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1.88KB ,
资源ID:51330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1330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法学本科民法学总论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法学本科民法学总论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2.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陈嘉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后现代主义哲学评述.赵光武主编.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语言哲学.陈嘉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语言哲学.马蒂尼奇著,牟博等译.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6.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冯俊等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7.后现代精神.大卫格律恩著,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8.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利奥塔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后现代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要求对后现代主义哲学能够作出恰当

2、评价,能够透过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精神有一定了解。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一)后现代主义哲学概述(4学时)掌握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界定,现代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现代主义哲学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变革性以及后现代主义对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1.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界定以及现代主义哲学的特点1.1.后现代主义的由来1.2.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界定1.3. 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1.3.1主体主义1.3.2实体主义1.3.3.主宰意义上的“自由主义”1.3.4.进步主义2.后现代主义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1.夸大了主体的地位和能力2.1.1.人

3、的被构成性和制约性2.1.2.人的情绪性与情感性2.2.忽视了事物的相关性与不确定性2.3.作为统治、主宰意义上的“自由”的困窘2.3.1.对自然统治的困窘:生态危机2.3.2.对社会统治的困窘:社会矛盾2.3.3.对自身统治的困窘:个人压抑2.4.进步主义的受挫2.4.1.知识、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福利并没有普遍性2.4.2.物质的富足并没有提高人的幸福感2.4.3.战争并没有消除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横行2.4.4.道德滑坡与犯罪并没有得到遏制3.后现代主义的变革及对传统哲学思维的批判3.1.后现代主义的变革3.1.1.削弱了主题的地位和能力3.1.2.用不确定性反对确定性3.1.3用游戏取代自

4、我主宰3.2.对传统西方思维方式的批判:用差异思维批判同一性思维3.2.1.事物同一性的几种基本含义3.2.2.对同一性思维的反抗4.后现代主义的真理观、历史观与价值观4.1.真理观4.1.1.不存在绝对事实,只承认解释的事实4.1.2.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只承认有效的话语4.1.3.不同的话语形式,有着不同的有效性规则,有效的话语没有统一的标准。4.2.历史观4.2.1.现代主义的历史观4.2.2.断裂性、碎片化的历史4.3.价值观4.3.1.现代主义追求普遍性、统一性的价值4.3.2.后现代主义哲学强调价值的多元性,反对主流价值对边缘性价值的打压、排斥(二 )德里达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7学

5、时)理解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在场形而上学”的批判、“延异”思想和“隐喻”观。1.解构1.1.德里达的生平、著述1.2德里达的解构思想1.2.1.解构作为颠覆二元对立基础上的理论的策略1.2.2.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解构性”颠覆1.2.3.德里达在立场中的解构思想2.“在场形而上学”批判2.1.“在场”的含义2.2.1.对象相对于主体的在场2.2.2.主体相对于自身的在场2.2.3.拓展了的“在场”:自在存在2.2.德里达对胡塞尔在场形而上学的批判2.2.1.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意义理论2.2.2.德里达对于符号与意义关系的颠倒3.瓦解文本意义同一性的结构策略3.1.“消极”的解构:

6、揭露文本内在的断裂,用文本自身的逻辑反对自身3.2.“积极”的解构:撷取文本的一部分与新的话语结合创造新文本3.3.文本解读的通常方式3.3.1.文本原意的复现3.3.2.追求客观真理、有效性的意义3.3.3.对文本的创造性诠释3.4.德里达的文本结构策略之分析与评价3.4.1.揭示了在场与不在场的相互构成3.4.2.忽视了差异物之间地位的不同4.语言问题4.1.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4.1.1.早期分析哲学的观点4.1.2.卡尔纳普与奎因的观点4.1.3.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观点4.2.德里达关于人、语言、世界的理解4.3.德里达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思想的比较5.德里达的“延异”理论5.1.“

7、延异”的词源分析5.2.延异是对符号概念的引申5.2.1.传统理论对符号的理解5.2.2.德里达对传统理论的质疑5.2.3.索绪尔的语言学资源5.2.4.德里达延异概念的内涵5.3.延异理论在文本创造、诠释领域的运用:播散文字5.4.对德里达播散理论的评价6“白色神话”与隐喻6.1.亚里士多德对隐喻的论述6.2.德里达对哲学话语的理解和评价6.2.1.哲学词汇的特点6.2.2.早期哲学概念的隐喻性6.2.3.哲学抽象概念的形成6.3.哲学应追求“生动的、活的隐喻”6.4.对启蒙时期“理性”概念的隐喻式解读7.理解理论7.1.伽达默尔关于“理解”的思想7.2.德里达对伽达默尔理论的质疑7.3.德

8、里达关于“理解”的思想7.4.理解的多种形式7.4.1意蕴的直接把握7.4.2.意思的把握7.4.3.意义有效性的成就7.4.4.创造的理解7.4.5.任意解释7.5.对德里达后现代哲学思想的评价(三)福柯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8学时)掌握福柯物与词、知识考古学、权力学说中的思想,理解其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质。1.物与词的基本思想1.1.福柯的生平、著述1.2.知识型1.2.1.物与词的意图1.2.2.物与词的方法1.2.3.知识型是知识话语的构成规则1.3.知识型与康德的先天认识形式的异同1.4.知识型与奎因范式概念的异同2.不同时期的知识型2.1.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型2.1.1.物与词的交

9、织2.1.2.知识的素材2.1.3知识按照“相似性”组织2.2.相似性概念的形式2.2.1.临近性2.2.2.效仿2.2.3.类比2.2.4.感应与反感2.3.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型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比较3.古典时期与现代时期知识型3.1.古典时期知识型3.1.1.物与词的分离3.1.2.事物及其性质3.1.3.语言对事物的表象3.2.古典时期的三门学科3.2.1.普通语法学3.2.2.自然史3.2.3.经济学3.3.现代知识型3.3.1.现代知识型的特点3.3.2.现代知识型下的相应学科4.人的出现及人的死亡4.1.人的出现4.1.1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时期在话语结构中没有人的地位4.1.2.人是

10、现代知识型的产物4.2.关于人的限度的分析4.2.1.经验-先验的二重性4.2.2.思与无思的二重性4.2.3.起源的退却与返回4.3.人之死4.3.1.人是知识型的产物4.3.2.知识的自主性5.知识考古学5.1.知识考古学的理论意图5.2.思想史和知识考古学的区分5.2.1.考古学关注知识话语5.2.2.考古学致力于话语的特殊性和不连贯性5.2.3.考古学把知识的产生归功于特定的话语构成规则5.3.话语的单位:陈述5.4.陈述的四种功能5.5.陈述的性质5.5.1.稀缺性5.5.2.外在性5.5.3.累积性6.“异托邦”学说6.1.提出“异托邦”的理论意图6.2.空间观念的变换6.2.1.

11、中世纪的空间观念6.2.2.近代的空间6.2.3.当代的空间6.3.异托邦与乌托邦6.3.1.乌托邦6.3.2.异托邦6.3.3.异托邦与乌托邦的四点差异6.4.异托邦实例6.5.异托邦思想评价7.福柯的权力学说7.1.传统思想对权力的三种理解7.1.1.权力的实体化理解7.1.2.权力是压制性的7.1.3.权力是个人生命力的体现7.2.福柯对权力的界定7.2.1.权力规定人的行为方式,作用于人的行为7.2.2.权力关系是动态的、不稳定的7.2.3.权力的网状结构8.福柯权力观解析8.1.权力产生于力量的不平衡8.2.权力的生产性8.3.权力的多维性8.4.权力造就主体8.5.权力与知识的关系

12、8.6.权力作用于身体8.6.1人直接是身体而非意识主体8.6.2.身体是活动的身体8.6.3.身体是权力规训的对象,权力塑造身体8.7.权力与反抗8.7.1.开辟广阔的“日常战场”8.7.2.反抗针对特殊的个体8.7.3.有权力的地方必定有反抗与之相伴(四)利奥塔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3学时)掌握利奥塔的关于话语有效性标准的“异教主义”思想及“元叙事危机”思想。1.论正义中的“异教主义”思想1.1.利奥塔生平、著述1.2.两种正义模式1.3.一致性模式1.3.1.公正的话语属于指示性陈述1.3.2.理论话语以所指对象为核心1.3.3.理论话语与规范性话语的矛盾1.4.自律性模式1.4.1.公正

13、话语来自于主体的自愿1.4.2.参照印第安人文化对自律模式进行分析1.5.倡导异教主义1.5.1.主张多种“语言游戏”并置1.5.2.反对自主性理论2.元叙事危机2.1.两种知识形态2.1.1.科学知识2.1.2.叙事知识2.2.西方科学对叙事知识的排斥和否定2.3.科学本身的合法性:元叙事或宏大叙事2.4.元叙事的现代形式2.4.1.理性的启蒙话语2.4.2.“功利”与“福利”话语2.4.3.证实或证伪话语2.4.4.思辨的历史主义话语2.4.5.解放叙事3.后现代:对于叙事的怀疑3.1.元叙事是一种压迫性、总体性的话语3.2.话语形式的多样性3.3.话语形式及其有效性标准的约定性3.4.“

14、效用性”原则成为当代社会的压制性话语3.4.1.效用的含义3.4.2.现代科学、教育受效用性原则支配3.4.3.科学与效用无关3.5.利奥塔与哈贝马斯的争论3.6.利奥塔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评价(五)鲍德里亚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4学时)掌握鲍德里亚关于“物”的思想,产品的“符号价值”学说以及象征性交换理论。1.鲍德里亚关于“物”的思想1.1.鲍德里亚生平著述1.2.“物”概念的具体意义:商品1.3.鲍德里亚对物的分析1.3.1.马克思对商品的分析1.3.2.鲍德里亚区分包含在商品中的两个层次1.3.3.商品的功能性层面和文化性层面1.3.4.商品的文化性层面与商品的个性化结构2.个性化商品与符号

15、2.1.商品文化意义建构的社会环境2.1.1.技术的停滞2.1.2.同种物品的大量产生和复制2.1.3.商品的个性解构引导人们对商品的消费2.2.系列物品与模范物品2.3.消费时代的新人文主义2.3.1.新人文主义的制度保障2.3.2.新人文主义的道德肯定2.4符号价值批判2.4.1.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展开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2.4.2.马克思的洞见2.4.3.使用价值也是一种虚幻2.4.4.使用价值受符号价值的差异性原则支配2.5.商品作为符号与语言的比较2.6.欲望的人类学幻象2.7.一个欲望受制于结构的例子3.消费社会3.1.消费社会中人们所消费的是购买商品所带来的人们在社会中地位的

16、差异3.2. 商品的社会意义通过广告编码3.3. 广告对商品的符号意义进行编码的形式3.3.1.重复性3.3.2.名人效应3.3.3制造虚幻的希望和身份3.4.消费社会使得所有社会成员成为体制的同谋4.走出符号统治的途径:象征性交换4.1.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包含着打碎结构统治的形式4.2.象征性交换的特点4.2.1.象征性交换在本质是“反生产、反理性、反政治经济学”的4.2.2.象征性交换揭示了交换双方的关系是持续的、互惠的和可逆的4.2.3.象征性交换不仅表现于人与人之间,还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4.3.象征性交换的实例:礼物交换4.4.象征性交换批判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潜能4.5.象征性

17、交换在理论上的乌托邦性(六)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建设性与局限性(2学时)了解后现代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建设性和内在局限性。1.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建设性1.1.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现代性问题的揭露1.2.后现代主义在理论上提出了新的问题1.3.后现代主义哲学建设性的特点1.3.1.依存主义1.3.2.有机主义1.3.3.并联主义1.3.4.再生主义1.3.5.对现代性的扬弃2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局限性2.1.忽视经验的稳定性和确定性2.2.忽视了相互关联的要素之间地位的实质性差异2.3.忽视了文本意义的统一性2.4.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2.5.没有看到主体的能动性和被动性的辩证统一四、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

18、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有6学时的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的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为:(一)德里达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2学时)通过对“理解”理论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德里达的解构思想与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讨论德里达思想的理论局限性,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哲学理论。(二)福柯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2学时)通过对“人之死”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后现代主义“反主体主义”思想的理解,并能够对此种观点作出恰当评价;通过对“权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福柯的权力学说。(三)利奥塔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1学时)通过对“当代社会中效用性原则的支配地位”的讨论,使学

19、生掌握利奥塔的“元叙事”理论及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批判潜力。(四)鲍德里亚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1学时)通过对“象征性交换能否使人在当代社会中摆脱物的统治”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鲍德里亚的“符号经济学”理论以及当代社会人类生活可能陷入的异化性。五、教学指南教学重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批判教学难点:后现代主义的变革性、后现代主义的真理观。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课后阅读。(二)德里达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9学时)(含2学时课堂讨论)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在场形而上学批判、延异学说延异学说、隐喻学说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和课后阅读。(三)福柯的后现代主义

20、哲学思想(10学时)(含2学时课堂讨论)福柯的“知识型”学说、知识考古学、权力理论知识型学说、权力理论、异托邦学说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课后阅读。(四)利奥塔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4学时)(含1学时课堂讨)话语有效性的“异教主义”、元叙事危机思想元叙事危机、话语形式及其有效性标准的约定性。(五)鲍德里亚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5学时)(含1学时课堂讨论)符号价值批判、象征性交换学说象征性交换学说。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六)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建设性与局限性(2学时)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建设性与局限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建设性的特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局限性。课堂讲授、讨论和课后阅读。六、作业本课程每学期布置作业两次以上,以书面形式上交。由教师根据本章重点、疑难问题所提出的思考题进行作业布置。七、考核方式按照专业培养计划的安排,后现代主义哲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查。八、成绩评定后现代主义哲学课程的成绩评定比例为:考试占70%;考勤占10%;提问占10%;作业占10%。执笔人:朱连增 审定人:王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