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58.65KB ,
资源ID:49894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9894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

1、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习目标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一、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灾害类型多发区干旱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暴雨川西山地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江南丘陵沙漠化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西走廊低温冷害东北平原、青藏高原二、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1)灾害类型:主要为水旱灾害和地震,本区农作物病虫害较多,沿海地带

2、有台风灾害等。(2)主要原因: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平原地势低平,水旱灾害较严重;位于地震带上,地震灾害严重。2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范围:本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海南等省(区)。(2)主要灾害:洪涝、地震、台风等。(3)多发原因:本区受海洋影响强烈,是全国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本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较多。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位置:黄土高原区地处黄河中游地区。2环境特点: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业区,西北部为农牧交错地区。从东南至西北,自然环境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与本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

3、关。3主要的自然灾害:干旱、水土流失。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加之暴雨较多,冲刷强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水土流失引起的干旱是本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此外,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位置: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2滑坡、泥石流多发原因: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多高原、深谷和盆地;本区降水丰沛,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降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规模大,活动频繁。3地震多发原因:本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危害大。地处我国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探究点一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阅读教材P68表格,

4、回答问题。1表格中所列的灾害类型中,哪些属于气象灾害?哪些属于地质灾害?答案气象灾害:干旱、洪涝、暴雨、低温冷害;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2洪涝多发区的形成,除了与气象灾害直接有关外,还与当地的哪些环境因素有关,为什么?答案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原因: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位上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3水土流失多发区的地形有何特点?从这些特点出发,分析新疆水土流失并不严重的主要原因。答案特点:地形类型有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地表起伏大。新疆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地表起伏大,但年降水量少,流水作用微弱,因此水土流失较少。4我国低温冷害的两个多发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样吗?为什么?答案不

5、一样。东北平原低温冷害主要是由于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少,且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青藏高原主要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低温冷害多发。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主要环境原因(1)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2)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3)季风气候典型,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与年际变化大;冬季多寒潮大风。(4)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地形复杂,起伏大;人类活动影响深刻,植被覆盖率低。(5)人口分布不均衡,经济水平地区差异明显。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十分艰巨。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下列各题。(1)区域突出的气象

6、灾害是_和_,此外,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生物灾害主要是_。(2)是世界上_(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其成因为_;另一种主要灾害为_。(3)受海洋影响最强烈的是_(填代号)区域,同时,本区是全国受_和_影响最强烈的地区。(4)若说、三区域共同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气象灾害,则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_,具体包括_、_、_。答案(1)干旱洪涝地震蝗灾(2)水土流失地表坡度大;土质疏松,抵抗流水侵蚀能力弱;夏季暴雨集中;人类大量破坏植被,造成大面积的地表裸露,缺乏保护干旱(3)台风风暴潮(4)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四个区域主要的灾害类型、成因。分析如下:探究点二黄淮海平原灾害多

7、发的原因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答案华北地区(黄淮海平原)2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原因是_。该地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_,其自然原因是_。答案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冬末春初多大风;气候干旱;临近沙源地;植被覆盖少3近十几年来,该地区的干旱有加重的趋势,人为原因是_。答案农业、工业、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黄淮海平原水旱灾害多发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水旱灾害多发的原因旱灾:夏季风停留时间短,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特别是春季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加剧了春旱。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

8、量大。水灾:夏季风不稳定;年际、季节变化大。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本地区河网密度小,河流入海口少,平原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河流含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河流排水能力差,河水泛滥造成水灾。(2)水旱灾害的治理措施修建水库,收集夏季的降水,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黄河中游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河流的泥沙淤积;加固堤防,淮河和海河可以开挖新的入海河道;南水北调,解决北方春季水资源少的问题;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2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A干旱区 B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 D湿润区答案C探究点三东南沿海灾害多发的原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7年,我国多处地区发生强降雨,直接给沿

9、江、沿海城市造成了大规模的洪涝灾害。2017年6月15日,福建东部、广东中部和西部沿海、雷州半岛、海南岛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100120毫米)。截至6月底,全国19省区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982.1千公顷,受灾人口1 490.17万人,紧急转移133.37万人,倒塌房屋1.8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229.53亿元,因灾死亡47人,失踪10人。材料二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1图示说明我国东南沿海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台风侵袭。2从气象因素方面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答案准静止锋长期滞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3如图所示,近些年来,我国洪水分布地区经常

10、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中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答案河流中上游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剧增,加大了因暴雨而酿成洪灾的可能性;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和人们大量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对河流的调洪、蓄洪能力大大减弱,加重了洪涝灾害的程度。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的特点项目内容剖析主要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地震、台风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灾害,损失十分严重成因洪涝灾害本区地处东南沿海,受夏季风或台风影响,暴雨较多,再加上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因此,洪涝灾害多发台风灾害袭击我国的台风,大多在东南沿海地区登陆,因而本区既是全国受台风影响

11、最强、最频繁的地区,也是全国风暴潮频率最高和灾害损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地震灾害本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属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灾害多发,其中以台湾省最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3我国东南部灾害点位多,西北部灾害点位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A东南部自然灾害多发B东南部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态脆弱C东南部防灾意识强,西北部减灾能力强D东南部是季风气候,西北部是大陆性气候答案A解析我国东南部灾害点位多,西北部灾害点位稀少主要是由我国东南部自然灾害种类多且频次高所致。探究点四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主要是_灾害多发区。答案黄土高原2本区主

12、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答案干旱、水土流失、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3该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小老树是指树龄虽小,但长势已经显著衰弱的树。具体表现为树体小,短枝多,枝细弱,叶片小,落叶早,果实小等。读下图,完成45题。4图示小老树主要分布于()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 D河西走廊5造成小老树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土壤贫瘠 B气候不适C地形崎岖 D河流过少答案4.C5.B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知,小老树的分布区比较集中于黄土高原。第5题,森林一般生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而在气候干旱的地区树木

13、的成长是困难的,因此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往往形成低矮的小老树。从另一个角度讲,气候是影响植被生长的第一环境要素。探究点五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答案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由于人类对植被破坏,导致地质灾害日趋频繁,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_(地质灾害)的发生。答案

14、泥石流、滑坡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有_。答案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4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防御?答案做好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科学预防措施等。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集中的原因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川、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成因上可分为两大方面:(1)自然原因地质条件: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气候:受西南季风及地形影响,降水丰富,

15、多暴雨、持续性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2)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开垦、开矿、开发山区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建筑物、人口、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67题。6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7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A地震 B泥石流C洪涝 D塌方答案6.D7.B解析第6题,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第7题,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

16、害包括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暴雨、水土流失、沙漠化和低温冷害等。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地区中,属于干旱、洪涝与低温冷害多发区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 D黄淮海平原2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是()A江南丘陵 B太行山区C西南山地 D四川盆地答案1.B2.C解析第1题,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低温冷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青藏高原。第2题,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的东南部。3下列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破碎,坡

17、陡沟深B土质疏松,植被稀少C长期人为不合理地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D全年降水丰富,且时间分布均匀答案D解析黄土高原降水总量少,但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强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4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答案B解析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气候干湿季分明,暴雨多,又处于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5下列关于川滇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区山高谷深,全部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B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质灾害C该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D该区的泥石流容易引发地震等灾害答

18、案B解析川滇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完成67题。6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支流多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流域内落差小气候异常暴雨频繁受季风活动的影响,季节变化小河道弯曲狭窄湖泊淤积A BC D7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A移民建镇,填湖造田,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通道答案6.B7.D解析第6题,淮河是南侧支流先到汛期,北侧支流后到汛期;降水受季风影响季节变化大;气

19、候异常并不是水灾的主要原因。第7题,治理淮河水灾的主要措施是上游修建水库,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下图是“黄淮海地区8级及以上风力出现天数统计图”,3、4、5三个月出现8级及以上风力的天数最多。读图回答13题。1上述月份,该地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春旱 B伏旱 C洪灾 D暴雨2此时,随着风力的增强,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原地区,还会形成()A洼地 B旱地 C盐碱地 D沙地3关于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A本区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少,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B本区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C梅雨、台风、寒潮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D本区风沙侵蚀和水旱灾害严重答案1

20、.A2.C3.D解析第1题,3、4、5月份黄淮海地区最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为春旱。第2题,春季华北地区风力较大,降水少,蒸发旺盛,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则会形成盐碱地。第3题,本区农作物病虫害较多;土壤较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梅雨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由于受气候的影响,本区风沙侵蚀和水旱灾害较严重。4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受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是()有众多港口有众多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沿岸为泥质沙滩人口密集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海防林密集A BC D答案D解析相同强度的灾害,人类活动越密集,灾情越严重。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读图完成58题。

21、5图中最低温的成因主要是()A该处为封闭的盆地地形B地势高C不受夏季风影响D太阳辐射少6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B不受地形地势影响C受海洋影响明显D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7同时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C华北平原地区 D四川盆地地区8华北平原暴雨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是()A降水多 B降水集中,洼地积水C人口稠密 D经济发达答案5.B6.C7.C8.B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其原因是地势高。第6题,夏季我国东部地区盛行夏季风,受海洋水汽的影响,南北温差小,等温线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

22、第7、8题,华北平原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降水又少,故容易形成风沙天气,并容易造成春旱;夏季暴雨集中,又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出现洪涝灾害。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是我国最早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县之一,也是全国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县。在生态建设上,确定了“山顶草灌防护林、山腰坡地经济林、山底沟洼丰产林、荒山荒地防护林、道路村庄美化林、沟坟锁边灌木林”的治理模式。回答911题。9吴起县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荒漠化C石漠化 D盐碱化10东汉时期的吴起,曾经是“水草丰美、羊群塞道”,后来,吴起县变成了满眼荒山秃岭,群众生产和生活非常困难。使吴起县生态环境发生

23、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农牧业过渡地带,降水较多B长期的战乱和无节制的垦荒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D土质疏松,流水侵蚀强烈11吴起县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9.A10.B11.A解析第9题,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第10题,长期的战乱和无节制的垦荒,造成森林植被覆盖率剧减、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产和生活非常困难。第11题,吴起县位于洛河上游地区,退耕还林的作用在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1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是

24、()A降水集中于秋季且多暴雨B黄土质地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13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表现的是()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B处于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区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D水旱灾害频繁答案12.C13.C解析第1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只有C项是人为因素,其他各项均是自然因素,故选C项。第13题,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二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A项是从人为因素方面论述生态环境的破坏,与题意无关;B项所述为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原因之一,不是其

25、表现;D项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这虽会引起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并不是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14读黄淮海平原某地A年的气候统计资料(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项目月份 风力8级的日数平均气温()降水量(mm)11.53.23.321.80.77.533.86.54.245.714.033.053.022.024.063.027.024.070.727.553.080.826.548.090.820.7240.0102.014.526.2111.46.326.0120.60.73.5(1)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2)该地A年的气候特征是_。(3)由表中可以推测A年我国是_。南涝北旱北涝南旱(4)该地

26、A年发展农业的最大不利因素是_。旱涝盐碱风沙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2)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较少且集中在9月,夏季干旱(3)(4)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应充分利用A年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对气候指标的综合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如由气温变化可知,该地区冬冷夏热,应位于温带地区。大风天气多出现在春季,而此时降水量较少,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所以易产生春旱。又如由降水量可知,该地A年降水主要集中在9月,而黄淮海平原正常年份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两月,由此可见,A年夏季风势力弱,来得晚,我国是南涝北旱。15(2017嘉兴模拟)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

27、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城市45月78月全年开封0.470.350.20武汉0.270.560.19说出武汉和开封发生旱灾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原因。答案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多。主要原因:开封地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开封发生旱灾主要在春季,原因:雨季未到,蒸发旺盛,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武汉发生旱灾主要在夏季,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解析读图可知,开封干旱等效频度在3540之间,而武汉在30左右,开封高于武汉。从季节分布来看,武汉干旱发生在夏季,而开封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季。武汉旱灾次数少于开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总量的差异,而干旱分布季节差异主要与锋面雨带推移有关,北方雨季开始晚,而出现春季干旱,武汉位于南方,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期,降水少,形成伏旱。16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年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