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 利益分配D. 利益落实4.政策的导向是( )的导向。A. 行为B. 文化C. 观念D. 条件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A. 客观引导B. 间接引导C. 直接引导D. 主观引导6.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A. 规制功能B. 导向功能C. 分配功能D. 调控功能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主体1.(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A. 行政机关B. 执政党C. 司法机关D. 立法机关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一大特点是( )。A. 党政二元结构B. 两党制C. 议会负责制D. 总统负责制3.( )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B. 立法机关C. 执政党D. 司
2、法机关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A. 托马斯戴伊B. 詹姆斯E安德森C. 古德诺D. 罗伯特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客体B. 公共政策主体D. 非官方决策主体6.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利益集团B. 大众传媒C. 公民D. 非政府组织7.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被称为( )。A. 非官方决策主体B. 思想库C. 幕僚D. 官方决策主体8.将公共政策导向、协调、控制盒改造这四
3、个重要功能整合起来就是( )。A. 政策能力B. 政策功能C. 政策过程D. 政策主体能力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 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D. 执政党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A. 非官方决策者B. 核心主体C. 官方决策者D. 企业3.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 大众传媒B. 政治党派C. 思想库和公民D. 利益集团4.利益集团的特征有( )。A. 共同的利益和主张B. 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C. 处于同一个组织之中D. 影响并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5.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 )。A. 核心主体B. 官方决策者C. 企业D. 非
4、官方决策者6.在我国,司法权力机关的构成要素包括( )。A. 警察系统B. 人民代表大会C. 人民法院D. 人民检察院7.在西方,公民参与的具体途径包括( )。A. 游行示威B. 投票选举C. 听证会D. 全民公决8.在我国,公民参与的方式分为( )。A. 自上而下参与B. 全民公决C. 自下而上参与D. 游行示威9.官方、半官方、民间思想库在政策分析的专业问题上分离出的流派包括( )。A. 专家政治主导派B. 专家政治影响派C. 专家政治协商派D. 专家政治指导派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客体1.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 )A. 集体问题B. 个人问题C. 社会问题D. 公共问题
5、2.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B. 威廉邓恩C. 西奥多罗威D. 德罗尔3.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 )A. 全球性B. 突发性C. 多样性D. 复杂动态性4.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B. 政策目标C. 思想库D. 目标群体5.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B. 目标群体D. 个人问题6.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 )C. 目标群体D. 社会问题7.( )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A. 政策的制定B. 政策的执行C. 政策问题的构建D. 政策的评估8.认为政治文化主要有地区型、依附
6、型和参与型三中类型的是学者()。B. 古德诺C. 德罗尔D. 阿尔蒙德9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 )A. 再分配问题B. 调节性问题C. 分配性问题D. 整体性问题10.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 )A. 结构适中问题B. 结构优良性问题C. 结构平衡问题D. 结构不良问题11.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 )A. 突发性B. 复杂动态性C. 结构不良性D. 全球性12.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 )的要求。A. 政策主体B. 政策环境C. 政策问题D. 政策资源13.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 )。A. 客观因素B. 军事因素
7、C. 环境因素D. 主观因素14.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 )。A.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知程度B. 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需求C.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程度D.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参与程度15.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A. 主观因素B. 文化环境因素C. 客观因素D. 政策环境因素第四章 公共政策环境1.从系统论角度看,( )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A.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B. 公共政策C. 公共政策主体D. 公共政策客体2.( )可以视为处于特定
8、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B. 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 )B. 系统性C. 复杂性和多样性D. 互动性4.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 )A. 国际政策环境B. 国内政策环境C. 政治法律环境D. 经济社会环境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 )A. 政治法律环境B. 自然地理环境C. 文化环境6.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 )A. 主观环境B. 客观环境C. 国际政策环境D. 国内政策环境7.国内政策环境包括( )A. 经济社会环境D. 文化环境8.国际政策环境包括( )A. 知识化
9、B. 全球化C. 信息化D. 动荡化9.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 )A. 相互作用B. 相互联系C. 相互影响D. 相互依存10.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 )A. 复杂性和多样性B. 互动性C. 联动性与定向性D. 系统性E. 稳定性与突发性三、判断题11.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12.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13.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4.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和实施,依然不会对环境产生反作用,从而导致环境的
10、改善和重塑。15.政策环境直接决定一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生态性、适应性和适度化。第五章 公共政策工具1.荷兰经济学家(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A. 科臣B. 林布隆C. 罗威D. 萨拉蒙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A. 公共责任B. 公共利益C. 公共服务D. 公共道德3.(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A. 管理B. 强制C. 限制D. 管制4.首选的政策工具是( )A. 自愿(自主)性工具B. 强制性工具C. 经济性工具D. 混合性工具5.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
11、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 )A. 政策目标B. 政策社会效益C. 政策经济效益D. 政策效率6.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A. 命令型工具B. 能力建设型工具C. 系统变迁型工具D. 激励型工具7.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A. 慈善活动的狭隘性B. 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C. 慈善组织的业余性D. 慈善不足8.加拿大学者迈克尔豪利特和M.拉米什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大小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 )B. 经济性工具C. 强制性工具9.我国学者将政策工具分为( )A. 社会化工具C. 工商管理技术D. 市场化
12、工具10.家庭与社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缺点是( )A. 不花政府的钱B. 通常无法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C. 依赖家庭与社区这类政策工具来解决问题是不公正、不公平的D. 模经济效应要求由政府集中提供公共服务1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12.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13.政策工具是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14.志愿者组织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自愿性工具。15.自愿性工具也叫指令性工具,它控制或者指导目标群体的行动。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一、单项选择题(每次5分)1.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 )A
13、. 林布隆B. 罗威C. 威廉D. 托马斯2.“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 )A. 格斯顿B. 安德森C. 德瑞D. 林布隆3.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 )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A. 一级论证B. 小论证C. 二级论证D. 功能论证4.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C.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D. 理解公共政策5.(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B. 政策议程D. 政策对象6.由负责政策制定的具体组织来进行的是( )A. 小论证B. 功能论证C. 一级论证D. 二级论证7.由政府的决
14、策机构做出的论证是( )A. 功能论证B. 一级论证C. 小论证8.所有的政策问题都源于( )A. 个人问题B. 大众传媒的传播C. 领导者的需求D. 突发事件9.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 )A. 外在创始模型B. 内在提出模型C. 动员模型D. 多源流分析模型10.政策问题中的( )是最高级的论证。B. 二级论证二、多项选择题(每次5分)11.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A. 结构不良B. 结构平衡C. 结构优良D. 结构适度12.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A. 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B. 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
15、境”C. 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D. 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13.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 )A. 危机事件B. 政治领导者C. 传媒曝光D. 抗议活动14.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A. 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B. 大众传媒的曝光C. 政治领导者的需求D. 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15.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 )A. 客观原因B. 可能的原因C. 似然的原因D. 受控的原因16.综摄法的运用中分析者可以进行的类比有( )A. 个人类比B. 直接类比C. 符号类比D. 想象类比17
16、.头脑风暴法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A. 人员的选择应该具有针对性B. 适时把握讨论的度C. 保持开放性D. 确保结果的整合18.多角度分析有( )A. 技术角度B. 经济角度C. 组织角度D. 个人角度19.美国学者罗杰科布和查尔斯爱尔德将政策议程分为( )A. 实质性议程B. 象征性议程C. 正式议程D. 系统议程20.美国学者罗杰科布的政策议程模型分为( )A. 多源流分析模型B. 外在创始模型D. 内在提出模型第七章 政策制定1.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地位。A. 次要C. 重要D. 枢纽2.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
17、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 )A. 政策执行B. 政策评估C. 政策方案规划D. 政策终止3.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 )A. 领导者的能力B. 正确的政策问题C. 重视感性D. 重视理性4.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 )A. 选择理论B. 实验理论C. 企业精神理论D. 过程理论5.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A. 枢纽B. 前提C. 关键D. 基础6.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B. 关键C. 基础D. 前提7.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 )A. 目标B. 价值C. 效果D. 方案8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 )A. 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
18、B. 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C. 实事求是,面向未来D. 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9.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 )A. 个人因素B. 政治因素C. 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D. 价值因素10.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 )A. 非现成的解决方案B. 调整过的通用解决方案C. 现有的政策提案D. 通用的解决方案11.初步筛选常用的方法有( )A. 比较分析B. 可行性分析C. 经验分析D. 初步的预测分析第八章 政策执行1.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 )A. 政策制定B. 政策问题建构C. 政策评估D. 政策执行2.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
19、基写的( )出版作为标志。A. 奥兰克计划B. 执行C. 公共政策学D. 政策执行与评估3.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A. 艾莫尔希尔C. 托马斯D. 保罗萨巴蒂尔4.自上而下模式是以( )为基础的。A. 古典的行政模式B. 行动理论C. 组织理论D. 现代行政模式5.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 )。A. 权威B. 财产C. 工具D. 手段6.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 )为出发点。A. 领导者B. 组织C. 政府D. 组织中的个人7.查尔斯琼斯指出在政策执行的诸多行为活动中,以( )三者最为重要。A. 准备C. 解释D. 实施8.政策执行的特征可以
20、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A. “务实”观点B. “服从”观点C. “接受”观点D. “利益”观点9.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缺点是( )。 A. 当某些公共政策没有适用的法律规章,而是由多元的政府机关或法令规章共同执行时就很难适用。B. 过度重视高级官员的目标和能力,忽视其他执行机构的影响。C. 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严格区分是无意义的。D. 容易低估基层官员和一些利益集团采取各种对抗措施影响政策执行的可能性。10.以下属于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是( )。A. 政策执行循环模型B. 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C. 支持联盟框架D.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11.以下属于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是( )。A. 政策执行过程
21、模型B.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C.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D. 政策执行循环模型12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13.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被视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14.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15.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16.因果理论将政策看做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做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心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属于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第九章 政策评估1.公共政策评估是对( )所进行的研
22、究。A. 公共政策执行B. 政策方案C. 公共政策全过程D. 政策实施效果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A. 评估执行B. 评估实施C. 评估完成D. 评估调查3.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 )A. 评估实施B. 评估完成C. 评估准备D. 评估总结4.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 )A. 公共政策评估标准B. 公共政策评估计划C. 公共政策评估方案D. 公共政策评估报告5.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 )A. 经济效益判断B. 价值判断C. 事实判断D. 社会效益判断6.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 )A. 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社会公平B. 经济
23、可持续发展C.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D. 保护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7.政策效果评估包括( )的整合性评估。A. 社会公平B. 环境发展C. 价值层面内容D. 事实层面8.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 )A. 行政操作可行性B. 政治可行性C. 经济和财政可行性D. 技术可行性9.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 )。A. 政策修正B. 政策制定C. 政策终止D. 政策补充10.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的阶段( )A. 评估计划B. 评估准备C. 评估总结D. 评估实施11.评
24、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A. 采集评估信息B. 落实评估资源C. 得出评估结论D. 分析评估信息三、判断题 12.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13.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14.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15.政策影响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16.政策产出可以等同于政策效果。17.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但很难找到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1.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 )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A. 伦理学分析法B. 利益主体分析法C. 经济学分析法D. 政治学分析法2.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 )。A. 利益B. 社会地位C. 名誉D. 金钱3.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 )。B. 土地C. 利益纠纷D. 资源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伟大人物的推动B. 生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