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21.39KB ,
资源ID:49207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9207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0讲典型应用题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0讲典型应用题文档格式.docx

1、还是30岁,爸爸长1岁,儿子也长1岁。明年父子年龄差明年爸爸的年龄明年儿子的年龄(今年爸爸的年龄1)(今年儿子的年龄+1) 今年爸爸的年龄1今年儿子的年龄1 今年爸爸的年龄今年儿子的年龄 30(岁) 关键: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明年父亲的年龄还是儿子年龄的3倍吗?不是,设今年儿子10岁,设今年父亲30岁,那么明年儿子11岁,父亲31岁, 311129,不是3倍。(五)植树与方阵问题一、 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1) 直线两端植树: 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棵数-1);株距=全长学校附近有一条2000米的公路,在路两边每相隔50米种一棵树,两

2、端都种,需要多少棵树?分析:(200050+1)2=82(棵)(2) 直线一端植树: 全长=株距棵数;棵数=全长株距;小熊家门口有一条小路长50米,从门口开始在小路的一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问一共栽了多少棵树?门口不可能植树,所以这是一个一端种树一端不种的情况,棵树等于段数,所以一共栽树:5=10(棵)。(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 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棵数+1);学校两栋教学楼之间有一排白杨树,一共有18棵,每两棵树之间以及树与教学楼的距离都是3米,请问这两栋教学楼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因为两端就是教学楼,不可能种树,所以教学楼之间一共有19个间隔,所以这两栋教学楼之间的距离是319

3、57(米)。二、 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棵数总距离棵距; 总距离棵数 棵距总距离棵数。小同家有一个圆形果园,周长是1500米,沿圆周每隔6米栽一棵苹果树,每两棵苹果树之间栽一棵桃树,问:果园周围共栽种果树多少棵?果园一周全长1500米,每隔6米栽一颗苹果树,说明果园的圆周以6米为一段,可以分成15006250(段),由于是圆形,首尾两棵重合,所以段数等于棵数,苹果树有250棵;每两棵苹果树之间栽种一棵桃树,也就是有250棵桃树,所以,苹果树与桃树一共有:250+250=500(棵)。3 方阵问题在方阵问题中,横的排叫做行,竖的排叫做列,如果行数和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

4、,就是所谓的“方阵”。某校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问方阵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五年级学生多少人?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6041=16(人),整个方阵共有学生人数:1616=256(人)。经典透析【例1】 ()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一位与向左移一位所得两数的和624.18,则原来的小数是多少?审题要点 本题属于和倍问题。关键是抓住小数点向左移一位,原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原数就扩大10倍。详解过程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所得数是向左移一位所得数的100倍,有624.18(1001)6.18,6.181061.8,即原数是61.8。【例

5、2】 ()某校原来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比室内的人数多480人,现在把室内活动的50人改为室外活动,这样室外活动的人数正好是室内人数的5倍,参加室内,室外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审题要点 本题属于差倍问题详解过程 为了清晰地反映数量的变化及倍数关系,我们画出线段图如下:把室内50人调到室外,则室外人数比室内人数多480502580(人),又因为室外人数是室内人数的5倍,也就是多4倍,所以现在室内人数为580(51)145(人),一共有145(15)870(人)。【例3】 ()小新用20元钱买了5支圆珠笔和12本练习本,剩下的钱若买一支圆珠笔少4角;若买一本练习本还少6角,问一支圆珠笔的价钱是 。审题要

6、点 和倍、差倍问题的综合运用详解过程 练习本和圆珠笔的差价为2角。而20元加上4角能买6只圆珠笔和12本练习本。所以如果用20+0.4+0.26=21.6元能买18本练习本,每本的价钱为21.618=1.2元,所以圆珠笔的价钱为1.2-0.2=1元。【例4】 ()四个人年龄之和是87岁,最小的一个12岁,他与最大的人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个人年龄之和大7岁,那么这四个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年龄是多少?审题要点 把年龄最小的人与年龄最大的人的年龄之和看成一个数,把另外两个人年龄之和也看成一个数。问题就转化为典型的和差同题。详解过程 最小的一个与最大的人年龄之和是:(877)247(岁)。最小的12岁,因此

7、最大的年龄:471235(岁)。【例5】 甲对乙说:“我在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你的岁数是我今年岁数的一半。”乙对甲说:“我到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你的岁数是我今年岁数的2倍减7。”问:甲、乙二人现在各多少岁?审题要点 甲乙年龄差不变、从已知条件中看出甲比乙年龄大。详解过程 为了清晰地反映等量关系,我们画出线段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得到年龄差是7岁,所以,乙现在年龄: 7321(岁),甲现在年龄:428(岁)。【例6】 在学校内一条小路的一侧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共种了21棵,这条路有多长?后来小路又加长了30米,仍然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补种了多少棵?审题要点 加长部分、求得是补种几棵树详解过程

8、小路原来的长度:5(211)100(米), 加长后一侧应种的树的棵数:(10030)5127(棵),应补的棵数:27216(棵)。【例7】 把50枚黑棋子排列在正五边形的五条边上,每条边上的黑棋子个数相等,且每个角上有一枚。然后在所有相邻的两枚黑棋子间放两枚白棋子。问:每条边上白棋子有多少枚?审题要点 每个角上有一枚,求出实际每条边几枚详解过程 一共有50枚棋子,放在5条边上,所以平均每条边上放505=10枚黑棋子,又因为每个角上都有一枚棋子,所以实际上每条边上有10+1=11枚黑棋子。11枚黑棋子之间有10个间隔,所以白棋子数是102=20(枚)。【例8】 一个实心正六边形阵,每条边有16人

9、,那么一共有 人;最外面一层有 人;从外向内数第2层每条边有 人,共 人;最外面三层有 人;每条边增加1人,这一层增加 人;原正六边形方阵再增加一层能增加 人;审题要点 找规律详解过程 从内往外,第一层1人,第二层每边2人,共6人;第三层每边3人,共12人;第四层每边4人,共18人;第十四层每边14人,共78人;第十五层每边15人,共84人;第十六层每边16人,共90人。原实心正方形阵共有1+6+12+90=721人。从外往内数第二层就是从内往外数第十五层,每边15人,共(15-1)6=84人。最外面三层有90+84+78=252人。每条边增加1人,这一层增加6人。原六边形方阵再增加一层能增加

10、(17-1)6=96人。三、 拓展训练1. 姐姐做自然科学练习,比妹妹做算术练习多用48分钟,比妹妹做英语练习多用42分钟,妹妹做算术,英语两门练习共用了44分钟,那么妹妹做英语练习用了多少分钟?初级点拨 本题属于典型的和差问题,只是“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绕了个小弯。深度提示 根据条件,做英语的时间大于算术的时间。全解过程 因为“姐姐做自然科学练习,比妹妹做算术练习多用48分钟,比妹妹做英语练习多用42分钟”,所以妹妹做英语比算术多用了48426(分钟)。画线段图:(446)219(分钟) 算术(446)225(分钟) 英语妹做英语用25分钟。2. 某学校计划栽种杨树、柳树和槐树共200棵,

11、当种了一半的杨树和10棵柳树之后,又临时运来了6棵槐树,这时剩下的三种树的棵树恰好相等,问原计划要栽种这三种树各多少棵?初级点拨 如果没有栽种之前运走10棵柳树,并且运来6棵槐树,那么树的总数就是:200-10+6=196(棵)。深度提示 柳树的数量等于槐树的数量等于杨树数量的一半。全解过程 为了清晰地反映数量关系,我们画出线段图如下:树的总数就是:200-10+6=196(棵),柳树的数量等于槐树的数量等于杨树数量的一半,令杨树的一半为一倍数,即为:195(2+1+1)=1964=49(棵),所以计划种杨树:492=98(棵),柳树:49+10=59(棵),槐树:49-6=43(棵)。3.

12、今年爷爷78岁,三个孙子的年龄分别是27岁,23岁,16岁,经过几年后爷爷的年龄等于三个孙子年龄的和?初级点拨 今年爷爷与三个孙子的年龄差深度提示 每过一年三个孙子的年龄和比爷爷的年龄增加几岁全解过程 三个孙子年龄的和为27231666(岁),爷爷比他们三人的年龄的和多786612(岁),每过一年三个孙子的年龄和比爷爷的年龄多增加312(岁)。因而,经过1226(年)后,爷爷的年龄是三个孙子年龄的和。4. 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的时候,你才5岁。“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的时候,你将50岁。初级点拨 年龄差不变深度提示 每一次两人变化的年龄都相等,且是年龄差全解过程 根据题意画出

13、示意图:因为年龄差是不变的量,甲乙二人的年龄差=(50-5)3=15(岁),乙现在的岁数是:15+5=20(岁),甲现在的岁数是:20+15=35(岁)6.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两个人比赛跑楼梯,他们从一层开始比赛,大头儿子到四层时,小头爸爸到三层,如此算来,大头儿子到16层时,小头爸爸跑到了几层?初级点拨 不封闭型植树问题深度提示 “两端都种树”,间隔数=棵树-1全解过程 大头儿子跑了三个楼层间隔,爸爸跑了两个楼层间隔,到16层需要跑15个楼层间隔,所以小头爸爸跑了1532+110111(层)。7.如图是某个小区的街道图,街道将整个小区划分为相同的4块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10米,街道的宽

14、为10米,现在要在所有的街道两边每隔10米栽种一棵树,每个拐角都栽树,求这个小区一共要栽树多少棵?初级点拨 分解图形深度提示 每个拐角都栽树全解过程 整个小区种植的树实际上可看成4个边长为110米的小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10+110+10+110+10=250米的正方形。所以一共需要栽树(110410)4+(25010)=276棵树。8.北京市国庆节参加游行的总人数有60000人,这些人平均分为25队,每队又以12人为一排列队前进。排与排之间的距离为1米,队与队之间的距离是4米,游行队伍全长多少米?深度提示 相当于已知树的棵数,树间的距离,求树列的全长全解过程 相当于植树问题中已知树的棵数,树间

15、的距离,求树列的全长相当。注意段数比树的株数少1。所以, (1)每队的人数是: 60000252400(人) (2)每队可以分成的排数是: 240012200(排) (3)200排的全长米数是: 1(200-1)199(米) (4)25个队的全长米数是: 199254975(米) (5)25个队之间的距离总米数是:4(25-1)96(米) (6)游行队伍的全长是: 4975965071(米)第11讲 典型应用题(二)鸡兔同笼、盈亏、平均数问题公元855年唐朝,我国举行最早的数学选拔赛,题目如下:一批强盗在树林里商议怎样瓜分抢来的布匹。若每人分6匹,多5匹;每人分7匹,少8匹,问几个强盗?几匹布

16、?(一) 鸡兔同笼问题1 假设全是鸡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假设全是鸡,则有246=92(足),而实际上是128足,少了128-92=36(足),为什么少了36足呢?因为我们把一只兔当作一只鸡来算时,就少算了2足,所以有362=18(只)兔被我们当作鸡来算,所以有鸡46-18=28(只)。2 假设全是兔假设全是兔,则有446=184(足),而实际上是128足,多了184-128=56(足),为什么多了56足呢?因为我们把一只鸡当作一只兔来算时,就多算了2足,所以有562=28(只)鸡被我们当作兔来算,所以有兔46-28=18(只)。3 “砍足法” 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

17、28,鸡兔各几只?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足,则鸡就变成了“独脚鸡”,兔就变成了“双脚兔”,则鸡和兔足的总数就由128变成了64,而且有一只兔子,则足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所以足的总数64与总头数46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644618(只),则鸡的只数就是461828(只)。(二) 盈亏问题盈亏问题,顾名思义有剩余就叫盈,不够分就叫亏,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会产生这种盈亏现象。盈亏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次分配时盈亏总量的变化,我们把盈亏问题分为三类:“一盈一亏”、“两盈”、“两亏” 。1.“盈亏”型学校提高班的同学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位同学

18、分多少粒糖果?为什么第一次多9粒,而第二次还少6粒呢?因为两次分配数量不一样,第二次分配时不仅把第一次多出来的9粒分了,还要再添6粒才够分,也就是说按第二种分配方案比第一次总共要多分9+6=15(粒),那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产生呢?因为第二次比第一次每人多分了5-4=1(粒),那么要分15粒,就需要有151=15(人),共有154+9=69(粒)。2.“盈盈”型明明过生日,同学们给他买蛋糕,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元。那么有多少个同学?蛋糕的价钱是多少?为什么第一次多8元,第二次就只多4元了呢?因为两次分配数量不一样,第二次分配时每人少出1元,也就是在第一次分配的基础

19、上给每个人退了1元钱,总共退回了8-4=4(元),所以共有41=4(人),蛋糕价钱是84824(元)。3.“亏亏”型学校新近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10本,还差9本,每人发9本,还差2本,请问有多少老师?多少本书?为什么第一次差9本,第二次就只差2本了呢?因为两次分配数量不一样,第二次分配时每人少发1本,也就是在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上从每个人那里拿回了1本书,总共拿回了9-2=7(本)书,所以共有71=7(人),书有710961(本)。(三) 平均数问题(1)平均数=总数参与平均的事物个数平均数增量=总数增量平均数减量=总数减量(2)平均数问题最基本的原理是“移多补少”几个数的平均数

20、一定比其中最大的一个小且比其中最小的一个大三、 经典透析【例1】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许多小和尚,两个小和尚用一根扁担一个桶抬水,一个小和尚用一根扁担两个桶挑水,共用了38根扁担和58个桶,那么有多少个小和尚抬水?多少个挑水?审题要点 鸡兔同笼问题,假设法详解过程 假设全是抬水,38根扁担应担38个桶,而实际上是58个桶,为什么少了58-38=20(个)桶呢?因为当我们把一个挑水的当作抬水的就会少算211(个)桶,所以有201=20(人)在挑水,抬水的扁担数是382018(根),抬水的人数是18236人。专家点评: 可以结合分析工具矩形图,来看鸡兔同笼问题: 左图假设全是抬水: (5

21、8-381)(2-1)=20(根) 20(人)挑水 (38 -20)2=36(人) 36(人)抬水右图假设全是挑水: (382-58)(2-1)=18(根) 182=36(人)抬水 38-18=20(根) 20(人)挑水【例】某旅游点有儿童票、成人票两种规格的门票卖, 儿童票的价格为30元,成人票的价格为40元,如果是团体还可以买平均32元一位的团体票,一个由8个家庭组成的旅游团(每个家庭由两位大人,或两个大人、一个小孩组成)来景点旅游,如果他们买团体票可以比他们各买各的少花120元,问这个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审题要点 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形题详解过程 每个三口之家可以少花30+40+40-323

22、=14元,每个二口之家可以少花40+40-64=16元,如果这8个家庭都是三口之家,那么一共少花148=112元,所以这8个家庭中有(120-112)(16-14)=4个家庭是二口之家,所以这个旅游团一共有42+(8-4)3=20人。 这道题,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理解“少花120元”?跟单位少花情况有关,这里的单位:可以不同家庭为单位,也可以成人与小孩为单位。 一方面,我们可以对两种家庭的“少花”情况进行计算并比较,可以如题所解; 另一方面,我们不妨以成人与孩子的“少花”情况进行计算并比较,可以另解如下: 8个家庭,成人必有16人,则每个成人将“少花”40-32=8元。 所以应该总共少花 16

23、8=128(元) 而实际少花相差 128-120=8(元) 是因为每个小孩多花了32-30=2(元) 所以,82=4(人) 小孩人数 16+4=20(人)旅游团一共人数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在使用假设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比较思想非常重要,在一种证明方法反证法中,假设法会又一次充当主角。【例】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有蜘蛛、蜻蜓和蝉三种小虫16只,共有110条腿和14对翅膀,每种小虫各有几只?审题要点 经典鸡兔同笼问题,用两次假设法详解过程 因为有三种动物,没有办法直接用鸡兔同笼解,所以我们想转化为两种动物就可以直接用了。我们先来看腿,发现蜻蜓和蝉有个

24、共同点都是6条腿,那我们就把蜻蜓和蝉合并在一起,分为两种动物:一种是6条腿,一种是8条腿。假设全是6条腿的,共有腿616=96(条),而实际上是110条,为什么少了110-96=14(条)腿呢?因为当我们把8条腿的蜘蛛当作6条腿算的,有一只蜘蛛就少算2条腿,所以有蜘蛛142=7(只),所以蜻蜓和蝉有16-7=9(只);我们再来看翅膀: 假设这9只全是蜻蜓,则应该有92=18(对)翅膀,比实际多了18-14=4(对),所以有蝉41=4(只),则蜻蜓9-4=5(只)。 如果我们感觉这样的算术解法有点烦,不妨看看美丽的方程: 设:蜘蛛有只,蜻蜓有y只,蝉有z只,得: (1)6:(2)-(4):2=1

25、4=7代入(1)式:y+z=9(5)(3)-(5):y=5。代入(5)式:z=4。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清晰的等量关系,一定要用,从而可以减少“算理”的思考量,把这种思考量转嫁给方程演算。对于方程演算,不需要掌握太多的技巧,就能轻松把握。请参见本书第十九讲方程。【例】老师给同学们分苹果,每人分10个,就多出8个,每人分11个则正好分完,那么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多少个苹果?审题要点 盈亏问题详解过程 为什么第一次多8个,第二次不多也不少了呢?因为第二次每人多分了1个,所以有81=8(人),苹果810+8=88(个)。请注意体会差量分析的应用。这是两种方案之间的差异,而假设法是实际与假设之间的差异,两者

26、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皮皮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6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那么皮皮家距离学校多远?审题要点 需要转化条件的盈亏问题详解过程 根据题意,每分钟走50米,迟到3分钟,实际上就是还差503=150(米)到校;如果每分钟60米,提前2分钟到校,即到校后还可以多走602=120(米),第一次与第二次相差150+120270(米),也就是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走了270米,所以皮皮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是270(60-50)=27(分钟),皮皮家到学校的距离是50(27+3)=5030=1500(米)。两种方案,除了速度差,更要感受到路程差,从

27、而看到,这里的数量关系,竟然就是追及关系。从中体会一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数学美感吧。数学是好玩的!【例】国庆节快到了,学而思学校的少先队员去摆花盆。如果每人摆5盆花,还有3盆没人摆;如果其中2人各摆4盆,其余的人各摆6盆,这些花盆正好摆完。问有多少少先队员参加摆花盆活动,一共摆多少花盆?详解过程 我们可以把第二个条件转化为如果每人摆6盆花,还缺4盆,那么就是简单的“一盈一亏”。人数: 3(64)2(65)7(人),盆数:7338(盆)或67438(盆)。 转化思想似乎有点玄,为什么我一定会想到:“把第二个条件转化为如果每人摆6盆花,还缺4盆”?答案在于,我们应该在大方向上有感觉,这道题“每人摆5盆,还有3盆没人摆;每人摆6盆,还”,“还”字后面的下文怎么接?接上了,转化成功! 记住:转化的关键在于我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现有条件能否转化为我要的条件?【例】有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算了四次,得下面四个数:36.4,47.8,46.2,41.6,那么原来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审题要点 平均数问题详解过程 设这四个数分别为A、B、C、D,根据条件则有:所以专家点评 实际上,本题的情境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