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90.78KB ,
资源ID:40419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0419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含答案.docx

1、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含答案【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 史现象是A武将权力膨胀 B地主势力增强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2刘秀建立东汉后,励精图治,使汉王朝出现“中兴”局面,但东汉中期以后国势却日渐衰落,导致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黄巾起义的打击 B皇帝年幼,无法主政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 D州牧割据,威胁中央3据汉书儒林传记载,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古代学官名),劝以官禄百

2、有余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材料反映了汉武帝( )A兴办太学,教授儒学 B支持儒士参政,享受俸禄C改造儒学,创建新儒学体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孕育出了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与概念范畴的中医学。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A擅长针灸的华佗 B尝遍百草的神农氏C使用“四诊法”的扁鹊 D“治未病”的张仲景5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下列活动,我们从中感受不到历史演进脉搏的是( )A阅读史记 B到博物馆参观C采访老红军战士 D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6

3、“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 B蔡伦 C祖冲之 D毕昇7秦统一六国后,福建首次被纳入中央王朝行政建制,属闽中郡,其郡守产生的方式是A世袭继承 B地方推荐 C皇帝任命 D考试选拔8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A刑法残酷 B骄傲自大 C剥削沉重 D失去人心9汉文帝曾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这反映了汉文帝提倡( )A勤俭治国,反对奢华 B以德化民,废除严刑C以农为本,劝课农桑 D轻徭薄赋,休养生息10清朝赵翼说过,“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

4、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这里“此例”是指( )A纪传体通史 B国别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11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C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12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

5、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13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指南针传入欧洲蔡伦改进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ABCD14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灭秦以后,他们建立了新兴的东汉王朝A B C D15下列史实,可以通过下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A B C D16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光武中兴

6、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17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太尉C御使大夫D郡守18根据关键词判断历史事物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能力之一。观察以下关键词:修建骊山陵,连坐制度,公元前209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请你判断该历史事件是A长平之战 B秦末农民起义 C黄巾起义 D流民起义19七(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一个小论文写作他们搜集到的材料有:金缕玉衣图片;董仲舒的策论;汉代讲经图;五铢钱图片;霍去病墓资料。最适合做他们论文题目的是A文景之治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C秦统一中国 D光武中兴20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

7、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下图)从图片中你 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 B西汉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C罢黜百家 D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21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22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世界著名的两大石窟。石窟的雕造吸收了哪一教派的艺术A伊斯兰教B儒家思想C佛教D道教23东汉中期以后“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宦官又盛”。这则材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是A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中央

8、与地方矛盾加剧 D政治清明社会稳定2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人李白写的古风诗句,描述了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下列对秦朝统一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B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C巩固了我国大一统的局面,进入鼎盛时期D促进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交融25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统一了六国 确立了皇帝称号 统一了度量衡 开

9、凿了灵渠A B C D【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继位的皇帝年幼,太后依靠娘家人,导致外戚专权,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武将权力膨胀、地主势力增强、宦官专权,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2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C符合题意;黄巾起义的打击、皇帝年幼,无法主政属于客观因素,故AB

10、选项不符合题意;州牧割据,威胁中央与题干无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根本原因”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3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古代学官名),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可知,汉武帝时期政府大力提倡儒学,支持儒士参政,享受俸禄,把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官员的选拔密切结合起来,汉武帝的这种做法,引发了研究和推广儒学的高潮,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故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兴办太学,A选项排除;创建新儒学体系是董仲舒的成就,C选项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思想统一的措施,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

11、故选B。4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了诊断上要辨证施治,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故D符合题意;华佗、神农氏、扁鹊与题干无关,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解题的关键,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5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比如读文字史料、看实物史料等,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并不能获得历史知识,故D符合题意;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

12、头史料等类型。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出土文物等;文字史料指人物传记、史书、报刊、等。阅读史记、 到博物馆参观、采访老红军战士都可以获得历史知识,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6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信息,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促成这一变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造纸术的相关知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材料廉价易得,便于推广。造纸术的改进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

13、响着人类的社会。7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朝建立后,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守由皇帝直接指派,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符合题意。世袭继承是奴隶社会的官制,地方推荐是汉代的察举制,考试选拔是科举制,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8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朝暴政,具体表现有刑法残酷,剥削沉重,如赋税、徭役繁重,最终引发农民起义,推翻秦朝,而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在秦朝灭亡后与刘邦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但是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迷信武力,也失去人心,最终失败,因此AC对应秦朝灭亡的原因,B对应项羽失败的原因,D是两者失败的

14、共同原因。故选D。9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可知,此内容体现了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华,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以德化民,废除严刑、以农为本,劝课农桑、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0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司马迁、发凡起例,创为全史”,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故A符合题意;国别史、纪传体断代史、编年体与题干无关,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1B解析:B【解析】【详解】据题干“在世

15、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可知,这段话不能说明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B符合题意。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2C解析: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为消除战国齐国文字的差异,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C项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秦朝的措

16、施,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A项不合题意;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3D解析: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南宋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在隋唐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因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故选D。14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秦末农民战争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故正确;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故正确;秦未农民战争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的革命

17、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故正确;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故错误。故选组合,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15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故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在史记记录范围内。、项正确,A符合题意;、项,蔡伦为东汉人,李春为隋代造桥匠师,其所处时代都在西汉武帝之后,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故、项错误。BCD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

18、已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故选A。17C解析: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8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

19、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B符合题意;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在长平一带发生的战争,排除A;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的农民战争,排除C;流民起义是居无定所的民众发动的起义,排除D。故选B。19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由材料中“董仲舒的策论;汉代讲经图;五铢钱图片;霍去病墓资料”等信息可知,都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故B符合题意;董仲舒和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人物,排除ACD。故选B。20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中“汉代讲学图”“西安长安太学复原

20、图”,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此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B正确;太学属于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校,春秋时期孔子最早创办私学,A排除;题干直接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但没有体现对其他学派学说的态度,无法直接得出罢黜百家,C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儒学教育的效果,无法直接得出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D排除。故选B。21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为了更好的对全国进行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2C解析:C【解析】依据所学知

21、识可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石窟的雕造吸收了佛教思想的文化艺术。故选C。23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东汉中期以后“宗室权落宦官又盛”。结合所学知识,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政治统治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B符合题意;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A不符合题意;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C不符合题意;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王赢

22、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符合题意;夏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A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不符合题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交融。D不符合题意;故选B。25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项,秦代铁权上提到“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故项正确。项,“立号为皇帝”反映了秦始皇确立了皇帝称号。故项正确。项,“法度 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说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针对当时天下度量衡不一的情况,命令丞相隗状、王绾统一-度量衡。故项正确。开凿了灵渠,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故选A。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