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巩固性D、因材施教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德智体B、德智体劳C、德智体美劳D、德智体美德智体美劳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7.把教育学设置为大学正式的一门课程,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A、柏拉图B、赫尔巴特C、康德D、梅依曼教育成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教育学,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
2、大学课程。8.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 )A、选拔功能B、甄别功能C、鉴定功能D、激励功能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发展性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9.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徐特立C、蔡元培D、鲁迅BB【解析】略。10.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B、少先队活动C、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各科教学D、课外活动与
3、校外活动C【解析】略。11.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提出“教师中心论”观点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斯宾塞AA【解析】“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等人为代表。他十分重视教师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支配作用。教师中心论者重视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把教师看作教学的绝对支配者,并单纯强调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无视其主体地位。12.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一所小学的绩效一般包括学校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工作效率的高低
4、、工作效益的好坏等,同时还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成果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以及由以上诸方面所反映的学校组织及其人员的素质、对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和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13.考试的中心环节是( )。A、阅卷B、监考C、测验D、命题D【解析】考试主要包括命题、监考、阅卷三个阶段,其中命题是核心环节。14.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遗传决定论的观点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观点D、基因决定论的观点A【
5、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故注重教育的价值。15.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C、凯洛夫的教育学D、斯宾塞的教育论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16.下列关于活动课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活动课程是课堂教
6、学中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课外活动则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17.教师从探讨题意人手导入新课的方法是( )A、直观导入B、直接导入C、实例导入D、审题导入审题导入是指教师新课开始时先板书课题或标题,从探讨题意人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从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18.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的领导方式。A、学生中心B、德育中心C、集体中心D、教育中心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最大的弊端是对人的因素不够重视,班级工作
7、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只看学生的分数不看学生的发展。“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认为学生对集体的喜爱、期望、归属感、团结性与作业水平及学习成绩相关,用集体领导的手段管理班级,将班级作为教育的对象。19.一般存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个性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称为( )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本题考查配置性评价的定义。20.作为新时期教师角色重要补充的是( )。A、心理治疗者B、被攻击的对象C、研究者D、学校管理者C【解析】教师的“研究者”的角色,是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21.教师把学生带到自然和社会现实的环境中去观察事物和现象的教学方法是( )A、演
8、示法B、实验法C、参观法D、练习法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巩固、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检查知识指教师通过作业、提问、测验、调查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23.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9、”的观点,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记还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24.“五四”运动前后,著名教育家( )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A、桑代克B、盖顿C、杜威D、克
10、伯屈“革新”运动的高潮在“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是杜威。25.被称为“第二教师队伍”的是( ),它又是一种“隐性课程”。A、校园环境B、教学设施C、校园绿化D、后勤人员校园环境是“第二教师队伍”,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一种“隐性课程”。26.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 )。A、道德感知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C【解析】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27.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 )。A、学校教
11、育的形式B、学校教育的类别C、学校教育的层次D、学校教育的历史28.“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下面哪种儿童发展观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辐合论D、教育论A【解析】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而题干正好是对这一概念的举例。29.我国义务教育的对象是( )。A、儿童B、少年C、适龄儿童和少年D、适龄儿童和青少年C【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30.针对“教学相长”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
12、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教学相长”最早出自于礼记学记,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3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进步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需要D、产业革命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32.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 )。A、国家财政拨款B、城乡教育费附加C、社会集资款D、教育专项资金A【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国家财
13、政拨款。33.下列属于教师申诉范围的是( )A、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B、企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C、事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D、其他个人侵犯其合法权益教师申诉的范围是特定的,主要有: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个人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不属于教师申诉的范围。34.社会公益活动属于课外活动的哪种组织形式?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人活动D、社会活动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报告和讲座,各种集
14、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墙报、黑板报)、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3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展期。36.我国教育法体系中的“母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法律
15、法规体系中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37.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并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里指导原则之一,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并在大教学论里明确指出所谓“泛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38.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为了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39.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和依靠的教育力量是( )。A、班干
16、部B、班级集体C、班级好学生D、良好的班风B【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的教育对象是班级整体。同时,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要利用好集体的力量。40.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反映了对年青一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教育的结果。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二、多选题1.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以下哪些内容?A、对人性的理解B、对集体的看法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A,B,C,D,EABCD
17、E【解析】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的是这样一些内容:教育的理想或追求;对学校功能及其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以及对集体的看法等。2.同辈群体的特征有( )A、关系的不平等性B、价值的趋同性C、交往的自愿性D、关系的平等性E、群体的凝聚性B,C,D,E同辈群体的特征包括:交往的自愿性、关系的平等性、群体的凝聚性、价值的趋同性。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A、观察法B、谈话法C、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D、调查访问A,B,C,DABCD【解析】ABCD四项均为班主任了解学生采用的一般方法。4.下列能力属于智力范畴的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ABCD【
18、解析】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C、对人性的理解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E、对集体的看法ABCDE【解析】学校文化的内容: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等。6.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C、课外活动D、劳动E、思想品德课教学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劫,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7.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A、以教师为中心B、以儿童为中心C、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19、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知识点】:第4章第3节师生关系的类型C,D,E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8.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有( )A、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B、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D、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E、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A,B,C,E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是应试教育的特点。9.正确的学生观应包括( )。A、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B、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C、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D、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
20、利益E、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ABCDE【解析】略。10.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以下哪些功能?A、作出判断评价B、信息传递C、控制D、激励E、情感交流BCDE【解析】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信息传递、控制、激励和情感交流的功能。11.关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内容,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不受限制的B、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C、课外阅读的书目必须是老师指定的D、课外阅读的主体是学生E、课外阅读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A,C课外阅读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范围之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某一方面的需要进行的一种自觉的读书活动。很明显,课外阅读
21、是指在课外时间,因此是有时间限制的;课外阅读是一种自觉的读书活动,是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的,不是老师必须指定的。12.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几个方面?A、对学生的研究B、对教师的研究C、对社会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E、对教材的研究A,C,DACD【解析】制定课程目标应研究学生、社会、学科。13.下列关于练习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A、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等B、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C、精选练习材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D、练习的次数和时间越多越好E、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要适当,并不是越多越好。14.下列选项属于外部学习动机的是( )A、学习是为了取得老师的表扬B、学习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C、学习是为了获得名次D、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E、学习是出自好奇心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15.( )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A、社会B、知识C、学生D、教师E、家庭A,B,C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为社会、知识和学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