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3.82KB ,
资源ID:46127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6127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

1、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散文写作一、知识清单(一)散文的类型散文按其写作目的和内容,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1.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也叫记叙散文。与小说写人叙事的区别。它以叙事为主,通过对事情的具体叙述,表现事件的意义、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的深刻感受、真挚感情。侧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于对事件的叙述。所叙之事既可以是一件以往的事,也可以是一件刚发生的事;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有头有尾,也可以是对几个片断的剪辑。但在叙事中,往往倾注作者真切的感情,极富有意义和志趣。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巴金的怀念萧珊、张洁的拾麦

2、穗等。2.抒情散文:侧重抒发作者感情的散文品种。抒情性散文以倾吐作者浓郁的感情为主,重在用抒情笔调、象征手法写景状物,在描写中抒发情感。它也叙事、写人、发议论,也有场面和细节描写,但没有贯穿全文的事件和人物;它叙述的事情、描写的人物、景物和发表的议论,都处于从属地位,是为表现作者的强烈感情服务的。抒情性散文与其他的散文的区别就在于情感强烈,想象联想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感情和志趣必须通过写景状物来表现。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峻青的雄关赋、贾平凹的丑石等。3.议论散文:以形象的议论为特征,注重文学性,又富于哲理性。杂文、文艺(文化)随笔可归入此类。与议论文的区别:议论散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议

3、论说理,它也抒发感情,但以论述道理为主;它不用一般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的直接逻辑论证方式来说理,而用形象说理的方法,用形象来说话,融逻辑性、象征性和抒情性于一体。唐代韩愈的“杂说”、现代鲁迅的杂文都属于议论性散文范畴。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和叶至诚的假如我是一个作家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为了让考生快速掌握散文文体的特征,这里重点讲解抒情性散文的写作方法,以区别前面两讲中的议论文写作和记叙文写作。(二)散文的特点1题材广泛,以小见大散文可以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怀、明志、访旧、描绘风土人情,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虫鱼,均可入文。但它又讲求审美价值,选择具有内在美质的材料,以此抒情

4、表意,映照人生社会。散文因为不像小说,剧本那样必须具备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及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题材也就显得十分广泛了。它长于写“小”题材,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情感。一个片断、一个场景、一点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澜,往往都是散文的好题材。1.手法多样,行文灵活在文学各体类中,散文是最不受文体约束的文体。写法灵活是散文的一大特点。这首先是指散文运用表达方式自由灵活,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均可使用。其次,是指散文结构形式的灵活自由。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可以以人物、事件、景物、典型细节等为结构中心。2.形散神聚,文情并茂如同只有兼具形体和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好的散文也应该是

5、“形”“神”兼备的。古人说:“形具而神生”,“形谢而神灭”。这说明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不管写作或阅读散文,都应该留意形神是否兼备、和谐统一。要做到这一点,通常采取两种手段:以形传神和以神写形。一种是通过对“形”的描绘来传达一定的思想情感,这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认真选择、高度提炼,对字句的反复锤炼;另一种是借助“神”来照亮所描绘的形象,这是在把握事物的精神、气质之后,对“形”作更准确、更精细的描绘。散文看似散漫却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一个情感的基点去曲情尽态,妙笔生华。因此,散文既有优美的笔调,又有浓郁的情感,文情并茂。好的散文应是情感真挚自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的文章。(三)散文的写法散文尤如青

6、春少女,神备则“淡妆浓抹总相宜”。构思也就是人们俗说的的打腹稿,散文的构思是指在孕育过程中,作者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它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定主题,考虑散文的谋篇布局,探索最适当的表现手法。1.缘情构思情有所动,有感而发,借助形象,以情缀文,行文挥洒,这是散文构思的要诀。(1)借助联想进行构思:借托式联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链环式联想由发端环环相套的联想。辐射式联想由基点向四外扩散的联想。(结合朱自清荷塘月色等作品做具体分析。)(2)寻觅“动情事”,捕捉“动情点”。“动情事”、“动情点”指的是:倾注了作者感情、富有诗意的事物和感受,既是作者情感的爆发点,也是散文构思的落脚点。散文构思要抓住写作

7、对象的特点,挖掘深意,找出联系,赋予浓情,做到情、理、物相交融。(3)把握双弦并奏的艺术:外在情节线与内在情思线。散文的特点是:外在情节线小于内在情思线,情节为情思服务,二者和谐统一。(这点与小说不同。小说的特点是:外在情节线大于内在情思线,后者为前者服务。)2.善于立意(1)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郁达夫: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2)用象征的手法表达诗情哲理。通过某一形象表现与之相近相似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如:松树的风格。(3)善于从平凡事物中展示不平凡的人生意义。关注身边的凡人琐事,发现平凡中蕴寓的伟大,写出其真、其善、其美。对比阅读:朱自清的给亡妇与巴金的怀念萧珊。3.严格选

8、材散文选材的原则是: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感受体验为半径画圆,囊括在这个圆内的社会生活、客观事物,无论巨细、轻重、大小,只要能被“我”认知、经“我”思考,引“我”动情,均在可选之列。 (1)选择事物的细微之处寄托真情。散文主要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怀的,尤其是抒情散文,更是以情为主,情景兼备,寄情于物,在选材上必须尽可能选用最能表现寄托情思的事物的细微之处。比如:郁达夫的一个人在途上、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选取寄托青丝的事物细微之处,不仅仅是个方法技巧问题,要想使自己选择的小事打动人,必须先能打动自己,只有真正理解生活,对生活事件充满情感,才可能写出好的散文,收到自然、真实、动人的效果。(2)选择风

9、俗事象透视人文心态。这种选材多适用于叙写景物、地貌整体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的散文。一般要求给读者以事物的整体过程感和事物的特色情态氛围等特征。通过对事物属性的描写,来展示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事象。比如:老舍的济南的秋天和贾平凹的秦腔、五味巷。(3)童年忆旧话亲情。不少作者写回忆童年、怀念故人的散文,目的不在于怀旧,而在于抒情,尤其是抒发今昔对比产生的现实感受,是直面人生的一种手段。比如:臧克家老哥哥。4.锤炼语言散文的语言是一种艺术的语言,一切艺术都讲求创造,作为散文的语言更是这样,艺术创造性便是散文语言的特性。 散文短小精悍,不同于其它文学体裁,不靠情节与形象取胜,全靠一个“情”字,这就决定

10、了散文的语言要求凝练、概括、朴实、优美。散文被称为美文,美在哪里?美在情致上,美在内容上,而这情这景,全靠语言来取胜,所以还要有美的语言,散文家碧野说过:“正因为散文是美的,所以用辞用句苦心推敲,做到句句优美,字字精练。”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头一句,“环滁皆山也。”原文初稿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后改定多五字,极简明。至于全文用21个“也”字,却毫无造作之意,恰切地表现出当时士大夫娩情山水,悠闲自适的情致。这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正因为散文的语言要求很高,所以古人称之“易学难工”。有些人可以写出优秀小说,剧本,但他却不见得能成为散文家,因为这对作者的“情与语言”的要求很高。 散文语言讲求传情寓意的

11、蕴涵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应当凝练、朴素、优美。具体地说:(1)从简洁中寻求传神的形象形象美。小说可以通过场面与动作描写为人物造形;戏剧可以通过矛盾冲突和对话来塑造形象,散文没有这样的条件,常常只能依靠作者的直接概括的介绍,为人物造形。所以散文要想用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其语言就一定要简洁,重在传神。要求简洁地表达事物的基本特征,要形似。绘声绘色,绘影绘神地写出事物的精神气质,要神似。如:“一根细线从断崖绝壁挂下去,风一急,好象会吹断的。其实不是线,是一条羊肠小道。”(杨朔两江月)这是对井冈山中一条通往黄洋界山路的描写。作者鸟瞰山底,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简洁而明了地介绍出井冈山区的地势与山

12、貌,这种语言简约而实有表现力。(2)从自然中寻求深沉的情韵含蓄美。散文的语言要求自然,不雕凿或较少雕凿,挥洒自如,意到笔就。最好的冉冉的语言就是口语,鲁迅先生就提倡用口语去写作。这种口语是艺术化了的口语,体现着语言的本色,带着清新的气息,具有内在的情韵。在运用时以实写虚,有潜台词,语外有意,有含蓄之美。所谓含蓄美,就是让深刻的意蕴涵蓄在字句中,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3)从流畅中寻求抒情的旋律音乐美。散文的语言流畅,正如冰心所说的“行云流水”。语言的流畅是语言的音乐性要求的。音乐性就是讲音调、节奏。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具有音乐性。苏爱伦堡说:“旋律这是散文的基础,每个散文家总是有自己的独特的不因

13、袭的音乐的调子。”节奏是构成旋律的重要因素。汉语的节奏是由汉语言的单音词、双音词、长短句、快与慢,抑与扬,疾与徐而构成的,切当地选用语句,造成行云流水般的音乐节奏,使文章显出一种语言的气势,更便于抒发作者情感,也便于读者感受领悟情感。鲁迅的散文风筝写幼时破坏了弟弟的风筝,后来痛悔之极,便这样写道:“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呵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这种补过的方法,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节奏,表达出童心的跳荡。这其实又是一种无法补过的方法,这是逆转,大幅度的跌宕,由活泼轻快的节奏,变为凝重滞缓。用这种语言的跌宕变化,表现

14、了哥哥的悔过与自责。这里用的实际上是京剧里“紧拉慢唱”的手法。为此,我们在散文写好后,可以自己先读几遍,看看顺不顺,畅不畅,把拗口的,疙里疙瘩的字词,毫不可惜地删除,尽量使语言畅达一些,自然一些。(4)从朴实中去寻求华美的色彩风格美。这是从风格方面来讲语言的。最美的散文风格是朴实。茅盾、老舍的语言就是追求这种风格。更多的作家是经历了一个由华丽到朴素的过程,青年作家尤为这样。对于作家的这种变化,用四个字来概括字叫“归朴返真”。叫“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散文写作要寓华美于朴实。好比一块玉,在室内瞧平淡无光,到阳光下看则光彩夺目,好的散文也是这样,初读平淡无奇,细品则华美淳香。文化革命中人们极尽华丽之

15、词汇,大谈高呼领袖的大号,祈祷般地颂福,结果事过境迁,一切成为笑柄,毫无流传。而方纪写的挥手之间,文字朴素无华,却打动人心,令人百读不厌,毛泽东那缓慢而有力的挥手一瞬,好似一个塑像,永远存入人民心间。杨朔的语言尤如一种淡墨,绘画着祖国的锦秀山河。他的散文字字斟酌,拿来当诗一样去写,语言却朴实无华,句句凝练很难改写,这种语言其实是最具色彩最美的语言。(荔枝蜜没有铺张抒写荔枝的甘美,朴实的文字却抒发了作者的真情;香山红叶没有夸张描绘红叶及香山美景,但读后,你不感觉散文很美吗,朴素的语言恰切地塑造了普通人民。)提炼散文语言的美学原则是:自然无雕凿,大朴若愚,至巧近拙。要完整一体的服从于作品的抒情笔调

16、,使语言的句子表情达意。二、例题精讲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年新课标I卷高考试题)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

17、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你我之梦,中国之梦十八年前,庚辰龙年,我随新千年来到人世间走这一遭;十八年后,戊戌狗年,你接过火炬来到人世间走这一遭。有缘相逢,请你打开时光瓶,它已漂过了又一个十八年。2018年,我在时光这头,你在时光那头,我望着你。我的梦,也是你的梦。我有幸与新世纪同生,更有幸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许是注定,我见证了这十八年来祖国的日新月异。有道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两千年前,中国还是奴隶社会;一千年前,中国

18、还是封建社会;今天,中国是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我看过北京奥运会上灿烂的烟火,我上过来自宇宙中的授课,我走过众多山区里崭新的公路,“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中国做到了。“精准扶贫”已入攻坚阶段,扶起了后劲十足的东方巨龙。而如今我坐在这考场之上,将我十二年所学化作文字,正是得到了科教的好处。中国梦是不会终止的,尽管成就已辉煌,但逐梦人不会停下脚步。我的中国梦,十八年后也是你的梦。2035年,我在时光那头,你在时光这头。你望着我。你的梦,也是我的梦。又一代新人,又一轮十八年。你我似已相距太远,然“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时空,也并非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了,全面小康早已建成了,你生逢

19、盛世,你是比我更幸运的一代天之骄子,你的使命无疑更大了。我这一代,目送中国雄起于东方,而你这一代,则要成为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中流砥柱。“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生于信息时代的你定然更有超世之才,不过,我也会在你身边,我们的中国梦,不单靠一代人孤单地努力,中国梦,是代代人心血的结晶。新世纪,你我都在时光这头。你我的梦,中国的梦。“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望过往的辉煌,不为沉湎自傲,而为展望未来。中国尚有诸多不足,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科技人才有待壮大,军事力量有待增强。无妨,你我齐努力,社会共出力,沉下心来为中国谋发展,须知“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只有万众一心,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中国发展

20、。既如是,何不携手共创新时代?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机缘与使命、际遇与挑战。时光两头的你与我亦如此,然,新世纪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是你我共有的中国。她的梦,当是你我齐追逐的美好的远方。此肺腑之言,我装进时光瓶,留待你亲启。“江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望十八岁的你与我陪伴着祖国高歌猛进。愿与君共勉,待他日归来回首,春满园。【解析】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性散文。文质兼美,体现了该考生较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文素养。此文有三大优点。其一,圆满地完成了所有写作任务。依据材料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有联想,有思考,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传承中国梦的主要意思;作者从18岁青年人的身份切入,针对“203

21、5年的18岁青年”而写,写作目的明确,语言得体大气,共勉之余,更表达了对中国新时代年青人的希望。材料使用灵活自然,不生搬硬套。其二,条理清晰,形有序,神如炬。文章开头用“接过火炬”形象地表达了“传承中国梦”的主旨,整篇文章在此统领之下,由回顾过去十八年,写到展望未来十八年,再到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最后一个自然段以共勉结尾,考生思维清晰严密。三个过渡段,语句化用自余光中先生乡愁一诗,不断反复之间,重章咏叹,形成绝妙的建筑美和音韵美。其三,文笔潇洒雅致,气度不凡。文章中多处准确引用各种名言,从诗经大雅到三国志,再到少年中国说,信手拈来,精巧凝练,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特别是少年中国说的引用不落俗

22、套,展现了较好的文学功底和文化积累。当然这些语句很多都为最高领导人所使用过,但这也正表明了考生对于家国社稷及传统文化的重视。当然,本文在论证的深度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个别语句还有瑕疵。【易错点】议论散文一般要求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这篇散文在说理的过程中主要是罗列事实,形象性较弱,不能达到神形兼具。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7年课标卷高考试题)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

23、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高考:一个充满艰辛的话题 我看高考高考的话题,读小学时就从老师的口里灌进了我们的耳朵,到了高中,各科老师更是不约而同、不厌其烦地在我们耳边唠叨。不管是老师和家长的耳提面命,还是亲眼所见所闻的铁一般的事实,都让我们对高考的体会日益加深。高考,真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话题!为了这一天,我们不知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盼考、迎考、参考,这些高考路上的一个个关

24、口,无一不是对我们意志和毅力的无情考验!盼考。从上学的第一天起,父母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止一次地教育孩子:“好好学习,长大后考大学。”老师也天天啰嗦:“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看你咋办?!”从此,大学这个梦想便在我们心上扎下了根。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历的升高,我们对“大学”的理解越来越清楚,原来,考大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给父母亲脸上争光,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渐渐地,考大学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种理想,我们莫名其妙地期盼高考的到来。真是盼得小树冠如盖,盼得父母鬓如丝!这中间,尤以家长为最。他们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早日考上大学,让自家门楣生辉。迎考。十年寒窗苦耕耘,一朝考试见分晓。终于到

25、了高三,就像进入紧张的战备状态一样迎战高考。这时,不光学生心理压力明显增大,老师也承担过重担子。老师废寝忘食,编制和选用试题,阅卷评分,仿佛是统帅布局谋阵;学生则完全陷入题海,科科都是做题,做题,再做题!师生们头昏脑涨,腰酸腿痛,满脑子全是试题!吃不香,睡不好,苦不堪言。再加上家长念的“紧箍咒”,年轻学子本来已经很紧张的脑袋,那能经受如此多的压力!参考。好不容易熬到了进入正式考场的日子。考场内一般有三个监考老师,个个脸上很严肃。一位老师宣读“考场规则”,一位对照“准考证”是否是否相符,以排除替考人员。一位检查有没有拿手机、拿参考书和课本等“作弊”行为。当开始考试的铃声一响,考生便完全进入“战斗

26、”状态。考场内鸦雀无声,只听到钢笔的沙沙声和翻卷子的声音。监考老师则像侦探一样,仔细侦察,发现作弊者。考试期间偶有上厕所的考生,监考老师一定要捂着鼻子跟踪至那散发着不良空气的地方。一直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过,监考老师命令全体考生起立,放下手中的试卷,排队走出考场。一场考试宣告结束,等待下一场战斗。可过完了这些关口,等待我们又会是些什么呢?须知,考试结束后对考试分数的期待,那才是度日如年的煎熬啊!啊,高考,想说爱你真不容易!我怎么说你呢?高考,一个充满艰辛的话题!【解析】此命题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命题者意在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

27、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应该说,这道题符合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紧贴考生生活和思想实际,难度适中。阅读试题时要特别注意“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中的“副”字。构思时必须先确定好副标题:是写“我看高考”呢,还是写“我的高考”。如果确定写“我看高考”,重点就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确定写“我的高考”,重点就在“高考”,要写出我和高考的关系,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还可写抒情散文。只有先在思想中确定了这一点,才能接下来进一步思考文体问题和选材问题。【易错点】突出文采可以有效地吸引阅

28、卷老师的兴趣,从而获得高分。但文采的提升在于积累,在于平时写作的修改和阅读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在行文过程中如何贯穿这个“神”则依赖于审题。我们在讲解散文的写法时强调过“善于立意”,要从材料中以小见大,或是象征哲理、凡中见奇。然而说得轻巧,写起来却不易。许多考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堆砌在一起,缺乏情感的维系,从而成文低分文章。三、成果巩固【基础达标】1.作文(50分)(2016年北京卷高考试题)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

29、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参考例文】神奇的书签我,是一枚书签,一枚神奇的书签。由竹子切下雕成,也透着修竹独有的芬芳。或许是在油墨中浸润了太久的缘故,将我拿在手中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静心,将身心托付在书中。初来

30、世间,我毛刺未脱。扎手的身体被放入一本海国图志中。我什么都不懂但却隐约感到从手上传来的炙热。天演论、沉沦、彷徨、家春秋渐渐地我身上的毛刺被磨灭,我越发的看清了这布满硝烟的天空,看清了那双燃烧着希望的双瞳。一个时代下,一个民族在屈辱中守护着千年文明奋身站起的形象印在了我的身上。时光流转,清风吹散了烽火,渐渐一股如早春的复苏气息盈溢在空气里。我又被夹在了一些新朋友中。边城里温润的乡土气;平凡的世界里充斥的倔强感;繁花里飘逸的落寞情。王小波、王火、毕飞宇、北岛这些名字带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奔放与内敛、激昂与沉思填满了我的又一份记忆。在那阵狼藉席卷过后残存的刚强,挟裹着年轻与朝气,染就了人们的心魄。晨光之

31、中我甘做桥梁,在字与心之间勾勒了一份安逸,一份静谧。曾经迷蒙幽邃的天空,慢慢被灯光照亮;曾经清新沁心的空气,慢慢纷扬了尘土;曾经静谧安宁的世间,慢慢被噪音不留空隙的填满。时光荏苒,我竟是再也抓不住人心,再也看不清人们的瞳孔。书页越发的白了,越发的软而光滑,我挣扎着不闭上双眼,却抵不过外边的黑暗我罕见天日。我被长久的夹在一本杂志里,只能透过缝隙看见人们的目光,流连在刺眼的屏幕上。手,紧紧地握着冰凉的手机。他们越发的孤独,蜷缩在心中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长久地等待,长久地窥视,我终于看懂了人们的心,他们在年华中遗失了曾经的记忆,迷茫在无知的昏暗中。他们狡辩说他们可以看手机中的文字,却不懂得我较之

32、他们更多了一份温度,多了一份记忆。多了风花雪月之外的家国天下,纸醉金迷之外的微言大义,醉生梦死之外的血气方刚。正因为他们缺失了对这个悠久文明的曾经苦难心酸的体察,才有怅惘与迷茫我,是一名考生,一名普通的考生。书签为我讲述了它非凡的经历,渴望并向往着将一份人文记录、流传。我想,这就是我在这个时代的使命与光荣。【解析】这是一篇考场佳作。本文以角度新颖、启示深刻、结构严谨而被阅卷组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1角度新颖,条理清晰。本文以“神奇的书签”的视角,纵观历史的变迁,用简洁凝练并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截取三个历史节点,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文化发展的脉络,结尾结合实际点题升华,结构严谨。2紧扣现实,启示深刻。本文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书签的畅游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