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272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docx

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散文写作及范文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散文写作

一、知识清单

(一)散文的类型

散文按其写作目的和内容,可分为: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

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也叫记叙散文。

与小说写人叙事的区别。

它以叙事为主,通过对事情的具体叙述,表现事件的意义、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的深刻感受、真挚感情。

侧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于对事件的叙述。

所叙之事既可以是一件以往的事,也可以是一件刚发生的事;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有头有尾,也可以是对几个片断的剪辑。

但在叙事中,往往倾注作者真切的感情,极富有意义和志趣。

比如:

鲁迅的《藤野先生》、巴金的《怀念萧珊》、张洁的《拾麦穗》等。

2.抒情散文:

侧重抒发作者感情的散文品种。

抒情性散文以倾吐作者浓郁的感情为主,重在用抒情笔调、象征手法写景状物,在描写中抒发情感。

它也叙事、写人、发议论,也有场面和细节描写,但没有贯穿全文的事件和人物;它叙述的事情、描写的人物、景物和发表的议论,都处于从属地位,是为表现作者的强烈感情服务的。

抒情性散文与其他的散文的区别就在于情感强烈,想象联想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感情和志趣必须通过写景状物来表现。

比如:

茅盾的《白杨礼赞》、峻青的《雄关赋》、贾平凹的《丑石》等。

3.议论散文:

以形象的议论为特征,注重文学性,又富于哲理性。

杂文、文艺(文化)随笔可归入此类。

与议论文的区别:

议论散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议论说理,它也抒发感情,但以论述道理为主;它不用一般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的直接逻辑论证方式来说理,而用形象说理的方法,用形象来说话,融逻辑性、象征性和抒情性于一体。

唐代韩愈的“杂说”、现代鲁迅的杂文都属于议论性散文范畴。

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和叶至诚的《假如我是一个作家》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

为了让考生快速掌握散文文体的特征,这里重点讲解抒情性散文的写作方法,以区别前面两讲中的议论文写作和记叙文写作。

(二)散文的特点

1.题材广泛,以小见大

散文可以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怀、明志、访旧、描绘风土人情,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虫鱼,均可入文。

但它又讲求审美价值,选择具有内在美质的材料,以此抒情表意,映照人生社会。

散文因为不像小说,剧本那样必须具备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及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题材也就显得十分广泛了。

它长于写“小”题材,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情感。

一个片断、一个场景、一点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澜,往往都是散文的好题材。

1.手法多样,行文灵活

在文学各体类中,散文是最不受文体约束的文体。

写法灵活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这首先是指散文运用表达方式自由灵活,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均可使用。

其次,是指散文结构形式的灵活自由。

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可以以人物、事件、景物、典型细节等为结构中心。

2.形散神聚,文情并茂

如同只有兼具形体和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好的散文也应该是“形”“神”兼备的。

古人说:

“形具而神生”,“形谢而神灭”。

这说明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不管写作或阅读散文,都应该留意形神是否兼备、和谐统一。

要做到这一点,通常采取两种手段:

以形传神和以神写形。

一种是通过对“形”的描绘来传达一定的思想情感,这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认真选择、高度提炼,对字句的反复锤炼;另一种是借助“神”来照亮所描绘的形象,这是在把握事物的精神、气质之后,对“形”作更准确、更精细的描绘。

散文看似散漫却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一个情感的基点去曲情尽态,妙笔生华。

因此,散文既有优美的笔调,又有浓郁的情感,文情并茂。

好的散文应是情感真挚自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的文章。

(三)散文的写法

散文尤如青春少女,神备则“淡妆浓抹总相宜”。

构思也就是人们俗说的的打腹稿,散文的构思是指在孕育过程中,作者所进行的思维活动。

它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定主题,考虑散文的谋篇布局,探索最适当的表现手法。

1.缘情构思

情有所动,有感而发,借助形象,以情缀文,行文挥洒,这是散文构思的要诀。

(1)借助联想进行构思:

①借托式联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②链环式联想——由发端环环相套的联想。

③辐射式联想——由基点向四外扩散的联想。

(结合朱自清《荷塘月色》等作品做具体分析。

(2)寻觅“动情事”,捕捉“动情点”。

“动情事”、“动情点”指的是:

倾注了作者感情、富有诗意的事物和感受,既是作者情感的爆发点,也是散文构思的落脚点。

散文构思要抓住写作对象的特点,挖掘深意,找出联系,赋予浓情,做到情、理、物相交融。

(3)把握双弦并奏的艺术:

外在情节线与内在情思线。

散文的特点是:

外在情节线小于内在情思线,情节为情思服务,二者和谐统一。

(这点与小说不同。

小说的特点是:

外在情节线大于内在情思线,后者为前者服务。

2.善于立意

(1)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

郁达夫: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2)用象征的手法表达诗情哲理。

通过某一形象表现与之相近相似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如:

《松树的风格》。

(3)善于从平凡事物中展示不平凡的人生意义。

关注身边的凡人琐事,发现平凡中蕴寓的伟大,写出其真、其善、其美。

对比阅读:

朱自清的《给亡妇》与巴金的《怀念萧珊》。

3.严格选材

散文选材的原则是:

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感受体验为半径画圆,囊括在这个圆内的社会生活、客观事物,无论巨细、轻重、大小,只要能被“我”认知、经“我”思考,引“我”动情,均在可选之列。

(1)选择事物的细微之处寄托真情。

散文主要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怀的,尤其是抒情散文,更是以情为主,情景兼备,寄情于物,在选材上必须尽可能选用最能表现寄托情思的事物的细微之处。

比如:

郁达夫的《一个人在途上》、邹韬奋的《我的母亲》。

选取寄托青丝的事物细微之处,不仅仅是个方法技巧问题,要想使自己选择的小事打动人,必须先能打动自己,只有真正理解生活,对生活事件充满情感,才可能写出好的散文,收到自然、真实、动人的效果。

(2)选择风俗事象透视人文心态。

这种选材多适用于叙写景物、地貌整体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的散文。

一般要求给读者以事物的整体过程感和事物的特色情态氛围等特征。

通过对事物属性的描写,来展示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事象。

比如:

老舍的《济南的秋天》和贾平凹的《秦腔》、《五味巷》。

(3)童年忆旧话亲情。

不少作者写回忆童年、怀念故人的散文,目的不在于怀旧,而在于抒情,尤其是抒发今昔对比产生的现实感受,是直面人生的一种手段。

比如:

臧克家《老哥哥》。

4.锤炼语言

散文的语言是一种艺术的语言,一切艺术都讲求创造,作为散文的语言更是这样,艺术创造性便是散文语言的特性。

散文短小精悍,不同于其它文学体裁,不靠情节与形象取胜,全靠一个“情”字,这就决定了散文的语言要求凝练、概括、朴实、优美。

散文被称为美文,美在哪里?

美在情致上,美在内容上,而这情这景,全靠语言来取胜,所以还要有美的语言,散文家碧野说过:

“正因为散文是美的,所以用辞用句苦心推敲,做到句句优美,字字精练。

”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头一句,“环滁皆山也。

”原文初稿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后改定多五字,极简明。

至于全文用21个“也”字,却毫无造作之意,恰切地表现出当时士大夫娩情山水,悠闲自适的情致。

这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正因为散文的语言要求很高,所以古人称之“易学难工”。

有些人可以写出优秀小说,剧本,但他却不见得能成为散文家,因为这对作者的“情与语言”的要求很高。

散文语言讲求传情寓意的蕴涵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应当凝练、朴素、优美。

具体地说:

(1)从简洁中寻求传神的形象——形象美。

小说可以通过场面与动作描写为人物造形;戏剧可以通过矛盾冲突和对话来塑造形象,散文没有这样的条件,常常只能依靠作者的直接概括的介绍,为人物造形。

所以散文要想用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其语言就一定要简洁,重在传神。

要求①简洁地表达事物的基本特征,要形似。

②绘声绘色,绘影绘神地写出事物的精神气质,要神似。

如:

“一根细线从断崖绝壁挂下去,风一急,好象会吹断的。

其实不是线,是一条羊肠小道。

”(杨朔《两江月》)这是对井冈山中一条通往黄洋界山路的描写。

作者鸟瞰山底,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简洁而明了地介绍出井冈山区的地势与山貌,这种语言简约而实有表现力。

(2)从自然中寻求深沉的情韵——含蓄美。

散文的语言要求自然,不雕凿或较少雕凿,挥洒自如,意到笔就。

最好的冉冉的语言就是口语,鲁迅先生就提倡用口语去写作。

这种口语是艺术化了的口语,体现着语言的本色,带着清新的气息,具有内在的情韵。

在运用时以实写虚,有潜台词,语外有意,有含蓄之美。

所谓含蓄美,就是让深刻的意蕴涵蓄在字句中,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3)从流畅中寻求抒情的旋律——音乐美。

散文的语言流畅,正如冰心所说的“行云流水”。

语言的流畅是语言的音乐性要求的。

音乐性就是讲音调、节奏。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具有音乐性。

苏爱伦堡说:

“旋律这是散文的基础,每个散文家总是有自己的独特的不因袭的音乐的调子。

”节奏是构成旋律的重要因素。

汉语的节奏是由汉语言的单音词、双音词、长短句、快与慢,抑与扬,疾与徐而构成的,切当地选用语句,造成行云流水般的音乐节奏,使文章显出一种语言的气势,更便于抒发作者情感,也便于读者感受领悟情感。

鲁迅的散文《风筝》写幼时破坏了弟弟的风筝,后来痛悔之极,便这样写道: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

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

我们嚷呵着,跑着,笑着。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这种补过的方法,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节奏,表达出童心的跳荡。

这其实又是一种无法补过的方法,这是逆转,大幅度的跌宕,由活泼轻快的节奏,变为凝重滞缓。

用这种语言的跌宕变化,表现了哥哥的悔过与自责。

这里用的实际上是京剧里“紧拉慢唱”的手法。

为此,我们在散文写好后,可以自己先读几遍,看看顺不顺,畅不畅,把拗口的,疙里疙瘩的字词,毫不可惜地删除,尽量使语言畅达一些,自然一些。

(4)从朴实中去寻求华美的色彩——风格美。

这是从风格方面来讲语言的。

最美的散文风格是朴实。

茅盾、老舍的语言就是追求这种风格。

更多的作家是经历了一个由华丽到朴素的过程,青年作家尤为这样。

对于作家的这种变化,用四个字来概括字叫“归朴返真”。

叫“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散文写作要寓华美于朴实。

好比一块玉,在室内瞧平淡无光,到阳光下看则光彩夺目,好的散文也是这样,初读平淡无奇,细品则华美淳香。

文化革命中人们极尽华丽之词汇,大谈高呼领袖的大号,祈祷般地颂福,结果事过境迁,一切成为笑柄,毫无流传。

而方纪写的《挥手之间》,文字朴素无华,却打动人心,令人百读不厌,毛泽东那缓慢而有力的挥手一瞬,好似一个塑像,永远存入人民心间。

杨朔的语言尤如一种淡墨,绘画着祖国的锦秀山河。

他的散文字字斟酌,拿来当诗一样去写,语言却朴实无华,句句凝练很难改写,这种语言其实是最具色彩最美的语言。

(《荔枝蜜》没有铺张抒写荔枝的甘美,朴实的文字却抒发了作者的真情;《香山红叶》没有夸张描绘红叶及香山美景,但读后,你不感觉散文很美吗,朴素的语言恰切地塑造了普通人民。

提炼散文语言的美学原则是:

①自然无雕凿,大朴若愚,至巧近拙。

②要完整一体的服从于作品的抒情笔调,使语言的句子表情达意。

二、例题精讲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新课标I卷高考试题)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你我之梦,中国之梦

十八年前,庚辰龙年,我随新千年来到人世间走这一遭;十八年后,戊戌狗年,你接过火炬来到人世间走这一遭。

有缘相逢,请你打开时光瓶,它已漂过了又一个十八年。

2018年,我在时光这头,你在时光那头,我望着你。

我的梦,也是你的梦。

我有幸与新世纪同生,更有幸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

许是注定,我见证了这十八年来祖国的日新月异。

有道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两千年前,中国还是奴隶社会;一千年前,中国还是封建社会;今天,中国是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看过北京奥运会上灿烂的烟火,我上过来自宇宙中的授课,我走过众多山区里崭新的公路,“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中国做到了。

“精准扶贫”已入攻坚阶段,扶起了后劲十足的东方巨龙。

而如今我坐在这考场之上,将我十二年所学化作文字,正是得到了科教的好处。

中国梦是不会终止的,尽管成就已辉煌,但逐梦人不会停下脚步。

我的中国梦,十八年后也是你的梦。

2035年,我在时光那头,你在时光这头。

你望着我。

你的梦,也是我的梦。

又一代新人,又一轮十八年。

你我似已相距太远,然“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时空,也并非阻碍。

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了,全面小康早已建成了,你生逢盛世,你是比我更幸运的一代天之骄子,你的使命无疑更大了。

我这一代,目送中国雄起于东方,而你这一代,则要成为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中流砥柱。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生于信息时代的你定然更有超世之才,不过,我也会在你身边,我们的中国梦,不单靠一代人孤单地努力,中国梦,是代代人心血的结晶。

新世纪,你我都在时光这头。

你我的梦,中国的梦。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望过往的辉煌,不为沉湎自傲,而为展望未来。

中国尚有诸多不足,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科技人才有待壮大,军事力量有待增强。

无妨,你我齐努力,社会共出力,沉下心来为中国谋发展,须知“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只有万众一心,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中国发展。

既如是,何不携手共创新时代?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机缘与使命、际遇与挑战。

时光两头的你与我亦如此,然,新世纪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是你我共有的中国。

她的梦,当是你我齐追逐的美好的远方。

此肺腑之言,我装进时光瓶,留待你亲启。

“江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望十八岁的你与我陪伴着祖国高歌猛进。

愿与君共勉,待他日归来回首,春满园。

【解析】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性散文。

文质兼美,体现了该考生较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文素养。

此文有三大优点。

其一,圆满地完成了所有写作任务。

依据材料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有联想,有思考,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传承中国梦的主要意思;作者从18岁青年人的身份切入,针对“2035年的18岁青年”而写,写作目的明确,语言得体大气,共勉之余,更表达了对中国新时代年青人的希望。

材料使用灵活自然,不生搬硬套。

其二,条理清晰,形有序,神如炬。

文章开头用“接过火炬”形象地表达了“传承中国梦”的主旨,整篇文章在此统领之下,由回顾过去十八年,写到展望未来十八年,再到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最后一个自然段以共勉结尾,考生思维清晰严密。

三个过渡段,语句化用自余光中先生《乡愁》一诗,不断反复之间,重章咏叹,形成绝妙的建筑美和音韵美。

其三,文笔潇洒雅致,气度不凡。

文章中多处准确引用各种名言,从《诗经·大雅》到《三国志》,再到《少年中国说》,信手拈来,精巧凝练,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

特别是《少年中国说》的引用不落俗套,展现了较好的文学功底和文化积累。

当然这些语句很多都为最高领导人所使用过,但这也正表明了考生对于家国社稷及传统文化的重视。

当然,本文在论证的深度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个别语句还有瑕疵。

【易错点】

议论散文一般要求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

这篇散文在说理的过程中主要是罗列事实,形象性较弱,不能达到神形兼具。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7年课标Ⅲ卷高考试题)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高考:

一个充满艰辛的话题

——我看高考

高考的话题,读小学时就从老师的口里灌进了我们的耳朵,到了高中,各科老师更是不约而同、不厌其烦地在我们耳边唠叨。

不管是老师和家长的耳提面命,还是亲眼所见所闻的铁一般的事实,都让我们对高考的体会日益加深。

高考,真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话题!

为了这一天,我们不知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

盼考、迎考、参考,这些高考路上的一个个关口,无一不是对我们意志和毅力的无情考验!

盼考。

从上学的第一天起,父母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止一次地教育孩子:

“好好学习,长大后考大学。

”老师也天天啰嗦:

“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看你咋办?

!

”从此,大学这个梦想便在我们心上扎下了根。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历的升高,我们对“大学”的理解越来越清楚,原来,考大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给父母亲脸上争光,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渐渐地,考大学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种理想,我们莫名其妙地期盼高考的到来。

真是盼得小树冠如盖,盼得父母鬓如丝!

这中间,尤以家长为最。

他们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早日考上大学,让自家门楣生辉。

迎考。

十年寒窗苦耕耘,一朝考试见分晓。

终于到了高三,就像进入紧张的战备状态一样迎战高考。

这时,不光学生心理压力明显增大,老师也承担过重担子。

老师废寝忘食,编制和选用试题,阅卷评分,仿佛是统帅布局谋阵;学生则完全陷入题海,科科都是做题,做题,再做题!

师生们头昏脑涨,腰酸腿痛,满脑子全是试题!

吃不香,睡不好,苦不堪言。

再加上家长念的“紧箍咒”,年轻学子本来已经很紧张的脑袋,那能经受如此多的压力!

参考。

好不容易熬到了进入正式考场的日子。

考场内一般有三个监考老师,个个脸上很严肃。

一位老师宣读“考场规则”,一位对照“准考证”是否是否相符,以排除替考人员。

一位检查有没有拿手机、拿参考书和课本等“作弊”行为。

当开始考试的铃声一响,考生便完全进入“战斗”状态。

考场内鸦雀无声,只听到钢笔的沙沙声和翻卷子的声音。

监考老师则像侦探一样,仔细侦察,发现作弊者。

考试期间偶有上厕所的考生,监考老师一定要捂着鼻子跟踪至那散发着不良空气的地方。

一直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过,监考老师命令全体考生起立,放下手中的试卷,排队走出考场。

一场考试宣告结束,等待下一场战斗。

可过完了这些关口,等待我们又会是些什么呢?

须知,考试结束后对考试分数的期待,那才是度日如年的煎熬啊!

啊,高考,想说爱你真不容易!

我怎么说你呢?

高考,一个充满艰辛的话题!

【解析】此命题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命题者意在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

应该说,这道题符合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紧贴考生生活和思想实际,难度适中。

阅读试题时要特别注意“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中的“副”字。

构思时必须先确定好副标题:

是写“我看高考”呢,还是写“我的高考”。

如果确定写“我看高考”,重点就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确定写“我的高考”,重点就在“高考”,要写出我和高考的关系,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还可写抒情散文。

只有先在思想中确定了这一点,才能接下来进一步思考文体问题和选材问题。

【易错点】

突出文采可以有效地吸引阅卷老师的兴趣,从而获得高分。

但文采的提升在于积累,在于平时写作的修改和阅读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在行文过程中如何贯穿这个“神”则依赖于审题。

我们在讲解散文的写法时强调过“善于立意”,要从材料中以小见大,或是象征哲理、凡中见奇。

然而说得轻巧,写起来却不易。

许多考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堆砌在一起,缺乏情感的维系,从而成文低分文章。

三、成果巩固

【基础达标】

1.作文(50分)(2016年北京卷高考试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

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参考例文】

神奇的书签

我,是一枚书签,一枚神奇的书签。

由竹子切下雕成,也透着修竹独有的芬芳。

或许是在油墨中浸润了太久的缘故,将我拿在手中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静心,将身心托付在书中。

初来世间,我毛刺未脱。

扎手的身体被放入一本《海国图志》中。

我什么都不懂但却隐约感到从手上传来的炙热。

天演论、沉沦、彷徨、家春秋……渐渐地我身上的毛刺被磨灭,我越发的看清了这布满硝烟的天空,看清了那双燃烧着希望的双瞳。

一个时代下,一个民族在屈辱中守护着千年文明奋身站起的形象印在了我的身上。

时光流转,清风吹散了烽火,渐渐一股如早春的复苏气息盈溢在空气里。

我又被夹在了一些新朋友中。

《边城》里温润的乡土气;《平凡的世界》里充斥的倔强感;《繁花》里飘逸的落寞情。

王小波、王火、毕飞宇、北岛……这些名字带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奔放与内敛、激昂与沉思填满了我的又一份记忆。

在那阵狼藉席卷过后残存的刚强,挟裹着年轻与朝气,染就了人们的心魄。

晨光之中我甘做桥梁,在字与心之间勾勒了一份安逸,一份静谧。

曾经迷蒙幽邃的天空,慢慢被灯光照亮;曾经清新沁心的空气,慢慢纷扬了尘土;曾经静谧安宁的世间,慢慢被噪音不留空隙的填满。

时光荏苒,我竟是再也抓不住人心,再也看不清人们的瞳孔。

书页越发的白了,越发的软而光滑,我挣扎着不闭上双眼,却抵不过外边的黑暗——我罕见天日。

我被长久的夹在一本杂志里,只能透过缝隙看见人们的目光,流连在刺眼的屏幕上。

手,紧紧地握着冰凉的手机。

他们越发的孤独,蜷缩在心中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

长久地等待,长久地窥视,我终于看懂了人们的心,他们在年华中遗失了曾经的记忆,迷茫在无知的昏暗中。

他们狡辩说他们可以看手机中的文字,却不懂得我较之他们更多了一份温度,多了一份记忆。

多了风花雪月之外的家国天下,纸醉金迷之外的微言大义,醉生梦死之外的血气方刚。

正因为他们缺失了对这个悠久文明的曾经苦难心酸的体察,才有怅惘与迷茫……

我,是一名考生,一名普通的考生。

书签为我讲述了它非凡的经历,渴望并向往着将一份人文记录、流传。

我想,这就是我在这个时代的使命与光荣。

【解析】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

本文以角度新颖、启示深刻、结构严谨而被阅卷组评为一类卷。

具体特点如下:

1.角度新颖,条理清晰。

本文以“神奇的书签”的视角,纵观历史的变迁,用简洁凝练并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截取三个历史节点,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文化发展的脉络,结尾结合实际点题升华,结构严谨。

2.紧扣现实,启示深刻。

本文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书签的畅游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