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60MB ,
资源ID:471793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179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理科数学必会知识点总结.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理科数学必会知识点总结.doc

1、高考理科数学必会知识点总结1集合与简易逻辑一、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如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符号“”或“,”或“”等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2)= ;= ;= .(3)交、并、补的运算性质:对于任意集合A、B,切记:.(4)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若集合A中有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1),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二、常用逻辑用语:1、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注: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

2、;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假时注意转化。2、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否定形式是;否命题是.命题“或”的否定是“且”;“且”的否定是“或”.3、逻辑联结词:且(and) :命题形式 pq; p q pq pq p或(or): 命题形式 pq; 真 真 真 真 假非(not):命题形式p .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4、充要条件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5、全称

3、命题与特称命题: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全称命题p:; 全称命题p的否定p:。特称命题p:; 特称命题p的否定p:;2函数和导数一、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自然定义域、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应用题中的定义域等);2值域(求值域:分析法、图象法、单调性法、基本不等式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判断方法:.定义法步骤:求出定义域并判断定义域是否

4、关于原点对称;求; 比较或的关系;.图象法;常用的结论已知:若非零函数的奇偶性相同,则在公共定义域内为偶函数;若非零函数的奇偶性相反,则在公共定义域内为奇函数;若是奇函数,且,则.4单调性(在定义域的某一个子集内考虑),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1).定义法 步骤:设;作差(一般结果要分解为若干个因式的乘积,且每一个因式的正或负号能清楚地判断出);判断正负号。另解:设那么上是增函数;上是减函数.(2).(多项式函数)用导数证明: 若在某个区间A内有导数,则 在A内为增函数; 在A内为减函数.(3)求单调区间的方法: a.定义法: b.导数法: c.图象法: d.复合函数在公共定义域上的单调性:若

5、f与g的单调性相同,则为增函数; 若f与g的单调性相反,则为减函数。注意:先求定义域,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4)一些有用的结论: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在公共定义域内:F()(增)=(增)+(增); F()(减)=(减)+(减);F()(增)=(增)(减); F()(减)=(减)(增);一个重要的函数: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在上是单调递减.5函数的周期性(1)定义:若T为非零常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一x,使恒成立,则叫做周期函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 T的整数倍都是的周期。二、函数的图象1基本函数的图象:(1)一次函数、(2)二次函数、(3)反比

6、例函数、(4)指数函数、(5)对数函数、(6)三角函数、(7)函数.2图象的变换(1)平移变换函数的图象是把函数的图象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函数的图象是把函数的图象沿轴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函数的图象是把函数的图象沿轴向上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函数的图象是把函数的图象沿轴向下平移个单位得到的; (2)对称变换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0对称;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0对称;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如果函数对于一切都有 ,那么 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如果函数对于一切都有,那么 的图象关于点对称。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与关于直对称。 (3)伸缩变换(主要在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中

7、)三、函数的反函数:1求反函数的步骤:(1)求原函数的值域B(2)把看作方程,解出(注意开平方时的符号取舍);(3)互换x、y,得的反函数为.2定理:(1),即点在原函数图象上点在反函数图象上;(2)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3有用的结论:原函数在区间上单调的,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的,且单调性相同;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四、函数、方程与不等式1“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为“”,你是否注意到必须;当=0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函数或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零的情形?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讨论一元

8、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设为方程的两个实根。若则;当在区间内有且只有一个实根,时,当在区间内有且只有两个实根时, 若时注意:根据要求先画出抛物线,然后写出图象成立的充要条件。注意端点,验证端点。五、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指数式与对数式:对数的三个性质:; 对数恒等式:;对数运算性质:; ;.指数运算性质: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特征图象与性质归纳(列表)指数函数y=ax (a0,a1)对数函数y=log ax (a0,a1)特征图象0a10a1定义域(,+)(0,+)值域(0,+)(,+)单调性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定点(0,1)(1,0)函数值分布x1;x0时,0y1xo时,0y0时,y10

9、x0;x1时,y00x1时,y1时,y0(2)有用的结论函数与(且)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函数与(且)图象关于轴对称;函数与(且)图象关于轴对称. 记住两个指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如何区别?六、导数:1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C为常数) (2) (3) (4) (5) (6) (7) (8)2导数的运算法则(1) (2) (3).3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设函数在点处有导数,函数在点处的对应点U处有导数,则复合函数在点处有导数,且,或写作.4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1)几何意义:kf/(x0)表示曲线y=f(x)在点P(x0,f(x0)的切线的斜率。曲线在点P(x0,f(x0)处的切线方程为:(2)

10、Vs/(t)表示即时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5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已知分析的定义域;求导数 ;解不等式,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解不等式,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或用列表法,见课本)6求极大、极小值:已知分析的定义域;求导数 ;求解方程(设有根);列表判断个区间内导数的符号,判断是否为极值,如果是,是极大还是极小值。注:判别是极大(小)值的方法当函数在点处连续时,(1)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大值;(2)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小值.注意:f/(x0)0不能得到当x=x0时,函数有极值;但是,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f/(x0)07求函数在某闭区间a,b上

11、的最大、最小值:同上;比较、,最大的为,最小的为.注意:极值最值;最值问题一般仅在闭区间上研究(实际应用题除外,即应用题中有开区间问题).3数列一、数列的定义和基本问题1通项公式:(用函数的观念理解和研究数列,特别注意其定义域的特殊性);2前n项和:;3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关系(是数列的基本问题也是考试的热点):二、等差数列:1定义和等价定义:是等差数列;2通项公式:;推广:;3前n项和公式:;4重要性质举例:与的等差中项;若,则;特别地:若,则;奇数项,成等差数列,公差为;偶数项,成等差数列,公差为.若有奇数项项,则;,();若有偶数项2n项, 则,其中d为公差;设, 则有;当时,有最大值;

12、当时,有最小值.用一次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用二次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8)若等差数列的前项的和为,等差数列的前项的和为,则三、等比数列:1定义:成等比数列;2通项公式:;推广;3前n项和;(注意对公比的讨论)4重要性质举例 与的等比中项G(同号);若,则;特别地:若,则;设, 则有;用指数函数理解等比数列(当时)的通项公式.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关系举例1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2成等比数列成等差数列.五、数列求和方法 :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2几种特殊的求和方法(1)裂项相消法;(2)错位相减法:, 其中是等差数列, 是等比数列 记;则,(3)通项分解法:六、递推数列与

13、数列思想1递推数列 (1)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常见题型:由,求.解题思路:利用2数学思想(1)迭加累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若,则;(2)迭乘累乘(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若,则;(3)逆序相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4)错位相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4三角函数一、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1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终边在轴上;终边在轴上;终边在直线上;终边在第一象限等),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弧度和角度的换算;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个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符号规律、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三个:平方关系、商数关系、倒

14、数关系),=, 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1和(差)角公式(1)= ;(2)= .(3)= ;(4)= .(5)= ;(6)= .2二倍角公式:(1)= ;(2)= = = ;(3)= .3有用的公式(1)升(降)幂公式:、;(2)辅助角公式:(由具体的值确定);(3)正切公式的变形: 4有用的解题思路(1)“变角找思路,范围保运算”;(2)“降幂辅助角公式正弦型函数”;(3)巧用与的关系;(4)巧用三角函数线数形结合.三、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列表综合三个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挖掘:(1)最值的情况; (2)三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xR及函数,xR(A,为

15、常数,且A0,0)的周期;若未说明大于0,则;函数,(A,为常数,且A0,0)的周期.(3)会从图象归纳单调性、对称轴和对称中心;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对称轴为,对称中心为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对称轴为,对称中心为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对称中心为2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函数的简图,并能由图象写出解析式(1)“五点法”作图的列表方式;(2)求解析式时初相的确定方法:代(最高、低)点法、公式.3正弦型函数的图象变换切记: 注意图象变换有时用向量表达,注意两者之间的转译.四、解三角形、1三个重要结论(1)正弦定理:(为三角形ABC的外接

16、圆直径)或写成(2)余弦定理:,或写成(3)三角形ABC面积公式:2在使用正弦定理时判断一解或二解的方法:ABC中,5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一、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二、加法与减法运算1代数运算(1)(2)若=(), =()则=()2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以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两条对角线的向量=+,=,=.且有+3运算律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交换律);+(+ )=(+ )+ (结合律); +0= ()=0.三、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1=;(1) 当0时,与的方向相同;当0时,与的方

17、向相反;当=0时,=0(2)若=(),则=()2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1) 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2) 若=(), =()则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若、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 2有用的结论:若、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若一对实数,使得+ =0,则=0.五、向量的数量积;1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作=, = ,则AOB= ()叫做向量与的夹角(两个向量必须有相同的起点)。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它们的夹角为,则=cos 其中cos称为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3向量的数量积

18、的性质:若=(), =()(1)=cos (为单位向量);(2)=0(,为非零向量);(3)= ;(4)cos= =(可用于判定角是锐角还是钝角)4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 六、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1定义:设P1、P2是直线上两个点,点P是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使=,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2位置讨论:(1)当点P在线段上时,0;特别地:点P是线段P1P2的中点是.(2)当点P在线段或的延长线上时,0;3分点坐标公式:若=;的坐标分别为(),(),();则,(1), 中点坐标公式:4.三点共线定理: 若则A,B,C共线的充要条件是x+y

19、=15.点的平移公式 (图形F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上的对应点为,且的坐标为).七、空间向量1.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a,b= (a,b).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B,则 =.6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定理1实数的大小顺序与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 ; .2不等式的性质:(1)或(反对称性)(2)或(传递性);(3)推论1:(移项法则);推论2:(同向不等式相加);(4),推论1:;推论2:(5)();(6)(倒数法则)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和重要的不等式(1), 当且仅当取“=”.(2)(当且仅当时取“=”)(3),则(当且仅当时取“=”)注:算术平均数,几何

20、平均数.(4)(当且仅当时取“=”)4、最值定理:设得(1)如积为定值,则当且仅当时有最小值;(2)如和为定值,则当且仅当时有最大值.即: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注:运用最值定理求最值的三要素:一正二定三相等.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性质: (注意等号成立的情况).二、解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 (1) ;(2).2(1)一元二次不等式,如果与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与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2)重要结论:解集为R(即对恒成立),则.(注:若二次函数系数含参数且未指明不为零时,需验证).3绝对值不等式:(1)零点分段讨论,(2)转化法:;(3)数形结合

21、4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时, ; .(2)当时, ; 5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序轴标根法(穿针引线法)步骤:形式:或(移项,一边化为0,不要轻易去分母);因式分解,化为积的形式(系数符号0标准式);序轴标根;写出解集.注意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的讨论.四、一个有用的结论关于函数:1时,当时;当时.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2时,在、上为增函数.7直线与圆一、直线的基本量1两点间距离公式:若,则特别地:轴,则 ;轴,则 .2直线:与圆锥曲线C:相交的弦AB长公式 消去y得(务必注意),设A则:3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倾斜角;当时,直线的斜率.(2)常见问题:倾斜角范围与斜率范围的互

22、化右图4直线在轴和轴上的截距:(1)截距非距离;(2)“截距相等”的含义.二、直线的方程: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1)点斜式 (直线过点,且斜率为)(2)斜截式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 ().(4)截距式(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若,; .(2)若,; 五、点到直线的距离1点到直线的距离: 2平行线间距离:若、,则.注意点:x,y对应项系数应相等.且六、圆:1确定圆需三个独立的条件(1)标准方程:, 其中圆心为,半径为.(2)一般方程:(其中圆心为,半径为.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相切d=r,相

23、交dr;3两圆的位置关系: 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则外离dRr,外切dRr,相交RrdRr,内切dRr,内含dRr;8圆锥曲线一、椭圆,1定义(1)第一定义:若F1,F2是两定点,P为动点,且 (为常数)则P点的轨迹是椭圆。(2)第二定义:若F1为定点,为定直线,动点P到F1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0e1),则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2标准方程(1)焦点在轴上: ;焦点 在轴上: .(2)焦点的位置标准方程形式3几何性质(以焦点在轴上为例)(1)范围:或、(2)对称性:实轴长=,虚轴长=2b,焦距=2c. (3)离心率,准线方程(4)渐近线方程:.与此有关的结论:若渐

24、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5)当离心率两渐近线互相垂直,分别为y=,此时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可设为;(6)注意中结合定义与余弦定理,将有关线段、和角结合起来。三、抛物线1定义:到定点F与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即: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e=1)。2标准方程(以焦点在轴的正半轴为例): (其中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焦参数);3几何性质(1) 焦点:,通径,准线:;(2) 焦半径:, 过焦点弦长.(3)几何特征:焦点到顶点的距离=;焦点到准线的距离=;通径长=(通径是最短的焦点弦),顶点是焦点向准线

25、所作垂线段中点。(4)抛物线上的动点可设为P四、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判断1直线与双曲线: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进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仅有一个交点.2直线与抛物线:当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仅有一个交点.9立体几何一、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1、学会三视图的分析:2、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Oy。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 ox、oy、使xoy=45(或135 );()平行于轴的线段长不变,平行于轴的线段长减半()直观图中的度原图中就是度,直观图中的度原图一定不是度3、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柱体:表面积:S=S侧+2S底;侧面积:S侧=;体积:

26、V=S底h 锥体:表面积:S=S侧+S底;侧面积:S侧=;体积:V=S底h:台体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侧面积:S侧=球体:表面积:S=;体积:V=4、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1)直线与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问题: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核心是线面垂直: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5、求角:(步骤-.找或作角;.求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二、主要思想与方法1计算问题:(1)空间角的计算步骤:一作、二证、三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