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44MB ,
资源ID:40600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0600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下16《最大的麦穗》薛城临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下16《最大的麦穗》薛城临小.docx

1、六下16最大的麦穗薛城临小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6.最大的麦穗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垄”,重点理解“麦垄”“沉甸甸”“如梦初醒”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清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反复诵读弟子们摘麦穗时动作、心理、神态的句子,理解“最大的麦穗”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含义,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4认真品读苏格拉底的话,体会人物的情感,感悟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独特的教育方式。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反复诵读弟子们摘麦穗时动

2、作、心理、神态的句子,理解“最大的麦穗”的含义,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含义,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 2. 认真品读苏格拉底的话,体会人物的情感,感悟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独特的教育方式。难点: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特点,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字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 2.在听写环节,利用投影展示、同桌互评互改来当堂检验学生对生字的书写掌握情况

3、,再利用组长评改对学生的订正情况进行跟进,确保“会写”这一基础目标的落到实处。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 4.在读写训练环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含义,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机遇”的名言。4、教与学准备:(1)教师:1.备课,制作教学课件。2.指导学生根据前置性作业做好预习。(二)学生:前置性作业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根据上下文理解生词的含义。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试着把课文分为三段,写

4、一写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内容,感知文章结构。4.思考课后题的第2、3题。5.搜集有关苏格拉底的资料和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二千多年的前的古希腊,人们都认为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人。于是有人问他:“天与地之间有多高?”他说:“三尺。”“胡说,人都有四尺,那不是要把天都顶破吗?”“是啊,所以凡是超过三尺的人要立足于天地之间,必须低头。做人要懂得谦虚。”平淡的话语中折射着智慧,许多人想成为他的学生。你还了解到苏格拉底的什么资料?你能来说说吗?(找学生简单说说)老师也收集到了一

5、些苏格拉底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 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 基者。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青少年时代,苏格拉 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 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 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曾三次参战。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2.这堂课

6、,老师将带你们去旅游,去做一次精神旅游。我们就一同穿越时空隧道,与2500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触摸他的智慧,去汲取他的营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生书空:最大的麦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由了解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聆听他的教诲引入新课,开门见山,直奔重点。】(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投影出示预习单,检查学生对文中难读和易读错词语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准本课的一个生字。出示词语: 沉甸甸的 颗粒饱满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麦垄 麦穗 东张西望 (1)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默写生字,检查生字的记忆

7、、书写情况。引导学生对照课后第二题描红,同位互相检查,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检查生字的识、写,做到正确、规范、漂亮。 (3)理解“麦垄”这个词,“麦垄”在文中形容一行行的麦子。(师相机出示“麦垄”的画面:瞧,这一行一行的麦子就是麦垄,此时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故事就发生在这片金黄的麦地里。)【本课生字只有一个,难度不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符合学情和年段特点。】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提高一些朗读的速度。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时间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逐段指导读

8、(2)把自己最喜欢的或感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要求读得正确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发表评价。 引导生生互评:有没有读错的地方,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是否做到了感情朗读,哪里读得比较精彩;你认为怎样读会更好,能否为大家读一读。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这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要想谈出自己深刻的感受,必须要能够提出具有思考价

9、值的问题,问题可以将我们的思维引向深入。仔细读读课文,看谁能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预设: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苏格拉底说的“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是什么意思?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中的“麦穗”为什么要加引号?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3)这些问题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读书、思考、讨论,教师的指导等。)其实,真正把课文读懂,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让学生学会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3)哲人声音,聆听品读品读第一句 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

10、的麦穗。 1.出示麦地图: (1)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是一片怎样的麦地吗? (2)指导学生朗读: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指名读:特别注意“甸”单独读第四声,在“沉甸甸”这个ABB式的叠词中则读第一声。找生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知道要读出颗粒饱满的麦穗坠在麦秆的感觉。2.是呀!麦子大熟的季节,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地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出示句子: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想想,要跟弟子们交代清楚要求,该怎么读?(指名读)(2)弟子们可得听仔细了,你能

11、听懂些什么?(3)预设:摘“一个”“最大”的:是说只能摘一个麦穗,但必须是整个麦地里最大的。 “只许进不许退”:是说时光不能倒流,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3.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是不能走回头路的。(时间、人生)谈到时间、人生,我们会感慨万千,此时,你会想起哪些名言?(1)出示名言: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人生如流水,一去不回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找学生读,齐读。 4.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出示苏格拉底的图片:这是一位怎样的人?怎样读才会读得更有苏格拉底的味道。找生读。) 预设:

12、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苏格拉底 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5.弟子们听了老师的吩咐,有何想法呀?(引导学生联系前文“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体会要想从一大片麦穗里找出一个最大的,很不容易,必须用心去找。) 【此环节是对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的品读,让学生感悟到时光是不能回头的,为下文的学习抓住机会而做下铺垫。】(4)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机会的名言谚语

13、。2.品读苏格拉底的第二、三句话,在旁边写下批注。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5)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 2.谁来说一说,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麦地摘麦穗时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六)哲人声音,聆听品读品读第二句 1.弟子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自由读第五自然段。2.谁来读一读苏格拉底苍老的洪钟般的声音。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师:这声音像什么?(预设:像苍老的洪钟般的声音。像惊天动地的雷声。像给人们敲起的警钟)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你又能读出什么话外之音?(你们已经走到麦地的尽头了。麦地到头了

14、。时间到头了。) 3.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4.苏格拉底心情怎样?他是如何说的?加提示语:苏格拉底惋惜地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苏格拉底失望地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苏格拉底 地说:“你们已经到头了。”【指导学生通过加提示语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有感情的朗读。】5.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呢?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弟子们在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分别画出来,反复读,体会,在旁边写下批注。(1)学生自由读,写体会。(2)学生交流:出示句子: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

15、,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知道了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 a从“埋头”“低着头”体会弟子们虽然找得很认真,但是他们总是埋头、低头找,他们的眼界不够开阔,视野狭小,所见有限。(视野不够开阔,这是弟子们失去机会的一个原因。) b从“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体会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的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失去了很多机会。(在犹豫不决中又一

16、次次错失了良机。) c从“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体会弟子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们觉得可供选择的机会还很多,不能立足于眼前,把握住“现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一再错失良机。(弟子们总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因此他们又一次次地错失了机会。“总认为”“总以为”抓住两个重要的词,读好。)总结三点原因: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根据同学们的交流,弟子们一次次错失良机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请一个同学连起来总结一下。 6.弟子们如梦初醒,说出“如梦初醒”的近义词,弟子们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预设:(弟子们很后悔,那么多颗粒饱满的麦穗,可是弟子们却两手

17、空空,他们会有暂时的茫然,但是更多的在反思。)预设1:我们只顾“埋头、低着头往前走”,只盯着脚下的一片麦田,眼界过于狭小了。预设2:我们没有听懂老师的要求,只许进不许退,就是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但我们却挑挑拣拣、犹豫不决,结果错失了良机。预设3:我们总寄希望于未来,以为机会还有很多,但麦地终有尽头,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7.假如你就是麦地中的一株小麦,你会如何嘲笑弟子们呢?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8.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18、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培根出示:【此环节是对苏格拉底第二句话的读,通过情景再现,学生悟出了两手空空、一无所获的原因,分析理解能力也自然得到提升。】(七)哲人声音,聆听品读品读第三句1.师:是呀,眼界狭小、犹豫不决、总把希望寄托于未来是导致弟子们两手空空的主要原因,难怪他们的老师苏格拉底说读(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2.苏格拉底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一穗是最大的”和“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3.

19、苏格拉底也知道最大的麦穗是很难摘到的,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他前边提的要求(再次指名读前边要求),那么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其本意是什么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苏翁之意仅仅在于“穗”吗?更在于什么?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里肯定有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就是你们刚刚_的。” 4.同学们都明白了苏格拉底的意图,可弟子们却没有明白,这时,苏格拉底的话又应该怎样读呢?预设1:苏格拉底语重心长地对弟子们说: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20、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预设2: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对弟子们说: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5.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1)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文字: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你们读懂道理了吗?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谈

21、谈你的理解吗? 如:课堂上发言的机会,班队委的竞选,爸爸妈妈的就业,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等。 (3)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4)假如你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再次走进麦地,你会如何做?【此环节是对苏格拉底第三句话更深层次的品读,通过填空理解、联系实际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到文字的背后,领略苏格拉底表面在说“穗”,实际上以“穗”隐喻人生的高明,也悟出了本课所要折射的人生哲理,教学重难点得到有效突破。】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8)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同学们,你们都有着远

22、大的理想,这是你们最大的追求,但对你们来说,今天摘取的眼前的一穗(眼前的机会)是什么呢?(是勤奋努力,刻苦学习) 老师跟你们一样,也有着最大的追求,那就是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对我来说,现在要摘取眼前的一穗就是上好今天的这一课。明天还有新挑战,人生的目标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才能有所收获。2.正如这些名人所说的:齐读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机会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查理艮(gn)科尔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加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3.同学们,学到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苏格

23、拉底这位哲学大师,再看看他说过的三句话(出示句子),你对他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短短几句话就引导学生由不获到有获,教育技艺炉火纯青;麦地为教室,麦穗为教材,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真理,寓教于乐,教育方式独特。)追问:苏格拉底的教育仅仅让学生收获了一个人生道理吗?(学生还收获了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思考、感悟人生,真是不获中有获呀!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穗,从而懂得了一个人生的哲理,这也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借事说理。)【此环节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对苏格拉底三句话的品读,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作特点借事说理。】4.当堂检测,巩固练习:A、表示并列 B、表示转折 C、表示对比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下面

24、括号内:1.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2.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3.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 一再地错失良机。( ) (1)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引号的用法吗?(2)你能写一段话,用上分号吗?(让学生学以致用)(3)小练笔: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学生读一读自己的练笔,老师及学生要及时评价。)5.

25、总结谈话: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我们都摘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麦穗”,就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更加自信、更加个性,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单纯,变得更加细腻也更加大气。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今天,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创造更精彩的明天!让我们在这个道理中结束今天的课堂!(九)布置作业:1.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2.自然界还有很多事物给人启发,只要你善于发现,例如: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水滴石穿,告诉我们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不能光顾眼前利益以“我发现了 ”为题,写写你发现的一个做人的道理。(十)板书设计:16最大的麦穗 注重实践 麦地里最大的一穗 善教 循循善诱摘在手中的一穗 态度认真 善学 把握眼前的机遇 自觉感悟 附六下16最大的麦穗预习单1、自主识字学词 读正确,注意加点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记住字形,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资料、联系课文初步理解。把你认为还需要注意词语补充写在旁边。麦垄 摇晃 嘲笑 麦穗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如梦初醒 错失良机 颗粒饱满 东张西望 不失时机 沉甸甸的(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二、朗读思考。1.自由朗读课文

27、,读不好的地方可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流利。可读给家长听,请他们评价。2.先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再连起来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课文中有几处使用了分号?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用法。 三、资料库 1.查资料了解苏格拉底:2.搜集记录几条苏格拉底的名言: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苏格拉底是()(国家)的一位大学者。课文最大的麦穗就是讲的他让弟子们()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 )的道理。 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教学反思: 成功处一:情景演绎,触发主动性。 课堂是一种情感的课堂,意味着师生情感同时运动,相互碰撞:意味着它是促使学习者以最佳心境投入到学习中的有效

28、保证。故而在引入课文时我设计了三处情景演绎。 第一次:出示“黄灿灿的麦田流光溢彩,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的图景,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特定的场景之中,并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我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我会怎么办呢?在此思虑的牵引下,进而萌发自主深入地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念头。 第二次:在学生为弟子们错失良机而惋惜的一刻,让其进行角色转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学生站在被错失的“麦穗”的立场,自然而然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想。有的学生说:“唉,何必犹豫不决呢,我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至少我是你现在值得拥有的呀!”有的学生说:“快回来!快回来!我就是你要找的最大的麦穗呀!”着急,

29、痛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体会奠定了感情基础。第三次:在学生理解了不可错失良机,要善于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的走进麦地,当一回现代的“求悟者”。“如果你也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让你再一次以同样的要求去摘麦穗,你会怎么办呢?”在学习的基础上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要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学生的情感、领会在此时已经有了一个“井喷”的欲望,他们对于苏格拉底的感悟,对于人生一如“走麦地”的感慨,对于时间、机遇的重新认识,都让他们有一吐为快的感觉。成功处二:智慧碰撞,激发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

30、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留有多处聆听学生思想,允许磋商的地方。 其一,多媒体显示苏格拉底的话,在请多位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或和蔼,或严肃地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先谈一谈自己听了摘麦穗要求后有什么想法。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认为简单,而有的学生则抱怨太难。实则在这一环节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已经袒露在教师的面前。而后提出问题“弟子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为什么呀?”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与困惑,用心地自学课文,或朗读,或圈摘,或讨论相关章节,在明白弟子们没有成功的同时,不免对自己刚才的想法捏了一把汗。 其二,在理

31、解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时,教师的牵引基本放手,用学生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方法各抒己见,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辩中得到自己的所得。在学生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的情况下稍加引导即可。比如允许学生认为弟子们的做法也是“老实、谨慎”的体现,允许学生对苏格拉底在麦地里教学,却没有考虑要爱护庄稼,或者会遭到农民阻拦的质疑。但是对于特殊情况也要及时的予以正确的引导。比如有学生认为可以坐享其成,等其他人采摘完毕讨一穗,甚至抢一穗即可,对于有此种思想的学生就要告之“必须是亲手经过自己的劳动得来的才是真正的麦穗!”这比“最大的”更可贵! 不足处一:朗读体会一笔带过。在学生回答“苏格拉底的要求高吗?”的时候,原定打算让学生在朗读体会的基础上,从字里行间找寻答案,比如从“满是”、“到初都是”等词中去理解“麦穗多”“难以取舍”为下一步理解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