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486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

10分钟)

建体系 练能力 速效提升

1.(2013·四川理综)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解析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防治稻田害虫,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相比,因人为因素作用,演替速度及方向会有差异,C项正确;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卷叶螟的数量下降,就会有更多的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D项正确。

答案 B

2.某研究小组连续10年调查某生态系统,发现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越来越低

B.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C.10年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将不存在分层现象

D.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围湖造田或过度放牧

解析 由图知,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降低,但不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变化也不同,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降低,甚至消失,A项错误;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会变得简单,因而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大,B项错误;无论物种丰富度如何变化,生物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因此存在分层现象,C项错误;造成物种丰富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有毁林造田、毁草造田、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等,D项正确。

答案 D

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要做到的是(  )

①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 ④动物产生的CO2能够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⑤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 瓶底放一些鹅卵石不是维持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答案 B

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N循环等知识。

②所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而非功能。

答案 B

5.(2013·重庆理综)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________;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________。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______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解析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图中,O→a段,物种①的密度上升,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直接结果;b→c段,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逐渐降低然后维持相对稳定,可能原因是后出现的灌木遮住了阳光,物种①因不能耐受弱光的环境而逐渐消失,而物种②因能耐受弱光而得以生存;c点后,在适宜条件下,将演替到森林阶段,其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应是乔木。

(2)该坡地经治理后,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光合作用量增加,固定CO2增多。

答案 

(1)样方法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弱光 乔木

(2)碳元素(CO2)

1.(2012·海南单科测试)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

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解析 种植单一树种会使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小,生态系统可能会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单一树种使害虫种类减少,以害虫为食的鸟类减少,B项错误;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必然会使农林害虫数量将减少,C项错误;竞争是生物种间关系的一种,不属于种内关系,A项错误。

答案 D

2.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

解析 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都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是化学信息的应用。

答案 C

3.对于生态系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分解者呼吸作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的进行

B.碳循环的形式之一是含碳有机物

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天敌的声音驱赶有害昆虫属于物理防治

D.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消除污染

解析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和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的。

凡是应用生态系统的各种信息进行害虫防治都应属于生物防治的范围。

答案 C

4.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反复进行的。

答案 A

4.如图是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关系。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信息才能萌发

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

C.光和光敏色素都是属于物理信息

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

解析 光属于物理信息,光敏色素属于是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可以感受到多样化的物理信息。

答案 C

6.(2012·浙江宁波模拟)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

如图①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

图②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图①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从①B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图②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从图②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解析 P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答案 C

5.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

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D.警犬嗅寻毒品

解析 花香是一种气味,属于化学信息;候鸟南飞是对温度做出的反应,温度属于物理信息;豪猪遇敌害竖起刺是应对危险所做出的行为,应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 C

6.(2012·四川理综)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大豆。

猛禽以田鼠为食,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

(2)种群密度的大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决定的;影响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有许多,主要是天敌和食物,由图中信息,b点大豆株冠形成,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快速增加,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之一是田鼠能更好地逃避天敌,由图中信息,大豆开花结实、植株萎蔫两阶段田鼠种群密度分别增大和下降,可推知食物对田鼠种群密度影响较大。

(3)曲线Ⅰ田鼠种群密度低于曲线Ⅱ,可推知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密度更大;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可通过合理植树,适量引入田鼠的天敌,从而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 

(1)大豆 捕食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3)更大 能量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