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0.64KB ,
资源ID:52885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2885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南明死局二.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南明死局二.docx

1、南明死局二南明死局二罗辑思维阮大铖:中国的达芬奇这次我们从一个很小的切口进入,再来审视一下南明这个时代。这个小切口是一个人,准确地说是一个大坏蛋。这个人是谁呢?他叫阮大铖。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阮大铖是一个著名的奸臣,奸到什么程度?清人纂修的明史里专门有一卷叫奸臣传,一共写了15个人,阮大铖就是最后压轴的那个。试想一下,一个王朝灭亡了,而他又是奸臣传里列出的最后一个,这不就是在暗中指责这个王朝是被他搞垮的吗?这15个奸臣中还有两个人,一个叫马士英,一个叫周延儒,这两个人之所以被写入奸臣传,跟阮大铖也有莫大的关系。王朝末世就是这样,奸臣辈出。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罗胖,你难道要给阮大铖翻案吗?

2、”我绝无此意,这个案也翻不了,因为阮大铖的罪行实在是铁证如山。以前有人替阮大铖说过好话,比如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先生以及章太炎先生都说,不能因人废言,阮大铖还是很牛的。牛在哪儿?有才。他在各个艺术品类下都有优秀的作品,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虽然明史奸臣传已经把他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了,但对阮大铖一生的评价仍是客观的七个字:“机敏猾贼有才藻”。就是说他机灵又敏捷,狡猾又鸡贼,而且非常有才气。李洁非先生在黑洞:弘光纪事和野哭:弘光列传里面,也对阮大铖这个人做了一个评价,说他是“中国那个时代的达芬奇式的人物”。什么意思?就是说他是个通才。达芬奇精通机械、医学、绘画、雕塑、建筑,甚至是物理学、天文学,

3、简直无所不知,通晓那个时代一切的知识门类。阮大铖也是如此。他诗写得很好,有人评价说:“有明一代几乎没有诗人,如果有,那就是阮大铖。”园艺就不说了,他最重要的成就是戏曲。戏曲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品类,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只会写剧本,而阮大铖不仅剧本写得好,还会导演,能谱曲,甚至还养了一个戏班子,亲自去当艺术总监,偶尔还能上台去演戏!明朝末年有一个大鉴赏家叫张岱,懂音律、精戏曲,还是公认的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之一。他在陶庵梦忆中说,自己看了阮大铖的戏班子表演后不禁拍案叫绝,可谓“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那个时候的戏班子主要由一些不识字的江湖艺人组成,如果一个特别有才的士大夫在

4、家里养了一个戏班子,那所有的剧目、行头、唱腔肯定是极尽讲究的所有东西到了文人手里,往往会变得极端精致。阮大铖的戏剧可以说奠定了那个时代的艺术丰碑。这些我们且不去管,无论如何,阮大铖仍然是一个大坏蛋。接下来,我们就推原祸始,看看这个大坏蛋是怎么养成的。29岁之前:安徽桐城的青年才俊说起阮大铖的家世出身,有点儿不好意思,他跟我是老乡,都是安徽人,具体来说是安徽安庆人。明史说他是安庆府怀宁县人,其实是错的,他虽是怀宁籍,但实为安庆桐城人。在这里我要补充一个小知识。籍贯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是老家的意思,可是在明代正好相反,指的是户口所在地。所以怀宁只是阮大铖的户口所在地,他的老家却在安徽桐城。这一点非常

5、重要,如果我们忽略了阮大铖是桐城人,就会觉得他后来的很多故事都缺了点儿味道。安徽桐城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所谓的“桐城派”,这个县可以说遍地都是读书的种子。作为安徽人,罗胖我小时候是很崇拜桐城人的,桐城可是立过派的地方。桐城有一句土话:“富不丢猪,穷不丢书。”富人家把猪看得很宝贵,穷人家没有猪,只能看重书,再穷都不能把书扔了,因为这是孩子们最终的上进之道,所以桐城到处都是读书人。明清两代,桐城人创造了一个奇迹,一共出了240个进士!要知道,中国从唐代有科举制度以来,一直到清末废除科举制度,总共选出了10万个进士,而桐城一个县,仅仅在明清两代,就贡献了240个进士。安徽的安庆府共有

6、六个县,除了桐城之外,还有宿松、怀宁等五个县。这五个县在明清两代出的进士数量的总和乘以二,才是桐城一个县的成绩,可见桐城的文化氛围有多浓厚!阮大铖就出生在桐城的土地上,而且他们家是世家大族,他的远祖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的大名人“阮步兵”阮籍。到了明朝中期,他的先祖已经开始当部级大官了。所以,这是一片多么好的土壤,阮大铖是一颗多么好的种子。阮大铖自己也争气,16岁中举人,29岁中进士。你能说这个人是坏蛋吗?他毫无劣迹。天启四年:第一次辞职他是怎么变坏的呢?这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精英人物,应该加入东林党才对啊!其实,他有过一次加入东林党的机会,就在天启四年。天启是明熹宗的年号,就是“魏忠贤之乱”发

7、生的那个朝代。但是天启四年时,魏忠贤还没有得势,只是深宫中一个很普通的太监。此时朝中得势的是东林党,一帮正色立朝的儒家士大夫。其中有一个人很关键,他叫左光斗。左光斗这个人给我们留下的历史背影很伟岸,是大君子、大英雄、大忠臣,后来魏忠贤及其阉党对他进行迫害,死得非常惨,但死的时候仍保持了高风亮节。这些都是后话,天启四年的时候,左光斗可是重要的领导干部,一方面他是东林党骨干,另外一方面,他是掌管御史台的主要官员之一。那一年,御史台突然有个职位空缺出来,这个职位是“吏科都给事中”。我们都知道,那个时代有所谓的“六部”,吏部便是其中之一,掌管天下官员的任免、升迁,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组织部。而御史台是国家

8、的监察部门,有点像今天的中纪委和监察部。它设立了一个部门,专门看管吏部是否有徇私舞弊等不良表现,这个部门的头儿就叫“吏科都给事中”。于是,御史台赶紧查官员名册,看谁适合递补这个职位。查到的第一个人正值丁忧,就是父母去世了,必须回家守孝三年。第二顺位人选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阮大铖。左光斗和阮大铖是什么关系?老乡。左光斗也是安徽桐城人,所以如果我们不知道阮大铖的老家在桐城,就不会注意到这层关系。而阮大铖这个时候在哪儿呢?他请假回了桐城老家。左光斗立刻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赶紧回来。于公,阮大铖有资格填补这个位置;于私,他俩是老乡,左光斗当然要提前通知他了。阮大铖马上打道回京。在阮大铖回京的路上,

9、东林党的几个大佬一商量,说:“这个职位不应该给阮大铖,这个家伙性格比较轻躁,经常在外面吹牛。吏科都给事中是什么职位?人事部门、组织部门的干部,嘴巴一定要严。用谁不用谁,我们东林党商量的过程万一被他泄漏出去怎么办?哪能让这样的人待在这个位置呢?左光斗你这次有点儿大意啊!”左光斗一想,也对,不应该让他回来。可是这时候阮大铖已经回到北京了,怎么办?左光斗想了一招儿,对阮大铖说:“排在你前面的这个人虽然已经收到了父母的死信,但是当地督抚还没有走官方程序报到北京,所以现在还不能取消他的资格。你看这样行不行,工科都给事中这个职位也出了缺,你先干那个去。等这边搞定了,我再让你回来。”其实左光斗是在糊弄他,阮

10、大铖早就知道个中缘由,当时就说了一个字:“可。”然后左光斗就把这个安排报上去了,可皇上那边的批复迟迟不下来。民间就开始出现各种声音,说吏科都给事中这么重要的位置,怎么能长期空缺呢?应该让阮大铖递补。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左光斗没办法,只好把阮大铖作为吏科都给事中的推荐人选报了上去。结果早上刚报上去,晚上就批下来了。东林党这才知道,有另外一股力量在背后捣鬼。这股力量是谁?就是魏忠贤的阉党。官场上的人不需要看到确凿证据,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阮大铖一定是疏通了魏忠贤的关系,拿到了这个职位。左光斗明显已经控制不住阮大铖了,给他的安排他已经不服从了,开始走别的路子了,所以东林党人心里非常不舒服。而阮大

11、铖紧接着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好不容易争取到这个职位,他走马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辞职。他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告诉东林党人,你们东林党不管安排谁来接我的位子,这个位子都是我给你们的。他就是要争这口气。阮大铖临走的时候扔下一句话,前半句是“我便善归”我算是好好地撤出来了;后半句是“看左某如何归耳”,这句话就有点狠了,就是说“我看你左光斗这帮东林党人将来的下场是什么样的”。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负气的意味,如果非要批评阮大铖,只能说他应该君子一点,坦荡一点,宽容一点。可他是个小人,是个奸臣,他的行为方式一定是这样的。我们暂不评论阮大铖是好是坏,至少可以看出一点,阮大铖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手段是

12、了不得的,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出神入化。首先,他有渠道得知东林党人在背后对他的种种评论,这本身就是一种混官场的能力。其次,一条路不通,他能迅速接上另外一条路来达成目的,说明他执行力极强。最后,他能够迅速判断出来,东林党人将来会被魏忠贤整死,这又是对未来的判断力。更加了不起的是,他没有参与到东林党和魏忠贤的阉党“狗咬狗一嘴毛”的争斗中去。如果他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这一派欺负他,他好不容易搭上了另一派的战车,这个时候他会撤吗?当然不会,他会为虎作伥,跟魏忠贤的那些党羽一样。但是阮大铖不是这样的,他没有跟魏忠贤沆瀣一气,说明他把这局棋又看深了好几步,他既看出东林党将来的下场会很惨,又看出魏忠贤其实也混不

13、长久。天启六年:第二次辞职这不是胡说,我是有证据的。阮大铖回乡两年后,就是天启六年时,魏忠贤的阉党已经得势了,就招他到朝中为官。阮大铖这时候可能不甘寂寞,就跑回北京当了太常寺少卿,是一个级别不高的官员。但是仅仅几个月之后,阮大铖又辞职回了老家。说明什么?虽然魏忠贤当时烈火烹油般热闹,阮大铖却看出阉党下场会很惨,自己得赶紧抽身。而且在这个阶段,阮大铖做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动作。因为他在北京混,总有一些官场的来往,到人家府上拜望时总要递个名片。那个时候叫拜匣,就是把自己的名帖放在一个匣子里递进府去,请求人家接见。但凡跟阉党官员来往,拜匣投进去之后,阮大铖总要做一件事买通这家的仆人,把拜匣买回来。后

14、来崇祯皇帝在定阉党逆案的时候,满朝文武都知道阮大铖跟魏忠贤混过,却找不到片纸只字的证据,可见阮大铖的政治手腕有多高!这个时候东林党和阮大铖之间还没有结下死仇,真正的死仇是在崇祯皇帝当朝时结下的。崇祯皇帝上位前只是一个普通的王爷,仅仅因为哥哥死了,哥哥又没有儿子,才碰巧当了皇帝。所以崇祯皇帝没有自己的班底,也没有相应的行政经验。他一看满朝文武都是魏忠贤的人,刚开始的时候是万分小心的,不敢流露出要对付魏忠贤的意思。那个时候的朝局非常混乱,只有那些聪明人能看出下一步的演化。而阮大铖就是这么个聪明人,他虽然远在安徽老家,但是对京城的局势却了若指掌。他给京城的一个朋友写了两份奏折,说:“我替你写两份奏折

15、,保你取得富贵。”这两份奏折其实是揣摩崇祯皇帝的两种心思写的。第一种心思:崇祯皇帝上台后,一边是魏忠贤,一边是被魏忠贤迫害的东林党,怎么办?所以阮大铖的第一份奏折就是扶持东林党,打击魏忠贤。第二种心思:崇祯皇帝上台之后,自诩为雄才大略之主,他哥哥明熹宗搞的那一套,他都想推翻。请注意,天启朝一共七年,魏忠贤虽然名气大,其实只作乱了三年,前四年都是东林党把持政权。而且,东林党也跟太监串通一气,只不过那个太监不是魏忠贤,是王安而已。所以阮大铖针对崇祯皇帝这种心思写了第二份奏折,叫“七年合算之书”。就是说,前四年是王安串通东林党作乱,后三年是魏忠贤以及那些阉党作乱,所以天启朝没有一个好东西,都应该清算

16、。我们想想看,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上台后,是不是极有可能采取第一个策略呢?可是,阮大铖遇到了一个猪一样的队友,就是他在京城的那个朋友。此人思来想去递了第二份奏折,就是“七年合算之书”。结果崇祯皇帝执行的偏偏是第一套策略,阮大铖就把东林党得罪了。他的猪队友不仅智力差,而且人品差,为了自保就把阮大铖出卖了。于是东林党痛下决心,要追杀阮大铖,但是苦于没有证据。后来他们一想,还要什么证据?我们说谁是坏蛋,谁就是坏蛋,于是就把阮大铖写进了阉党的名单中。当然,在此过程中,阮大铖没怎么当过官,所以还没有什么机会作恶,总不能把他杀了吧?阮大铖最后得到的处分是革职回家,永不续用。阮大铖这一年大约是41岁,而崇祯朝持

17、续了17年,也就是说,在阮大铖60岁之前,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从此只能老死乡里,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要知道,这可是崇祯皇帝亲手定的逆案,这张名单中的人绝对永无出头之日。历史就是这么残酷,两大政治集团恶斗,一个微小的生命,即使没犯过什么错,也只能被碾为齑粉,这在政治斗争中非常常见。我得说一句公道话,如果历史仅止于此,崇祯初年的阮大铖跟东林党之间的是非曲直,到底谁对谁错呢?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是东林党先招惹了阮大铖,明明说好把官职给他的,却反悔了。阮大铖的反应虽然是小人式的,但是我们不能用圣贤的道德境界来要求阮大铖这样的人,始作俑者还是东林党。第二,东林党最后恨上阮大铖是以言入罪,

18、因为他骂了东林党。如果说阮大铖心眼儿小,那么东林党的心眼儿也不大。第三,按照我们今天的法理来讲,东林党迫害阮大铖的程序不正义。东林党把阮大铖列入阉党名单,有何证据?片言只字都没有。如果历史停在这一刻,我们还不能说阮大铖是一个奸臣。我再强调一次,我不想替阮大铖翻案,只是想追问一个问题:一个好好的青年才俊,后来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坏蛋呢?崇祯二年:青年才俊变形记我们还是得回到崇祯二年。这一年阮大铖因为牵涉进魏忠贤阉党逆案,被革除了一切官职,遣送回乡,永不续用,他身上的功名也被革除了。在明清两代,一个人身上有没有功名,社会地位的差距可大了。哪怕你只有一个入门级的功名,也就是秀才,你马上就能具备两项特权:

19、第一,很多皇粮国税不用交了;第二,有一定的社会尊严。比如你犯了法,到了县老爷那儿,他是不能直接把你按翻打屁股的,必须先上报朝廷,革除你的功名,然后才能打你屁股。所以,阮大铖太惨了,混到40多岁,回到老家后地位还不如一个穷秀才。不过,阮家毕竟是世家大族,非常有钱,阮大铖又不缺艺术细胞。崇祯朝这17年,阮大铖就在老家吟诗作赋,一边搞他的出版事业,一边搞他的园林艺术。当然,他最钟情的还是戏曲艺术,写写剧本、谱谱曲、养养戏班子。阮大铖这个人特别好热闹,他在老家还拼了一个文社,就是文人的社群,叫“中江社”安徽正好在长江的中部,所以得名中江社。周边很多会写文章、写诗的人常聚集于此,一时间搞得热热闹闹。他还

20、出版了一些诗集,制作得非常精良。明朝末年,文人之间结成社群是当时的一种风气,下江一带也有一个规模巨大的文社,它是太仓张溥联合中州端社、云间几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江南应社等社团成立的,所以叫“复社”。复社和东林党其实是互通声气的关系,在政治意识形态上差不多。但是东林党是以在朝官员为主的集群,而复社更像一个学生组织,里面有很多举人、秀才,年龄结构也更年轻。年轻人通常压不住火,复社的年轻人觉得,阮大铖这个阉党,后半辈子在老家应该老老实实的,他居然还吟诗作赋,热热闹闹地搞了个什么中江社,这怎么成?复社中有一个很有名的人,跟阮大铖是老乡,叫方以智。方以智有一次回老家,对中江社那帮

21、文人说:“你们怎么能跟阮大铖搞到一起呢?你们知道他原来做过什么事吗?知道他在外面的名声如何吗?”老家的人本来不太在意这件事,但是方以智都这么说了,大家就不陪阮大铖玩了,这等于是一直追杀到了阮大铖的老家。后来,天下大乱,各种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阮大铖在老家安庆待不住了,就跑到了南京。南京可是六朝金粉之地,是明朝的另外一个首都,当然繁华得多了。阮大铖到了南京之后如鱼得水,又有才,又有钱,在家里养了一个可能是当时全国最好的戏班子,热闹非凡。复社的人气得要死,你阮大铖本来在安庆还好一点儿,现在居然跑到了我们眼皮底下,还搞得这么热闹,我们怎么能够容忍你呢?阉党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要么夹着尾巴做人,只有

22、你阮大铖一个人敢高高举起尾巴在我们眼皮底下晃悠。所以,1638年复社那帮年轻人搞出了一件事“留都防乱街贴”。这是一个很生僻的名词,“留都”就是指南京;“防乱”就是说这个地方有乱臣贼子,我们一定要防着他;“街贴”就是那个时代的大字报。复社那帮年轻人都不是官员,没有很顺畅的渠道向朝廷反映情况,有意见怎么办呢?满街贴大字报,这就叫“留都防乱街贴”。大字报的内容是什么?骂阮大铖。一时间,南京满坑满谷都贴满了“留都防乱街贴”。这个大字报上有什么实实在在的证据吗?没有。那个时代的文人互相攻击,往往都是捕风捉影,甚至根本就没影儿的事也敢写在上面。大字报上说阮大铖写戏剧的时候经常讥刺朝廷,甚至辱骂皇上,这明显

23、就是文字狱。结果,南京城突然出现那么多大字报,阮大铖一度都不敢在南京城住,灰溜溜地跑到郊外的一座山上躲起来了。1643年又发生一件事这时距离明朝灭亡只有一年的时间了,南京夫子庙搞了一次祭孔大典,很多青年知识分子都聚集在那里。阮大铖实在不识相,认为自己也是个知识分子,也要去祭孔,结果被人认出来了。这不是阮大铖吗?这不是阉党吗?他被革了功名,怎么还好意思来祭孔呢?结果,阮大铖挨了一顿猛打。据说阮大铖有一把非常漂亮的胡须,经此一战几乎被拔得精光。此时阮大铖已是快60岁的人了,居然还在公共场合遭此羞辱。其实,那十几年的日子他都是这么过的,关起门来,有酒有肉有戏班子;打开门去,主流知识分子都不待见他。阮

24、大铖有没有做过努力呢?做了,只要花钱能解决的问题,他从不吝惜。他平时在家里结交各种人,看戏、吃饭、喝酒、作诗,花出去的银子不计其数。最大的手笔被记载在桃花扇中。阮大铖听说复社的学生领袖侯方域想要娶“秦淮八艳”中的李香君,就替他出了三百两银子做“梳拢”,后来这钱被李香君退了回来,阮大铖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但说明阮大铖是想跟复社这帮人修复关系的。他的努力到底有效无效呢?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管道东林党的周延儒,又转回了东林党。周延儒这个名字听着耳熟吧?他就是我之前提过的明史奸臣传里的倒数第三名。他可是个如假包换的东林党人,崇祯皇帝刚上台的时候很喜欢他,提拔他当了首辅大学士。后来

25、他落职回了家他老家在江苏,于是在南京遇到了阮大铖。阮大铖就对他说:“我愿意出一万两银子帮你官复原职,帮你打点各种活动,好不好?”白的是银子,黑的是眼珠,掉进去就拔不出来,周延儒就把一万两银子收下了。然后他跟阮大铖讲,你被定成了反革命集团,要在阉党逆案中为你翻案是非常困难的,将来我一定给你想办法,但是钱我先收了。后来周延儒果然官复原职,又当上了首辅大学士。周延儒和东林党人一商量,虽然收了阮大铖的钱,但是要为一个反革命集团案平反,动静太大,还是算了。周延儒就对阮大铖说:“我不能白收你的钱,给你翻案我做不到,但是我能做一件事。你有没有关系好的朋友,资历不错的,你推荐给我,我可以安排他做地方的督抚大员

26、,然后让这个人来举荐你。国家正在打仗,让他把你作为边防人才举荐上来,这个时候我就有借口了,你觉得如何?”阮大铖也没有办法,只能答应。他举荐了谁呢?明史奸臣传里倒数第二位的马士英。马士英和阮大铖在科考的时候是同年的进士。马士英是贵州人,当时因为犯了罪,还在流放,突然就被提拔当了凤阳督抚,喜出望外,立马就去安徽凤阳上任了。后来,迎接朱由崧到南京即位当皇帝背后的操盘手就是阮大铖。至此,阮大铖才算握有巨大权力,呲出獠牙,成为奸贼。南明政权的幕后操盘手南明弘光政权的首辅马士英是阮大铖推荐上去的,皇帝朱由崧是马士英带着一帮军人扶立上去的,而背后的总设计师很可能就是阮大铖。东林党人还能像过去十几年那样欺负阮

27、大铖吗?所以阮大铖就回家收拾行李,随时准备入朝为官了。马士英还是比较讲义气的,毕竟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他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替阮大铖平反。东林党当然不同意,但东林党在朝中的大佬高弘图并不明着反对,只讲了这么一番话:“为了阮大铖着想,咱们是不是得让他光明正大地回来?马士英提议让他回来可以,让满朝文武讨论讨论,如果大家都欢迎他回来,那他多光荣啊!”马士英说:“你少跟我来这套,我还不知道你们东林党人怎么想的?这事交给东林党人讨论不靠谱,阮大铖得进一步身败名裂。”他转过身就对福王讲:“这事您老人家定了得了,阮大铖有功劳。”福王不怎么识字,没什么文化,连章奏都看不懂,就信这个马士英,所以就说

28、:“你说咋整就咋整吧!”于是皇帝直接下旨,让阮大铖官复原职。马士英觉得这件事就此打住了自己顶着这么大的压力为阮大铖恢复了名誉,让他入朝为官了,阮大铖也没说什么。过了两天,皇帝突然下旨,说阮大铖大材小用,直接让他担任兵部侍郎。南明朝廷这个时候也就剩兵部还有点儿能量了,史可法当时就是兵部尚书,后来阮大铖也当了兵部尚书,可以说是南明朝廷最大的官了。马士英就傻掉了:我不是首辅吗?现在我说什么都不管用,他居然能直接通到福王那儿去了,还可以给我下旨意。阮大铖是什么人?在南明历史上,马士英号称“小人中的君子”,因为他后来至少没投降,壮烈牺牲了。阮大铖则号称“小人中的小人”,他在南京待了那么多年,天天唱戏、写

29、诗、请人吃饭,不知道结交了多少人宫中的太监,在南京驻扎的侯爵、公爵,以及那些勋贵的子孙这些管道都能通到深宫之中。马士英就像渔夫和魔鬼里的渔夫一样,从瓶子里放出阮大铖这个魔鬼后,再也收不回去了。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吏部尚书的人选,马士英是首辅,这种人选当然需要他来提,他想来想去,要提拔一个叫张国维的人。但是过了两天旨意下来了,一个叫张杰的人当选了。张杰是谁?阮大铖的人。史书上写得好,马士英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坐在床上,当场就呆住了,从此就有点儿害怕阮大铖了。虽然马士英在首辅的位置上坐着,又对旁边那个家伙有恩,但是那个家伙的权术是深不可测的。掌握了巨大权力的阮大铖总该干点什么吧!他的本职工作是兵部侍郎

30、,后来又当了兵部尚书,按说应该筹集粮草,征募士兵,北伐中原。但是阮大铖太忙,没空干这个,他主要忙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迫害东林党,打击报复复社那帮人。这口积压了多年的恶气,现在终于有机会吐出去了。当然,阮大铖很聪明,他没有按照这个朝廷固有的政治格局去玩,没有靠替魏忠贤翻案来打击东林党。他知道那样做太困难,因为阉党逆案是崇祯先帝定下来的。阮大铖聪明就聪明在,他发明了另外一个名目。你们不是管魏忠贤叫阉党逆案吗?好,我送你一个反义词“顺案”。什么意思呢?就是北京城刚刚被李自成攻破了,很多文官都向李自成投降,这叫归顺。而且他们归顺的那个政权叫“大顺”,所以这个案子就叫“顺案”。这个方法高明在哪儿呢?这是

31、民心所向。我们在南京坚守,北方的那些文官却认贼作父,大家当然切齿痛恨。阮大铖就是以这个名目打击东林党人的。比如有一对周氏兄弟,哥哥在北京投降了,弟弟是复社的领袖。虽然弟弟说自己跟哥哥的关系向来不好,但是阮大铖还是捏造了各种证据,找各种证人,然后把弟弟杀了。所以,阮大铖迫害东林党人,刚开始用的政治机巧和手段是非常高超的。阮大铖有一个庞大的迫害计划,因为时间不够用,最后没能实施得了。这也是阮大铖被列入奸臣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什么正事都不干,专搞迫害。第二件事就是贪污。现在从史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阮大铖贪污的证据。这就有点儿奇怪了,阮大铖不是很有钱吗?60岁之前到处撒钱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好不容

32、易当了官,却开始贪污,这不像一个富家子弟的做派。我把这一段史料琢磨了半天,终于琢磨出了原因。假如你是阮大铖,现在当了官,做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也是自己的人,满朝文武可以随便调遣,我怎么识别谁是自己人?只有他愿意给我送钱,我才能识别出来。一个正色立朝的大臣凭自己的本事上位,那是东林党人的行事作风。只有这个人愿意给我送钱,我才能收为己用。所以有时候银钱交易并不等同于权钱交换,它是一种识别技术。有人可能不太明白,我举个例子。拍马屁这种事,我们往往粗浅地理解为,不就是讨好领导吗?然后领导以为你真有本事,就重用了你。那你就错了,实际上没有这么简单。我曾经在传统机构里工作过,见过一个领导,几百个人正在开会,他一看大领导的杯子见底了,众目睽睽之下,居然能从后排一溜小跑绕到主席台,给大领导的杯子倒满茶水,然后再坐回去。后来,他果然被提升了。这难道不是拍马屁吗?领导觉得他真的很不错吗?不对,这是一种自我残害式的效忠。他难道不知道众目睽睽之下做出这种行为,别人会看不起他吗?他当然知道,他这是在告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