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20KB ,
资源ID:49034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903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未来不迎是什么意思.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未来不迎是什么意思.docx

1、未来不迎是什么意思未来不迎是什么意思 篇一:遇见过错的人 才知道谁是对的人因 遇见过错的人 才知道谁是对的人 年轻的我们总有很多东西无法回绝,比如走远的时光,比如枯萎的情感;扑面而来很多东西难以割舍,比如追逐的梦想,比如心中的喜爱;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未知因素,路走不通的时候,不要眷念前面的风景,不要回望来时的行程;简单做自己,总有一扇门为梦想弹出。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如果命中注定是打工,便打好它。别把青春葬送,你在家跷二郎腿,青春也一样葬送,光阴不会豪情慢点。有些人是不必其他工作的,但那不是你,反正都要做了,何不快乐一点去做? 只有当你得不到的时候,你才很容易表示那得不

2、到的一定比较是最幸福的事,然而幸福本身却并非与此有关。幸福的选择在于,你对自己的满意程度是多少,而不是别人你们对你的满意程度是多少。 根本没有那条“更好的路”,只有一条路,就是你选择的那条路。关键是,你要勇敢地走上一下,而且要始终如一走下去。 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其原因我们至今难以应允的原因。 希望你每天那么忙,做的每件事都是自己喜欢的,希望你爱的人也人分一样爱着你,借此机会你讨厌的人都消失在你视线里,希望有一天,你的娇羞全都发自内心。 我们一路奋战,绝非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未来不迎,过往不恋,的每一个瞬间就

3、是生命的唯一瞬间。活好了当下,就活好了一生。 人往往经历过不幸福,才知道什么是天长地久。就好比遇见过错的菲律宾人,才知道谁是对的人分。 篇二:与其护佑生活平淡点,不如祈求自己强大点 与其祈求生活平淡分后,不如祈求自己强大点后 一些杨开第阻止你的,正是为了今天和明天,乃至之后的漫长岁月,让真正属于你的,最终属于你。有时候,你以为的归宿,其实只是过渡;你以为的过渡,其实就是归宿。 1、对于我们特别喜爱的人,不说永远,只说珍惜。 2、都说戏如人生,这路多遥长,或戏是假的,可泪却真。何止真呢,应说痛不可当。写坏了的脚本都可重改,改得直至它足以粉饰你本性中的恐惧,而坏的人生,却简直是腹背受敌。 3、张牙

4、舞爪的人,往往是很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因,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4、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只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爱因斯坦 5、你爱一棵树、一只鸟、一只宠物,你去照顾它、喂养它、关爱它,即使它不给你任何回报,你仍然爱它,此种爱你能了解吗?大部分人都不是以这样爱方式去爱,因为我们的爱永远被剑拔弩张、嫉妒、恐惧所限,这意味着,我们内心世界在内心是依赖着他人的,我们毕竟是希望被爱。 6、自己才是我们在等的那个年轻人,才是我们在等的那个扭转。 7、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光的含义,不是所有的人都善于珍惜,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从

5、不爱的心。席慕蓉 8、一个人怎么评说自己,决定了确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我们的展望也这样,当更进一步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来。不管你的生命无比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恶语诅咒它。 9、起风的日子学会依风起舞,落雨的时候学会为自己撑起一把伞。生活有望穿秋水的期待,也会有的意想不到的欣喜。 10、只有当你得不到的时候,你果然很无力容易认为那得不到的一定是最幸福的事,然而幸福本身却并非与此有关。幸福的选择在于,你对自己的在意程度是程度多少,而不是别人对你在意的满意程度是多少。 11、根本没有那条“更好的路”,只有一条路,就是你选择的那条西路。关键是,你要勇敢地走上去,而且要

6、脚踏实地走下去。 12、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柏拉图 13、世上没有一件工作没有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多样。如果命中注定是打工,便打好它。别把青春葬送,你在家跷二郎腿,青春也一样葬送,光阴不会过得慢点。有些人是毋须工作的,但那不是你,反正都要做了,何不快乐一点去做? 14、希望你每天那么忙活,做的每件事都是自己喜欢的,希望你爱的人也一样爱着你,期望你讨厌的人都消失在视线你视线里,希望有一天,你的笑容全都发自内心。 篇三:曾国藩的修心工夫 曾国藩的修心工夫 作者:徐雷 摘要心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对心的省察涵

7、养是理学工夫论的核心。曾国藩是晚清理学彭玉麟的中坚人物,习理学首重修心。为求己心存而不放、定而勿动、安泰戒馁、守一无贰,曾国藩运用了居敬、主静、慎独、思诚四项功夫。 关键词曾国藩;理学;修心工夫; 作者简介徐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警察学院学员,湖南长沙410082 中图分类号K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21)10-0178-04 心本指认识器官及其功用。在中国哲学史上,心又指代表主观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哲学范畴。中国古代的学者们一边致力于对心的认知,一边关注人心的自我操持与自我涵养。曾国藩作为虔诚的程朱心学信徒,自跟随唐鉴、倭仁研习理学后,始终把对心的修养

8、置于首位。他视心为物,主张通过理学功夫(居敬、主静、慎独、思诚)博究存心之理,“以养此心和平笃实之意”。 一、心存工夫:“敬,则存心渐趋于厚” 曾国藩讲究“居敬”工夫,是从道光二十年居京时开始的。习之最初,他便意识到“敬为养心之要”。他告诉家人:“内有整齐思虑,外而敬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此)所以养心也。”外顺内而发,内因外而敛。循外而论,敬端正人之气象;循内而论,敬持守心之中庸。理学家程、朱曾说:“主心者,主敬也。”“不能居敬以持之,此心亦泛然而无主。”言下之意。主于敬者大自然可主于心。此论不仅从正反两面阐明了敬对心的必要性,内观还为曾国藩以敬修心提供了学理依据。在涵养身心过程中,

9、曾国藩笃实体悟到以下两点: 首先,“心外驰总是不敬之咎”。所谓“心外驰”是指应事接物时,思绪游离于外的一种心理活动。读书时,心挂着见客;见客时,心念叨读书。心牵两事,一事无成。无疑,它是己心存而不放、放而能收的对立面,极大地削弱了己心的自我把持能力。对这种频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现象,曾国藩究其根源,归罪于己心不敬。他说:“细思不能主一之咎,?不主一之害心废学。?不能主一,无择无守,则虽念念在四书五经上所,亦只算游思杂念,心无统摄故也。”“无择无守”意指离敬则心乱;“心无统摄”意指害心则无主。显然,居敬于此充当着护心的角色,敬与不敬已然成为己心恭能否自做主宰的吃紧下手处。 其次,“敬则存心渐趋于厚

10、”。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曾国藩制定了一份详实的修身英语课程。在“敬”的条目下,列出了实施细则:“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整齐严肃”自然是指“敬”的外在表现;“无时不惧”则是指内心“终日钦钦,如对大敌”,时刻处于恭敬、谨畏的状态。由于敬贯穿于动静,所以,“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就是要求身心无论处于动时还是静时,不管是已发时还是暂未发时,皆应保持“主一无适”。受此影响,曾国藩以敬修心日收其效,存心渐趋于厚。一是“厚”与“薄”相对。敬则己魂纷扰如故,谓之薄;敬则己心存而图伦区,谓之厚。厚此薄彼,求敬存心。朱熹曾说:“敬则心存,心存,则理具于

11、此而得失可验。”视敬为心存理明的前提。曾国藩同样如此,借居敬之功先求心存,再悟得“谈理时心颇和平”。心人理、理摄心,心、理相丽、互通无碍。这便是存心渐厚的第一重功效。二是“厚”与“深”同义。人心有善恶之念,好坏之分。修心之要无外乎去恶存善,净尽己心。曾国藩将恶念誉为心之贼,善念喻为心之墙,借助居敬存心,“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这便是存心渐厚的第二重功效。防堵恶念之心墙愈厚,心之善念愈深。纯善无恶,心体澄明。 以上者曾国藩对居敬的认识,发自内心,得于体悟。正是因为他对“敬字细加体认,实觉刻不可离”,居敬才得以被置于日课之首,穷年累月习以为常。简论之,曾国藩对敬的理解上承程朱,既宗二程敬以存

12、心之旨,又明朱子心存理明之意,其以敬修心,贵有心得。 二、心定工夫:“静字全无功夫,欲心之凝定,得乎” 和居敬一样,主静工夫也被曾国藩视为课心课身之法。不过,相较于前者,对症下药的意味当更浓,也更直接。曾国藩坦言,内心“素有忿恨不畏之习,偏于刚恶,自究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外物滋扰,思绪起伏即心动。心连番好动特指甚或频频且不由自主,似被强力驱使,无法挣脱。好动即妄动,妄动则心无定向,属修心之患。 曾国藩修心之初,饱受好动轻静,心无定向之苦。朱熹曾说:“真情不定则内必纷扰。”对妄动之心做了描述。曾国藩潜心体验朱子语,悟得纷扰有二:一是“心不定,不能用功”。遇事专注,心、事合一,自是理想的要旨状态

13、。反之,遇事徘徊,迟疑难断,令此心不能施功于事。心、事两分,勉强行之,己心反受其累。二是“心不甚坚定,不能不怠荒散漫”。无所事,己心本应存而无法回答、定而勿动。然而,愈是闲时,此心愈发忙乱,悬而不降,久之,致使怠倦、荒芜、涣散、漫然缠绕于心,害心非浅。简而言之。应事时,心不定,事难成;无事时,心不定,心难养。 有鉴于此,曾国藩求教于理学师友。唐鉴直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并以程颢、王阳明为例,指出先贤不为之所以能做到不是动心,全赖静字有功夫。“以静制动”是习理学者修心常用之仲裁法。朱熹明确表示:“静,谓心不妄动。”“静则定得来久,物不能挠。”视静为戒动求定的良药。经师友点拨,曾国藩反观自省,

14、又参悟朱子语,愈久愈明。他说:“静字全无功夫,欲心之凝定,得乎?”言外之意,好动不如好静,心定与否完全取决主静二字。大体而论,曾国藩以静修心经历以下两个有情阶段: 首先,平日修心“务当力求主静”。为求静字工夫笃实,曾国藩效仿理学师友将静坐纳入修身日课,规定“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正位凝命,如鼎之镇”。同时,又通过日记的方式提醒自己:“静坐工夫,须是习熟,不勉强苦习,更说甚?”静坐被曾国藩严格遵行两年后,初见成效。为此,他还特作主静箴:“?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余侮?”蛇、虎不惧,只因心定如磐石。专意静摄,以归于静,外患又岂能奈何?无疑,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正是以静制动。 其次,渐

15、体会出“静字是好气象”。曾国藩追求主静以修心,执意根除好动不好静之顽疾,故对心之动静探讨颇深。修心日久,既留意动、静之分,又关注动、静之合。关于前者,他悟出:“心动则神疲,静则神裕。”(心)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一言以蔽之,动不如静,主静养心。关于后者,史可法于极静中探寻动的萌芽,揭示动、静并非绝然对立。他说:“心到静极时,?逗出一点生意来,如冬至一阳初动时。”“验之此心,有所谓一阳初动,万物资始者,庶可谓之静极,可谓之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也。”静极为至静之境,心之本体即在此境底下。心静中所蕴藏动之生意,可见动静合于此心。曾国藩坚持焚香静坐,“务求息息静极,使此生意不息”,正是此意

16、。 曾国藩延用理学沿袭前贤修心之法,“习静以涵养此心”,从好动轻静到好静轻动,再到动静皆宜,成效斐然。心静时气定神闲,不受外物丝毫侵入;心静时洞悉万物,不受外界全然蒙蔽。心静则理易明,神明超然,独立于万物之表;心静则无私著,襟怀坦荡,畅游于天地之间。 三、心安工夫:“慎独者内省不疚,故心泰” 曾国藩运用理学工夫修成心,除谋求心存、心定外,还不忘心安。他指出:“士之修德砥行,求安于心而已。”将心安与否视作德行苦修的成败。显然,那种令内心长期焦灼难耐,困苦不 堪且毫无建树的修行,曾国藩是暗暗不敢苟同的。关于心安,朱熹曾有论断。他说:“心安而无疑,便是是处。”“心安后,便是义理。”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

17、斑。 对曾国藩而言,平日欲求心安殊非易事,倒是心受拘迫。安难持久,自是寻常。他说:“心愈拘迫,愈浮杂。”“心愈浮(杂),则言愈躁,而神愈倦。”拘迫是指内心在承载来自外界的无形压力时,一味被动接纳,未能及时将压力正常释放的一种心理状态。伴随拘迫而至的正是束缚、压抑以及极度的不自在。曾国藩体悟到的心浮、言躁、神倦,皆因拘迫而生,无一不是心安的绊脚石。每每此时,心的主宰力量便被极大削弱,修心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在理学师友倭仁的帮助下,曾国藩开始运用慎独工夫求心安。“艮峰先生来,一见惶愧之至,真所谓厌然者矣!向使时时慎独,何至见人而惭沮若是?”惶愧一语反映出曾国藩面见倭仁时内心极度情绪低落不安,而令

18、此心转危为安的唯一途径只有慎独。倭仁,字艮峰。在史可法众多师友当中,倭仁的慎独工夫最为笃实,平日间“未尝一息少懈”。曾国藩对其用功之勤钦佩不已,他说:“朝中有特立之操者,尚推倭艮峰。”“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而著之于书。故所读之书,句句大都切身之要药。”切磋问学、笃行日久,林则徐渐悟得心安不离慎独。 首先,曾国藩将皮唐与遏欲、循理相连。他说:“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视人有意为修心大患,故历代习理学者莫不重视克己之学。曾国藩将遏欲、循理相提并论,认为非此即彼。他悟出若能处处遏欲、时时循理,此心自然安泰,慎独则为促成此一目

19、标之前提。 其次,他相信慎独者不自欺。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奸,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自欺害心自是不言而喻。曾国藩以慎独修心,一求去恶存善,断自欺之根源;二治自欺欺人,复己心之自律。不欺己心,坦荡安逸。 再次,慎独令己心快有足宽平。曾国藩表示:“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愿于于心则馁之时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显然,曾国藩对慎独的看法由肯定上升为推崇。在慎独的帮助下,己心进退有据,收放自如,意境坦

20、荡,胸襟活泼,放得宽,养得灵,心处此境地,何愁不安? 四、心专工夫:“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 “诚”是儒家传统哲学表现形式的重要范畴。诚的本义是真实无妄,它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最低也是人思想修养的最高境界。孟子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用“诚”和“思诚”来解释天道与人道。理学勃兴,理学家时时探讨心与诚。二程表示:“维心亨,维其心诚一,故能亨通。”王阳明指出:“诚是心之本体。”“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从心诚合一到心诚同体,习理学者对吕格莱鲁瓦邦关系的认识及推崇与日俱增。 曾国藩求学岳麓书院时,竟从山长欧阳厚均处闻得“诚”。嘉庆二十年居京后,又在理学师友凡事虽可“以

21、积诚而致之”的熏染下,开始讲究思诚工夫。张之洞修心以笃实著称。他对心、诚之间“合则心通,分则心塞”的体会尤为深刻。在其看来,内心诚与不诚直接影响修心效果,思诚者和不诚者,迥然有别。 首先,修心无获,患在不诚。曾国藩认为内心不诚势必造成身心受损,百病滋生。他说:“平生之病源,养痛藏瘤,百孔杂出,而其要在不诚而已矣。”上周末见解绝非信口开河,言之无据。事实上,正是得益于平日的修心实践,曾国藩才能切身领悟到诚与不诚判若两然。 以练习静坐为例,曾国藩说:“静坐一时,略得力,然心有私著。无著则静矣,抑亦诚矣。”显然,心不诚则不能专于静坐。静坐一时不难,但持之以恒,渐收其效,则非心诚不可。 其次,明理专一

22、,贵在思诚。在体验不诚之患的同时,以诚修心的价值也渐为曾国藩所认识,如心诚自然顺理、心诚则专一等。曾国藩说:“维奈县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才。”反之,“心有不诚,故词气虚情,即与人谈理,亦是自文浅陋,徇外为人,果何益哉?可恨,可羞!”心、诚合一即是心、理相通、相融。此心久为天理所摄,故无论未发、已发皆循理而为,畅通无碍。 关于心与诚,朱熹曾表示:“诚是心之本主。”“不诚,是不曾实有此心。”既明确了诚对心的不可或缺,又为后世学人继续思考提供了学理依据。曾国藩认同朱子所论,但并未浅尝辄止,满足于前贤之见,而是结合修心实践就细微之处体会。“心诚则专一”便是其体悟所得。

23、他说:“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既是己心多情的写照,又是思诚工夫笃实的见证。曾国藩反对一心三用,只因亲身体会“心不专一,则杂而无主”。修心愈久,愈来愈曾国藩愈发感到心专的必要。修身养性不离心专,为学为人不离心专,而心专与否又取决于思诚工夫的笃实,正如曾国藩自己指称:“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鉴于此,修心坚持“以诚字为本”,且始终“守之以一,以不贰自惕”,自然为曾国藩所恪守并严守严格遵循。 综上所述,为求心存、心定、心安和心专,曾国藩笃实运用锥果、主静、慎独、思诚四项工夫。修心日久,习之纯熟,己心获益非浅。论学理创新,林则徐远不如前贤;但论功夫笃实,命理比肩者屈指可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