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6 ,大小:99.19KB ,
资源ID:41091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1091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模拟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模拟考试题.docx

1、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模拟考试题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模拟考试题(一)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具有简约性、概括性、理念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的是 B A教学理论 B教学模式 C教学策略 D教学方法2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观是 A A学生发展为本 B科学与人文交融 C回归生活世界 D民主化3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要做到 D A变“传话”为“对话” B变“书中学”为“做中学” C变“教书” 为“铸魂” D变“教案剧”为“教育诗”4下面关于课程内容包含的主要信

2、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材料信息 结构信息 方法信息 知识信息A B C D5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环境属于 C A图像情境 B生活情境 C实在情景 D符号情境6在课程内容的情感性处理中,配录像画面朗读课文是 D A发掘情感 B诱导情感 C赋予情感 D展示情感7下面关于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大体包括的类型,错误的是 C A实践活动 B符号活动 C学习活动 D综合活动8下面关于从哪些方面入手运用成就策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D 创造成功机会 学会赏识学生 利用优势转移 提供替代经验A B C D9“增强教学的审美情趣” 属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D A目标策略 B成就策略 C情境策略 D变化策略10在教材

3、呈现策略中,“温故而知新”属于 C A问题研究策略 B活动展示策略C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策略 D素材处理策略11下面属于置疑问难的意义的是 B A创设冲突情境 B引发思维活动 C启动定向思考 D鼓励发散思维12“遵循感知规律,研究媒体的特征”属于 B A演示策略的意义 B运用演示策略的基本要求C演示策略的操作要义 D演示策略的功能13“相机引导”属于学生学习方式指导中的 C A自主学习的指导 B合作学习的指导C探究学习的指 D体验学习的指导14下面的叙述中属于体验的途径的是 A 感知 活动 经历 提炼A B C D15在学法指导的方式中,点拨式属于 B A直接型指导 B渗透型指导 C个别型指导

4、D自悟型指导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并改正错误。1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化。 ( )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2新课程要求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实施观。 ( )新课程要求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态观。3用“动”方法来转化“静”的知识是认知性加工策略中的课程内容的做中学策略。 ( )用“动”方法来转化“静”的知识是认知性加工策略中的课程内容的操作化策略。4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既是教材呈现的一种形式,又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 )5新课程的教材观念强调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素材”。 ()新课程的教材观念强调

5、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学校层面的新课程实施需要树立的教学观念。学校层面的新课程实施需要树立以下教学观念:学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室是实验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家长是教育伙伴。2简述怎样利用“情境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教学引语新颖,提供的信息具有时代性。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实验法,将错就错法,问题探究法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我的口袋里装了一个人。我说课文中写错了,志

6、愿军是不能叫做亲人的。)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积极性。“卷入”意味着什么?第一,意味着要注意眼前的学生任务;第二,学生必须具备“卷入”之后的深水平加工所需的必要知识基础;第三,学生有自己决定自己进度快慢的选择自由;第四,学生愿意被“卷入”。(让学生“设身处境”地卷入思考,参与活动、促进思考。)3简述言语讲授的操作要义。了解学生实际;调适自我心态;研究讲授的内容;设计学生的活动;增强语言的魅力。(每种要义要给予适当说明。)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1结合实际,谈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怎样运用调节策略。倡导积极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节后续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保持在最佳状

7、态。)学生总是希望教师能关注他,这是他们的一种社会心理需求。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厚望,能改变学生的“自我”期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业成效。调控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可表现为三种:一是以教师设身处境地理解学生为特征的“支持型气氛”;二是以学生提心吊胆地提防某种打击为特征的“防卫型气氛”;三是以师生相互反对为特征的“对抗型气氛”。积极的、师生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气氛,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导致更多的努力和创造性探索。讲究强化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强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反应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强化主要包括外部的奖赏作用

8、。赞赏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物质的,如奖金、奖品等;一种是精神的,如表扬、鼓励、赞赏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表扬、赞许乃至奖励的各种强化手段,发挥积极评价的作用;要善于把褒贬巧妙地结合起来,还要善于使比赛、竞争之类的活动产生激励的正效用。控制焦虑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造一种宽松的、激励学生进步与努力的环境,减少各种过激反应,控制考试、竞争等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因焦虑带来的心理偏异的产生。(在每种做法中结合你的实际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即可。)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模拟考试题(二)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

9、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面关于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错误的是 C A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 B阐释学生所学的内容C促进学生的发展 D采用易于为学生觉知的方式2发挥教学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要做到 D A变“传话”为“对话” B变“书中学”为“做中学” C变“教书” 为“铸魂” D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3下面关于加强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联系的做法,正确的是 B 拓宽通往生活的路径 搭建经验共享的平台 化知识为智慧 展现获得结论的过程A B C D4“进行尝试探索、倡导主动涉与”是认知性加工策略中的课程内容的 A A预热化策略 B生活化策略 C问题化策略 D结构化策略5

10、在课程内容的情境设计中,借影视想像是 B A富集课程资源 B获取替代经验 C促使感同身受 D提供学习诱因6在课程内容的情感处理中,讲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名人的故事是 A A发掘情感 B诱导情感 C赋予情感 D展示情感7在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方式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 D A开放课堂 B在参与中学 C综合学习 D探索研究8“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属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C A目标策略 B成就策略 C情境策略 D变化策略9新课程的教材观念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 C A知识载体 B话题 C文化中介 D谈资10言语讲授的基本要求可以一言以蔽之:采用 D A组织学生的表象 B联系学生的经验 C推

11、动学生的参与 D启发式11“接触真实问题”属于 C A置疑问难的意义 B置疑问难策略的基本要求C置疑问难策略的操作要义 D置疑问难的功能12下面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最重要的内容,错误的是 D A学习方式的指导 B具体学法的指导 C练习作业的指导 D记忆方法的指导13全员互动合作是合作学习的 D A基本动力 B根本目标 C基本品质 D基本动力14下面关于“学法”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完成课业的方法 B智力活动的方法C矫正的方法 D调控学习活动的方法15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方式,班规属于 B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

12、,每小题6分,共30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并改正错误。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转变教学方式。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转变课程功能。2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 ( )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3在课程内容的情境设计中,学习中的角色模拟是促使感同身受。 ( )在课程内容的情境设计中,学习中的角色模拟是运用模拟情境。4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策略因素。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5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集中反映在成就

13、动机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实施在以下一些基本要求:改革育人模式,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做中学”、“用中学”。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促进教学相长;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要让学生感受

14、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2简述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当的角色。促进者的角色;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者的角色;合作者的角色;反思者的角色。3简述指导自主学习要抓哪些环节。明晰目标。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认清应该做什么,每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去做,做的情况怎么样,让他们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地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解放”学生。教师要把学生放到一个自由的天地中去,让他们有机会放飞想像、抒发创意、释放潜能。具体要求。学习习得自主学习的方式,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点,教师应当对学生怎样做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他们有效地把握、逐步地迁移。巧妙提示。教师善“导”充分地表现在巧妙的

15、提示上,巧妙,应当是不着痕迹地提醒,不事张扬地启示,要言不烦地点到为止。循序渐进。教师要细致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教材提供的各种可能,耐心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增强信心,勇于践履。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课程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教学交往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学交往具有以下特点:具有目的性:就交往目的来说,教学交往是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它的目标主要指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获得的发展,是由这一目标派生出来的“产品”;具有互为主体性:就交往主体来说,学生与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人格、权利和自主

16、性方面是“平等”的,但在信息的拥有和交往中的作用方面却又是不“对等”的;具有“规定”性:就交往内容来说,其主题是被“规定”了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因此,教学的交往是以教材为“话题”的师生相互作用;具有计划性:就交往的结构来说,这种交往常常是有计划的、相对“有序”的,或者说,是被精心组织起来围绕一定目标展开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实现师生对话要求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学不再是有知识的教师教授无知的学生,而是师生共同探索、相互影响;教师应更多地作为一个学生的倾听者、交谈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讲解者;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实现对话要求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

17、,真正的倾听和接纳对方。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哈泰帕把互动分为“水平互动”和“垂直互动”,“水平互动”是年龄特征、知识经验与发展水平大体相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常采用小组讨论、相互教学等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学会倾听、比较和发现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有差异的见解,促进“节约思维”、深入思考与反观自身而获得创见。“垂直性互动”是指儿童同成人、教师或高手之间的一种互动,它是在教师传递社会文化的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之下的参与,“认知学徒制”、作为“脚手架”的互动,都属于这类互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者的自主建构,必须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中,在由交流合作而推动的积极深入思考中,才能实现。教学是

18、教师与学生的理解。理解的基本涵义是:意义沟通、相互解释、设身处地、共同体验、宽容悦纳。从理解的意义上讲,教育过程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是一种对话,也是一种学生自我理解的过程。(在每种观点中结合你的实际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即可。)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课程辅导第一编 教学策略概观序言1学会生存一书认为“策略”的概念包括哪三个观点?(P1)把各种要素组织成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估计到在事物开展过程中会出现的偶然事件;具有面对这种偶然事件并加以控制的意志。3策略的目的是什么?(P1)要把政策转化为一套视条件而定的决定,并根据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决定需要采取的行动。2教学策略具

19、有哪三个特点?(P1)综合性、操作性和灵活性。第一章 教学策略的涵义解析一、从“教学”的概念说起1教学的要义有哪些?(P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2我国学者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揭示的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P3)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志;阐释学生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为学生觉知的方式。3现代教育视野中的教育是什么?(P3)“教育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加涅布里格斯等)二、教学策略的基本含义1什么是教学策略?(P4)教学策略

20、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2教学策略具有哪些特征?(P4)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个指向实践操作的项目;教学策略是遵循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思想为依据,选择、安排和统合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教学策略既是一种对教学形式与方法的相对有序和有机的构造,又是一个有目的的审视、调节和不断控制的执行活动;如果说“模式”侧重于程序与架构,“策略”则更接近于方法与形式。可以说,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一种操作智慧和有效行动。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1什么是教

21、学设计?(P6)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2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有着怎样的关系?(P7)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过程: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属于较高层次。教学模式的特点:简约性、概括性、理论性、相对稳定性。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属于较低层次。(作为简答题,在前面加上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概念。)3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有着怎样的关系?(P7)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教学策略包含教学方法,教

22、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教学策略的支配。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第二章 课程目标与教学策略一、怎样理解课程与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对具体的教学活动具有什么作用?(P10)具有指导、操作、调控与测度的作用。2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哪些不同的取向?(P12)“普遍性目标”取向,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行为目标”取向,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生成性目标”取向,具有参与性、感悟性、体验性。“表现性目标”取向,具有个体性、差异性、多元性。二、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什么特点1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什么特点?(P12P16)整体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23、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统一实现;累积性历时性目标的一种共时性表述;双部性外显行为与内隐变化的相互结合;灵活性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的要求;共振性多种教学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开放性预定目标与生成的个性化目标的兼容。三、怎样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P17P19)1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确立怎样的策略思想?要在“全面育人”上下功夫;要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要在“持续发展”上花时间;要在“突出重点”上做文章;要在“因材施教”上想办法。第三章 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1原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负责人库姆斯认为的教育系统的改革面临的障碍有哪些?(P22)物质的障碍,表现为缺乏资

24、源的设备;行政管理的障碍,体现在规章制度不严和议事程序繁琐上;哲学的障碍,表现为人们对理想的目的和目标持不同的观点;心理的障碍,表现在改革参与者对待改革的态度、情感和信念上。一、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有什么关系1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在关注重点上有何不同?(P26)在看待教学目标方面。教学意识的重点在于确定一个目标,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去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是有效教学;而课程意识则更为关注目标本身是否合理。如果这个目标不合理,实现了目标也没有什么意义,而是低效或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目标合理,但如果实现目标的手段不恰当或者不具有教育意义甚至是反教育的,实现了目标,也是低效或无效甚至是负效的。在看待某项教学活动的意义方面。教学意识可能关注把这项活动尽可能做到最好;但课程意识关注的重点可能在于这项活动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合理的,即要恰到好处,要和整个教学活动的结构联系起来。有看待学生的学习结果方面。教学意识可能更为关注掌握“双基”的程度,特别是考试的分数;而课程意识则可能更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学习的意愿、能力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全发展。二、新课程倡导怎样的课程理念1新课程倡导怎样的课程理念?(P27P28)“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