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66.25KB ,
资源ID:38886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8886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6讲 宋明.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6讲 宋明.docx

1、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6讲 宋明第36讲宋明理学江苏考试说明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2)王阳明心学。知识点一程朱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3)北宋: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2思想主张主张代表哲学观认识论“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朱熹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3.地位及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

2、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知识点二王阳明心学1形成背景: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思想主张(1)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2)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3)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地位及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考向一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比较史料研读史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

3、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史料二“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朱子语类史料三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1史料一中“二程”从自然和伦理的角度指出“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父止于慈,

4、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即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2史料二朱熹强调“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与儒家传统道德一致,要通过博学、审问、谨思、明辨等途径实现。3史料三第一句话强调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才能贯通明理;第三、四句话说明王阳明反对外在探究,主张内心反省。1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二程与朱熹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提示:都认为世界万物来源于理,所谓“天理”即封建的伦理道德。2史料三反映了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提示:(1)不同观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2)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5、,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史论归纳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项目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相同点本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是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是继承了孔孟“仁”“礼”的儒学发展的新形式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论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命题分析考法1从学术争鸣的角度命题。程朱理学把握理的办法是“格物致知

6、”,心学主张“心即理也”,希望通过内心的反省来达到目的。解题时应结合理学与心学的主张,从不同角度分析二者的差异。考法2从发展演变角度命题。理学是儒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时更新的特点,也证明了儒学的强大生命力。解题时需结合理学形成的背景分析。考法3从理学与心学的关系角度命题。 “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因此,“心学”也是“理学”。解题时需结合题干弄清其历史渊源来分析。1(2016江苏徐州模拟)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碑载:“吾祖籍程子院。程

7、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当时“明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知行合一”D“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解析“明道先生”指程颢,二程的观点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故A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朱熹的观点,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明朝王阳明的观点,故C项错误;“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是明朝李贽的观点,故D项错误。答案A2(2017江苏宿迁模拟)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 “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A格物致知 B先理后气C心即理也 D理气同源解析“格物

8、致知”强调亲身实践获得真知,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A项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都是理学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答案A考向二宋明理学的特点与评价史料研读史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史料二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

9、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史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

10、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萓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1史料一中“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在传统儒学寻找”体现了理学形成中的特点,同时从哲学角度论述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2史料二中“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等信息,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3史料三介绍了朱熹创立儒学的时代背景,区分了“欲”和“人欲”的不同,从侧面指出了理学的进步之处:

11、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提示: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2根据史料二,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并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提示:(1)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2)影响: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史论归纳1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是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

12、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2全面评价宋明理学(1)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等,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

13、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3)三纲五常在理学的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它压抑、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的发展。(4)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命题分析考法1从社会进步角度命题。宋代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影响。解题时往往需要根据具体史料,从社会进步性方面分析。考法2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对社会发展不利。解题时从逆向思维角度分析。1(2016江苏常州一模)美国历

14、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是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下列对理学“内在生命与动力”理解正确的是()A大力推行书院教育,广泛影响海外学派B汲取佛教和道家思想,使儒学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C突出“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精华,促进新儒学形成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指理学的思想构成。分析四个选项,B项最符合题意;A项属于理学的外部影响,排除;C项反映理学是“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与题目要求不符,排除;D项说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答案为B。答案

15、B2(2017江苏盐城模拟)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节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答案C考向一程朱理学1唐初,傅奕批判某宗教说:“剃发染衣,不谒帝王,违离父母,非忠孝者”。宋代,契嵩指出“方天下不可无儒,不可无老,不可无佛。亏一教则损天下之一善道”。由此可知()A傅奕主张三教合流 B傅奕反对儒学正统C契嵩主张三教合流 D契嵩反对儒学正统解析从材料可知傅奕批判佛教,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傅奕批判佛教

16、,不能得出反对儒学正统,故B项错误;从“方天下不可无儒,不可无老,不可无佛。亏一教则损天下之一善道”,可知契嵩主张三教缺一不可,故C项正确;反对儒学正统与“方天下不可无儒”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江苏常州一模)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解析从材料“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精神实体”、“万物的总根源”、“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与材料信息不符,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

17、C3(2017江苏盐城中学质检)“一棵树生长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在此树前早已存在。所以,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比如马生牛,断无此理。”这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是()A“理在事先” B“发明本心”C“万物皆生于两” D“理在气中”解析根据材料“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可知作者认为理早于事物,故A项正确;“发明本心”强调内心的反省,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B项错误;“万物皆生于两”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阴阳二气,与材料认为“理”是世界本源的说法相冲突,故C项错误;“理在气中”的观点实际上认为气(物质)早于理而存在,与“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不吻合,故D项错误。答案A4(2017江苏

18、启东中学质检)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解析A项是老子的辩证思想,故A项错误;B项是程朱理学的思想,故B项正确;C项是王阳明心学的思想,故C项错误;D项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B5(2017江苏宿迁模拟)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19、()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始终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解析题干材料“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体现出了从孔子、孟子、董仲舒直到宋明理学家都强调了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排除A项;材料显示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关系,未体现出随经济发展而调整,排除B项;题干材料与“天人合一”无关,排除D项。答案C考向二王阳明心学6(2

20、017江苏苏州调研)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该言论() A主张格物致知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强调“心外无理” D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析材料强调“心”字,主张“心外无理”,这体现了陆王心学的唯心哲学观点。其主张“致良知”和“发明本心”。“心外无理”是陆王心学的哲学主张,故C项正确。答案C7(2016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某思想家强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物欲牵蔽”,该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解析材料中“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

21、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表明是心学的“致良知”,与孔子与董仲舒的主张不符,故A、B项错误;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与材料中“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相符,故C项正确;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8(2016江苏南京、盐城一模)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王阳明主张

22、()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A B C D解析根据材料“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得出“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故正确;根据材料“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得出“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故正确;根据材料“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得出“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故正确;良知是通过内心自省,不是外在探求而实现的,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9(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中国传统

23、社会的社会控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韩进军、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材料二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材料三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

24、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国家所必须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杨阳王权的图腾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

25、、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和材料二中“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从国家意识形成和乡村宗族伦理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回答;第二小问,从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内容及影响分析作答。答案(1)内容:天人感应,独尊儒术。目标:实现“大一统”。(2)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存天理,灭人欲。侧重:前者侧重国家意识层面;后者侧重乡村宗族伦理。(3)观点:绅士成为乡土社会的权威,成为国家意识传播到乡村的媒介。认识:传统社会控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根本宗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