部,吹西北季风;南亚处在高压的南部, 风吹东北季风。 赤道低压带夏季时,赤道低压带北移与印度低压连成一片,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影响亚洲南部;亚洲东部处在西太平洋高压的西部,吹东南季风 印度低压 30 N 风 东南季风 季 南 夏威夷高压 西 东 南 信 风3、亚洲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

22、南风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成因 海 陆 热 力 差 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4、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最为典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5、季风性气候世界分布东亚、南亚、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6、高考应用:利用气压中心判断季节,推导风向 利用季风风向判断季节和气压中心 八、大气降水(1)降水形成水汽十凝结核十水汽达过饱和十上升冷却当空气由温度较高的地方流向温度较低的地

23、方时,由于温度低的地方空气的饱和水汽含量低,原来暖的空气随着温度的降低,空气中的一部分水汽就要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也就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当空气由气温高的地方运动到气温低的地方时,就可能产生降水。当然还要看空气中含有水汽量的多少。在对天气进行判断时,在天气系统中,凡是有上升气流的如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气旋、锋面、受地形的影响上升等,一般都可能产生降水。另外,当较低纬度暖湿的空气向较高纬度运动时,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也会产生降水,反之,当较高纬度的空气向较低纬度运动时,则不产生降水。如受中纬西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而受信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少。(2)降水类型类别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成因近地面空气强烈

24、受热,湿热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迎风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暖湿空气在锋面上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暖湿空气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时,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稀少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分布赤道地区常年发生,中低纬地区夏季午后山地迎风坡多分布于中纬地带热带洋面上(3)降水量地区分布规律受控气压带与风带大气运动状况降水多少与类型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为主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为主少、大陆东岸多(受夏季风、台风影响)温带多雨带

25、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多锋面气旋活动多、锋面雨与气旋雨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少(4)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低气压带控制多上升气流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少雨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气流从海洋吹来多雨;气流从大陆吹来少雨。暖湿气流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暖流经过多雨;寒流经过少雨。干旱地区高山相对多雨,形成“湿岛”。1、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江淮78月伏旱,回归线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2、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夏季江淮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江淮78月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如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台风3、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4、海陆位置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5、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九、气候1、影响气候的因素季风环流(1)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