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5.41KB ,
资源ID:49381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9381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docx

1、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 项目介绍(一)项目背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在“十五”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简称“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 (二)技术介绍本技术是由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浙江省

2、立同德医院孔尧其主任医师为组长的针灸科专家组,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是一种新型的能提高偏瘫患肢肌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的有效方法。课题组成员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出“头皮针抽提法”(将头皮针扎进帽状腱膜下层,当指下有一种不紧不松的吸针感的时候,行抽提操作,间歇动留针2个小时),至今已在临床运用20余年,总例数达2000多例,并与头皮针捻转法(将头皮针扎进帽状腱膜后,施捻转法得气,静留针20小时)作对照,系统观察180例,结果表明,头皮针抽提法的总有效率为,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愈显率为,与对照组的5%比较,差异更大。1.定义 头皮针抽提法是用头皮针在头部针灸

3、腧穴和某些区域而治疗疾病的一种针灸方法。因其施术部位在头部,而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诸经皆归于脑”,因此,头皮针抽提法被认为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2.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者,也可扩大至脑出血和脑梗塞等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偏瘫后遗症患者。禁忌症:神志昏迷或生命指征不稳固者,禁用;头皮有瘢痕、肿瘤、严峻感染、溃疡和创伤者,禁用;施术部位为头颅手术部位或未植入颅骨者,禁用;怀胎者,忌用。 3.治疗原理为什么头皮针抽提法能有效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的肌力呢?因为本技术选取顶中线和顶颞前斜线为治疗穴位。顶中线属督脉,顶颞前斜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

4、经,都有疏通全身经络和升阳益气、平肝息风的作用。同时,解剖生理学也认为,神经系统主要是通过大脑皮质功能定位,顶颞前斜线对应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前回,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中枢,因此,针刺顶颞前斜线,能达到治疗对侧肢体运动障碍的目的。此外,根据生物全息律的原理,头部存在有一个与人体相对应的缩影,通过头部穴位的刺激,可以治疗身体对应部位的疾病。4.临床技术操作(1)器械准备:采用3230号(直径)、1寸寸(25mm40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镊子、75的酒精棉球、消毒棉签和干棉球等。(2)体位:坐位。(3)取穴:取顶中线和顶颞前斜线。顶中线:在头顶部前后正中线,自百会向前至前顶。顶颞前斜线:在头部病灶侧,

5、即瘫痪肢体对侧的侧面,起于前顶穴,止于悬厘穴,取上2/3节段。(4)消毒: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针刺部位的皮肤,以及常规消毒医者的双手。(5)进针:采用快速进针法。顶中线:由前顶穴刺向百会穴,用一手拇、食指尖捏住针体,与头皮呈1530度角,针尖对准进针点(前顶穴),手腕背屈后,再突然手腕掌屈,使针尖快速到达帽状腱膜下层,然后将针卧倒,再缓缓插入皮肤1寸左右。顶颞前斜线:由前顶穴刺向悬厘穴,用两根毫针接力刺法,即在前顶穴进针1寸,然后在第一针的针尖部位再沿同一方向进第二针。(6)行针:当指下有一种不紧不松的吸针感的时候,再进行运针操作,即用暴发力向外速提3次(约5秒钟),每次至多提出1分()许,又

6、缓插至1寸,如此反复运针10遍,共计约5分钟。(7)留针:间歇动留针2个小时,每隔30分钟运针5遍(约2分30秒)。行针和留针期间,可结合患肢的运动。(8)出针: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拿镊子夹棉球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慢慢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迅速拔出,并以干棉球压迫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该方法隔日针1次,每周针刺3次,共12次为1个观察疗程。 5.技术要领这项技术的技术要领:一是力度,必须将全身的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发力向外抽提;二是速度,即瞬间速度要快,但针体又最好不动,每次至多抽出1分()许,不能将针体大幅度抽出。6.注意事项这项技术在临床使用中可能出现头皮板紧、不适、疼痛,甚而牵连

7、到面部、牙关,可将针体适当调整,稍稍提出一点即可解除;如果出现晕针,则让患者平卧,把针退出少许,或饮少量热开水即可恢复。头皮针抽提法安全可靠、施术简便、易于学习,能显著提高偏瘫患肢肌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一)脑血栓形成简介脑血栓形成是指流动着的血液在脑动脉内发生凝固,或血液的某些成分发生了聚集,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其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梗死的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中医学“中风”或“脑卒中”范畴,是心脑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常常后遗“偏瘫”等症,肢体致残率极高,给广大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8、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直是中西医学界高度重视的难题之一。 据国内部份资料统计,脑动脉血栓形成占同期急性脑血管病的。近几年的研究资料证明,随着儿童肥胖症和早发性动脉硬化的增多,脑血栓形成正趋向年轻化,发病率有增无减。且目前我国中风发病率为80120万人/10万人,已跃居我国疾病谱的第二位。而据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公报指出:脑内疾病所引起的肢体残疾约118万人,占全体残疾患者的,我国幸存者中的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脑血栓形成的病因,中、老年人以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为主,而青、少年则以凝血功能障碍为多见。目前,血栓形成的机理仍沿用

9、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于1856年提出的三角原则:血管壁的损伤;血流转变;血液成份的改变。患者脑血栓形成后,病灶对侧上、下肢会出现瘫痪,肌力可下降至0级,并容易并发肺炎、褥疮、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症状。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肌力,然后通过生活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是该病康复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二)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应标准。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

10、度障碍;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腰穿脑脊液一般不该含血;CT检查发觉脑梗塞部位。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和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标准。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急性起病。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预兆症状。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有主症2个以上,急性起病,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标准: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

11、,舌苔薄黄,脉弦有力。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

12、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3.辨别诊断 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和脑出血的鉴别 鉴别点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发病年龄60岁以上青壮年5060岁发病形式较慢(数小时至数日)最急(数秒至数分)急(数分至数小时)发病情况多在安静、睡眠血压下降和血流缓慢的情况下发病常在心内膜炎、心房颤动的情况下发病多在情绪激动、用力、血压突升等情况下发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有可有多无头痛可有可有常有起病时呕吐无常有有昏迷常无可有有颈项强直无无可有脑脊液压力正常正常增高脑脊液颜色正常正常含血3.辨别诊断 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和脑出血的鉴别 鉴别点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粥样硬化部

13、位和狭窄处斑块溃疡栓塞血管不充盈造影剂血肿压迫出现血管移位,小血管可因出血破坏或附近血块压迫而不显影扫描显示大小不等、外形不一的低密度区,于发病12h后出现,24h至1周边缘清楚,12至24h内阳性率为62,710d内为64出现低密度区起病3d血肿区显示高密度阴影,37d内阳性率为100,一个月后消失(三)其他疗法1.改善脑的血循环:恢复血运,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以改善脑的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范围。常用的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烟酸、罂粟碱、维脑路通、654-2、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抗栓丸、已酮可可碱、培他定、西比灵等。低分子右旋糖酐

14、有扩充血容量,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避免红细胞凝聚作用。每日静滴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人采用脱水与扩容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效率90%。具体方法:发病后即用20甘露醇250毫升,每日1次静脉滴入,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每日2次。35天后,再用脑血管扩张剂,如维脑路通或罂粟碱静脉缓慢滴入,每日1次,7l0次为l疗程。2.抗凝疗法:适应于存在高凝状态的病人,目的是为防止血栓扩延加重病情。用抗凝疗法前,通常应该行脑CT检查,证明为缺血性病变。有出血倾向者,如活动性溃疡病、严重肝肾疾病及感染性血管栓塞忌用。每日应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常用肝素、香豆素类。肝

15、素1250025000单位,溶于5葡萄糖液500l000毫升,缓慢静滴,通常每分钟1520滴。2436小时达到应起的作用后,视病情掌握使用。香豆素类同时口服,第1日200300毫克,以后每日维持50100毫克,治疗天数依病情而定。近几年有人以血液稀释疗法(即放出适量静脉血)治疗脑血栓形成,有定效果。根据病人体重、血压、红细胞压积,确定释出血量,一般在200400毫升,输入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3.溶血栓疗法:常用链激酶、尿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每分钟50滴,每日1次,l0天为l疗程。曾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有一定疗效

16、。般在发病后24小时之内应用,取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l00毫升中,颈动脉加压滴入,每分钟152O滴,13次治疗即可。还有用蝮蛇抗栓酶颈动脉内给药的方法,也取得了较好效果。溶栓疗法,无论是静脉给药还是动脉给药,都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时机。一般认为,溶栓药物应早期使用(脑血栓发病l天内,血栓富含水分,易溶解),见效快、疗程短。溶栓和抗凝疗法一样,要密切注意出血倾向,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4.防治脑水肿:临床上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有三大类,即高渗液、利尿剂及自由基清除剂。高渗液能起到高渗利尿脱水作用,常用甘露醇和甘油。 20甘露醇在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方面作用快,效果显著,且有清除自由基的

17、作用,如毒性最强的(OH)自由基,从而保护脑细胞。有人以为,甘露醇能降低全血粘度,减少血管阻力,提高脑灌注量,改善脑循环。甘油的长处是:作用持续时刻长,反跳作用甚微,甘油可作为能量被利用,能改善钠泵功能,有利于细胞毒性脑水肿的消除。促进代谢而改善脑功能。渗透压性利尿作用较小,肾损害较轻。利尿剂也有脱水、降颅压作用,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功能不良者。常用的药物有安体舒通、速尿、利尿酸等。缺氧后产生的自由基连锁反应,可使细胞膜发生过氧化损害,从而导致脑水肿和微循环障碍,所以应清除自由基。常用的药物如地塞米松(或强的松)、巴比妥类、维生素E、维生素C,氯丙嗪、甘露醇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地塞米松具

18、有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的作用,抑制花生四酸从细胞膜上释放,从而抑制自由基对脑血管壁的损害,研究中曾发现地塞米松可促进消化道出血,尤其合并新抗凝片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故应慎用。5.高压氧治疗:在脑梗塞急性期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治疗是在密闭型加压舱内进行的,吸氧时间总共为901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有人用5二氧化碳高压混合氧治疗脑梗塞,效果比单纯用氧更好些。尽管高压氧和混合高压氧治疗脑梗塞有些报道有效,但是也有人认为效果并不可靠,所以目前未能广泛开展。6.外科手术治疗:选择适应证较严格。其适应证如下:颈内动脉外段血栓形成,管腔完全闭塞或狭小程度超过50以上者,

19、作血栓摘除以及动脉内膜切除术。如果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都有血栓形成,可选择狭窄严重的一侧,先作血栓摘除术,使血流量增加。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尚未成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者,可作颈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大网膜移植术和脑颞肌瓣覆盖术医治脑梗塞,通过临床观察,带血管蒂大网膜颅内移植,较游离的网膜移植和颞肌瓣脑表面覆盖效果好。如已形成脑软化灶,临床有颅高压表现,或有脑疝迹象者,经降颅压药物医治效果不显著,应迅速手术,清除软化坏死组织,或行颞肌下减压术。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时,可按照具体情形手术医治。7.中医中药治疗: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据病人脉证,判断病情轻重、病位浅深、阴阳偏颇、气

20、血盛衰、标本兼顾等辨证施治。8.颅脑超声波治疗:超声波穿透颅骨通过脑实质时,机械振荡波被组织吸收,转化为热能。组织受温热作用后局部血流增加,血液循环得以改善,有利于缺血区侧支循环建立。每次治疗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l疗程。没有痛苦,无副作用,可以在康复期选用。9.神经活化剂的应用:神经活化剂能改善脑代谢,防止脑坏死、变性,预防梗塞后痴呆。常用的药物有ATP、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Y-氨络酸、脑复新等。近年来用活血素等治疗脑梗塞受到重视,究竟哪种药物效果更好尚难肯定。10.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压过高、过低均需予以适当处理。但血压过高时注意不要降压太

21、迅速,以免影响脑血流灌注;血压过低时宜适当给予提高。高血脂增加血液粘度,影响微循环,应限制脂质摄入和增加消耗,如功能锻炼。可给予降血脂药物,如烟酸肌醇酯、安妥明等。糖耐量低下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大多数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糖耐量低下,且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高血糖要给予适当的处理。同时如要使用甘露醇、皮质激素时,应特别慎重。11.处理神经性内脏综合征:脑梗塞发生后易并发许多内脏症状,如心电图改变(包括脑源性心肌梗塞)、呼吸节律异常、上消化道出血及顽固性呃逆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脑梗塞的恢复和预后,应予以处理。12.一般支持疗法:脑血栓急性期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如有心肺合并症者,必

22、要时吸氧、补液。昏迷病人注意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13.针灸治疗: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促进疾病康复。有研究资料表明,针灸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抑制红细胞聚集及降低血球压积,达到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供氧,促进脑细胞恢复功能。最常用的为体针,根据瘫痪肢体选取穴位,结合补泻手法施术治疗。近些年来,头针被广泛地用于脑血栓的治疗,还有人应用刺络法来治疗脑血栓,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脑血栓若能早期进行针刺治疗,并予以适当瘫肢功能锻炼,效果会更好些。 (四)参考文献【1】朱明清,孔尧其等.中国头皮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118【2】孙光荣主编.中风康复研究.北京:中

23、医古籍出版社,2000:王永炎序【3】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2【4】于致顺.针灸学报.1911;7(1):39【5】陆寿康,孔尧其等.实用头针大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5671 项目信息项目名称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技术负责人孔尧其主任中医师技术参与人 徐 福林秀蓉冯祯根史红斐俞国桥技术负责单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技术协作单位浙江省中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 金华市中医院 杭州铁路中心医院东阳市肿瘤医院组织实施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技术负责单位简介:本技术负责单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技术负责人简介:本技术负责人是该院针灸科主任孔尧其主任中医师,现任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浙江省头皮针研究会主任委员,是浙江省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遗症针灸专科的带头人。曾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并应邀赴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