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4.50KB ,
资源ID:458240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5824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李公祖师真身坐化与灵应寺的由来.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李公祖师真身坐化与灵应寺的由来.docx

1、李公祖师真身坐化与灵应寺的由来李公祖师真身坐化与灵应寺的由来相传在唐末时 有位富商途经玳瑁山南麓 走到一树荫下坐下 在此停脚稍作歇息片刻突闻一股异香扑鼻而来 他脱口而出 哪来这么难闻的味道 不经意用手捂住鼻孔 起身欲离开 刚刚起步 手粘在鼻孔上 怎么收不下来 他心里嘀咕 莫非这里有什么神明 急中生智 口中念念有词祈祷 真的灵验 惊喜过望的他忘乎所以 用力一拍大腿说 这下该放下啦 不想又粘在大腿上 任由他怎么祈祷 也无济于事 无奈只好俯着身子一拐一瘸地走着 突然眼睛一亮 不远处吊藤上有一骷髅 完整地挂在藤上 不曾掉下 这让他大惊失色 毛骨悚然 惊余之后 他恢复冷静 赶紧许愿 要给它塑造真身 以求

2、放过他 但手还是收不起来 最后他许下宏愿 要给其建造神庙 于是就有了灵应岩 再后来才改为寺 李公祖师原名李文愈 别名叫李应 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其姑母家 他从小顽皮 在其姑母家时常帮忙家务 有次其姑母要他去放牛 他二话没说 牵着牛就出门 来到一野外空地 把牛一放 撒了一泡尿 把牛圈了 然后玩去了 到了天黑 姑母见其还没回家 于是到处找 就找到放牛的地方来 却不见文愈的人影 姑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就想把牛先牵回去 可感觉不对,回头一看,吃了一惊 那泡尿痕迹还在 牛就在圈中原地 姑母感觉莫名其妙 把牛牵回家 小文愈回家自是挨了一顿骂 还有一次 姑母要他去菜园除草 他却没除下草 而是把满园的茄子除

3、得只剩下两棵 姑母看到被除得光秃秃的菜园,火冒三丈 大发雷霆说 明天到菜园给我摘茄子回来 如果摘不到就别回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 小文愈不慌不忙地摘了满满一篮子茄子回到家 姑母感到惊讶 哪来的茄子 莫非是偷来的 姑母决定试探看看 第二天 她跟在文愈背后 远远地躲着 只见小文愈躺在茄子沟上 左右摇晃 口中念念有词 :“紫的来,白的来” 不一会儿,满满一篮子紫色和白色的茄子 这次令姑母大吃一惊 感觉这小孩有灵异一晚文愈和姑母在梦中相遇 他来到了皇帝跟前 皇帝问他长大了是想一代公卿 还是想万古香火 他认为万古总比一代好 于是不加思索地答 要万古香火 此时姑母听了 想告诉他说一代公卿才对呀 急了不觉醒来

4、这样就有了李文愈真身坐化为佛的由缘 更为神奇的是 有次李文愈出门做客 路过五都陈塘 他走到了陈塘江边 刚好那里有师傅正在彻筑拦水坝 他脱下戴在头上的草帽 边扇风边说 彻石师傅停下 让我过去 砌石师傅抬头见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孩 爱理不理的哼着 小孩子急什么呀 有本事就游过去吧 说对完埋头干活 他等了片刻 耐不住了 索性把草帽往水里一甩 跃身坐在草帽里 就象游艇似的 口中念道“ ”李文愈上岸后拂袖而去 众砌石师傅望着李文愈背影 惊出一身冷汗 仁宅黄氏族谱编委会整理公元二0一0年十二月祖师李文愈的故事一、 孤儿中国历史上有个五代时期 处于唐之后宋之先 当时社会比较动荡 农民生活在水深炎热之中 艰难地

5、生息和繁衍在洪梅山溪金果店 住着一户农民 是老实清贫的一家 户主姓李名敬德 在老婆怀孕时 就天天盼望着能生下儿子 想得入迷了 嘴里还津津有味地叫“儿 我的儿” 叫着叫着 媳妇姚氏还真的生了个男孩儿 生下的第二天 李敬德把他托在手上 看着他粉红的小脸 五官灵秀 小眼睛转来转去的看着陌生的亲人 喜得敬德又叫起了“儿啊 我儿” 这时 只见襁褓小人儿嘴巴竟动了起来 “唉唉”地应着 李敬德真是乐不可支 这小孩才两天叫了就能应 于是他便为小儿取了个名字 叫李应 那时男丁都设有字 李敬德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读书有出息 就给他取字“文愈”文愈出世的第二年 祖父李朝生就去世了 安葬在山溪桥头角山埔头 父亲李敬德为

6、养家糊口 早出晚归 靠种地和打柴为生 不曾想到有一次在鹦鹉岭上打柴时 一不小心从山上掉下石崖 竟摔成了个瘫痪 从此卧床不起 苦命的母亲用背巾背上年幼的文愈 下地干活 维持生计 母亲挖下一锄 背上的文愈就跟着甩过一个头 母亲累了 饿了放下文愈 文愈却是嗷嗷待哺呢 这两个苦命人能走路了 会说话了 几乎每天还得让母亲背着抱着牵着下地干活 他十分听话 经常往田间地头一坐 不叫也不哭 还经常帮着母亲干点小活 母亲很是疼爱他 回到家里 他会端水让爸爸喝 洗脚时会帮妈妈拿木屐 文愈早早地懂事和听话 邻居无不称赞有一天 家里确实揭不开锅 母亲一脸忧愁 邻居阿婆过来坐 从兜里掏出一块地瓜叫他们煮了吃 母亲很是感

7、激 再三谢了黄阿婆 便切了几片菜叶 做了热腾腾的地瓜汤 盛了两小块在碗里给文愈 只见文愈把这碗地瓜又分成了两碗 小心地端起一碗 从后门走了出去 母亲恍然大悟 急忙叫来小文愈 在碗里又加了一小块地瓜 嘱咐说“端去吧 小心” 原来 后边的陈寡妇年老无依 前天曾对文愈母子叨念说“唉 要是能吃上一块地瓜多好啊” 看来小文愈听者有意 十分挂心一个冬天的下午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几个小孩在谈论着 有的说“我长大了要种很多很多的田 交租以外 剩余好多好多 让我们全家人天天有饭吃” 有的说“我长大了 要去抬轿子 抬着有钱人挣到钱 买布让我妈做衣服做鞋子”文愈没说话 他在想 要是能让大家都吃得饱 穿得暖 那才是最

8、好的 这一年 文愈才五岁母亲终于撑不住了 她脸色青黄 邻居们都说是生病了 她一直气喘吁吁 满头冒汗地挺了好久 有一天到山脚下的菜园浇水 竟跌倒在水沟旁 邻居们把她抬到家里 没两天就去世了 文愈守在妈妈身边哭了两天 眼睁睁地看着妈妈咽气 他哭得可伤心了 没有了妈妈之后 他东边要一点饭吃 西边要一点汤喝 自己喝 也给爸爸喝 不料神志清醒的爸爸不吃不喝 没几天 爸爸也死了 六岁的文愈在爸爸妈妈的坟前哭得山摇地动 仁宅的姑母看着他可怜 把他领走了二、 放牛文愈六岁起就来到姑母家给姑母放牛 姑母家比文愈家丰盈多了 能吃饱肚子了 仁宅是个大乡里 住的人多 放牛常常是三五个人做伴 有一次 一户姓柯的大户说是

9、文愈的牛吃了他家的稻子 叫人追打文愈 用棒子和石头打 文愈庇股上被打了好几下 脑袋上还打了个包 惹不起还躲不起 文愈把牛赶到大帽山去放养 大帽山真大 比家里那座山还要大 草又旺又嫩 牛放在山上自己就能吃得饱 文愈觉得很高兴 也很惊奇 山峰那么高 都快触到云里了 有时候山顶上云雾缭绕 美极了 就象山峰也戴了顶大帽子 文愈赶着牛 从这山走到那山 他走遍了这里的每一座山坳 他觉得奇怪 太阳每天是怎样从东边那山走出来的 他常赶大早跑到山顶 观看太阳从东边出来的景象 太阳出来时 总是象一团火球 很大又很红 真是美极了 在山顶上 还可以看到东海和泉州 看到到处的田园和村庄 他经常看得发呆 是迷是悟 谁也说

10、不清有一天早上 文愈和三个伙伴赶着牛 到大帽山去放养 他们过去是人和牛分成两伙的 几头牛一起放养 走到哪吃到哪 放牛的孩子其实也很自由 何况他们现在正是玩的年龄 没曾想他们四个小孩子正想玩一把“捉迷藏” 只听得牛“哞”的一声大叫 文愈便知道是自己的牛在叫 他赶紧跑过去一看 见牛陷到了烂泥地里 四蹄都陷进去了 牛肚子在地里蹭着 文愈一看又惊又急 拽着牛的牵绳使劲拉 想把牛拉上来 哪曾想一个瘦弱的小孩子怎能拉动一头大牛 眼看着牛越陷越深 不久竟陷了进去 只露出一个头牛终于不叫也不动了 看样子是没救了 眼看着他给它多少呵护和照料 它又是那么善解人意的 又大又壮的牛没了 文愈急得又是跺脚又是哭喊 哭天

11、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 他更怕姑丈来了 不知会怎么责怪他 惩罚他 他坐在地上 哭喊着对牛说“牛啊牛 你死了我可惨了 我姑丈要是来了 一定会打死我的 待会姑丈打我 骂我 我叫你 你一定要叫三声 否则我会被打死的 一个小伙伴急匆匆地叫来了姑丈 姑丈一看牛已经死了 满脸怒气地折来一根树枝 就要打文愈 文愈带着哭声说“姑丈 是牛自己不小心走到烂泥地里陷进去的 你若不信 可问牛便知姑丈一听更是大怒死牛怎么能说话说 胡说八道 该打 说罢揪住了文愈打了三下 文愈哭辩说“你若不信 我问给你听” 他硬是挣脱了姑丈的手 认真地对着死牛说“牛啊牛 若是你自陷泥地寻死路 你就大叫三声 为我作证 救我一命”“哞 哞 哞”

12、死牛果真睁开眼睛大叫三声 然后又紧闭双眼不动了 神了 天底下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怪事 姑丈觉得奇怪 但又是他亲眼所见 不信不行 文愈这孩子难道真有神在助 没有神仙相助 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事啊 姑丈觉得文愈这孩子有些神异 紧急时刻显露出来 他认为文愈长大了必有出息 也就不再责怪他了 从此对他另眼相看看 还送他上私塾读书“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文愈上私塾读起了四书五经他感激姑丈珍惜学习机会他尊重老师认真听课老师讲一遍他就记住了他对功课理解很深写出的文章最具有灵气私塾老师十分惊异“我教了一辈子书 从来没见过这么聪明的孩子 “他读过的功课就能讲 他讲的功课可以教别人 甚至私塾老师也发现了文愈有神异

13、依附在身 文愈每天放学回家 还得再去放牛 他放牛时 身边总带一本书 他再不和伙伴们玩捉迷藏了 他总跟在牛的身边 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久而久之 那牛也神了 跟着文愈的读书声 摇头摆尾起来 走起路来抑扬顿挫 眼睛都象会说话 嘴上时有在噏动三、 神异文愈神异的故事 说也说不完 道也道不尽那年他正迷于功课 偏遇姑母家“公祭 也就是乡里每年的祭祖活动 轮到姑母家主祭 到时得摆筵席 请宗亲们“食公祭” 需要许多柴草 姑母交代文愈每天上山放牛 都要顺便带些柴回来 哪曾想文愈每天上山放牛 却只顾得潜心诗文 不曾见过拾得一片柴回来姑母见文愈每日空手而回 好是生气 骂了他一句“你上山再不砍柴 到时没柴烧 用你的脚胴

14、骨当柴烧 文愈笑嘻嘻地说好吧日子一天天接近了 姑母着急了 只好向乡邻买柴以备用 岂知天不作美 买来的柴堆在大埕上 接连下了几天雨 柴不但没晒干 反而淋得湿漉漉的这时 祭祖的日期也到了 宗亲们到宗祠祭祖完毕 一起拥到姑丈家“食公祭” 姑母望着大埕上淋湿的柴草急如热锅上的蚂蚁 大骂文愈“这下没柴烧了 用你的脚胴脚烧吧”“遵命” 文愈还是那样笑嘻嘻答应着 走到灶前 坐在凳子上 把两脚伸进灶口 只见双脚处 火焰熊熊 文愈神态依然 高声叫道“下锅”惊奇不已的姑母忐忑不安地炒菜炖汤 惊奇不已的宗亲准时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酒席宴毕 文愈撤下双脚 灶堂里的火灭了 这时姑母发现 大埕边上那一堆湿了的柴草已经没了

15、这时 才悟出就是这神异的文愈急中作法 解决了这燃眉之急 一次 到了腌菜时候 姑母搬来几口用过的菜瓮 叫文愈挑到井边去洗干净 文愈满口答应 并说“姑母 您把该洗的缸子瓮子统统搬出来 我马上洗” 姑母于是又搬出了十几个菜缸菜瓮 只见文愈手拿一根棍子 悠悠扬扬地挥动着 这二十来个缸瓮 竟被文愈像赶牛一样从大埕被赶到了井边 让文愈洗干净 然后又是扬鞭将这些缸赶回家 一个缸不听呼唤 破成二块 文愈生怕回家后被姑母责罪 大哭一场 眼泪 鼻涕抹在井栏 变成一青一红 痕迹犹在 目前人们把这地方叫“谢江井” 文愈祖师由此发誓“永不路过此地” 后来祖师如有被人请下乡时 到此都要拐弯另走别路四、 成佛凡俗之时的文愈

16、就具有善良佛心 他懂得道理 重孝行 爱做事 谁家婆媳吵架 兄弟不合 他前去劝解 令人心服口服 重归于好 他采的草药 医治好了乡邻的病 令人赞不绝口文愈十分思念死去的双亲 他经常跑到父母的坟前恸哭 父母疼他爱他的音容笑貌 再也看不到了 父母贫困的挣扎 伤病的痛苦 他再也不能为他们尽孝心了 他在坟前培土 祭祀 祷告无数次 这事感动了一位堪舆师 眼看文愈父母拾骸期将近 堪舆师对文愈说“我要把一块宝地献给你”文愈连声称谢 堪舆师又问“你是要一世公卿还是百世香火”文愈不假思索地说“我要百世香火”堪舆师于是把鹦鹉岭头的一块地指给文愈 并具体交代说“此墓穴必须挖一丈深才能找到 然后垫起锯末粗糠下葬 来年灵苯

17、下陷 再用土填起” 文愈照着去做了 于是文愈的父母拾骸后 便被安葬在鹦鹉岭头 文愈十分喜爱大帽山上枷吊藤这个地方 他曾当着伙伴说“半山腰这地方地理真好象把金交椅 我愿永远坐在这个地方”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文愈又和伙伴们赶牛上山 他尘缘已尽 佛功已成 却眷恋着枷吊藤 来到这个地方 他把放牛的鞭子倒插到地上 端坐在枷吊藤上 高声说道“我住此地也” 便坐化于枷吊藤上 祥光四射 他的放牛鞭插在地上 不久便长成了一丛竹子这竹子四季长青 高风亮节 竹稍倒挂 人称“倒抛竹” 它总不愿遮挡枷吊藤 又酷似向来拜谒祖师的游人施礼鞠躬 真是天下奇竹 祖师文愈坐化枷吊藤 从此庇佑众生 有灵有应 千年香火不断 祖师文愈

18、最重孝道 他成佛千年 始终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因此 灵应寺僧尼每年清明均参与祖师拜谒先祖陵墓的活动 善信们也十分热爱于保护和修缮祖师祖陵墓的活动 祖师祖父的陵墓在山溪村桥头角的山坡上 父母的陵墓在鹦鹉岭头 善信们纷纷许愿 在祖师的神明庇佑下 也常举行拜谒祖师先祖陵墓的活动 仁宅黄氏续谱编委会录自灵应寺资料公元二0一0年十二月杜杉 玉竹 枷吊藤李文愈上私塾念书时 聪颖过人 看过的书籍过目不忘 而且能诗善文 深明大义 让老塾师倍加赞赏 他不忘早失父母的悲伤 时常研读医书药理 他在放学之时 还常帮姑母放牛 跟他结伴上山的孩子很多 他将他们组织起来 成了无冕之王 调遣有度 爬山岩 采草药 做游戏 孩子们

19、都喜欢跟他在一起 文愈年纪虽小 却像个小大人 谁家婆媳吵架 兄弟不合 他前去劝解 一席话总让人心服口服 重归于好 他采的草药 治好了许多村民的病 让村民们感激不尽 称他为华佗再世有一天 他走到大帽山南面半山腰 突然雷声大作 骤雨纷飞 他想找棵大树避雨 却找不到 很快雨停了 他见此地山青水秀 风光秀丽 便带来了一株杜杉苗 栽在半山腰上 说“杜杉呀杜杉 有我就有你 我一定照顾你长大 为过路人遮雨纳凉” 杜杉不负有心人 果真一天天见长 几年后枝叶茂密状如伞盖 文愈喜欢在枷吊藤上玩耍 一日 他移来一株竹根 倒插在枷吊藤旁说“竹子呀竹子 我要你倒抛下 别把我的枷趺遮住了” 有一天他对牧牛的小朋友说“半山

20、腰这地方真好 像张金交椅 我愿永远坐在这地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 文愈和往常一样 与伙伴们一起赶牛上山 他又爬到枷吊藤上 突然大呼“我住此地也” 蓦地有一七色光环腾空闪耀 瞬间即逝 文愈坐化于枷吊藤里 乡里人都说文愈并不是凡夫俗子 如今已仙去了 但将其肉身塑像奉祀于玳瑁山南山腰 从此香火不断传说李文愈成仙之后 人们称之为灵应祖师 村人遭灾患疾 前往祈求 无不逢凶化吉 干旱无水 前往求雨 立沛甘霖 真为灵应 据传 清道光年间 南安县令梁韵清求雨如愿 遂赠匾以“灵应” 故有前廊柱联云“灵承帝事昭神化 应感人心奏佛功”一千多年过去了 当年祖师亲手栽下的杜杉已有五十米高 树径四点六五米 耸立在寺后侧 远望有如仙人龙头拐杖 民间称它是灵应寺的“风水树” 寺后峭壁的盘岩古枷吊藤 自岩壁飘垂而下 当年祖师坐化之处 如今依然枝叶苍郁 祖师手植的“倒栽玉竹” 俗称倒抛竹 每棵偏枝倒挂 竹杆腰弯如弓 状倒垂似向游客行鞠躬大礼 芽芽向下 青翠苍郁 有诗为凭“此寺号灵应 后唐身化来 溪山雨亭峙 周宋一尘埃 梦逐寒钟去 诗携老衲回 君看竹倒抛 大造不能栽” 杉 竹 藤陪伴祖师同在 连同立于寺中的祖师真身塔 成为灵应寺四大奇观 仁宅黄氏续谱编委会录自灵应寺资料 公元二0一0年十二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