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6.53KB ,
资源ID:4566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566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

1、证侯 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3) 痰热闭肺证侯 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4) 毒热闭肺证侯 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5) 阴虚肺热证侯 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6) 肺脾气虚证侯 病程迁延,低热起伏,动则咳甚,痰多,气短多汗,面色淡白,纳差,大便溏薄,四肢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2. 变证(1) 心阳虚

2、衰证侯 突然面色苍白,口唇肢端紫绀,气促加重,四肢厥冷,虚烦不宁,额汗不温,右肋下肝脏肿大,脉微虚数,舌淡紫,苔薄白。(2) 邪陷厥阴证侯 壮热,咳嗽气促,痰声漉漉,头痛,呕吐,神昏谵语,颈项强直,舌红,苔黄腻,脉细数。二、治疗方案(一) 辨证选择中药口服汤剂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常用药:麻黄、杏仁、荆芥、防风、桔梗、白前、苏子、陈皮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连翘、银花、杏仁、石膏、桔梗、薄荷、牛蒡子、前胡、枳壳、甘草等。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葶苈子、石膏、麻黄、杏仁、苏子、黄芩、虎杖、细茶、甘草等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

3、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生石膏、知母、生甘草等。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桑叶、天花粉、款冬花、扁豆、甘草等。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人参、五味子、白术、茯苓、五味子、百部、款冬花等。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人参、附子、煅龙骨、煅牡蛎、干姜、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等。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羚羊角、生地、白芍、钩藤、菊花、贝母、生大黄、郁金等。(二) 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1. 代加工小儿止咳合剂: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用法;10-20ml,3次/日2. 代加工小儿肺炎合剂: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用

4、法:(三)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 痰热清注射液:每天0.3-0.5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1日1次,用于风热闭肺及痰热闭肺证。2. 醒脑静注射液:每天0.5-1.0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1日1次,用于风热闭肺及痰热闭肺证。3. 喜炎平注射液:(四)非药物治疗1. 推拿治疗:推脊、揉肺俞、揉脾俞、按丰隆,各穴位分别治疗3-5分钟,1日2次。2. 拔罐治疗:取穴位双侧肩胛下部,拔火罐,每次3-5分钟,1日1次,5日为一疗程。特

5、色疗法1. 中药雾化:痰热清2.5-5ml加入5ml生理盐水中雾化吸入,1日2次。2. 中药灌肠:采用自制中药麻杏化痰方灌肠法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通过肠黏膜吸收,以促使痰液易于排出。3. 穴位敷贴:风寒型,麻黄、细辛;风热型,麻黄、胆南星。上药研成粉末,用凡士林调成膏状敷双足涌泉穴。4. 中药外熨:苏子、白芥子各20克,吴茱萸、香附各15克,细辛10克。将药物倒入微波炉专用碗中,加一两醋、二两盐拦匀,加盖放入微波炉用中火加热2分钟,取出将药物再次拌匀,重复用中火加热1分钟。以闻到焦香味为度。将药物用致密纱布包好封口,沿患儿督脉、膀胱经从大椎穴到肾俞穴来回推熨。一天一剂,7岁以下日熨一次,7岁以

6、上日熨二次。疗程共7天。适用于肺脾两虚、啰音久不吸收者。5. 扶阳罐温刮痧温炙,适用于肺脾两虚、啰音久不吸收者。(四) 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平喘及支持对症治疗。(五) 本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诊疗方法整理、应用文献记载肺炎喘嗽是由于患儿素体虚弱,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加之外感风邪,致痰阻气道,肺气闭郁,肺失宣降所致。治疗原则重在宣肺理气化痰。临床证型多为风热闭肺或痰热闭肺,多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六) 其他治疗向远彩教授治疗小儿肺炎学术思想及经验:注重疾病之病理关键在于热、痰、气,治疗总的原则是清热、化痰、理气,已开成中医药院内制剂小儿肺炎合剂。(七

7、) 预防与护理1. 一般护理(1) 按中医儿科一般常规护理进行。(2) 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3) 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其背部,促使痰液排出。2. 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1) 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2) 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微细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 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钟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 给药护理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4. 饮食护理(1) 饮食宜清淡

8、、易消化的半流质,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可适度多饮水。(2) 阴虚肺热证,可给予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蔬菜。(3) 脾虚大便稀溏者,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4) 肺脾不足者,可食梨汁、橘子汁以助养肺阴而生津止渴。5. 情志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6. 临证(症)施护(1) 风热闭肺证患儿的穿衣盖被不宜过暖,中药煎剂宜稍凉服。(2) 痰热闭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静卧抬高头部或半卧位,及时吸氧。(3) 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中药清热化痰药少量频服。(4) 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时,及时吸氧。(5) 风寒闭肺

9、证患儿给予中药外敷双足涌泉穴。(6) 肺脾气虚、啰音久不吸收者给予中药外熨。7. 健康指导(1) 冬春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2) 指导患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所要注意的事项。(3) 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 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偏食,保持大便通畅。(5) 中医特色技术指导:1)中药外熨:沿患儿背部督脉、膀胱经比大椎穴到肾俞穴来回推烫,注意防止烫伤。2)穴位敷贴:贴药之前,先将患儿双足用热水清洗,然后用生姜涂擦涌泉穴至皮肤发红,再中药贴在患儿双足涌泉穴。(二)感冒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

10、断疗效标准(ZY/T001.4-94)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1.1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口渴、咽红或痛。若感受暑湿之邪,暑客卫表,湿困中焦,则证见高热无汗、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若挟痰则痰多喉鸣,咳喇剧。挟滞则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腹泻,或大便秘结。挟惊则见惊惕啼叫,睡卧不宁, H 齿,甚则惊厥。起病急,有流涕、咳嗽、咽痛、鼻塞、发热或有或无,病情轻重相差很大2. 西医诊断标准: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2.2 急性腹痛有时很剧烈,多在脐周或其附近,是由于肠蠕动亢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2.3年幼儿症状较重,可有高热、呕吐、腹泻、惊厥。高热

11、惊厥常在起病后12日内发生,很少连续几次以上。2.4急性扁桃体炎是急性咽炎的一部分,由病毒引起者,除扁桃体弥漫红肿外,其表面可见白色干性滤泡渗出物,由链球菌引起者显示滤泡脓性渗出物。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有时在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充血肿大或伴双侧颊粘摸散在出血点。 2.5血象;细菌性感染:白细胞总数大多高于15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75,但在重症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低于正常值,中性粒细胞75,但可有中毒颗粒出现。病毒性感染:在病毒感染初三天内,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可高于正常值,3天后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占优势。2.6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试验:病毒性肺炎时积分值在2030,细菌性肺炎均100。2.4

12、实验室检查:2.7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2)症候诊断1、寒证为感受风寒之邪,卫阳受遏,肌表被束,则证见恶寒重、无汗、口不渴、咽不红。2、 热证为感受风热之邪,客于肺卫,则证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口渴、咽红或痛3、感受暑湿之邪,暑客卫表,湿困中焦,则证见高热无汗、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4.、挟痰则痰多喉鸣,咳喇剧。 5.、挟惊则见惊惕啼叫,睡卧不宁,甚则惊厥。(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感冒 【证见】 :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口不

13、渴,咽不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 :辛温解表。【方药】 :1 主方:荆防败毒散(张时彻摄生众妙方)加减 处方:荆芥 6 克 ,防风 6 克 ,羌活 6 克 ,独活 6 克 ,柴胡 9 克 ,薄荷 3 克 (后下),枳壳 6 克 ,茯苓 9 克 ,桔梗 6 克 ,前胡 6 克 ,生姜 3 克 ,甘草 6 克 。水煎服,每日 1 剂。表寒重者,加麻黄 6 克 。头痛甚者,加白芷 6 克 。咳嗽剧者,加杏仁 6 克 。2、单方验方: 葱姜红糖汤(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处方:葱白头(连须) 3 7 个,生姜 3 5 片,浓煎后加红糖适量,热服取汗 。疗效评估:该型占整个证型分布的2.92%,可出现

14、于本病的早期,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为主,咽不红为辩证要点。临床治疗多采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发散风寒,解表祛湿解,尤其对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缓解明显。2、风热感冒 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浓涕,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辛凉解表。【方药】 1 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金银花 9 克 ,连翘 9 克 ,淡豆豉 9 克 ,牛蒡子 9 克 ,荆芥 6 克 ,薄荷 6 克 (后下),桔梗 6 克 ,淡竹叶 9 克 ,芦根 12 克 ,甘草 6 克 。水煎服,每日 1 2 剂。高热者,加生石膏 20 30

15、 克、黄芩 9 克 。头痛甚者,加桑叶 9 克 、钩藤 9 克 。 咽喉肿痛者,加马勃 6 克 、玄参 9 克 。该型占整个证型分布的3.5%,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头痛身楚,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的典型舌脉为辩证要点。临床治疗多采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尤其对于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症状缓解明显。3、暑邪感冒 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或腻,质红,脉数。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香薷 6 克 ,厚朴 6 克 ,扁豆花 9 克 ,金银花 9 克 ,连翘 9 克 ,荷叶 9 克 ,佩兰 6 克 。湿重

16、者,加苍术 6 克 、法半夏 6 克 。小便短赤者,加滑石 15 克 、淡竹叶 9 克 。不思饮食者,加麦芽 15 克 、布渣叶 9 克 。中成药:金衣祛暑丸、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和小儿暑感宁糖浆。此症见于夏秋季感冒则常因受暑热、湿邪所致,主要表现既有热象,又夹湿邪,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与中焦脾胃,所以症状表现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主要采用清暑祛湿的方药,既解表邪,又清暑热,合桑杏清宣肺气,处方用药,切中病机,投药7剂,疗效可。4、兼证 (1)挟痰 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舌苔厚腻,脉滑而数。偏于风寒者,加用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及苏子

17、;偏于风热者,加用桑白皮、黛蛤散。 . (2)挟滞 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数,加用保和丸,或选用山楂、麦芽、鸡内金、莱菔子等。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糙黄垢者,加用生大黄、玄明粉、枳实。(3)挟惊 兼见惊惕啼叫,睡卧不宁,齘齿,甚则惊厥,舌尖红,脉弦,加用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或选加蝉衣、钩藤、僵蚕等。(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1.安儿宁:清热祛风、化痰止咳。开水冲服。1岁以内一次1.5g,1-5岁3g/次,5岁以上6g/次;1日3次。用于风热感冒初期。2.代加工小儿解热合剂: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1岁以内一次3ml,1-

18、5岁10ml /次,5岁以上15ml /次;用于风热感冒初期、发热期。3.风寒感冒冲剂:1岁以内一次2g,1-5岁4g/次,5岁以上8g/次;用于风寒感冒初期4.清咽糖浆:清热利咽。用于风热感冒急性期5. 藿香正气液:芳香化湿。 1岁以内一次2ml,1-5岁4ml /次,5岁以上8ml /次;1日3次. 用于夏秋季感冒(四)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痰热清注射液:每天0.3-0.5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1日1次,用于风热感冒挟痰证。2、醒脑静注射液:每天0.5-1.0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0ml,加入5%

19、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1日1次,用于风热感冒挟惊证。3.、喜炎平注射液:每天0.5-1.0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1日1次,用于风热感冒证。三、我科特色治疗6. 中药雾化:7. 中药灌肠:采用自制复方银黄退热灌肠剂,通过肠黏膜吸收,以促使体温下降。8. 穴位敷贴:9. 中药外熨:5.小儿防感冒香囊。6.针灸治疗: 风寒感冒:主穴为大椎,配穴为列缺。先轻刺激,有针感后适当加强。风热感冒:主穴为合谷、大椎,配穴为少商。用较强刺激。高热加曲池;头痛加太阳、头维;鼻塞加迎香;抽搐

20、刺人中、涌泉。7.艾灸治疗8.经皮治疗仪配合专用中药贴片。四、基础治疗:抗感染、抗病毒、止咳支持对症治疗。五、预防与护理8. 一般护理(4) 按中医儿科一般常规护理进行。(5) 发热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6) 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9. 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4) 观察体温、呼吸、咳嗽、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5) 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微细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6) 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钟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10. 给药护理11. 饮食护理(5)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

21、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6) 暑邪感冒,可给予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蔬菜。(7) 脾虚大便稀溏者,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8) 肺脾不足者,可食梨汁、橘子汁以助养肺阴而生津止渴。12. 情志护理:13. 临证(症)施护(7) 风热证患儿的穿衣盖被不宜过暖,中药煎剂宜稍凉服。(8) 风寒挟痰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静卧抬高头部或半卧位,及时吸氧。(9) 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中药清热化痰药少量频服。(10) 出现发热,及时予以物理退热处理(敞衣被、温水擦浴)。(11) 高热患儿给予中药复方银黄退热灌肠剂灌肠。(6) 熨:(三)小儿泄泻(

22、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

23、解质紊乱。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在2周以内2.迁延性期:病程在2周至2个月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三)疾病分型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轻度中毒症状。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四)证候诊断(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

24、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4)寒湿泄泻证: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5)脾虚泄泻证: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6)脾肾阳虚泄泻证: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苔白,

25、脉细无力。(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草药(1)中药汤剂风寒泄泻证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厚朴、苏叶、陈皮、大腹皮、白芷、茯苓、半夏曲、桔梗、甘草、生姜、大枣。藿香正气口服液等。湿热泄泻证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甘草、黄芩、黄连。苍苓止泻口服液,儿泻停颗粒等。伤食泄泻证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连翘。保和丸等。寒湿泄泻证温脾燥湿,渗湿止泻。桂枝加人参汤合五苓散加减,桂枝、党参(或人参)、炒苍术、炙甘草、猪苓、茯苓、泽泻、陈皮、厚朴、藿香、诃子、炮姜。小儿止泻散等。脾虚泄泻证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白术、茯苓、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醒脾养儿颗粒,化积口服液等。脾肾阳虚泄泻证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二)中药煮散剂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证,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我科自拟方“小儿止泻颗粒”(党参10g/包、白术10g/包、砂仁10g/包、藿香10g/包、陈皮6g/包、乌梅10g/包、泽泻10g/包、茯苓10g/包、滑石10g/包、车前子10g/包、生姜10g/包、大枣10g/包、炙甘草3g/包)采用儿科散剂治疗。散剂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