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7.87KB ,
资源ID:49520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952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论文.docx

1、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分析作者:姚莉华杨德兰来源:价值工程2014 年第 27 期摘要:为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情绪特征进行分析,采用 Young 网络成瘾诊断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 UCLA 孤独量表对 810 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和情绪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810 名被试中网络成瘾率为 6.5%;男生网络成瘾率高于女生;网络成瘾组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在情绪特征上,网络成瘾组的抑郁、焦虑、孤独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成瘾组。提示网络成瘾大学生存在更多的情绪困扰。Abstract:To know about the sta

2、tu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analyze their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810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status and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Young Internet addiction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s,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elf-rating an

3、xiety scale and UCLA loneliness sca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et addiction rate of the 810 participants is 6.5%, the Internet addiction rate of boys is higher than girls and the proportion of number of online games and online chat of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

4、t of non network addiction group. In view of the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depression, anxiety, loneliness scale score of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There exists more emotional distress i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s.关键词:网络成瘾;情绪;大

5、学生Key words:Internet addiction;emotion;college students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7-0326-030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沟通的普遍性工具。网络信息包罗万象,它在给人们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其中伴随着网络而出现的网络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障碍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网络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网络使用群体,网络既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丰富多样的知识和娱乐方式,他们发展

6、尚不成熟的心理同时也受到一些网络负面因素的巨大冲击,成为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中网络使用率高达 94.5%,其中网络成瘾者所占的比例在 3.6%至 18.09%之间。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已日益突出,成为家庭、学校、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特征,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持,帮助大学生解决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使其能合理高效地使用互联网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

7、研究以重庆市某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旨在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思路和指导。1 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某高校一、二、三、四年级并且有上网经历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 913 份,收回 883 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 810 份, 有效回收率 88.7%。1.2 研究工具1.2.1 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专业、上网时间、上网活动等情况。1.2.2 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采用美国 Young 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问卷共有 8 个条目, 采用“是”和“否”计分,回答“是”计 1 分,

8、回答“否”计 0 分。该问卷在研究中使用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被试得分在 5 分及以上者确定为网络成瘾学生。1.2.3 抑郁自评量表采用 Zung 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 20 个条目,每个条目按抑郁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因其能直观反映个体抑郁的主观感受,并评价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目前已广泛用于个体情绪状态的评定以及调查、科研。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 0.84。1.2.4 焦虑自评量表采用 Zung 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 20 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条目,每个条目按焦虑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可评价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

9、0.78。1.2.5 UCLA 孤独量表采用 UCLA 孤独量表,该量表共有 20 个条目,每个条目按孤独感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用于测量社会交往中所产生的孤独感的程度,分数越高,孤独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 0.87。1.3 施测方法采用团体测验方式,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组织施测,测试前向被试说明研究目的及意义、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在征得被试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统一指导语,被试严格按照测量手册规定的程序填答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并进行问卷质量和可靠性的初步评定,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1.4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软件 SPSS 17.0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10、研究结果2.1 网络成瘾检出率及一般情况比较在 810 名被试学生中,男生 356 人,占被试总人数的 43.9%;女生 454 人,占被试总人数的 56.1%。一年级 216 人,二年级 203 人,三年级 198 人,四年级 193 人。年龄 1825 岁,平均年龄 20.521.58 岁。检出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有 53 人,占 6.5%(53/810);男 33 人,占男生总数 9.3% (33/356),女 20 人,占女生总数 4.4%(20/454),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7.721,P2.2 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学生的上网活动比较对网络成瘾组

11、和非网络成瘾组学生的上网活动进行比较,结果如表 1 所示,网络成瘾组的上网活动较多集中于浏览网页(81.1%)、网络游戏(62.3%)、娱乐(75.5%)、下载 (60.4%)、网络聊天(73.6%);非网络成瘾组学生的上网活动较多集中于浏览网页 (84.1%)、娱乐(81.2%)、信息收索(60.0%)、下载(68.6%)、网络聊天(54.6%);二组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信息收索、网络聊天活动中的人数比例有显著差异,其中网络成瘾组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而网络成瘾组在信息收索方面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组。2.3 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学生的抑郁、焦虑、孤独评

12、分比较对网络成瘾和非网络成瘾学生的抑郁、焦虑、孤独量表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如表 2 所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抑郁、 焦虑、孤独量表评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 讨论本研究显示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率为 6.5%,与国内沈潘艳等的研究结果接近6。其中一年级学生的成瘾率为 6.9%,二年级学生的成瘾率为 9.4%,三年级学生的成瘾率为 5.6%,四年级学生的成瘾率为 4.1%,二年级学生的成瘾率最高。Morahan-Martin 等的研究结论显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大学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四倍1。本研究也发现网络成瘾者中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这与国内外以往

13、许多研究结论一致5, 7。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有以下原因:男生比女生对上网兴趣更大,对网络的敏感性相对高于女生;一些研究者认为可能与男女两性在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差异有关,相对于女生,男生更倾向于追求外部刺激,网络的挑战性、新奇性和娱乐性对男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遇到冲突和困惑时,多不愿对家人和朋友倾诉,更倾向于选择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支持和安慰,加之男生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差,从而逐渐沉迷于网络世界4。其原因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Young 对网络成瘾者的行为特点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提示,网络成瘾者比较倾向于网络聊天、网络互动游戏等活动。因此,他认为互联网本身并无成瘾性,但特殊的网络应用促使了网络

14、成瘾的发生2。国内研究亦有类似结论3。本研究以多选题形式调查大学生的主要上网活动,按应答人数的百分比统计,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上网活动主要集中于浏览网页、 娱乐、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下载;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上网活动主要集中于浏览网页、娱乐、下载、信息收索、网络聊天。进一步分析发现,网络成瘾组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而网络成瘾组在信息收索方面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组。这表明网络成瘾与上网活动有重要关系,更多的网络成瘾大学生沉溺于新异刺激的网络游戏和双向交流的网络聊天,而未成瘾大学生更多使用网络收索信息。对二组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孤独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网

15、络成瘾学生的抑郁、焦虑、孤独量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网络未成瘾组,这与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这提示网络成瘾大学生存在更多的情绪困扰,分析认为网络成瘾大学生由于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的虚幻环境,缺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际交往,使其社会卷入减少,人际情感逐渐疏远,感受不到社会支持,一旦遭遇困难或挫折,容易出现强烈的抑郁、焦虑、孤独等情绪。这些不良感受使他们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精神寄托,在其中宣泄被压抑的不良情绪,释放压力,获得一定的心理平衡,由此进一步强化其上网行为,使其不断地过度使用网络,从而逐渐把网络作为缓解不良情绪的平台,迷恋于网络世界。然而长期的网络使用,并不能真正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并且

16、更容易在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这又会加重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此交互影响,陷入网络成瘾与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中。综上所述,与非网络成瘾者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更多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感受到更强烈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提示需要引导大学生恰当地选择适宜的上网活动,合理地使用网络平台,培养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益媒介。此外,在进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时,要增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表达能力,及时缓解不良情绪,使其能有效面对压力和挫折,降低沉溺于网络的可能性。参考文献:1Morahan-Martin J,Schumacher P.

17、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0, 16(1):13-29.2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disorderJ. Cyberpsychol Behavior, 1998,1(3):237- 244.3侯其锋,张芝等.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上网行为、人格心理特征及自我控制能力差异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40(1):106-111.4庞海波,吴一智等.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1):210212.5齐玉龙,梅翠竹等.安徽省普通医学院校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5882-5886.6沈潘艳,张梓涵等.成就动机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 2013,34(3):260-262.7张莉娜,沈其君等.宁波某综合大学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人格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9):674-676.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