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24KB ,
资源ID:4163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163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检测 板块1 高频文言实词分组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检测 板块1 高频文言实词分组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3与“诸军从之,敌遁去”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弟走从军阿姨死C战则请从 D樊哙从良坐选C文中的“从”意为“跟随,随从”,C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听从,顺从。B项,动词,从事,参加。D项,动词,依傍,紧挨着。4与“累迁中州刺史”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再迁为太史令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迁其民于临洮选B文中的“迁”为动词,意为“调动官职”,B项与之相同。A项,与“灭”构成复合词,灭亡。C项,动词,征发。D项,动词,迁移。5与“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B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选A文中的“间”表状态,意为“从小路”,A项与之相同。B项,动词,参与。C项,副词,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D项,副词,表时间,有时,偶尔。6与“时其半度,可击也”的“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一夜飞度镜湖月D内立法度,务耕织选C文中的“度”意为“渡过,越过”,C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衡量。B项,动词,推测,估计。D项,名词,制度,法度。7与“虑夏人必乘间盗边”的“乘”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自京师乘风雪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选D文中的“乘

3、”意为“趁着、凭借、乘机”,D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驾,坐。B项,动词,冒着。C项,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8与“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的“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C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回朕车以复路兮选B文中的“复”为副词,意为“再,又”,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恢复。C项,动词,报复。D项,动词,返回,回来。参考译文:郭浩,字充道,是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郭浩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城下,夏国用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寨,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

4、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出名。积功升任中州刺史。钦宗即位,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国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今宁夏固原县西北)。绍圣年间开拓的土地,又全部失去。第二组:见、书、绝、穷、安、过

5、、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节选自与荆南乐秀才书,欧阳

6、修)9与“屡辱见过”的“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图穷而匕首见 B冀君实或见恕也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秦王坐章台见相如选B文中的“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出现。C项,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D项,动词,召见,接见。10与“田秀才西来,辱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 B乃丹书帛曰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选A文中的“书”意为“书信”,活用为“写信”,A项与之相同。B项,动词,书写。C项,名词,书籍。D项,名词,文字。11与“当之未暇答,宜遂绝”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7、境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D以为妙绝选C文中的“绝”为动词,断绝(往来、交往),C项与之相同。A项,隔绝,阻绝。B项,动词,横渡。D项,达到极点。12与“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复前行,欲穷其林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病梅也哉C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选D文中的“穷”意为“不得志、不显达”,D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走到尽头。B项,动词,穷尽。C项,困窘,处境困难。13与“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的“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既来之,则安之C然后得一夕安寝 D则宜抚安,与结盟好选

8、A文中的“安”意为“怎么”,A项与之相同。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C项,形容词,安逸,安稳。D项,动词,安抚,抚慰。14与“此似有所过听也”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以其境过清 D今公子故过之选C文中的“过”意为“过分、过于”,C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错误,过失。B项,动词,责备。D项,动词,访问。15与“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私见张良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选D文中的“私”意为“私交、私利、私事”,D项与之相同。A项,私人的。B项,动词,偏爱。C项,私下里,偷偷

9、地。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你屈尊过访。又劳你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篇,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你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你的信。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你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你再次给我写信;再次来信又没有答复,就可以绝交了,可你还是来信。这是何等殷勤啊!像我这样的人,是天下不显达低贱的人,怎能使你恳切到这种程度呢?我想这是由于你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求进取吧。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你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我年

10、少的时候,决心从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的很多,所以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因此使你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第三组:知、患、爱、或、卒、行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

11、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节选自苏廷评行状)16与“略知其大义”的“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其真不知马也选B文中的“知”意为“知道,懂得”,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主持、管理。C项,通“智”,智慧。D项,动词,识别。17与“急人患难,甚于为己”的“患”意义

12、相同的一项是()A赵宣子骤谏,公患之 B享国日久,内外无患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选B文中的“患”意为“困难、祸患”,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厌恨。C项,动词,忌讳。D项,动词,忧虑、担心。18与“益不复爱惜”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B吴广素爱人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选C文中的“爱”为动词,爱惜、吝惜,C项与之相同。A项,喜欢。B项,动词,爱惜、爱护。D项,喜爱、宠爱。19与“小人或侮欺之”的“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云霞明灭或可睹B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D一食或尽粟一石选D文中的“或”意为“有时、偶或”

13、,D项与之相同。A项,也许,或许。B项,如果。C项,有的有的。20与“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的“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五万兵难卒合C初,鲁肃闻刘表卒D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选A文中的“卒”意为“最终、终究、终于”,A项与之相同。B项,通“猝”,突然,仓促。C项,动词,死。D项,名词,士兵。21与“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D赵王畏秦,欲毋行选B文中的“行”意为“将、将要”,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行走。C项,名词,行为,品行。D项,到去,前往。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祖父幼

14、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他)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他)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祖父)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

15、理。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第四组:疾、是、说、信、修、相、使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请闻其说。“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

16、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始于爱民。“爱民之道奈何?“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节选自管子,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22与“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B疾痛惨怛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庞涓恐其贤于己

17、,疾之选B文中的“疾”意为“疾苦”,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痛心、痛恨。C项,形容词,强,这里指声音宏大。D项,动词,通“嫉”,妒忌。23与“如是,又何以行之”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B是又在六国下矣C觉今是而昨非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选B文中的“是”为代词,意为“如此、这样”,B项与之相同。A项,认为正确。C项,形容词,正确。D项,表示判断。24与“请闻其说”的“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B范增说项羽曰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选C文中的“说”为名词,意为“言论、说法、主张”,C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诉说

18、。B项,动词,劝说。D项,通“脱”,解脱,脱身。25与“质信以让,礼也”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C言必信,行必果D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选C文中的“信”意为“讲诚信、守信用”,C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信用。B项,副词,确实,实在,的确。D项,名词,信物,凭据。26与“公修公族,家修家族”的“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臣修身洁行数十年D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选B文中的“修”意为“修整、整治”,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修建,建造。C项,动词,修养。D项,动词,修理。27与“相及以禄”

19、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B儿已薄禄相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伯乐学相马选A文中的“相”意为“互相”,A项与之相同。B项,名词,面相。C项,动词,帮助,辅助。D项,动词,观察,仔细看。28与“使教于国”的“使”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向使三国各爱其地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C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D公之逮所由使也选B文中的“使”意为“让”,B项与之相同。A项,连词,假使。C项,动词,出使。D项,动词,主使,指使。桓公向管仲问如何治理百姓(的问题)。管仲回答说:“凡治理百姓的人,(一是)必须知道他们的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四是)

20、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前。注意这四点,就足以治理百姓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仁慈,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点,就可以实行了。“请详细加以说明。“守信用的人,百姓就相信他;行仁政的人,百姓就感念恩德;严肃的人,百姓就敬畏他;有礼的人,百姓就赞美他。俗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百姓想要的就不要强加于他们,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好啊!桓公又问道:“我想修明政事谋求定时会盟诸侯,可以做到吗?“可以。“可以从哪里做起呢?“从爱民做起。“什么才是爱民之道呢?“您整治国家之事,大臣整治家族之事,使他们事业互相连接,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亲近国家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让他们为国家施行教育,人民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