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38.53KB ,
资源ID:54848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4848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

1、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体验双基考题 (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 1(2013四川理综)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防治稻田害虫,

2、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相比,因人为因素作用,演替速度及方向会有差异,C项正确;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卷叶螟的数量下降,就会有更多的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D项正确。答案B2某研究小组连续10年调查某生态系统,发现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越来越低B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C10年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将不存在分层现象D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围湖造田或过度放牧解析由图知,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降低,但不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变化也不同,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降低,甚至消失,A项

3、错误;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会变得简单,因而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大,B项错误;无论物种丰富度如何变化,生物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因此存在分层现象,C项错误;造成物种丰富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有毁林造田、毁草造田、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等,D项正确。答案D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要做到的是()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动物产生的CO2能够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A BC D解析瓶底放一些鹅卵石不是维持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答案B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生产者

4、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N循环等知识。所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而非功能。答案B5(2013重庆理综)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图中,

5、Oa,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_;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_;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_。(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图中,Oa段,物种的密度上升,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直接结果;bc段,物种逐渐消失,物种逐渐降低然后维持相对稳定,可能原因是后出现的灌木遮住了阳光,物种因不能耐受弱光的环境而逐渐消失,而物种因能耐受弱光而得以生存;c点后,在适宜条件下,将演替到森林阶

6、段,其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应是乔木。(2)该坡地经治理后,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光合作用量增加,固定CO2增多。答案(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2)碳元素(CO2) 1(2012海南单科测试)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解析种植单

7、一树种会使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小,生态系统可能会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单一树种使害虫种类减少,以害虫为食的鸟类减少,B项错误;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必然会使农林害虫数量将减少,C项错误;竞争是生物种间关系的一种,不属于种内关系,A项错误。答案D2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解析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都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是化学信息的应用。答案C3对于生态系统以

8、下说法错误的是()A分解者呼吸作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的进行B碳循环的形式之一是含碳有机物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天敌的声音驱赶有害昆虫属于物理防治D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消除污染解析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和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的。凡是应用生态系统的各种信息进行害虫防治都应属于生物防治的范围。答案C4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

9、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反复进行的。答案A4如图是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关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信息才能萌发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C光和光敏色素都是属于物理信息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解析光属于物理信息,光敏色素属于是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可以感受到多样化的物理信息。答案C6(2012浙江宁波模拟)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如图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

10、)。图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从B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图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从图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解析P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答案C5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解析花香是一种气味,属于化学信息;候鸟南飞是对温度做出的反应,温度属于物理信息;豪猪遇敌害竖起刺是应对危险所做出的行为,应属于行为信息。答案C6(2012四川理综)为

11、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3)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_关系,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

12、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大豆。猛禽以田鼠为食,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2)种群密度的大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决定的;影响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有许多,主要是天敌和食物,由图中信息,b点大豆株冠形成,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快速增加,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之一是田鼠能更好地逃避天敌,由图中信息,大豆开花结实、植株萎蔫两阶段田鼠种群密度分别增大和下降,可推知食物对田鼠种群密度影响较大。(3)曲线田鼠种群密度低于曲线,可推知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密度更大;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可通过合理植树,适量引入田鼠的天敌,从而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1)大豆捕食(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能量流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