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论文.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520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论文.docx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论文.docx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分析

作者:

姚莉华杨德兰来源:

《价值工程》2014年第27期

摘要:

为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情绪特征进行分析,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UCLA孤独量表对810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和情绪特征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810名被试中网络成瘾率为6.5%;男生网络成瘾率高于女生;网络成瘾组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在情绪特征上,网络成瘾组的抑郁、焦虑、孤独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成瘾组。

提示网络成瘾大学生存在更多的情绪困扰。

Abstract:

Toknowaboutthestatusofthecollegestudents'Internetaddictionandanalyzetheiremotionalcharacteristics,thispaperresearchesthe810collegestudents'InternetaddictionstatusandemotionalcharacteristicsbyusingYoungInternetaddictiondiagnosticquestionnaires,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elf-ratinganxietyscaleandUCLAlonelinessscale.TheresultsshowthattheInternetaddictionrateofthe810participantsis6.5%,theInternetaddictionrateofboysishigherthangirls'andtheproportionofnumberofonlinegamesandonlinechatofInternetaddictiongroup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nonnetworkaddictiongroup.Inviewoftheemotionalcharacteristics,depression,anxiety,lonelinessscalescoreofInternetaddictiongroup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nonInternetaddictiongroup.ThereexistsmoreemotionaldistressintheInternetaddictioncollegestudents.

关键词:

网络成瘾;情绪;大学生

Keywords:

Internetaddiction;emotion;collegestudents

中图分类号:

R39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4311(2014)27-0326-03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沟通的普遍性工具。

网络信息包罗万象,它在给人们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其中伴随着网络而出现的网络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障碍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

网络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网络使用群体,网络既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丰富多样的知识和娱乐方式,他们发展尚不成熟的心理同时也受到一些网络负面因素的巨大冲击,成为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中网络使用率高达94.5%,其中网络成瘾者所占的比例在3.6%至18.09%之间。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已日益突出,成为家庭、学校、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特征,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持,帮助大学生解决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使其能合理高效地使用互联网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以重庆市某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旨在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思路和指导。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某高校一、二、三、四年级并且有上网经历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913份,收回883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810份,有效回收率88.7%。

1.2研究工具

1.2.1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专业、上网时间、上网活动等情况。

1.2.2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采用美国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问卷共有8个条目,采用“是”和“否”计分,回答“是”计1分,回答“否”计0分。

该问卷在研究中使用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中被试得分在5分及以上者确定为网络成瘾学生。

1.2.3抑郁自评量表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抑郁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

因其能直观反映个体抑郁的主观感受,并评价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目前已广泛用于个体情绪状态的评定以及调查、科研。

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84。

1.2.4焦虑自评量表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条目,每个条目按焦虑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可评价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

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78。

1.2.5UCLA孤独量表采用UCLA孤独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孤独感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用于测量社会交往中所产生的孤独感的程度,分数越高,孤独程度越高。

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87。

1.3施测方法采用团体测验方式,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组织施测,测试前向被试说明研究目的及意义、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在征得被试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统一指导语,被试严格按照测量手册规定的程序填答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并进行问卷质量和可靠性的初步评定,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

1.4数据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2.1网络成瘾检出率及一般情况比较在810名被试学生中,男生356人,占被试总人数的43.9%;女生454人,占被试总人数的56.1%。

一年级216人,二年级203人,三年级198人,四年级193人。

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0.52±1.58岁。

检出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有53人,占6.5%(53/810);男33人,占男生总数9.3%(33/356),女20人,占女生总数4.4%(20/454),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721,P

2.2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学生的上网活动比较

对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学生的上网活动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网络成瘾组的上网活动较多集中于浏览网页(81.1%)、网络游戏(62.3%)、娱乐(75.5%)、下载(60.4%)、网络聊天(73.6%);非网络成瘾组学生的上网活动较多集中于浏览网页(84.1%)、娱乐(81.2%)、信息收索(60.0%)、下载(68.6%)、网络聊天(54.6%);二组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信息收索、网络聊天活动中的人数比例有显著差异,其中网络成瘾组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而网络成瘾组在信息收索方面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组。

2.3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学生的抑郁、焦虑、孤独评分比较对网络成瘾和非网络成瘾学生的抑郁、焦虑、孤独量表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孤独量表评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率为6.5%,与国内沈潘艳等的研究结果接近[6]。

其中一年级学生的成瘾率为6.9%,二年级学生的成瘾率为9.4%,三年级学生的成瘾率为5.6%,四年级学生的成瘾率为4.1%,二年级学生的成瘾率最高。

Morahan-Martin等的研究结论显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大学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四倍[1]。

本研究也发现网络成瘾者中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这与国内外以往许多研究结论一致[5,7]。

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男生比女生对上网兴趣更大,对网络的敏感性相对高于女生;②一些研究者认为可能与男女两性在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差异有关,相对于女生,男生更倾向于追求外部刺激,网络的挑战性、新奇性和娱乐性对男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在遇到冲突和困惑时,多不愿对家人和朋友倾诉,更倾向于选择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支持和安慰,加之男生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差,从而逐渐沉迷于网络世界[4]。

其原因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Young对网络成瘾者的行为特点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提示,网络成瘾者比较倾向于网络聊天、网络互动游戏等活动。

因此,他认为互联网本身并无成瘾性,但特殊的网络应用促使了网络成瘾的发生[2]。

国内研究亦有类似结论[3]。

本研究以多选题形式调查大学生的主要上网活动,按应答人数的百分比统计,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上网活动主要集中于浏览网页、娱乐、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下载;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上网活动主要集中于浏览网页、娱乐、下载、信息收索、网络聊天。

进一步分析发现,网络成瘾组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而网络成瘾组在信息收索方面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组。

这表明网络成瘾与上网活动有重要关系,更多的网络成瘾大学生沉溺于新异刺激的网络游戏和双向交流的网络聊天,而未成瘾大学生更多使用网络收索信息。

对二组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孤独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网络成瘾学生的抑郁、焦虑、孤独量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网络未成瘾组,这与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这提示网络成瘾大学生存在更多的情绪困扰,分析认为网络成瘾大学生由于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的虚幻环境,缺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际交往,使其社会卷入减少,人际情感逐渐疏远,感受不到社会支持,一旦遭遇困难或挫折,容易出现强烈的抑郁、焦虑、孤独等情绪。

这些不良感受使他们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精神寄托,在其中宣泄被压抑的不良情绪,释放压力,获得一定的心理平衡,由此进一步强化其上网行为,使其不断地过度使用网络,从而逐渐把网络作为缓解不良情绪的平台,迷恋于网络世界。

然而长期的网络使用,并不能真正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并且更容易在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这又会加重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此交互影响,陷入网络成瘾与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中。

综上所述,与非网络成瘾者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更多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感受到更强烈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这提示需要引导大学生恰当地选择适宜的上网活动,合理地使用网络平台,培养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益媒介。

此外,在进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时,要增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表达能力,及时缓解不良情绪,使其能有效面对压力和挫折,降低沉溺于网络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Morahan-MartinJ,SchumacherP.Incidenceandcorrelatesofpathologicalinternetuseamongcollegestudents[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000,16

(1):

13-29.

[2]YoungKS.Internetaddiction:

Theemergenceofanewdisorder[J].CyberpsycholBehavior,1998,1(3):

237-244.

[3]侯其锋,张芝等.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上网行为、人格心理特征及自我控制能力差异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40

(1):

106-111.

[4]庞海波,吴一智等.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

(1):

210212.

[5]齐玉龙,梅翠竹等.安徽省普通医学院校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

5882-5886.

[6]沈潘艳,张梓涵等.成就动机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3):

260-262.

[7]张莉娜,沈其君等.宁波某综合大学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人格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9):

674-6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