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61.50KB ,
资源ID:538379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3837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学教程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学教程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

1、社会学复习1、什么是社会?(1)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2)泛指由共同物质条件联系起来的人群(专指人)社会是抽象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是社会的具体表现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社会学产生:1838年10月,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科的产生。4、社会学功能?(1)理论作用:认识社会;预测社会发展趋势(2)实践作用: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提供组织管理知识;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孔德(1)

2、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是人的社会学。(2)提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3)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4)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与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韦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1)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2)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的观点和“价值中立”的主张,(3)社会行动(合理行动)社会者赋予行动一定的意义,而且这一行动与别人发生关系(4)政治社会学: 权威:传统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 其中(1)(2)理论影响了后来社会学的发展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新

3、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发展改革开放开始社会学教程社会学的特点:实用化定量化本土化多元二、社会结构概念:社会整体的基础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关系。组成要素:人口、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文化文化的特性:象征性:一切具体文化现象都是一定类型文化的象征和反映复合性/系统性: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一系列内在联系的文化现象总和。多样性/特殊性:不同文化主体具有独特文化共享/传播/继承/扩散/渗透性:一般共享性导致原有财富的物主的减少,文化共享不会文化的功能: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影响人类自身素质为人类提供适应和改变自然的能力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人的社会化含义:社会学的社会化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发

4、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关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1)个性发展角度: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个性通过社会化逐渐形成。(2)文化发展角度:社会化是社会和群体向个体传输文化,个体学习和认同文化的过程。(3)社会结构角度:社会化就是使隔个体变得具有社会性,而其结果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从个人角度:人必须社会化,人类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其发展在不断加速,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继承人们在以往创造的文化,并不断学习人们创造的新经验、新知识,这也是人的社会化从社会角度(2)可能性:人的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人有较强的生活能力人有语言能力人的社会化内容人类的发展任务

5、。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实施机构: 家庭:同龄人群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知识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继续社会化的原因:人类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再社会化含义:是由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应,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再社会化的原因和情况: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某些人不再遵循原来的社会化所倡导的基本价值和行为规范,认同和采取了反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如:犯罪分子原来社会化的成果基本上已不适用社会互动.社会

6、互动:社会主体之间或社会互动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相互交往)社会互动的类型: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是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间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群体互动: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冲突社会互动的意义:能促进对自我认识(库利提出“镜中我”概念)能满足行动者需要是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互动理论一、符号互动理论(相对作用理论):米德(社会心理学家)是符号互动理论的开创者,后来布鲁默、库恩等人发展了他的思想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动,在符号互动理论中符号是基本的概念

7、符号互动理论的几种观点: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的理解取决于我们扮演他人角色的意义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中认识自己,校正自我的观念二、角色理论:社会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扮演是一种社会行动,也是一种社会互动。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三、参照群体理论:个人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叫参照群体参照群体理论揭示的非面对面的交往对个人互动产生的影响参照群体的作用:规范作用、比较作用四、戏剧理论(拟剧化)(印象整饰理论)拟剧论的倡导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戈夫曼认为拟剧论研究人们如何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在他人

8、那建立良好印象。此过程也称“印象管理”戈夫曼所阐述的礼仪:表达式礼仪:问候、感谢回避式礼仪:对别人隐私、空间的尊重维系式礼仪:维系关系,防止中断认可式礼仪:对别人身份的认可拟剧论强调了对互动情境的定义及人们互动行为的复杂性、随机变动性,加深了对互动现象的认识五、常人方法学(民本土方法学、民俗方法学)常人方法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加劳克尔六、社会交换理论:霍夫曼人际互动:发生于个体之间的,带有明显的个人因素的相互作用称为人际互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都属于人际互动,人际互动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并成为发展动力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的情

9、感性,这种情感性又是靠人际互动来表现的人际互动的一些研究成果:人际吸引、身体语言、空间距离集体行为集体行为:是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性的行为特性:群体性:众多人共同的一致的行为非组织性,其行动也是无计划的突发性和相互依赖性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及类型1、*A、社会群体的定义:通过一定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而形成的群体。 B、社会群体的条件:是由某些特定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社会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及其共同期待C、社会群体的特征:由一定的社会纽带连接起来,社会纽带是一种直接、持久、明确的社会关系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持久的相互交往活动社会群体之间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有一定的

10、群体边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概念: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群体。又叫自属群体或基本群体。地位: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其构成的基本单位。初级社会群体是人们生活中首先加入的,如:家庭、儿童游戏、邻居主要特征:规模较小是一种面对面的互动活动非正式控制群体成员难以替代聚合力、稳定性强、成员间联系紧密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功能: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单位对个人社会化产生巨大作用是一种社会稳定力量家庭一、家庭的含义与类型:*1、含义:家庭是两性关系的一种组合形式,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人类活动的基本群体。婚姻关系为基础、收养关系具有普遍性。2、家庭的分类:P106(

11、1)费孝通:不完整的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或小家庭核心家庭之外还包括其他成员联合家庭(2)现代社会:核心家庭夫妻家庭主干(直系)家庭联合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二、家庭的起源于变迁1、起源: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血缘家庭(按辈分缔造或划分的婚姻)年龄相近的两性之间进行的婚姻普纳路亚家庭(是血缘关系家庭上的发展)排除同一血缘内的兄弟姐妹之间发生关系(表现在氏族之间)对偶家庭(原始社会母系社会中出现的)开始为一种一对一的关系(短暂结合)。背景:家庭不是基本单位,氏族为基本单位,没有任何意义,使两性间关系有了更多的限定。一夫一妻制(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夫权高于一切,比较稳定(不公平的对待女性

12、)背景:生产力发展,剩余财富出现。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2、家庭演化的基本结论: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家庭演化的基本动力:生产进步和自然选择三、家庭的结构及功能1、主干家庭是核心家庭纵向发展结果;联合家庭是横向发展的结果。*2、家庭功能:(1)经济功能:家庭的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和消费。现代社会中经济功能表现为组织消费(2)再生产功能(3)满足性需要功能(4)教育功能(5)赡养和抚养功能(6)感情交流功能*四、家庭问题:1、变化趋势:婚姻状况:专制买办自由家庭关系:专制到民主家庭规模:缩小(对个人自由限制减少,家庭责任感相应降低)2、中国的家庭问题(1)婚姻问题:包办婚姻存在;独身

13、人数增加;对婚姻轻率(2)生育问题:人口基数大,传统观念影响深(3)教育问题:对子女期望值过高(4)老龄化问题:处于社会转型期,压力大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人们为了追求特定的目标实现特定功能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有正式结构的次级群体。社会组织的特征:社会组织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起来的群体,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有意创建的。任何社会组织都有明确而具体的社会目标。复杂而正式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从上到下的完整体系,组织活动以目标为导向,组织的合理性评价是这种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有一组不依附特定个人的组织角色.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它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社会组织的成员是一定手

14、续加入的成员确定的活动目标。社会目标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性的章程)正式的组织结构一定的物质设施.社会组织的功能积极:使人类的社会需求得到满足提高人类活动的效率把分散的个体力量综合成整体力量,有利于实现重大的社会目标增强了社会的整合程度,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形成,承担和发挥着社会控制的功能消极:组织本身及目标与文化具有不一致性组织的目标及本身具有正当性,但由于控制管理不当走向反方向 组织目标与运行组织目标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要争取实现的目标或结果,或者是组织通过自身努力追求的某种事实或未来状态。.组织目标的功能: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合法化根据组织目标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

15、准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成效的标尺.组织目标的结构: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整体目标与部门目标、对内目标与对外目标 社会组织的管理家长制:它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的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也是前资本主义阶段比较普遍的管理方式”古典管理理论:代表韦伯的科层制理论:科层制是韦伯根据纯粹的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特征:组织内部有清楚的分工,而且每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职位分等,组织的职位之间形成自上而下的权威体系,下级接受上级的指挥行政管理人员是因具备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他们有专业资格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组织中的职务是他们的职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升迁根据年资或政

16、绩,取决于上司的评价组织内部有严格的、统一的纪律,下级接受上级的监督特点:组织中有严格而缜密的规则组织中成员都具有专业资格组织是以工作为核心的功能:科层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理想型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这里的理想是指并非建立在对所有事实经验的概括之上,而是参照某些事实进行的主观构建的概念类型正功能:保证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管理方式能人结构紧密地连接与配合事本主义原则,共同保障了科层组织地有效运转,从而有效地达成既定目标,这也正是科层制的功能所在负功能:严格的纪律、繁琐的规则使组织成员只照章办事,形成“官僚主义人格”由于组织按 选用人员,从而产生“训练出来的无能”的

17、现象组织中严格的分层及明确的划分使上下级间沟通变得繁琐事本主义原则影响成员积极性.科层制只有形式没有实质韦伯的科层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化理想模式,也成为分析西方社会和现代社会组织的概念模式,甚至它成为现代社会组织发展的理论模型。科层制为后来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霍桑实验a.他有下列发现:工人是社会人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通过提高士气来提高效率b一项重要结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c.“社交人假设”改变了企业和组织的理念,后来又逐渐形成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后来的组织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于群体成员来说有积极的支持

18、作用:a.它给群体成员以感情上的支持,给他们以安全感b.给群体成员以工作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组织的作用表现为:a.当非正式群体并不是为了对抗组织的权威而出现时,它基本上是无害的,能提高工作效率b.当非正式群体以反对正式组织为目标或它的目标与正式组织有矛盾时,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组织的运行就会产生干扰中国的单位组织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华尔德开创了单位组织和单位制度研究单位制度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实行的,以企事业组织为单位,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并将其成员全面管理的制度,执行这种制度的企事业组织被称为单位组织,简称单位单位的特征:a.功能合一b.组织资源的流动性c.组织

19、成员对其组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d.行政等级性*单位组织的正功能: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动员和综合利用向组织成员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使组织成员具有较强的向心力,促进了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实现了对组织成员的有效管理负功能:单位制是一种向上负责的体制,它的行政性特征削弱了单位组织的专业特征,带来专业上的低效率单位组织的行政等级也造成了组织的膨胀冲动以提高组织等级为目的的组织膨胀会导致组织运行的低效率和官僚主义社会阶层与社会阶级社会分层阶级:一个社会经济结构地位不同的集团因地位不同,一个阶级可占有另一个阶级的生产资料社会分层: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机会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不同等级和层

20、次的现象和过程社会资源:能够满足人们需求,获得社会利益的各种社会条件特点:有限性、可性(具有价值)导致:社会不公平理论基本理论: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阶级分层反映了阶级社会划分的根本特点社会分层并不一定都是阶级分层社会分层是一种历史现象,社会分层不是永恒的必然导致阶级冲突2韦伯的阶级理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内容:根据某地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标准: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声望社会标准深远影响:多元的分层标准,延续的定量标准,注重主观评价帕雷托(意大利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精英循环理论 (P155)精英分两种:统治者精英、非统治者精英 社会分层的作用:积极作用:通过差别分配推

21、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形成了一种社会发展 的竞争机制消极作用:分层导致了不平等,进一步导致了剥削和压迫的产生和存在,引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社会差别与社会分层必然导致犯罪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把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移动。社会流动的类型:以流动为方向为标准可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也叫纵向流动,它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分层结构中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地位的变动。垂直流动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水平流动也叫横向流动,它是人们在同一社会阶层内部社会地位的变动。按流动主体的特征可以分为群体流动和个人流动群体流动就是较大规模的社会流动按流动的参照基点可分为代际流动和一生流动代际流

22、动是指子代相对于父代而言社会阶层地位的变动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社会结构的性质:指社会结构是封闭性的还是开放性的,它指的是一个社会在制度上建构某种社会结构的本质性特点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家庭背景社会网络资源:人们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影响着他们的成功,资本主义理论也对人们在职业和地位上的成功做进一步的解释。社会网络有利于人们获得更好的职位和地位。分析中国社会分层流动社区社区的构成: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人群一定的地域界限共同的社会生活社区文化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中国的城市化方针:在我们国家建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求最好的城市化方针,在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城

23、市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发展水平低,二受政治的影响,三发展不平衡。如今由于我国工农业不发达,农村人口庞大,国家又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因此长期以来实行了谨慎呢过的发展城市的策略,发展农村城市化等策略。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含义: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人类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是由一组相关的社会规范构成的,也是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的定型化。特征:1普遍性。2特殊性。3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的构成1价值系统2规则体系3组织系统4设施系统。制度化与制度变迁制度化: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

24、化模式的转化过程。制度化是群体与组织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制度变化: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作为替代过程,制度变迁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原制度;作为转换过程,制度变迁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制度的生产过程;作为交换过程,制度变迁是制度的交易过程。特点: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点有:1.改革主体来自基层。 2.程序为自下而上。 3.具有边际革命和增量调整性质。 4.在改革成本的分摊上向后推移。 5.在改革的顺序上,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先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和从外围向核心突破相结合。 6.改革的路径是渐进的。 强制性制度变

25、迁的特点有:1.政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2.程序是自上而下的。 3.激进性质。 4.具有存量革命性质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概念:一切与社会相关的问题(广义); 社会运动的病态(狭义)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必须有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或严重失调这种失调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这种失调引起了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注意这种失调必须用社会力量或集体的力量才能解决关于社会问题的几种理论:社会整合理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 他认为社会问题是社会整合不当的结果。过度整合或过低整合都会导致社会问题。只有适度整合才有利于社会生活。他研究的自杀论,从社会整合角度研究过度或过低整合会造成自杀的社会问题文化失调理论:代表人物

26、:美国威廉?奥格尔本他认为文化失调引起社会问题。社会变迁是一种文化现象,应从文化角度寻找社会变迁的原因。文化变迁速度不一样产生两种文化问题,即文化滞后或文化堕落社会解体理论:托马斯 重建社会秩序与规范价值冲突理论:存在不同利益群体,且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价值概念,当这些价值观念互相对立或冲突时就会产生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破坏性:打断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麻烦,浪费了社会资源给社会进步带来障碍,不利于社会发展普遍性: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存在社会问题一个国家和社会在其不同时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复杂性:社会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手段也是复杂的时代性:

27、任何社会问题都是一定的时空特征,即他们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不同空间中的社会问题各有自己的特点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发展的原因:发展的滞后无法满足人们的愿望和要求,发展滞后导致社会制度不完善社会变迁和文化冲突政策失误(社会控制手段不当)自然灾害6.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断改革和完善各种社会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复杂性,综合治理发扬民主,健全法制科学预测,加强预防 人口问题 就业问题 贫困问题一、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现状: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多,社会人口资源占产率低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

28、从身体和文化素质两个方面考虑人口结构,主要从老龄化、年轻型、性别比分布: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综合上述几点,中国人口问题前景不容乐观中国的人口的基本问题主要表现:人口规模过大抑制了社会发展年轻人口比重高,规模大,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人口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要求,影响社会稳定未富先老带来严重挑战,加重了青年人、在岗职工的压力与困难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政策实施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尤其农村)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有效的卫生政策,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经济,缓解人口压力a.可以直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缓解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矛盾b.可以兴办和发展社会事业,

29、提高人口素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c.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劳动力过剩的压力4.英国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两个公理”:食物为人类生活所需;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两个抑制”:一种是“积极抑制”;一种是道德抑制 适度人口理论人口过度理论(P213)5.失业及其原因: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希望,但找不到劳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自己拥有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使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的现象失业有以下表现形式:属于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原来的职业岗位处于待雇状态,这是原本意义上的失业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未能实现就业的现象,我们曾称之为待业失业的类型:正常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当前我国劳动就业问题总体状况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