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8943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下载.docx

新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湘教版选修5下载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学习目标] 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

一、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灾害类型

多发区

干旱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滑坡、泥石流

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

暴雨

川西山地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江南丘陵

沙漠化

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西走廊

低温冷害

东北平原、青藏高原

二、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1.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1)灾害类型:

主要为水旱灾害和地震,本区农作物病虫害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

(2)主要原因:

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平原地势低平,水旱灾害较严重;位于地震带上,地震灾害严重。

2.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1)范围:

本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海南等省(区)。

(2)主要灾害:

洪涝、地震、台风等。

(3)多发原因:

本区受海洋影响强烈,是全国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本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较多。

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1.位置:

黄土高原区地处黄河中游地区。

2.环境特点:

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业区,西北部为农牧交错地区。

从东南至西北,自然环境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

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与本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3.主要的自然灾害:

干旱、水土流失。

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加之暴雨较多,冲刷强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水土流失引起的干旱是本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此外,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

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位置:

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2.滑坡、泥石流多发原因:

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多高原、深谷和盆地;本区降水丰沛,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降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规模大,活动频繁。

3.地震多发原因:

本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危害大。

地处我国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

探究点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阅读教材P68表格,回答问题。

1.表格中所列的灾害类型中,哪些属于气象灾害?

哪些属于地质灾害?

答案 气象灾害:

干旱、洪涝、暴雨、低温冷害;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

2.洪涝多发区的形成,除了与气象灾害直接有关外,还与当地的哪些环境因素有关,为什么?

答案 与当地的地形有关。

原因:

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位上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3.水土流失多发区的地形有何特点?

从这些特点出发,分析新疆水土流失并不严重的主要原因。

答案 特点:

地形类型有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地表起伏大。

新疆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地表起伏大,但年降水量少,流水作用微弱,因此水土流失较少。

4.我国低温冷害的两个多发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样吗?

为什么?

答案 不一样。

东北平原低温冷害主要是由于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少,且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青藏高原主要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低温冷害多发。

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主要环境原因

(1)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

(2)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3)季风气候典型,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与年际变化大;冬季多寒潮大风。

(4)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地形复杂,起伏大;人类活动影响深刻,植被覆盖率低。

(5)人口分布不均衡,经济水平地区差异明显。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十分艰巨。

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下列各题。

(1)Ⅰ区域突出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和__________,此外,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_____,生物灾害主要是________。

(2)Ⅱ是世界上________(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其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主要灾害为________。

(3)受海洋影响最强烈的是________(填代号)区域,同时,本区是全国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影响最强烈的地区。

(4)若说Ⅰ、Ⅱ、Ⅲ三区域共同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气象灾害,则Ⅳ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________,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干旱 洪涝 地震 蝗灾

(2)水土流失 地表坡度大;土质疏松,抵抗流水侵蚀能力弱;夏季暴雨集中;人类大量破坏植被,造成大面积的地表裸露,缺乏保护 干旱

(3)Ⅲ 台风 风暴潮

(4)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四个区域主要的灾害类型、成因。

分析如下:

探究点二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的原因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__。

答案 华北地区(黄淮海平原)

2.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冬末春初 多大风;气候干旱;临近沙源地;植被覆盖少

3.近十几年来,该地区的干旱有加重的趋势,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农业、工业、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黄淮海平原水旱灾害多发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水旱灾害多发的原因

旱灾:

①夏季风停留时间短,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特别是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加剧了春旱。

③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灾:

①夏季风不稳定;年际、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③本地区河网密度小,河流入海口少,平原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河流含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河流排水能力差,河水泛滥造成水灾。

(2)水旱灾害的治理措施

①修建水库,收集夏季的降水,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②黄河中游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河流的泥沙淤积;③加固堤防,淮河和海河可以开挖新的入海河道;④南水北调,解决北方春季水资源少的问题;⑤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2.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

A.干旱区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D.湿润区

答案 C

探究点三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我国多处地区发生强降雨,直接给沿江、沿海城市造成了大规模的洪涝灾害。

2017年6月15日,福建东部、广东中部和西部沿海、雷州半岛、海南岛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100~120毫米)。

截至6月底,全国19省区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982.1千公顷,受灾人口1490.17万人,紧急转移133.37万人,倒塌房屋1.8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229.53亿元,因灾死亡47人,失踪10人。

材料二 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

1.图示说明我国东南沿海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台风侵袭。

2.从气象因素方面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 准静止锋长期滞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3.如图所示,近些年来,我国洪水分布地区经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中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

答案 河流中上游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剧增,加大了因暴雨而酿成洪灾的可能性;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和人们大量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对河流的调洪、蓄洪能力大大减弱,加重了洪涝灾害的程度。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的特点

项目

内容剖析

主要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地震、台风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灾害,损失十分严重

成因

洪涝灾害

本区地处东南沿海,受夏季风或台风影响,暴雨较多,再加上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因此,洪涝灾害多发

台风灾害

袭击我国的台风,大多在东南沿海地区登陆,因而本区既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强、最频繁的地区,也是全国风暴潮频率最高和灾害损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地震灾害

本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属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灾害多发,其中以台湾省最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

3.我国东南部灾害点位多,西北部灾害点位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东南部自然灾害多发

B.东南部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态脆弱

C.东南部防灾意识强,西北部减灾能力强

D.东南部是季风气候,西北部是大陆性气候

答案 A

解析 我国东南部灾害点位多,西北部灾害点位稀少主要是由我国东南部自然灾害种类多且频次高所致。

探究点四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主要是________灾害多发区。

答案 黄土高原

2.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答案 干旱、水土流失、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

3.该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过渡地带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的原因

小老树是指树龄虽小,但长势已经显著衰弱的树。

具体表现为树体小,短枝多,枝细弱,叶片小,落叶早,果实小等。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示小老树主要分布于(  )

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D.河西走廊

5.造成小老树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土壤贫瘠B.气候不适

C.地形崎岖D.河流过少

答案 4.C 5.B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知,小老树的分布区比较集中于黄土高原。

第5题,森林一般生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而在气候干旱的地区树木的成长是困难的,因此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往往形成低矮的小老树。

从另一个角度讲,气候是影响植被生长的第一环境要素。

探究点五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导致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由于人类对植被破坏,导致地质灾害日趋频繁,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的发生。

答案 泥石流、滑坡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4.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防御?

答案 ①做好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③实施科学预防措施等。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集中的原因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川、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

成因上可分为两大方面:

(1)自然原因

①地质条件:

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

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气候:

受西南季风及地形影响,降水丰富,多暴雨、持续性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2)人为原因

主要包括:

开垦、开矿、开发山区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建筑物、人口、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6~7题。

6.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7.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B.泥石流

C.洪涝D.塌方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

第7题,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

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暴雨、水土流失、沙漠化和低温冷害等。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中,属于干旱、洪涝与低温冷害多发区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D.黄淮海平原

2.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江南丘陵B.太行山区

C.西南山地D.四川盆地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低温冷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青藏高原。

第2题,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的东南部。

3.下列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破碎,坡陡沟深

B.土质疏松,植被稀少

C.长期人为不合理地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

D.全年降水丰富,且时间分布均匀

答案 D

解析 黄土高原降水总量少,但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强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4.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

A.内蒙古高原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

答案 B

解析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气候干湿季分明,暴雨多,又处于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5.下列关于川滇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山高谷深,全部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B.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质灾害

C.该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

D.该区的泥石流容易引发地震等灾害

答案 B

解析 川滇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据此完成6~7题。

6.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暴雨频繁 ⑥受季风活动的影响,季节变化小 ⑦河道弯曲狭窄 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⑦⑧

7.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

A.移民建镇,填湖造田,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通道

答案 6.B 7.D

解析 第6题,淮河是南侧支流先到汛期,北侧支流后到汛期;降水受季风影响季节变化大;气候异常并不是水灾的主要原因。

第7题,治理淮河水灾的主要措施是上游修建水库,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下图是“黄淮海地区8级及以上风力出现天数统计图”,3、4、5三个月出现8级及以上风力的天数最多。

读图回答1~3题。

1.上述月份,该地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春旱B.伏旱C.洪灾D.暴雨

2.此时,随着风力的增强,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原地区,还会形成(  )

A.洼地B.旱地C.盐碱地D.沙地

3.关于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区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少,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B.本区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C.梅雨、台风、寒潮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D.本区风沙侵蚀和水旱灾害严重

答案 1.A 2.C 3.D

解析 第1题,3、4、5月份黄淮海地区最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为春旱。

第2题,春季华北地区风力较大,降水少,蒸发旺盛,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则会形成盐碱地。

第3题,本区农作物病虫害较多;土壤较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梅雨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由于受气候的影响,本区风沙侵蚀和水旱灾害较严重。

4.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受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是(  )

①有众多港口 ②有众多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沿岸为泥质沙滩 ④人口密集 ⑤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 ⑥海防林密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

答案 D

解析 相同强度的灾害,人类活动越密集,灾情越严重。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

读图完成5~8题。

5.图中最低温的成因主要是(  )

A.该处为封闭的盆地地形

B.地势高

C.不受夏季风影响

D.太阳辐射少

6.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  )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B.不受地形地势影响

C.受海洋影响明显

D.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

7.同时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  )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北内陆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D.四川盆地地区

8.华北平原暴雨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多B.降水集中,洼地积水

C.人口稠密D.经济发达

答案 5.B 6.C 7.C 8.B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其原因是地势高。

第6题,夏季我国东部地区盛行夏季风,受海洋水汽的影响,南北温差小,等温线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

第7、8题,华北平原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降水又少,故容易形成风沙天气,并容易造成春旱;夏季暴雨集中,又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出现洪涝灾害。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是我国最早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县之一,也是全国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县。

在生态建设上,确定了“山顶草灌防护林、山腰坡地经济林、山底沟洼丰产林、荒山荒地防护林、道路村庄美化林、沟坟锁边灌木林”的治理模式。

回答9~11题。

9.吴起县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荒漠化

C.石漠化D.盐碱化

10.东汉时期的吴起,曾经是“水草丰美、羊群塞道”,后来,吴起县变成了满眼荒山秃岭,群众生产和生活非常困难。

使吴起县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农牧业过渡地带,降水较多

B.长期的战乱和无节制的垦荒

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D.土质疏松,流水侵蚀强烈

11.吴起县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9.A 10.B 11.A

解析 第9题,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第10题,长期的战乱和无节制的垦荒,造成森林植被覆盖率剧减、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产和生活非常困难。

第11题,吴起县位于洛河上游地区,退耕还林的作用在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是(  )

A.降水集中于秋季且多暴雨

B.黄土质地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

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

13.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表现的是(  )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

B.处于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区

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水旱灾害频繁

答案 12.C 13.C

解析 第1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只有C项是人为因素,其他各项均是自然因素,故选C项。

第13题,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二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A项是从人为因素方面论述生态环境的破坏,与题意无关;B项所述为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原因之一,不是其表现;D项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这虽会引起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并不是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

14.读黄淮海平原某地A年的气候统计资料(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月份

风力≥8级的日数

平均气温(℃)

降水量(mm)

1

1.5

-3.2

3.3

2

1.8

-0.7

7.5

3

3.8

6.5

4.2

4

5.7

14.0

33.0

5

3.0

22.0

24.0

6

3.0

27.0

24.0

7

0.7

27.5

53.0

8

0.8

26.5

48.0

9

0.8

20.7

240.0

10

2.0

14.5

26.2

11

1.4

6.3

26.0

12

0.6

-0.7

3.5

(1)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2)该地A年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中可以推测A年我国是______。

①南涝北旱 ②北涝南旱

(4)该地A年发展农业的最大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旱 ②涝 ③盐碱 ④风沙

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

(2)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较少且集中在9月,夏季干旱

(3)① (4)①

解析 本题为材料分析题,应充分利用A年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

对气候指标的综合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如由气温变化可知,该地区冬冷夏热,应位于温带地区。

大风天气多出现在春季,而此时降水量较少,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所以易产生春旱。

又如由降水量可知,该地A年降水主要集中在9月,而黄淮海平原正常年份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两月,由此可见,A年夏季风势力弱,来得晚,我国是南涝北旱。

15.(2017·嘉兴模拟)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

开封

0.47

0.35

0.20

武汉

0.27

0.56

0.19

说出武汉和开封发生旱灾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原因。

答案 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多。

主要原因:

开封地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开封发生旱灾主要在春季,原因:

雨季未到,蒸发旺盛,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武汉发生旱灾主要在夏季,原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

解析 读图可知,开封干旱等效频度在35~40之间,而武汉在30左右,开封高于武汉。

从季节分布来看,武汉干旱发生在夏季,而开封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季。

武汉旱灾次数少于开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总量的差异,而干旱分布季节差异主要与锋面雨带推移有关,北方雨季开始晚,而出现春季干旱,武汉位于南方,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期,降水少,形成伏旱。

16.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年~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